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通氣管處置不當,醫院賠償上百萬,這四點需要護士引起注意

2020-12-23 騰訊網

導讀

鼻咽通氣管處置不當,患者發生窒息、植物人狀態直至死亡,這起醫患糾紛需要護理人員引以為鑑的地方有很多。

案例

張某某因左腦出血15ml被收入x總醫院。因鼻咽通氣管處置不當,氧飽和度下降至60%並發生窒息,心肺驟停長達一個小時餘。此後一直處於植物人狀態,後死亡。法院經審理認為,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認定x總醫院的過錯在患者死亡後果中承擔70%責任。精神損害撫慰金酌情認定為70000元,賠償共計1340854元。

點評

患者發生窒息的導火索是鼻咽通氣管處置不當。讓我們來細究一下這個案例:

患者張某某因左腦出血15ml被收入院。入院後患者病情穩定,高血壓被控制、呼吸、心率、心跳正常,氧飽和度維持在96%左右。入院當天院方給患者自二側鼻翼分別下胃管和鼻咽通氣管各一根,下鼻咽通氣管為了改善患者打鼾。

患者入院當天,兩個鼻孔都下了管子,一個胃管,一個鼻咽通氣管。危重病人下胃管,自不必說,鼻飼、用藥,都是可以的。但另一側鼻孔下鼻咽通氣管,就為解決患者的打鼾問題,真的有必要嗎?站在院感控制的角度,患者身上帶的管道越少,患者感染的機率越小。站在患者舒適的角度,兩個鼻孔都被插管,昏迷患者還好,清醒患者會為這兩個管子痛苦難忍,不堪其擾。

站在護理的角度,這兩個管道,要保持通暢,要及時吸痰,要妥善固定,要做好口腔護理,護理工作量自然不輕。

我們來看事發當天發生了什麼?

那日中午患者護工發現患者氧飽和度下降至84%便找來值班護士。

1、護士吸痰不當?

案例中說到:值班護士在未請示醫師的情況下,擅自採取不當吸痰措施,造成患者呼吸困難,氧飽和度進一步下降至60%並發生窒息,心肺驟停長達一個小時餘。

《護士條例》告訴我們:患者危急狀態下,護士在醫生未到來之前,要採取必要的救護措施。當日值班護士就是這樣,來不及請示醫生,她看患者氧飽和度下降,立即為患者進行吸痰,雖然在事後被定為「不當吸痰」,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並無大過。

2、護士不知所措?

「此期間正值中午午休,值班護士一人面對此緊急情況,不知所措,既不懂立即拔出鼻咽通氣管,也不按患者床頭的緊急呼叫器,事後解釋為緊急呼叫器壞了。當時只有患者的母親兩次衝到樓道大聲呼叫數次,才陸續過來數人,但無一人想到要立即拔出鼻咽通氣管」。

護士緊急情況下,見患者血氧飽和度低,忙於吸痰,難以脫身,分身乏術,而患者又處於危急狀態,可讓患者家屬去醫生值班室呼叫醫生。當時確實是患者家屬去呼叫的醫生,也很合理。事後分析的是,護士還可以按響呼叫器。但當事護士沒按,這一點,就對護士有些苛刻了,別說緊急情況下,護士有些慌亂,想不到這一點。但病區裡的呼叫器,大家捫心自問一下,是不是只有護士對這種呼叫器的響聲做出反應?其他人等,還有誰會聽到呼叫器的聲音,會循聲而動?

患者家屬去呼叫醫生,護士守在患者身邊,即使救護措施並不算得力,也總好過離開患者,去喊醫生強。不然,患者家屬的意見更大。

3、護士不懂需要立即拔管

當初置管的目的就為解決患者打鼾,現在,這個管子卻成了堵塞患者呼吸道的罪魁禍首,那這個管子,不置也罷!護士不懂立即拔出鼻咽通氣管?有人事先對護士培訓鼻咽通氣管的使用注意事項了嗎?護士不懂拔管,那後來問訊趕來的人員也不知道拔管怎麼說?最後醫院劃分責任的時候,希望不要揪住護士這一點不放。

4、後續管理、基礎護理跟不上?

以上這些,結局是患者窒息過久,腦部缺氧,處於植物人狀態。這是前話。後續的診療護理患者家屬意見很大:認為醫療護理措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積極、部分醫務人員防範院內感染意識薄弱,病人入院期間不止一次的院內感染:「胃管、導尿管、氣切套管長時間不更換,造成病人泌尿系統長期感染。發生褥瘡後由於不積極治療和護理導致化膿感染。氣切管外露部分幾乎不清晰,已經汙染髮黴。吸痰不按無菌操作,吸痰後用霧化水涮吸痰管……」為此患者家屬多次提出異議並向有關人員反映。

很顯然,患者家屬對後來院方的救治護理是很不滿意的,因為患者本身疾病就很嚴重,加之植物人的長期臥床患者基礎護理任務繁重,最後疾病轉歸走向死亡的結局是必然的。但患者家屬對醫療護理質量不滿意,之前搶救不滿意,之後的基礎護理也一大堆意見和證據,最終引發一場醫患糾紛並訴諸法院,於是就有了我們後來看到的醫院最終賠償百萬巨款了結的結局。

前車之鑑

之所以囉嗦這麼多,就是想把大家的注意力從患者發生危急,當值護士的身上引開,當值護士的應對雖有瑕疵,但過錯不大,在事後的算總帳時,不要對該護士重拳暴擊。

站在護理人員的角度,仍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1、專科護理能力的提升

患者置有鼻咽通氣管,科室護理人員要掌握置管護理的注意事項,必要時進行專題培訓。

2、培養應急能力

案例中可以看出,護士的臨場應對存在的不當與不力,這是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改進。

3、總結經驗和教訓

事情過後,涉事科室和當班護士及其他醫護人員,都要進行事後反思,以改進以後的工作。

4、跟進護理管理

患者最終成了植物人,既然患者家屬和科室人員都認為當時處置不當,就有發生醫患糾紛的隱患和可能,那麼,在後來的患者護理上,為什麼護理管理、基礎護理卻並未得到有效的改進,護理工作存有不到位、不規範之處,乃至讓家屬不斷積怨、爆發,收集了大量醫護人員治療護理不給力的缺陷和不足,成為打贏這場醫療官司的重要證據呢?個中緣由,值得深思!

來源:華醫網

作者:納洛酮

責編:楊蓓

-THE END-

現代護理報

中國護理第一報 最權威護理公眾號

《醫院管理論壇報·現代護理》

每周二四六出版,全年定價198元

郵局訂閱請認準郵發代號17-18

相關焦點

  • 肩難產醫院處置不當致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賠償26萬元
    肩難產醫院處置不當致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賠償26萬元案情簡介:2018年6月29日,原告葉贛州的母親卓某某因「孕39周4天」入被告贛州市某某醫院待產。當日16時50分行會陰側切術娩出原告葉贛州,第1分鐘阿氏評分為3分,5分鐘為6分,10分鐘為8分。體重3700克。
  • 新生兒被青島惠康醫院打錯針 賠償方案至今未達成一致
    回憶起1月16日的場景,於女士掩飾不住地悲傷,「我丈夫當時也在產房,這個問題也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才發現護士打錯針了。」於女士告訴信網,當時護士將本來要打給她的「安列克」打給了孩子,而安列克的藥理作用是刺激妊娠子宮肌層收縮,從而起到止血作用。「發現孩子打錯針了,他們也慌了,但是找了好多人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就趕緊叫救護車把孩子送到了其他的醫院,去了醫院直接就進了NICU了。」
  • 醫療糾紛:闌尾炎致感染性中毒性休剋死亡,醫方賠償患方111萬
    ,而是由感染引起的膿毒症及感染性休克導致了多器官衰竭。治療最關鍵的措施就是早期控制感染源,手術治療及早切除闌尾病灶,祛除了感染灶才能緩解病情,從上午八點多一直到下午數個小時的時段,醫院可以安排患者的急診手術。
  • 男孩首兒李橋兒童醫院補牙猝死 醫院同意賠償
    家屬願放棄醫療過錯鑑定   昨天下午2點,該案在順義法院第二次開庭審理。鵬鵬父母均到場,與其代理律師一同坐在原告席。庭審中,鵬鵬媽媽仍難以控制情緒,多次痛哭。   法庭上,主審法官首先宣讀了司法鑑定書。鑑定書內容為,氣管下段及左、右支氣管分支處管腔內可見一棉球樣異物,完全阻塞氣道。鑑定意見為,被鑑定人鵬鵬符合氣道異物(棉球)堵塞窒息死亡。
  • 眼科檢查出意外被判賠288萬,巨額賠償後醫院這樣做…… | 醫眼看法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2018年7月,醫眼看法的一篇文章《CT檢查中患者突發死亡,醫院賠償166萬餘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同樣分享了一例造影劑過敏的案例,後果同樣是持續植物狀態。引起脈友廣泛議論。雖然案件相似,賠償額度卻差距甚遠,其原因為本案中患者正值中年,有兩個未成年子女。
  • 新生嬰兒因護士操作不當被燙傷,醫院拒絕賠償,聲稱:疤痕會自愈
    作者:葡萄 編輯:芒果 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是非常脆弱的,各方面都需要仔細的呵護,如果出現了一時的疏忽,可能會給孩子造成終身的痛苦。因此當寶寶出生之後,不管是接生的醫院還是家長,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避免給孩子造成傷害。
  • 醫療糾紛:化療中出現毒副作用,醫院處理不當導致賠償85餘萬元
    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九日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違反常規使用5-Fu,違反法律規定的高度注意義務,對出現應立即停藥的嚴重副反應視而不見,繼續化療,且對由此發生的四度骨髓抑制及四度消化道反應處理不當,本院確認被告應當承擔本案原告合理損失70%的賠償責任,賠償共計850401.23元。待實際產生後續治療費用後可另行提出主張。本文為司法裁判案例。
  • 氣管插管引起唇部壓力性損傷,護士哪裡做錯了?
    完善術前相關檢查,於2020-6-22在全麻下行橋腦小腦角病損切除術,術畢帶氣管插管返回病房,持續心電監護及呼吸機輔助呼吸,神志鎮靜狀態。2020-6-23 00:00,患者神志模糊,遵醫囑試脫呼吸機,予氣管插管處氧氣吸入,於2020-6-23 08:00拔除氣管插管。
  • 新生兒洗澡時被護士燙傷,家屬轉院上海後醫院拒賠償,稱"疤痕會自愈"
    據梨視頻8月26日報導,山東青島,卿先生的孩子在出生後的第三天,被抱去洗澡時因護士操作疏忽而燙傷。醫院剛開始承諾將承擔所有治療費用,但當卿先生把孩子轉上海治療後,醫院卻拒不履行承諾,稱孩子的疤痕會自己慢慢恢復,無需到上海做修復,只願承擔在青島治療所產生的費用。
  • 醫療糾紛:一例因藥物過敏患者死亡,致醫院賠償90餘萬元的案例
    未能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在患者出現喉阻塞三度、四度時,未及時行氣管切開或環甲膜穿刺,存在過錯。應承擔85%的賠償責任,賠償923796.2元。因此,原告需要申請醫療損害鑑定以提供必要的證據,不然就要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
  • 杭州寶寶出生16小時後身亡,氣管被插破!院方賠償100萬和解
    來自杭州的駱先生向媒體爆料稱,自己的孩子於2月1日下午兩點零五分在杭州瑪利亞婦產醫院出生,因為早產幾天,醫生檢查孩子之後表示,有輕度窒息,但並無大礙,需要在新生兒科住院觀察。孩子的評分表是滿分,這是一個健康的寶寶。
  • 「高頻考點」2021護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總結: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
    造成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的常見臨床病因氣管、支氣管異物有內源性及外源性兩類。前者為呼吸道內的假膜、幹痂、血凝塊、乾酪樣物等所引起;後者為外界物質誤入氣管、支氣管內所致,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3歲以下最多,偶見於成年人。(1)嬰幼兒牙及喉反射功能發育不全。是最常見原因,不能將硬食物嚼碎,進食時,因為喉反射功能發育不全,易將食物吸入氣道。
  • 醫院被判賠償166萬元,只因為沒注意這一點…
    法院判決:患者在用「碘普羅胺」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CT室醫生未立即給予抗過敏藥治療;從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到急診室搶救的時間為10分鐘以上,醫院存在明顯過錯,且與損害後果存在因果關係。判決醫院賠償患者166萬元。作為放射科醫生,當患者發生碘對比劑過敏時,你會緊急處理和搶救嗎?
  • 九旬老人吃飯被鮑魚卡住氣管 醫生巧妙處置
    近日在南通,九旬老人俞大爺不慎鮑魚被吸進氣管,危急之時,醫生巧妙處置,將俞大爺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事發當日中午十二點半左右,俞大爺的兒子請了親朋好友,在一家飯店聚餐。吃飯期間,俞大爺突然人事不醒。
  • 這四點千萬注意,當心引起酸中毒!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兒科副主任醫師 晁爽:「幾十年前,一說拉肚子,就讓小孩不吃,認為不吃就不拉了,把這個作為一種治療方法來講,其實現在認為這是不對的「二、需要短時間禁食的,但一般不要超過六個小時DISCOVERY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兒科副主任醫師 晁爽:「一般來講,如果要是伴有嘔吐的腹瀉,越吃越吐,胃腸道刺激,那這種情況下呢,嘔吐的孩子前四到六個小時
  • 護士為新生兒洗澡,醫院卻拒絕賠償,你怎麼看?
    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是非常脆弱的,各方面都需要仔細的呵護,如果出現了一時的疏忽,可能會給孩子造成終身的痛苦。因此當寶寶出生之後,不管是接生的醫院還是家長,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避免給孩子造成傷害。,孩子被燙傷卿先生的小孩才出生了三天,由於青島的一個婦產醫院裡面的一位護士在為孩子洗澡的時候操作不當,導致孩子被燙傷了。
  • 女子醫院生孩子,嬰兒被護士不慎燙傷索賠遭拒,醫院:疤痕會自愈
    嬰兒只有三天大,由於護士操作不當被燙傷孩子出生3天後,在婦產醫院被護士燙傷。「這天,孩子出生三天後,護士在給他洗澡時燙傷了他。」回憶起孩子受傷的原因,卿先生仍然心疼氣憤,「護士先是把孩子放進水池,然後開始調整水溫。」
  • 當班護士被起訴賠償50萬!只因她這一工作沒落實好
    近日,一起醫療糾紛終審判決結果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北京一法院終審判處當班護士楊某犯醫療事故罪,但因醫院已與家屬達成協議,向其做出50萬元賠償,楊某也被醫院開除,故對其免予刑事處罰。事件經過24歲的羅某因精神受到刺激,被送往某精神專科醫院治療。
  • 醫療糾紛:對腫瘤手術時出現的胰瘻處置不當,致患者病情惡化死亡
    2019年1月7日法院判決,被告xx市中心醫院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王某某、於某某各項損失共計685079元。【關鍵詞】醫療糾紛,醫療過錯,賠償責任,病情惡化,胰瘻醫療糾紛:依法行醫、依法維權一.引言對腫瘤手術時出現的胰瘻處置不當,致患者病情惡化死亡,本文通過一司法裁判案例對此加以說明 。
  • 12歲男孩反覆鼻出血被查出鼻咽纖維血管瘤,專家提醒……
    好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醫院文衛平教授、李健教授團隊為其進行高難度的切除手術治療,該手術順利切除了病灶,解除了患兒飽受出血貧血及呼吸不暢的痛苦,還為患兒保住了寶貴的殘餘視力,得以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