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生活把酒對飲,與孤獨握手言和

2020-12-23 憶錄遠方

人生旅途,人們既要走過康莊大道,也要走過小巷旮晃。一路上過客離合聚散,故事起承轉合,真正一直陪伴著我們的,只是孤獨而已。當一切浮華散盡,人們驀然回首,突然憬悟,原來這就是生活,或許正是有了孤獨相伴,生活才不會太瘦弱。

孤獨就如清晨的霧一樣瀰漫不散,它在人生的天空中風流肆虐,在生活之光下繾綣纏綿。孤獨從來不會對誰心慈手軟,也不輕易向誰低眉淺笑。市井中的人們說著沉默的對白,各自追尋理想與遠方,有的人被孤獨侵蝕著慢慢墮落,有的人與孤獨攜手乘風破浪,但更多的人是與孤獨抗衡著隨波逐流。

錦城雲樂,蜀道之難,有李白孤單寂寞的身影;山間湖畔,古道天涯,有馬致遠思鄉落寞的嘆息;花開有聲,風過無痕,有李清照顛沛流離的足跡。但詩人們總是能在這深不見底的孤獨人生中將世間萬物隨性擺放,悠然行走,醉意翩躚。縱使千年已過,詩人們與孤獨攜手共度風月的俠骨柔情依然保持那份清逸悽美,於是窈窕了千年。

街市店鋪亭臺樓閣,在這個世界上有誰不是孤獨的追夢?月光下那獨自彈奏著吉他的少年,在書桌前與燈火疏影相伴寫作家,在大雨磅礴中挑戰身體極限的運動員,在不起眼的角落裡,跑龍套的追夢人盡心盡力的演著「路人甲」。但總有人將煢煢孑立,形單影隻拋在腦後,相信自己會在不經意之間一鳴驚人。

你所到達的路途,孤獨總是比你先到一步,但若能在孤獨人生中,剪斷亂麻,輕描淡寫生活,那麼情懷與風姿,都會在孤獨中漸漸長成。能與孤獨握手言和,並懷著幾分對未來之路的憧憬,攜手著孤獨乘風破浪的人,必然深愛著這生活的,當然,他也是被這生活所深愛的。

有一種孤獨,不是做一些事沒人陪伴,而是做一些事沒人理解。我並非不願了解從此以後,在擁堵的房間裡,一個人的心有多孤獨。

時間是無私的,它的腳步一步一往前,走向屬於它的救贖港灣。夢隨心行,希望的曙光綻放光彩。那麼孤獨到底是什麼?

心底迴蕩溫柔夢的指尖,曾有人說:「孤獨是月圓之夜,一個人對月獨酌;孤獨是漫漫長夜,一個人走過路過;孤獨是心尖尖上的愛人,從此與她天各一方。」其實孤獨並不像大部分人所認識的那般悲傷,孤獨往往是伴隨我們成長的一部分。回味踩過的時間留下的那深刻滾燙的鐫刻在心上的烙印,走過的滴滴答答的時光和腳步。

聽見了嗎?遠方的夢,現實的話。我們其實從未真正了解過孤獨的釋義,也許在我們眼中,一個人,一條街,一本書,一個人的音樂,一個人的空城、孤城,就是孤獨。

青春路上,前進的徵程。最遠的遠方,最初的守候;萬千美景,綻放曙光。世界之處皆有縫隙,那是光芒照射出去的地方。興許,孤獨也是「言之有理即可」,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吧,在這世間,有千千萬萬不同的人,而千千萬萬的人中,又有千千萬萬種孤獨。

晨曦微露,綻放第一道曙光,孤獨是否會被驅逐,而我是否會得到救贖?當逐光的飛蛾蜉蝣為此消逝,沒有人會懂它們為何追求;當蠟燭幻滅自己的希望,沒有人會懂它為何付出,你怎知,它們猶如默默付出的辛勤科學家,默默守衛邊疆的鐵血戰士,他們都有自己的追求與夢想,更有一顆熱愛祖國感恩祖國的心。

相關焦點

  • 《十一種孤獨》:我們終將要,學會與孤獨握手言和
    剛剛被炒的白領、一心想成為作家的年輕人、婚前焦慮不安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師、新轉學的小學生、長時間被隔離的病人、貌合神離的夫妻…每一位主角其實都不陌生,因為我們或多或少能在他們身上發現與自己類似的孤獨信號。生活不總是可愛的,孤獨也不是可恥的。
  • 朋友聚會酒後反目 民警教育握手言和
    朋友聚會酒後反目 民警教育握手言和 2020-02-21 19:2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成如祥:醒久飲讓你安心體驗把酒言歡的快樂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如遇情趣相投,愛好相似的筆友同伴,相約把盞,吟詩談文,舉杯弄月,當然是心情愉悅,快哉樂哉,雅趣大添。 「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三倆好友相聚,開心一刻,把酒言歡,開懷暢飲,那推杯換盞時的心情自然也是好得很。 「有花方酌酒,無月不登樓」,更是道出了酒興由情生,心情添酒意的場景與情趣。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
  •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啥關係
    比如少年讀書時代,很熟悉作者的一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也很熟悉他的一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後來便想著去找這兩句詩詞的出處。原來,這兩句都出自一首現代詞,題目是《水調歌頭·遊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 最後我們都和生活握手言和相親相愛
    丈夫對女兒說,你媽媽做的辣椒醬和外婆做的一樣好吃,我們才明白或許慧英只是因為母親去世心裡難過。這樣的表達,顯然比讓角色直接痛哭流淚隱忍克制,也高明得多。2 深塔春夢原諒我用「春夢」這個詞,因為那場夢境實在性暗示意味太強。
  • 「把酒問青天」的蘇軾,酒量到底有多大?
    說到蘇軾,我們可以馬上想到他的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那麼「把酒問青天」的蘇軾酒量到底如何呢?蘇軾堪稱史上最傑出的小酒量大詩人。他在《答李邦直》中寫道:「徑飲不覺醉,欲和先昏疲。」蘇軾也與親人飲酒,蘇軾所作《遊白水書付過》記他與兒子蘇過飲酒,在夜遊之後,他們「到家二鼓,復與過飲酒,食餘甘煮菜」。描述了自己和小兒子蘇過泡溫泉和遊覽佛跡院的一天,到了江邊,此時月亮出來,江水擊打著,用雙手捧著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鼓時分,我與蘇過再次飲酒。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想到自己孤家寡人這麼多年,不覺興盡悲來,吟詩一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才發現蘇軾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寫了。我小時候,過中秋懵然無知。現代城市裡有看月亮習慣的人,少。到中秋,一家人吃月餅,上陽臺或院子裡看看月亮,「哇好圓啊!」後來工作到了外地,逢中秋前,接媽媽電話,中秋回家;回去了,也仍是如此:一桌宴席,吃月餅,看月亮。
  • 當我們一個人生活時,如何不害怕孤獨
    從電話中聽出,她並沒有對離婚這件事有太多的傷心和難過,讓她焦慮的,反而是接下來即將面對的獨自生活。是啊,人都害怕孤獨。我們可能都有過燦爛快樂的生活,身邊有著親朋好友和深愛的人,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但可能某一天,突然發生了一些變故以後,不得已地開始了自己獨自生活,便開始害怕起這種即將孤獨的感覺。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 摘要酒成謝師宴必備 莘莘學子把酒謝師恩
    告別人生中的學生時代,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和老師,也告別一個青澀懵懂的自己。一場場把酒言歡,共敘過往;一次次對酒當歌,契闊談讌。然而這一場場的告別宴、謝師宴中,最少不了的自然的就是酒。酒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中國傳統人文理念含蓄內斂的性格在一杯杯滿載感情的酒杯中催化,令那些平日裡難以開口的感謝、不舍以及祝福更容易吐露,變得越來越讓人動容。
  • 自我對話:與曾經的自己握手言和
    自我對話|與曾經的自己握手言和你是否還記得還記得曾經的自己?那個經歷了風霜的自己,那個痛苦的自己,那個自我傷害的自己,那個總是哭泣的自己……也許我們對從前的自己還是無法忘懷,甚至從未走出來,至今還在等待著一個永遠不會再回來的聲音。嘗試著忘記過去,嘗試著邁出第一步,可是那些苦難如同刺進身體,刺進了生命。失去的愛人,曾經的屈辱,那些痛苦的時光如同西西弗斯的那塊石頭,每每未上山頂卻又滾下山去。
  • 握手言和?兄弟鬩牆?向大寶的「法寶」到底管用不?
    握手言和?兄弟鬩牆?向大寶的「法寶」到底管用不?
  • 自斟自飲,孤獨還是享受?老酒客看法不一樣
    人是孤獨的,一個人喝酒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追求,當然還是一種無奈。從生物學角度解釋,人並不是老鷹、老虎那樣生性獨往獨來。人類是群居動物,生性群居一起,抱團取暖。但從精神層面解釋,人又是孤獨的,精神很孤獨。
  • 默契的靈魂也喜歡和孤獨相依為命
    不過,要說孤獨的人都難找到好朋友,我卻不認同。喜歡孤獨,享受獨處,並不是一種孤僻自封的消極情緒。大航海家南森就曾說過:「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發現自己,因此人們需要不時孤獨和沉思。」由此可見,孤獨也算是一件精神必需品。喜歡孤獨,跟喜歡搖滾樂、沉醉文學、迷戀紐奧良烤翅一樣,並無太大異常。
  • 「把酒問青天」的蘇軾,酒量其實很一般?
    說到蘇軾,我們可以馬上想到他的詩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那麼「把酒問青天」的蘇軾酒量到底如何呢
  • 北京蘇亞醫美整形醫院攜手菲洛嘉 舉辦「與時光握手言和」活動
    2020年1月11日,法國專注抗衰領域的科技美膚品牌FILLMEDLABORATOIRES(FILORGA菲洛嘉醫學品牌升級)攜FILLMED新品在北京蘇亞醫療美容醫院舉辦主題為「與時光握手言和」會員沙龍活動。
  • 孤獨是生活常態,從孤獨到熱鬧,從熱鬧到孤獨
    當然在孤獨中收穫了力量,然後走向新的開始。孤獨是生活常態,從孤獨到熱鬧,再由熱鬧到孤獨。《百年孤獨》的作者曾寫道:「孤獨原本是人生的常態,生命中曾有過的絢爛,都將用寂寞賠償。」其實在我們出生的時候,就是作為獨立的個體來到這個世界,學生時期與朋友膩在一起,畢業後自己隻身來到陌生的城市讀書。開始體驗孤獨,慢慢發現這是生活常態。《夏目友人帳》中夏目從小就能看見妖怪,儘管轉學後結交了很好的朋友,但是在學校中看到妖怪時,他還是覺得很孤獨。在這件事情上,他始終是孤獨的。
  • 顏華火龍果酵素酒丨酒的品飲方式
    我們生活中朋友聚餐,家庭聚會,送禮,情侶燭光晚餐等場合都離不開酒。每個人喝酒的喜好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喝雞尾酒,有些人喜歡喝白酒,黃酒,葡萄酒,啤酒,酵素酒,不同的酒它的飲用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醬香型老酒的正確品飲方式:醬香型的老酒非常具有收藏價值,所以它的價格也比其他的新釀的酒貴。
  • 十首古詩詞,道不盡孤獨意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其中「一鳥」、「自傾」、「待明月」等字眼,表現了詩人難以排解的孤獨。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於以後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尾兩句,點盡了詩人孤獨、冷清的感受。《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 孤獨將是生命和生活的大部分,讓孤獨變得舒適有意義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可是我相信,如柏拉圖的寓言,每個人都是被劈開的一半,儘管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學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解釋,但孤獨絕對是我們一生中無可避免的命題。——蔣勳《孤獨六講》一個人,一種狀態。對著這凝結的空氣,女兒窗前的「天淚」,窗外的竹園,背景的村莊,群山和山上司空見怪的孤寂的天空。
  • 《孤獨是可恥的》:我們孤獨著也聯繫著
    ②對孤獨以及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比如說我們與朋友或戀人鬧矛盾鬧分手,之後,還能規律作息、開心生活,並積極尋找問題,解決問題。那麼你的自我調節能力是較強的。成功的自我調節,意味著能夠在保持情緒穩定的同時,妥善的應對問題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