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關鍵內質網伴侶蛋白協同自噬途徑負反饋調節細胞應激反應...

2020-12-22 中國科學院

  11月14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李於研究組的研究論文「The ER-localized Ca2+-binding protein calreticulin couples ER stress to autophagy by associating with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A/1B light chain 3」,該研究通過動物實驗和細胞實驗首次發現一種內質網分子伴侶Calreticulin通過增強細胞自噬途徑降解錯誤摺疊蛋白質,從而緩解內質網應激。這一調控機制的發現為分子伴侶蛋白維持細胞內穩態的作用和機制提供了新認識。

  內質網作為蛋白質加工的重要場所,其穩態對於維持蛋白質代謝平衡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內質網內未摺疊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的過度滯留會引起內質網應激。持續高水平的內質網應激與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和進展密切相關,如肥胖、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脂質代謝異常等。因此,維持蛋白質穩態、降低內質網應激水平可作為代謝性疾病的潛在治療靶點。自噬作為細胞清除內質網錯誤摺疊蛋白的重要途徑之一,其與內質網應激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目前尚不清楚。

  博士研究生楊雲志和馬風光等人在研究員李於的指導下,在衣黴素(tunicamycin)誘導的內質網應激動物模型及細胞模型中發現內質網伴侶蛋白Calreticulin表達上調,同時伴隨細胞自噬水平增強。研究人員通過保守區域一級序列預測及蛋白質免疫共沉澱實驗發現了Calreticulin可與自噬關鍵蛋白LC3相互作用,並確定了其與LC3相互作用的位點。在藥物誘導的內質網應激條件下,Calreticulin和LC3的相互作用增強。在體外培養的HeLa細胞中過表達Calreticulin可使細胞自噬水平增強,同時藥物誘導的內質網應激得到緩解;而通過shRNA敲減Calreticulin則導致內質網應激條件下自噬無法有效激活,進一步加劇了內質網應激水平。這些結果揭示了內質網分子伴侶Calreticulin通過激活自噬緩解內質網應激的分子機制,為治療相關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李於長期從事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課題組近期研究發現:新型代謝調節因子CREBZF可能是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合併胰島素抵抗的新靶點(Hepatology, 2018);黃連中活性成分小檗鹼通過肝臟和脂肪組織間的對話機制來降低肥胖的新理論(Sun Y, et al,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18)。

  該項目得到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和王寬誠教育基金的支持。

  論文連結

 

  內質網伴侶蛋白-自噬途徑負反饋調節內質網應激反應。在內質網應激(ER stress)條件下,Calreticulin受非摺疊蛋白反應(UPR)的誘導表達上調,高表達的Calreticulin通過保守的LIR序列與自噬相關蛋白LC3相互作用,激活細胞自噬途徑,從而降解累積的異常摺疊蛋白,緩解細胞應激水平。該研究表明激活Calreticulin-自噬途徑可能會成為治療內質網應激及相關代謝疾病的新策略和靶點。

  11月14日,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李於研究組的研究論文「The ER-localized Ca2+-binding protein calreticulin couples ER stress to autophagy by associating with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A/1B light chain 3」,該研究通過動物實驗和細胞實驗首次發現一種內質網分子伴侶Calreticulin通過增強細胞自噬途徑降解錯誤摺疊蛋白質,從而緩解內質網應激。這一調控機制的發現為分子伴侶蛋白維持細胞內穩態的作用和機制提供了新認識。
  內質網作為蛋白質加工的重要場所,其穩態對於維持蛋白質代謝平衡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內質網內未摺疊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的過度滯留會引起內質網應激。持續高水平的內質網應激與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和進展密切相關,如肥胖、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脂質代謝異常等。因此,維持蛋白質穩態、降低內質網應激水平可作為代謝性疾病的潛在治療靶點。自噬作為細胞清除內質網錯誤摺疊蛋白的重要途徑之一,其與內質網應激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目前尚不清楚。
  博士研究生楊雲志和馬風光等人在研究員李於的指導下,在衣黴素(tunicamycin)誘導的內質網應激動物模型及細胞模型中發現內質網伴侶蛋白Calreticulin表達上調,同時伴隨細胞自噬水平增強。研究人員通過保守區域一級序列預測及蛋白質免疫共沉澱實驗發現了Calreticulin可與自噬關鍵蛋白LC3相互作用,並確定了其與LC3相互作用的位點。在藥物誘導的內質網應激條件下,Calreticulin和LC3的相互作用增強。在體外培養的HeLa細胞中過表達Calreticulin可使細胞自噬水平增強,同時藥物誘導的內質網應激得到緩解;而通過shRNA敲減Calreticulin則導致內質網應激條件下自噬無法有效激活,進一步加劇了內質網應激水平。這些結果揭示了內質網分子伴侶Calreticulin通過激活自噬緩解內質網應激的分子機制,為治療相關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李於長期從事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課題組近期研究發現:新型代謝調節因子CREBZF可能是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合併胰島素抵抗的新靶點(Hepatology, 2018);黃連中活性成分小檗鹼通過肝臟和脂肪組織間的對話機制來降低肥胖的新理論(Sun Y, et al,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18)。
  該項目得到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和王寬誠教育基金的支持。
  論文連結
 
  內質網伴侶蛋白-自噬途徑負反饋調節內質網應激反應。在內質網應激(ER stress)條件下,Calreticulin受非摺疊蛋白反應(UPR)的誘導表達上調,高表達的Calreticulin通過保守的LIR序列與自噬相關蛋白LC3相互作用,激活細胞自噬途徑,從而降解累積的異常摺疊蛋白,緩解細胞應激水平。該研究表明激活Calreticulin-自噬途徑可能會成為治療內質網應激及相關代謝疾病的新策略和靶點。

相關焦點

  •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腫瘤|腫瘤微環境|內質網|-健康界
    這些變化引發了持續的內質網應激狀態,已經證明這種應激狀態控制著癌細胞的多種促腫瘤屬性,同時動態地重新編程固有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的功能。ER應激傳感器及其下遊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已成為腫瘤生長和轉移以及對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
  • WDR45通過調節內質網穩態和神經元死亡參與神經退行性病變
    圖4 生物信息學分析顯示內質網(ER)蛋白在WDR45 KO小鼠體內積累4.WDR45通過蛋白酶體和溶酶體途徑調節靶ER蛋白接下來,作者研究WDR45如何調節內質網蛋白的水平。因此,作者證明了宏自噬的缺陷導致了內質網和線粒體這兩個獨立細胞器的自噬缺陷。此外,作者發現,誘導內質網應激可進一步促進ER伴侶蛋白HSPA5的表達。在KO小鼠的原代神經元中,作者還發現HSPA5表達增加,ERN1/IRE1激活,XBP1選擇性剪接增加。
  • 飢餓狀態中細胞如何重新配置蛋白質的平衡?
    r-蛋白受翻譯和組裝機制以及蛋白酶體降解調控,而自噬可促進核糖體的更新。此前的研究關於胺基酸飢餓或mTOR抑制對細胞中r-蛋白穩態的調控主要集中於自噬對r-蛋白更新的影響。由於自噬只是核糖體穩態調控的途徑之一,因此尚缺乏關於細胞如何在飢餓應激下調節核糖體豐度的全面研究。而且在急性飢餓應激反應過程中對r-蛋白翻譯和降解機制還知之甚少。
  • 自噬與肝細胞癌
    HBV誘導的肝細胞自噬通常是由HBVx蛋白(HBx)誘導的,HBx是HBVx基因編碼的一種多功能潛在性腫瘤蛋白,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中發揮重要作用。HBx可通過抑制Beclin 1與bcl-2結合和JNK-ROS信號通路啟動自噬。其他HBV蛋白如HBsAg可通過與摺疊錯誤的蛋白結合(即內質網應激反應)誘導自噬。
  • :啟動細胞自噬的FoxO1蛋白
    最近,國際著名科學雜誌《自然細胞生物》(Nature Cell Biology)上刊登了北京大學醫學部朱衛國教授課題組的重大研究進展:腫瘤抑制因子FoxO1是誘導細胞自噬的關鍵蛋白,其抗癌作用與其誘導自噬功能密切相關。
  • 細胞器內質網教學參考
    共計收錄與內質網相關文章21篇。(張勇  編)第1章 內質網研究進展1.內質網相關細胞器互作的研究進展顏冰;胡俊傑2.內質網應激與細胞凋亡研究進展張凱強;張穎3.內質網自噬的研究進展王友;朱蘇紅4.內質網蛋白定位信號研究進展姜普;孫薇第2章 內質網的結構
  • 近期細胞自噬領域重要研究進展一覽
    【2】Diabetes:IL-6可通過自噬和抗氧化應答保護β細胞doi:10.2337/db17-1280眾所周知,細胞在耗氧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活性氧簇(ROS),而ROS能夠通過細胞的氧化應激反應誘導細胞凋亡甚至導致細胞壞死。之前研究表明活性氧簇(ROS)的產生也是糖尿病中導致β細胞功能失調的關鍵因素。
  • 研究揭示內質網應激傳感器激活自然殺傷免疫細胞
    研究揭示內質網應激傳感器激活自然殺傷免疫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6 10:44:57 2019年7月出版的《自然—免疫學》雜誌,發表了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Laurie
  • 細胞存在一種獨特的病毒自噬途徑,該途徑受到SNX5...
    2020年12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哈佛醫學院和德克薩斯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細胞攝取和消滅病毒所必需的一個關鍵基因。這一發現可能會帶來操縱這一過程的方法,以提高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感染的能力,比如那些導致正在進行的COVID-19大流行的冠狀病毒SARS-CoV-2。
  • 哈佛醫學院:新研究揭示營養不足的細胞如何循環利用內部成分
    研究分析顯示,與預期相反,核糖體不是優先通過自噬回收,而是少數其他細胞器,特別是內質網的一部分被降解。研究人員說,研究結果揭示了細胞對營養缺乏的反應方式以及自噬和蛋白質降解過程的作用,自噬和蛋白質降解過程日益成為癌症和其他疾病條件下藥物開發的目標。
  • Science|內質網分泌的調節因子或是人腦大小的決定因素
    遺傳性原發性小頭症候群通常只存在單基因突變,研究這些基因可揭示出神經發生和人腦大小控制的關鍵機制。目前為止,發現有27個基因與小頭畸形有關,其中涉及中性粒/紡錘體生物發生和DNA損傷反應等途徑【1】。而臨床基因組測序研究將100多個基因與該病關聯起來,但大部分沒有被研究【2】。另外研究人腦發育和小頭畸形的難點之一在於缺乏合適的模型系統。
  • 人副流感病毒誘導細胞自噬機制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為了解析和探討人副流感病毒誘導自噬的類型和作用機制,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陳明周課題組經過大量的病毒學和細胞生物學實驗,發現人副流感病毒誘導了線粒體自噬,病毒的基質蛋白作為一個受體誘導了宿主細胞內不依賴於Parkin-PINK1途徑的線粒體自噬的發生。
  • 郭玉松團隊揭示平面細胞極化核心蛋白從內質網輸出的分子機制
    PCP的建立受一組進化保守的PCP核心蛋白調控,包括跨膜蛋白Frizzled以及鈣粘蛋白EGF LAG七次跨膜G型受體家族成員(Celsr)【1】。新合成的跨膜的PCP核心蛋白沿著分泌轉運途徑被傳遞至質膜,而後在質膜上執行其生理功能。目前,調節PCP核心蛋白在分泌轉運途徑中的運輸的分子機制還大部分未知。
  • Nature:揭示cGAS-STING途徑的一個原始功能---誘導自噬
    在結合DNA後,cGAS產生cGAMP,所產生的cGAMP結合併激活銜接蛋白STING,接著STING激活激酶IKK和TBK1來誘導幹擾素和其他細胞因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Zhijian J. Chen及其團隊報導了STING還通過一種獨立於TBK1激活和幹擾素誘導的機制激活自噬。
  • Autophagy|浙江大學揭示雙子葉植物特異性ATG8蛋白相互作用及其在植物脅迫反應中的作用
    結果表明,ATI3A在植物對真菌病原體的抗性中起關鍵作用,並且此作用還取決於其與ATG8的相互作用。圖4. Ati3基因在植物抗灰黴病中的功能分析基於與ATG8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在植物耐熱性和抗病性中的關鍵作用,植物ATI3蛋白可能充當選擇性自噬受體,在植物脅迫反應期間靶向特定的細胞成分。為了深入了解ATI3的作用,使用酵母雙雜交篩選鑑定與ATI3相互作用的蛋白質。
  • 研究發現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泛素化降解途徑調節脂肪酸合成的新...
    該研究發現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過磷酸化增加內質網錨定蛋白Insig的活性,進而抑制肝臟脂質合成的功能,揭示了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泛素化降解途徑調節脂肪酸合成的新機制。隨著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在全球範圍所佔比例越來越高,並且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非酒精性脂肪肝與2型糖尿病、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等重大代謝性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 【精彩回顧】「CSCB細胞死亡研究分會」Webinar第六期精華紀要
    經典的蛋白分泌途徑依賴於內質網及高爾基體,並且這類蛋白帶有一段信號肽,通過信號肽介導蛋白的跨膜轉運。而依賴非經典分泌途徑的分泌蛋白是不含信號肽的,並且不經過內質網到高爾基體的經典運輸途徑。非經典分泌途徑分為多種不同的蛋白轉運類型,例如蛋白直接穿過膜上形成的孔洞出細胞,以及依膜泡轉運等。但膜泡介導的分泌過程中存在的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即這些蛋白是如何跨膜並進入膜泡的呢?
  • 分子醫學研究所劉穎研究組揭示細胞非自主性的線粒體應激新機制
    課題組首次發現線蟲中四種神經元內的線粒體損傷可以傳遞信號至遠端腸道組織並引起腸道組織內的線粒體未摺疊蛋白反應(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mitoUPR),神經肽FLP-2在該過程中起到信號傳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