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融資:獨創人工智慧冠心病輔助診斷技術,獲國內首張AI醫療三類證

2020-12-13 藍鯨財經

近日,國內首張醫療AI三類證獲證企業——「科亞醫療」宣布完成B+輪1.5億元戰略融資。本輪融資由GGV紀源資本領投,崑崙網際網路智能基金、國方母基金、雅惠資本聯合跟投。據了解,早在今年2月,科亞醫療就已獲得由崑崙萬維、IDG資本領投,上海國方母基金、雅惠資本等聯合跟投的億元投資,距離本輪融資還不到6個月。

關於此輪融資的用途,公司表示將主要用於完成科亞醫療在全球範圍內的產品商用落地布局,並為後續的品牌升級、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提供重要驅動力。

資料顯示,科亞醫療由投資圈「獨角獸挖掘機」周亞輝在2016年1月正式組建成立,公司以心血管AI為主打產品,目前主推冠脈血管疾病精準診斷產品線和智能影像解決方案,偏重於PAAS層的應用。2020年1月,公司產品「深脈分數」獲批國內首張AI醫療三類證。

據了解,「深脈分數」是由科亞醫療自主研發的冠脈血流儲備分數計算軟體,目前已通過器審中心審批,成為我國首款獲批的人工智慧三類醫療器械,也是目前國內唯一擁有中國NMPA和歐盟CE雙重認證產品。該產品是全球首款採用深度學習技術,進行冠狀動脈生理功能評估的產品,利用冠狀動脈計算機斷層掃描造影影像進行無創FFR分析,能夠快速評估冠脈狹窄是否會導致心肌缺血。

「深脈分數」產品展示界面

在產品商用落地方面,科亞醫療主要應用對象為公立醫院、私立醫院和第三方市場三大類。截至目前,建立合作的公立醫院超過200家(其中90%為三甲醫院),共建的人工智慧診斷中心近100家。同時,科亞醫療也與多家私立醫院及獨立影像中心達成戰略合作。

科亞醫療現有100+研發人員,其中20多位海歸博士,多人曾在醫學影像全球知名企業北美研發中心擔任核心研發職務,在AI技術、影像分析及醫療大數據方面經驗豐富,技術研發能力強大。

近期,科亞醫療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周亞輝公開表示:「科亞醫療將作為AI醫療估值最高的準獨角獸企業,有望第一家登陸資本市場!」

作為本輪融資領投方,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符績勳表示,「我們長期看好中國醫療改革和升級中的結構性創新機會,以及AI和科技在醫療中巨大的應用價值。我們認為,科亞醫療所代表的AI輔助診療技術,能夠給患者、醫院、社保、商業保險等參與各方帶去共贏的效果,創造巨大的社會和商業價值。同時,科亞醫療作為中國唯一一家同時被中國NMPA+美國FDA+歐盟CE認可的AI醫療公司,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著領先的技術和團隊。在資本的助力下,科亞醫療有望成為全球AI醫療龍頭企業。」

「通過無創技術替代有創手術診斷,用深度學習算法實現臨床金標準的診斷效果,科亞醫療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數億心血管患者帶來了價值,而這僅是科亞醫療作為中國人工智慧+醫療領軍者的第一步。作為中國第一個人工智慧輔助診療三類證的獲得者,科亞醫療向前跑出的每一步,都走在了中國醫療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的無人區。在這場長跑中,我們對於周亞輝先生和宋麒博士所帶領的團隊有充分的信心,相信科亞醫療會在人工智慧+大健康賽道上不斷取得突破,成為一家全球領先的新一代醫療科技公司。」GGV紀源資本執行董事吳陳堯補充道。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是科亞醫療拿到首張醫療AI三類證?
    2020年1月15日,國家藥監局發出國內第一張醫療AI三類證,這個消息不啻為一聲「春雷」。此前,許多醫療AI業內人士曾向雷鋒網表示,2020年或是醫療AI行業商業突破的關鍵之年。但是,他們都認為「時間會晚一些,不會太早」。因此,農曆鼠年前發出的這張證,多少有些讓人猝不及防。當然,也與獲證的主角——科亞醫療有關。
  • 鷹瞳醫療、矽基智能同時獲國內首批眼底AI輔助診斷軟體III類證
    中國第一批眼底人工智慧輔助診斷軟體獲批上市。 億歐大健康8月10日獲悉,今日國家藥品監督局正式宣布,8月7日上海鷹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鷹瞳醫療)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析軟體、深圳矽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矽基智能)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圖像輔助診斷軟體獲批III類醫療器械註冊證。
  • 重磅丨NMPA 發放國內首張「影像輔助診斷」AI 軟體三類證
    ,國內首張AI影像輔助診斷領域三類證近日迎來破局。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獲悉,6月1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消息,安德醫智旗下BioMind「天醫智」的顱內腫瘤磁共振影像輔助診斷軟體通過了NMPA三類醫療器械審批。該產品是由天壇醫院和安德醫智聯合成立的"神經疾病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研發,是首個NMPA獲批的、以「影像輔助診斷」命名的醫療AI軟體。
  • 一年四次融資,獲得首張AI三類證的科亞醫療如今怎樣了?
    FFR(Fractional Flow Reserve,血流儲備分數)是一種評價冠脈血流動力學的功能性指標,該指標為評價冠脈狹窄引起心肌缺血的金標準,可輔助醫生進行冠心病的精準診斷,減少不必要的冠脈造影,幫助醫生更好地規劃冠脈疾病治療方案。
  • 國內首張AI「影像輔助診斷」軟體三類證頒發,MR腦腫瘤衝出重圍
    疫情大考之後,國內首張AI影像輔助診斷領域三類證近日迎來破局。6月1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消息,安德醫智旗下BioMind「天醫智」的顱內腫瘤磁共振影像輔助診斷軟體通過了NMPA三類醫療器械審批。
  • 肺結節AI產品三類證第二證,深睿醫療今日獲批
    繼11月13日推想科技的肺結節AI三類認證獲批之後,今日NMPA官網公布,經審查批准杭州深睿博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深睿醫療)生產的創新產品「肺結節CT影像輔助檢測軟體」的註冊。 據悉,該產品屬於人工智慧醫療器械軟體,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基本框架,可實現肺結節的自動檢出。
  • 科亞醫療宋麒:國內第一張醫療AI三類證的誕生
    在今年的1月份我們拿到了國內首個人工智慧醫療產品的三類證,這也標誌著人工智慧能夠真正地應用於臨床。Lily: 宋總,不如您用簡單的語言給我們介紹一下科亞醫療的產品和服務?宋麒: 科亞醫療主要做的是人工智慧在醫療影像上的產品,簡單來說醫療影像就像一個人體的地圖,它能夠提供從器官到組織,然後再到細胞,甚至再到 DNA、RNA層面的信息。
  • 聯影智能聯席CEO沈定剛教授:獲NMPA首張CT骨折AI三類證後,「下沉...
    聯影智能CT骨折智能分析系統正式獲批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醫療AI三類證,這也是全球首張基於CT的骨折醫療AI三類證。據聯影智能的產品簡介顯示,此次獲批的CT骨折智能分析系統具備「精準肋骨定位,秒級骨折檢出,直觀提示病灶」等一系列特點,以高敏感性輔助醫生快速、高效、精準地完成肋骨的診斷,避免錯診和漏診。
  • 三類證實現突破 AI醫療商業化道路已打通?
    南方網訊 疫情大考之後,國內首張AI影像輔助診斷領域三類證實現「零的突破」。6月1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消息,安德醫智旗下BioMind「天醫智」的顱內腫瘤磁共振影像輔助診斷軟體通過了三類醫療器械審批。該產品由天壇醫院和安德醫智聯合成立的「神經疾病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研發,是首個藥監局批准的、以「影像輔助診斷」命名的醫療AI軟體。
  • 頻拿三類證,五問醫療AI的春天真來了嗎?
    今年以來,AI影像診斷企業頻頻傳來好消息。首先是科亞醫療(現稱「科亞方舟」)旗下冠脈血流儲備分數計算軟體產品「深脈分數®」獲得NMPA人工智慧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此後,安德醫智、深圳矽基智能、Airdoc、數坤科技、聯影智能、推想科技等公司陸續發布過審消息。從公開數據來看,說2020年是AI+醫療企業獲證爆發之年一點不為過。
  • 首發丨拿下肺結節三類證後,深睿醫療又完成C+輪數億元融資
    繼月初肺結節AI三類認證獲批之後,僅隔兩周時間,深睿醫療又迎來了新一輪融資的好消息。 對於醫療AI企業深睿醫療而言,2020年12月可謂是一個「收穫季」。繼月初肺結節AI三類認證獲批之後,僅隔兩周時間,深睿醫療又迎來了新一輪融資的好消息。
  • 醫療AI重回風口|界面新聞 · JMedia
    在產品上,多家企業的產品獲批了醫療器械III類證,「首張肺結節AIII類證」、「首張AI+CTA III類證」、「首張AI影像輔助決策III類證」……隨著III類證獲批,醫療AI商業化的閉環也開始被真正打通。在過去的一兩年,行業的頭部企業也難以獲得融資、產品獲批遙遙無期、商業變現舉步維艱,很多公司破產倒閉。而如今,醫療AI似乎得到了各方的一致青睞,行業相對沉寂的頹勢一掃而光。
  • ...或成械企升級關鍵|AI|械企|醫療|企業|數據|算法|診斷|審批|...
    三類證的獲批,意味著「賣方」可以進入市場合法銷售,但是「買方」又是否願意買單呢?未來醫療AI產品的商業化之路又在哪?針對數十萬例病理驗證的腦腫瘤數據,運用深度學習算法,能夠實現顱內腫瘤(如腦膜瘤、聽神經瘤、髓母細胞瘤、膠質瘤等)的人工智慧精確診斷,診斷準確率超過90%,有的病種診斷準確率更超過96%。並且該系統能夠自動生成一份結構化報告,包括腫瘤位置、體積等精準信息,幫助醫生快速診斷並提高放射科醫生對腦腫瘤的診斷能力。
  • 2019全球智能醫療領域的AI技術應用案例
    調查表明,美國醫學影像數據年增長率為63%,放射科醫師數量年增長率卻僅為2%;而在我國放射科醫師僅有8萬多名,每年診斷14.4億張影像,我國醫學影像數據年增長率約為30%,而放射科醫師數量年增長率約為4%;但需求卻在不停地增加,預計到2020年,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比例將達20%。
  • 聚焦AI醫療賽道,中關村併購母基金領投「推想醫療」D1輪融資
    據悉,「推想醫療」已於近日完成D1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關村併購母基金領投,中關村科學城、深圳一村同盛、上海聯一及老股東跟投。這是繼「推想醫療」2018年獲尚珹資本、元生資本、紅杉資本中國、啟明創投、襄禾資本投資的3億人民幣C輪融資後的新一輪融資。
  • 超80億資金注入,醫療AI走出「V」字曲線
    2020年1月,科亞醫療的CT-FFR產品「深脈分數」率先打破了審評審批的桎梏,拿到第一張醫療AI醫療器械三類證,將工作重心由研發向價格目錄開拓與市場銷售偏移。2月,樂普醫療「AI-ECG Platform」獲NMPA批准,心臟相關AI 再下一城。6月,更貼合「輔助診斷」定義的顱內腫瘤MR影像輔助診斷軟體獲批,安德醫智異軍突起。
  • 第一張肺結節AI三類證橫空出世 醫療AI行業未來走向何方?
    國藥監局明確指出,診斷功能軟體風險程度按照其採用算法的風險程度、成熟程度、公開程度等為判定依據,不僅僅依據處理對象(如:癌症、惡性腫瘤等疾病的影像)為判定依據。若診斷軟體通過其算法對病變部位進行自動識別,並提供明確的診斷提示,則其風險級別相對較高,按照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
  • 「醫療影像+AI」2018落地之年,9大變化為證
    此外,更多的跨界融合也在進行之中,「AI+新藥」無疑是今年的一個大熱點,從全球範圍看,打上這一細分領域標籤的企業數量翻倍,其中國內的晶泰科技獲4600萬美元B+輪融資,深度智耀獲1500萬美元B輪融資,AccurtarBio也在17年的尾巴獲投1500萬美元。
  • 9項AI醫療器械拿到三類證!中美審核政策有何不同?
    冬日漸寒,AI醫療行業卻迎來春風。近日,推想科技、數坤科技、聯影智能三家AI醫療企業的產品,經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簡稱NMPA)批准獲得AI醫療三類證。在心臟冠脈狹窄AI、基於CT骨折醫療AI、肺部AI實現審批突破。
  • 火鍋食材供應商獲5000萬美元B輪融資;冠脈AI影像獲億元戰略融資|...
    冠脈 AI 影像向醫生提供冠脈血管的功能信息,幫助醫生精準診斷,以在無創檢測的狀態下判斷是否需要做冠心病手術。處於這個賽道的科亞醫療,具備中國 NMPA 和歐盟 CE 雙重認證,是目前國內唯一,也是國內首個人工智慧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獲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