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革命在英國率先展開,不僅給這個在歷史人備受欺負的小國帶來了無限動力和希望,也給整個倫敦帶來了數不盡的霧霾和汙染。而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波士頓、東京等國際上的大城市都曾經面對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即便是今天,倫敦的街頭依然面臨著垃圾橫行的尷尬局面。
而這些城市不約而同地解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城市化擴張和人口的問題。很多人並不知道,在這些國際大城市,他們並沒有採取行政限制,規定出城市人口和外來人口這種層次分明的規定。那麼,他們是如何解決人口與城市問題的呢?總結出來就三點:①規劃;②技術;③管理。
·規劃對一個城市的重要性
很多人覺得火車出現之後,馬匹的使用就少了,而實際上恰恰相反。由於火車這種高性能運輸工具的出現,極大地滿足了不同地區的物質交流。而火車只能運到一個點,剩下的工作就需要馬車來完成。
在曾經的美國和英國,都因為馬匹過多(每5人一匹馬),整個城市到處都遭受著馬糞、馬屍和人類排洩物的困擾。
這不僅影響了當時人類的生活質量,也因此滋生了大量傳染病的爆發。
而巨型下水道、抽水馬桶、自來水、汽車、瀝青路的這些城市工具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種局面。
而集中供暖、供氣和規範統一的城市化布局,不僅僅解決了市民的生活問題,還大大節約了成本。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公交、有軌電車、地鐵、新幹線等立體化交通工具的發展,讓人口巨大的東京穿梭自如。
但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些城市都沒有限制外來人口的進入,而是任由其自由調控。
·技術對城市的作用
如果你到東京或紐約問別人要不要限制人口,他們會覺得你是神經病。
因為在他們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城市本地人和外來人這種概念,也沒有土地資源行政調配的案例。
他們是如何解決因為城市過大,外來人口和城市土著之間的矛盾的呢?
他們的回答是,這本來就沒什麼矛盾。上千年來,大家都是這樣過的。誰有本事誰在這個地方生存,誰沒本事誰選擇離開。
至於低端人口和高端人口的問題,這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每1個高端人都需要5個低端人來為之服務,其中包括餐飲、家政、超市收銀,以及醫生和律師。
如果一個城市沒有足夠的低端人口來支撐,那麼高端人才反而會因為生活成本過高或生活不便而選擇去另外一個城市發展。
與其因為一個蛋糕的分配問題而爭得你死我活,不如直接把蛋糕做大,這樣大家都可以吃得更多,根本就不存在誰搶了誰的飯碗和資源的問題。
而這樣操作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技術支持。這種技術不僅僅是現代科技,更是行政上的管理技術。
你看人口數量那麼龐大的東京,有多少堵車現象?有多少外來人口子女上學問題?又有多少內外之爭?
他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加大基礎建設的投入,不斷精修下水道、新幹線、學校、醫院,並通過自然的優勝劣汰來自我調配。例如:德國的下水道,那才是一個城市的良心。
·管理很重要
當麥當娜沒成名之前,她就是一個混跡在酒吧裡和地下室之間的流浪歌手。而矽谷的那些商業巨子,他們起步時很多都是學生,都是在租賃的車庫裡起的家。
如果開始都將這些人像垃圾一樣清理掉,只保留所謂的高端人才,這些人還能在未來的道路上大放光彩嗎?
一個城市的管理,其實就是開放和包容程度。看看宋朝曾經的都城汴梁城裡,一天到晚車水馬龍,不但各類設施健全,還聚集著十幾萬外來人口。能夠在那個時代通宵燈火通明,並建立起具有現代都市模型的規劃,那才是整個華夏的驕傲。
相對於唐朝的「方」式管理和嚴格的宵禁,我想很多人更願意居住在日夜自由的汴梁吧!
綜合歷史上的國際大都市來說,城市和人口的關係如何才能達到協調,這不是靠行政命令能解決的。
而是靠合理的規劃,精準的技術,開放包容的管理來實現的。對此,讀者您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