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王攀
7月27日,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召開。會前,一共籤署了8個合作協議。成都、德陽、眉山、資陽4市,籤署了糧食生豬蔬菜區域生產保供合作協議,這直接關係到4市居民吃飯的問題。
成德眉資同吃一桌飯,德陽能提供什麼呢?7月31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德陽市有關部門拿到了一張成都都市圈建設重大骨幹支撐性工程清單,其中德陽就有「菜籃子」建設項目。而「菜籃子」裡面,就裝有菜和肉。
生豬養殖大縣中江 年出欄生豬將達百萬頭以上
德陽市中江縣是全國生豬養殖百強縣、生豬調出大縣。據中江縣農業農村局生產科教站副站長馬豔玲介紹,2019年,中江共出欄生豬86.1萬頭,佔德陽市出欄生豬總數的42.02%。中江生豬絕大部分外銷至德陽、成都、綿陽、遂寧等地,其中成都、綿陽市場佔外銷總數的90%左右。
馬豔玲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如今,中江的生豬生產主要由龍頭企業拉動,佔出欄總量的60%以上。「此外,龍頭企業也會採用『公司+農戶』的模式,在老百姓家裡按標準建好圈舍,然後提供仔豬、技術等,由農戶負責飼養。達到出欄標準後,再保價回收,保障農戶的利益。」
四川省奉獻農業有限公司就是中江本地的一家農業龍頭企業。公司有關負責人林善波說:「我們公司年出欄生豬可達到5萬頭左右,主要供給成都。我們與其他單位合作,定點將生豬拉往新都、溫江等地的屠宰場進行屠宰,然後上市銷售。」
馬豔玲說,今年,為應對前期非洲豬瘟帶來的影響,中江在生豬養殖方面進一步加大了投入,預計生豬出欄量可達118萬頭。但是,中江的生豬生產模式還相對粗放,質量也有提升空間。
此次籤訂保供合作協議後,這一狀況有望得到改善。在成都都市圈建設重大骨幹支撐性工程清單中,德陽市將新建3個仔豬繁育場、60個生豬養殖場。作為德陽生豬養殖規模最大的區縣,中江自然將進行相應建設。
據了解,其中一部分養殖場建設項目擬選址在中江縣倉山鎮,這裡西臨成都、南接遂寧、靠近重慶,達成鐵路、成南高速、G350三條通道交匯,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這也將為中江搶佔成德綿、重慶乃至西南片區的生豬及豬肉市場奠定堅實基礎。
「在成德眉資同城化的背景下簽訂保供合作協議,肯定會為我們在爭取項目資金和贏得市場方面帶來好處。」馬豔玲說,現在中江主要以銷售活豬為主,後期爭取資金建設大型屠宰場後,再發展從生豬養殖、屠宰、物流配送的全產業鏈,將有助於中江生豬養殖產業提質增效,保供能力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全國無公害蔬菜基地什邡 將供應「蜀道」蔬菜
地處成都平原西北部的什邡市,有著悠久的蔬菜種植歷史。據了解,清代農學家張師古還專門撰寫了農學書籍《三農記》,收集總結什邡蔬菜種植技術。如今,什邡已是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全國蔬菜標準化生產示範縣。
什邡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什邡蔬菜播種面積達到了31萬畝。主要種植大蒜、萵筍、西芹、辣椒、青菜、蘿蔔等,年產量86萬餘噸,其中90%以上銷往外地。」
經過多年的發展,什邡的蔬菜產業已不僅僅局限於簡單的蔬菜直接外銷。如今,什邡規模以上蔬菜加工企業就有16家,各類蔬菜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39個,共有6.5萬農戶從事蔬菜產業化生產經營。
此次籤訂的保供合作協議中提到,要充分整合德陽「蜀道」、眉山「味在眉山」、資陽「資味」等區域公共品牌,加強品牌合作和準入互認,打造成德眉資同城化核心品牌IP。就在2019年初,什邡「蜀道」蔬菜被認定為首批省級特色農產品。
在成都都市圈建設重大骨幹支撐性工程清單中,德陽計劃在什邡市建設綠色有機蔬菜基地3萬畝、蔬菜精深加工設施3萬平米,以及農產品冷鏈儲存、物流、凍幹設施2萬平米。「目前,我們已經在建設2900立方米節能型機械冷藏庫和800立方米節能型機械冷凍庫了。」這名負責人說。
雖然什邡蔬菜以外銷為主,但以往95%以上都發往西北、華北、重慶、成都、山東等地,成德眉資市場佔比相對較少。在4市籤訂保供合作協議後,這一現狀將得到改善。「通過籤訂保供合作協議,促進區域商超加強對接,可以讓什邡農產品以統一的營銷品牌打入區域市場,改變什邡現有農產品主銷西北的單一模式。」這名負責人表示。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