直到年過半百,我才確切地明白:書法是純粹個人化的藝術

2020-12-24 騰訊網

直到年過半百,我才確切地明白:

書法是純粹個人化的藝術,

它所欲表現的只是書寫者的精神面貌,

說大了或是生命狀態而已,

任何擴大其意義的想法和試驗,

不是將之異化,

就是不得要領罷了。

02

師友惠語

鬼才 鬼字 鬼故事 · 石開

文/鄰蕉館主人

石開,餘之忘年友也,廿餘年間無忤,故作小傳如次:

福州石開,本姓劉,初為郵局廝役,蓋自篆刻賽一鳴驚人,聘諸畫院。幼從陳子奮遊,詩文亦善。其性放曠,目空一切,自謂姓得於屠,甚不齒,乃惟以名行,孿生子名去枷,女名尼亞加拉,敢人所不敢也。時傅周海喜談命理,勸以蓄髮掩額,遂如黃冠。其印風怪異不群,始鈍刀澀進,背汗浹衣,復一改為利刃披削,非至蓬頭垢面而不已,故如其人。

以上是曹寶麟先生的一則小文,信手寫成,石開其人卻昭然紙上。

石開其人其書其印皆是非主流,在前幾年「流行書(印)風」大倡其道的時代,他儼然泰山北鬥,而今塵囂過後風煙俱進,他依然堅如磬石,尤其是和王鏞主動退出中國書協後,游離於官方制度之外,潛心修藝的同時賣字賣印,過得相當優遊自在。

對他的東西,喜歡的人喜歡得要命,不喜歡的人恨得要命,他不管,我行我素,潤格年年暴漲,生意歲歲紅火,這就不得不讓人深思。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已不知其以何為祖,強烈的個人面目是他成功的關鍵,「為人作計終覺淺」,他敢於獨創的膽量和眼光是不得不令人敬佩的,若沒有當年齊白石創單刀薄衝法,恐沒有今日之齊派印風。更加高明的還在於,石開的用筆用刀很難學到,常令作偽者望而卻步。這正是石開的偉大。

石開的書印皆有其源,儘管在風格上褒貶不一,但論線條筆力無人不服。金石氣是其主要特點,下手便有古味。他有收藏之嗜,眼光如炬,長期浸淫薰陶使他呼口氣都有鏽銅的氣味。

他的行書亦不規摹古人,自出新杼,與篆書一樣奇譎詭異,但更蕭散野逸,落款「開」字的一長豎,常讓我想起嵇康散發飄飄,車到途窮時的放聲長嘯。

石開的作品是那種經得起久久玩味的,於是我咬牙從他的公子石去枷手上收了兩張彩箋小品,一篆一行,內容都與鬼神有關,鬼才鬼字鬼故事,合在一起,相得益彰,更令人回味無窮。

03

談藝摘錄

書法是純粹個人化的藝術

文 | 石開

幾十年讀書法理論,有古代的,也有當代的。但多數不上心,原因是寫字大部分是技巧性的,屬手藝;理論是主導心靈的,而心靈如果不先被文化滋養得胖大海似的,那枯燥的理論根本就潤蝕不進去。反之,如果心靈已如靈犀一般通透,水晶玲瓏樣的,不進理論也罷。這樣說,絕不是自己的心已似水果罐頭樣的水靈,只是理論雖能穿透心靈,卻未必左右手感。書法既與文化是一回事,又不與文化完全一回事。直到年過半百,我才確切地明白:書法是純粹個人化的藝術,它所欲表現的只是書寫者的精神面貌,說大了或是生命狀態而已,任何擴大其意義的想法和試驗,不是將之異化,就是不得要領罷了。

如果你較好地掌握了書寫的技巧,如果你的手感還行,你的正常書寫其實就是你生命狀態的「心電圖」,所有有關你個人的氣質、性格、修養、情緒等,基本都一覽無遺。說得玄一點,其中也不無你人生命運以及壽相的信息。所謂「書如其人」的說法雖然老套,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假如僅此停留在這個層面,那書法與藝術是有些距離的。所謂藝術,是將美感與個性附加於正常書寫,使這種書寫既是個人精神面貌和生命狀態的表達,又同時是技巧、意識、才華和想像的展示。如果這兩者結合得恰當而完美,那你的藝術表現就如魚得水、成熟有望、發達有望了。如果你藝術表現的手段方式不與你自身的生命狀態相和諧,那麼可以預見的必然是停滯和局迫。藝術手段及方式的選擇異常重要,但這種簡單的裁衣要量體的道理,卻往往不被人重視。

因為書寫技巧主要來之於傳承,所以在書法界對傳統就異常的迷戀。在學習階段繼承傳統是必須的。傳統作為概念來認識則比較簡單,而具體到傳統的某個派別某種技法,立刻就複雜起來,甚至相互冰炭不容也不奇怪。所以,真正的繼承傳統實際也只能觸摸其冰山一角。我覺得對待傳統的態度,可以尊重,可以崇拜,如果說繼承,最好只在學習階段繼承。當進入創作階段,傳統是作為參照系存在的,與其虔誠地繼承,不如深刻地理解。如果你有幸進入創作的高級階段,傳統又是供作標尺讓你超越和打破的。真正的藝術家只尊重傳統、理解傳統,如果依賴傳統、捍衛傳統,肯定沒有出息。

書法的許多理念,實則與漢民族普適的辯證思想相關。舉共性與個性的關係為例:書法的整體傳承以共性為法度,以中庸的法則鼓勵個性的張揚,又糾偏個性的畸變。以傳統為概念樹共性之權威,而又肯定個性的無上價值。因此,所產生的優秀創作,永遠是個性的天才與老成博大之間的整合。又因為共性代表常態,個性代表非常態,這樣的整合就意味著智慧與靈光的共存,恆久與衝動的互補,從而使這門藝術生生不息。而這,正是書法與其它平面藝術非常不同之處。

書法的元素構件,就是結體與點畫。結體又有大結體與小結體。大結體為字距與行距的章法,小結體為字形結構。結體之間的變化和差異,是構成作品風格不同的最主要因素。三千年漢字形體的演化與歷代書法家的書體變化,看似已窮盡,但實際仍無止境。在張揚個性的時代,對結體的變形是理所當然的,而變形的幅度大小將取決於書寫者對共性與個性關係的認知。當然,變形的強度無形中還受時代審美的制約。

此外,點畫還擔負著防偽的功能。因為書寫者長年功力之所聚,提純著點畫的質量和難度,很難為他人所模仿。如果造詣精深,則更難被模仿。這正是構成書法藝術魅力和價值的主要支柱。

04

作品欣賞

(以下作品照片均由石開家公子提供,轉載請註明)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石開先生作品欣賞

相關焦點

  • 張建斌:傳播性是書法藝術的生命力
    原標題:傳播性是書法藝術的生命力——談上海市政協委員、書法家張建斌書法之道上海市政協委員、海派書法家張建斌,幾十年筆墨不綴,心手翰墨。就書法而言,張建斌是極其幸運的,他讀過正規軍校,留校教過書,曾在艱苦的高山海島工作過,在海軍機關,歷任參謀、幹事、處長,服務過黨和國家三代領導人和軍隊高級將領,得天獨厚的崗位優勢,見多識廣,視野開闊,品嘗百家、手追心摹,書法得到到京派大藝術家張道興、上海書協主席周志高的口傳親授。到上海任職,並當選市政協委員,結交滬上名家名流,在海派書畫圈有很好的口碑。
  • 年過半百,什麼最重要?(深有感觸)
    年過半百,好多東西都看清楚了,有些不過是鏡花水月,只有看得到卻永遠得不到。人生的不同階段,最重要的東西都不同,從前認為金錢和地位最重要,現在的想法完全改變了。每個人都在思考慮,年過半百,到底什麼最重要?愛人最重要,陪你看日出日落。
  • 「藝術中國」——書法滋潤過的人生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河南省分會會員和中國文化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青年書畫家協會理事,無錫錫梅詩書畫院常務理事,榮獲第三界屆東方紅偉人頌全國書畫大賽金獎,榮獲 2019 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兩會重點推薦「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多次參加全國各級書法作品展大賽活動,併入選河南省十五、十六屆群眾書畫優秀獎,入選中國環藝書畫展,2015 年最佳創作獎,
  • 歲月不饒人:此文,獻給年過半百的中專生
    文|凌小麥寫最暖心的文字,治癒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01-「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歲月不饒人,年過半百的中專生,餘生正漸漸老去。我是91年中專生,當年為了早上班,減輕家裡負擔,選擇了考中專。我們學校當時就考上兩人,現在的年青人不理解,說我們學歷低,但我們的業務能力其實並不低。學歷只代表一個人的文化水平,而專業能力才是這個人的黃金價值所在。所以,我們衡量一個人,不僅僅看他的學歷,更要看他的能力。
  • 年過半百,依然沒有生孩子,他們後悔麼?3位過來人說了心裡話
    現在社會,選擇不生孩子的夫妻越來越多,在他們看來,養孩子成本過高,自己都沒有活明白,又怎麼去教養孩子,否則這才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但有些人覺得,不生孩子後悔一輩子,說至少孩子能給你養老,要是老伴比你走得早,豈不是太孤獨了,再說孩子還是維繫夫妻感情的橋梁呢。
  • 黑白的藝術——折服日本的漢字書法
    表音文字很容易受地域和口語方言的影響——有點像是雜交出來的語言,所以在本土文化的傳承上處於天然劣勢,幾乎每過幾百年就有一次大的變革。根據統計,在美國被棄用的英文單詞,已經不下於200萬,別忘了,美國的歷史也就300年不到。如果不是一名語言學家,是無法看懂幾百年前的英語的。表意文字,缺點是入門較難,但它具備良好的傳承性。
  • 黃惇 || 書法是中國獨有的藝術
    黃惇1947年生於江蘇太倉,6歲隨父母來到南京,就讀於南師附小。從十幾歲起,黃惇就對繪畫、書法、篆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學畢業後,黃惇做過小學教師、工人、文化館美術幹部。在工作18年後,他遇到了人生的大機遇——陳大羽教授招收書法碩士研究生。
  • 「年過半百的父母要離婚了,我該怎麼辦?」接受還是拒絕
    每個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在父母年過半百後仍然決定離婚,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了解原因,做下最正確的決定!劉女士和小編哭訴道「父母要離婚了,我該怎麼辦?」從記事起,她的父母就不怎麼互動,但是也基本不會吵架,她以為只是父母的性格原因,決定了他們的相處方式而已。現在面臨著父母要離婚,對自己的婚姻也十分的焦慮。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毛筆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
    但書法發展到幾千年後的今天,書家們仍然沿用它,只有改進,沒有改變,這就不是偶然的了。你可曾設想過:如果只有甲骨文那樣一種文字,以後只以硬筆一直寫下去,會不會有後來諸字體的出現?這種書寫能不能發展成為舉世無雙的書法藝術?我以為不能。
  • 走進南藝 | 黃惇:書法是中國獨有的藝術
    中學畢業後,黃惇做過小學教師、工人、文化館美術幹部。在工作18年後,他遇到了人生的大機遇——陳大羽教授招收書法碩士研究生。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建立,拉開了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的序幕,成為南京藝術學院的前身之一。經過許多曲折,1977年秋,南藝音樂系恢復招生,70名學生於1978年3月入學,是「文革」後的第一次四年制本科招生。
  • 左鋒義:藝術創作是我最純粹的初心
    這使他在藝術和現實的傾訴過程中,無論是順暢或阻塞,結果都不得不依著他的心性持久,變得詩意而幻化。這就給了他心無旁騖地創作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由於屬於左鋒義的藝術符號已形成的緣故,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和藝術創作緊密律動,生活和藝術不再分伯仲,起床時的第一縷陽光或陣陣霧霾都不會影響因快樂或傷感給他帶來的創作熱情和積澱,他直面且無所畏懼,一如既往地全盤領受著給予的一切,所謂的好與壞、善與惡!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書寫筆法的技巧
    從甲骨文出現的殷商直到秦漢,字體已由大小篆發展到古今隸,書法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未見有言筆法者。反而到魏晉以後,漢字諸體已全部出現之時,竟傳出了許多奇奇怪怪的事:「蔡邕筆法神授」、 「鍾繇向韋誕苦求蔡邕筆法」等等。這是什麼原因?
  • 人過半百,鍛鍊是身體御病的自衛武器
    我的老鄰居楊伯,今年78歲,年輕時候當過兵,是一個喜歡長期堅持鍛鍊的人,每天晨跑+單雙槓練習,風雨無阻,受益多多,與他在一起走步,我們年輕人都很少跟得上。長年見他身體抵抗能力強、精力比較充沛,每天笑口常開。
  • 書法是線的藝術。畢卡索、羅丹都稱讚中國藝術的線條
    文/一者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的藝術,漢字是由點畫以一定的結構形式組成,任何一個筆畫起訖都要經過起、行、收這樣一個過程,因此,書法書寫形成的書跡,都是線,即便是點,也是極短的線,所以書法是線的藝術。懷素書法中國書法,對線條有著獨特的追求、理解和表現;線條,在中國書法美學裡,也有著獨特的概念內涵,它既不同於數學裡的線條含義、又不同於西方藝術裡線條的特定含義。中國書法,是體現了中國獨特民族風採的線條藝術。
  • 年過半百,有這四種無奈,第四個很扎心,也許,這就是人生吧
    到了五十歲,就是一個年過半百的人了,一個年過半百的人,既是一個事業進入成熟穩定期的時候,也是一個要面臨著很多無奈的年齡。一個50歲的大叔對我實話實說,他說年過半百,有四個很扎心的事情,特別是第四個,讓我們感到很扎心,真的需要我們去好好地面對。首先,年過半百,上有老人要盡孝。
  • 書法狗:我為什麼這樣學書法?
    事實上,親愛的書友,得罪了,您今天寫的書法作品,我認為都是在描字,或者是非常熟練的描字。)技術的出路何在?我痛苦了一年。徘徊、猶疑、尋找...那麼「造型」呢?看到有些書友寫出來的作品,極盡誇張之能事。我的思考是:1、源於前述定義中「藝術」論的選擇,藝術化,就導致了個性張揚、喧瀉個人風格的搞法。
  • 直到現在才明白,一切都與我無關
    我等了那麼久,可還是沒有等到你說愛我。曾經我曾說過與我無關,可現在你卻說與我無關。直到現在才明白,原來那不是幸福。留下悲傷的這滴淚,我忽然想起了你。我註定是一尾心碎的魚,而你是我唯一的水切不肯給予,於是我是有在岸邊慢慢等待枯死。我認識所有會疼對象的對象都不是我對象。你喝得爛醉搖搖欲墜嘴裡說著無所謂只是以後很難再愛誰。只怪我太輕易相信別人,最後被玩得團團轉。
  • 李福林回復:你個人學習書法的經歷和經驗是什麼?
    條條大路通羅馬,在這條條大路之中選擇的時候,若尋覓出最短的那條路時,我想,直線,必定它是捷徑!採用最好的方法、找出事物的規律性、培養習慣、掌握要點、化難為易、逢山開洞、遇水搭橋、與眾不同地去走出那條最短的路,這條路,永遠都在。它就是人們i經常說的捷徑!
  • 這個觀點才是書法藝術本有的魅力和價值
    遵義李新建:這才是書法藝術本有的魅力和價值【編發:貴州匯善谷書院】李新建李新建,筆名一粟,齋號石倉居正安人氏,祖籍隴西元元書法藝術學校書畫教師喜好詩、書、畫、印尤喜印度克裡希那穆提哲學書法師承著名書法郭元遠先生繪畫師承著名油畫家吳光鼎先生餘者皆自學自娛,未入法眼也近年來我對所謂的藝術這條路或所謂各項藝術門類有一些觀點上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