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區把加強再生資源回收、搞活舊貨流通作為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搭建平臺、出臺政策、引進項目、優化環境,促進了閒置品再利用產業園創新發展。
一、強化規劃引領,建設閒置品再利用產業園
編制一個好規劃,以規劃引領試驗區建設。以盤活存量、物盡其用為宗旨,以企業集群發展為重點,編制規劃,明確方向,科學引領試驗區建設發展。一方面,高標準編制規劃。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牽頭組織國內一流規劃團隊,編制《棗莊市國際閒置品再利用試驗區建設規劃(2018—2025)》,先後向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爭取國內首家閒置品再利用試驗區申報事宜。另一方面,明確發展方向。以棗莊鐵路物流園建設為支撐,以海關特殊監管區為依託,通過建設閒置品集散會展中心、二手工程機械設備交易再製造中心、閒置品智能修復中心、正版二手圖書集散中心、資源化利用與無害化處置中心和國際共享經濟學院「五中心一學院」,打造集產業培育、標準體系、追溯系統、展會博覽等為一體的全循環鏈產業聚集基地。
二、出臺一套好政策,以政策推進試驗區建設
在工商登記政策上,除國家限制類,商家可依法向企業登記機關申請登記舊貨回收、零售、批發、再製造、倉儲、廢物處理等一切與舊貨相關的經營範圍,推進商家從「小作坊」向正規企業轉變,提高交易規模和質量。在稅務優惠政策上,商家不論向個人,還是單位收購二手閒置物品,都能申請開具發票,徵收的增值稅稅率由3%減至2%。入駐企業正常納稅後,5年內企業年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由區財政部門以50%比例予以獎補,年稅收地方留成部分首次突破500萬元、1000萬元的企業,由財政一次性獎補50萬元、100萬元。在財政扶持政策上,對成功上市掛牌的企業,實行分類獎勵。在境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及境外首發上市,除享受市財政一次性獎勵政策外,區財政再獎勵500萬。在倉儲使用政策上,三年內(根據企業貢獻可展期)為符合條件的企業免費提供基礎辦公面積25-30平方米;對具有一定規模、能夠帶動企業群、形成市場集群效應的龍頭企業,給予倉儲租金補貼:3年內免租提供300平方米以內的倉儲用房;300—1000平方米的,倉儲租金減半。
三、引進一批好項目,以項目帶動試驗區建設
積極對接京東集團、中國舊貨業協會,按照政府牽頭、企業化運作模式,成立山東拍拍流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推進試驗區創建和入園企業孵化工作。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堅持立足內需為本,國際國內雙向發力,實行「一企一策」制訂個性化、訂單式的招引服務方案,推動了實驗區建設發展。截至9月底,試驗區已入駐企業118家,完成交易額8.3億元,實現稅收近1500萬元,帶動就業1000餘人。去年以來,成功舉辦全國二手工程機械發展高峰論壇會議,正在建設京東正版二手圖書基地、山能棗礦集團再生資源小鎮、礦用設備租賃項目等,進一步豐富了閒置經濟新業態。
四、打造一方好環境,以環境助力試驗區建設
精準服務入園企業發展,採取「領導幫包、部門負責、專班跟進」的工作機制,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持續加力。不斷完善硬體配套,依託棗莊內陸港,開通棗莊海關多式聯運監管站,運營「棗莊號」海鐵聯運貨櫃班列、「齊魯號」歐亞班列,為企業降低了10—15%的綜合物流成本。持續優化企業服務,建立由各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和業務骨幹組成的微信服務工作群,市場監管、稅務、人社等相關部門實行聯合辦公,為企業註冊開闢綠色通道,提供「一條龍」式服務,形成了試驗區企業入駐標準化服務體系。提高企業通關便利化水平,與青島海關開展戰略合作,探索海關「關口前移」新模式,深化「申報—查驗—放行—貨運」的報關流程再造,實現了出口商品「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為入園企業便利化通關提供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