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都市報是老百姓的報紙,每天都要看」 95歲「忠粉」臥病在床...

2020-12-16 騰訊網

「今年『國考』,貴州考區有3.8萬人參加筆試。」

「喲,了不得。希望都有好成績。」

「這條新聞也有意思,一個人被拐28年沒戶口,在警察幫助下解決難題。」

「人民警察為人民,好好好!」

「報紙上說,本周氣溫起伏大,貴陽最低2℃,真入冬了。」

……

賈振北老人是貴州都市報的忠實「粉絲」,20多年來,他雷打不動的一個習慣就是看報,而且一定要看《貴州都市報》,老伴笑著說:「貴州都市報是老百姓的報紙,每天都要看,不看不習慣。」

最近,賈老看報有些費勁,55歲的女兒戴上老花鏡,為95歲的父親讀報。

賈小英(左一)給兩位老人讀《貴州都市報》

女兒已是知天命

為95歲父親讀報

11月30日,貴陽6℃。

55歲的賈小英裹緊棉衣,臂彎夾著一摞報紙,急匆匆地走進貴陽六醫神經內科病房。

推開門,暖氣襲來。她放慢腳步,輕輕將門帶上,對著病房裡的兩位老人說:「爸,媽,我把報紙帶來了。」

病床上,賈振北靠著枕頭看電視,老伴正準備午飯。

見女兒來了,二老忍不住嘮叨:「多穿點嘛,天那麼冷。」母親順手搬來一張椅子,問:「吃飯沒有?」父親則笑著說:「報紙拿來了,好得很。」

賈小英把報紙放在床頭,「今天報紙送得早,我就早點拿來。」她抽出一份《貴州都市報》,嗓門稍稍提高,「從你們的最愛開始。」

只見,95歲的父親微微笑著,85歲的母親放下手中的活計,電視也關了。

靜悄悄的病房,響起55歲女兒的聲音,「今天的頭版頭條,是貴州有3.8萬人參加公務員筆試,這次招錄單位有12家,共有237個職位……」

賈小英念得慢,父母年紀大了,有時候,聽得不是那麼清楚,作子女的,就要耐下心來,跟上他們的節奏。

賈振北對時政新聞感興趣,聽著「國考」憶往昔,妻子張桃春則對社會民生新聞更來勁,對女兒播報新聞「被拐28年女子一直當「黑戶」,一開始拳頭捏緊了,後來聽到「在民警幫助下終於拿到了戶口簿」緊皺的眉頭也舒緩開來。

賈小英從2版念到6版,除了人才和彩票信息。她是先念標題,再讀導語,期間,悄悄觀察二老神情,若睜大眼睛,說明感興趣,要精讀;若雙目低垂,代表沒意思,儘快跳過。

讀完一份《貴州都市報》,需要半小時,這是一家人的幸福時光。

「粉絲」追報20餘年:

「貴州都市報是老百姓的報紙」

賈小英

55歲的女兒給八九十歲的父母讀新聞,這本身就是病區的一樁新聞。病友們誇讚賈小英孝順,她則幽默回應:「老爸老媽有吩咐,怎敢不從。」

賈小英介紹,父親祖籍西安,50多年前到貴州支援商業部門建設,而後在凱裡安家立業。

「這麼多年來,不管時代怎麼變,老人愛看新聞的習慣沒變。」她說,父親以前看報時間較長,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紙上見風雲」。

《人民日報》《貴州日報》要看,後來「一紙風行黔中」的《貴州都市報》也要看。在賈老心中,《貴州都市報》既反映時代變革、引導社會輿論,又關注國計民生、服務百姓生活,很接地氣,於是,二十多年來,他成為貴州都市報 「鐵桿粉絲」。

「老頭子,每天要看都市報。」張桃春忍不住插話,「我也喜歡看這些老百姓的事情,貴州都市報就是老百姓的報紙。」

一份報紙,一個家庭,一段歲月,一種陪伴。

賈振北70多歲時還打打網球,參加長跑運動,過了80歲以後,身體逐漸有些毛病,腦梗、心臟病。兩年前,他和老伴從凱裡到貴陽,住進醫院,但「住院也要看新聞,拿著放大鏡,慢慢看」。

95歲的父親和85歲的母親聽賈小英讀報

半個多月前,老人看報有些吃力,他讓女兒讀報。

賈小英每天早上或中午取到報紙後,來到病房,陪父母說說話,讀讀報。她說,父母年紀大了,現在基本不外出,念報紙,是幫助他們了解外面世界的一個途徑,蠻好。

而且,遇到大家都感興趣的新聞,還會現場討論。

「前兩天,報紙上登的『一碗腸旺面+雞蛋要42塊錢』的報導,真貴。」張桃春搖搖頭。

「店在北站,可能租金貴。」女兒猜測。

「這種開店方式,不得行。」老人擺擺手,示意不認可。

賈振北則對報紙上刊登的有關脫貧攻堅的報導感興趣,「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成為貴州脫貧攻堅和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我的內心真高興。」這位世紀老人臉上帶著笑容,「活了近百年,可謂換了人間,人民群眾的生活從來沒有今天這麼幸福,我也很幸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丹

編輯 申凌

編審 李中迪 羅瑋

覺得好看,點個讚哦

相關焦點

  • 89歲老母親長期臥病在床 女兒每天洗200塊尿布
    89歲母親長期臥病在床 女兒每天洗200塊尿布10月8日,本報刊發《誰替我探望臥床的老母親?》一文,報導病重癌症患者王對寶放心不下母親一事。近日,王對寶因病去世,留下89歲患腦萎縮、臥病在床的老母親由大姐照顧。
  • 每天早上一份《江南都市報》是全家人不可或缺精神食糧
    ●「《江南都市報》是全家人的精神食糧」  「《江南都市報》這份報紙對我來說,大概就是像每天吃早餐一樣,必不可少吧!」江西匹克智慧財產權公司負責人田輝說,全家都是江南都市報的忠實粉絲。田輝說,每天早晨下樓買早點,與早點一起帶上樓的還有一份《江南都市報》,這正是每日清晨不可或缺的一份精神食糧。
  • 31歲男子入戶強姦60歲婦女,被害人長期臥病在床
    據悉,被害人長期臥病在床,無肢體活動和語言表達能力。經查,嫌疑人楊某31歲,2011年因強姦罪被判10年。26日,察北公安發布通報,嫌疑人供認不諱,案件正在進一步處理。楊某在2011年曾因強姦罪被判刑10年。這還沒滿10年呢,就給提前放出來了,放出來了也沒有改過自新,還去強姦臥病在床的中老年人,簡直是沒有人性。
  • 31歲男子入室強姦60歲臥病在床婦女,曾因強姦被叛10年
    女孩子在面對侵犯的時候,還有反抗的機會,但若是一個生病臥病在床的老人,被侵犯又該怎麼辦呢?近日,河北省張家口市察北管理處麻黃山區域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入室強姦事件,一名60歲臥病在床的婦女,被人入室強姦,這件事情性質及其惡劣,引起了廣大民眾的恐慌,由於大媽沒有語言表達能力,警方連夜成立專案組,第二天中午便將犯罪嫌疑人楊某抓獲。
  • 龔曉躍:報紙必亡 都市報先死
    我個人在網際網路和傳統媒體之間,遠景報紙一定會死的,而且最先死的就是我們這些都市報。以下嘉賓參與了圓桌對話:現代傳播集團副總裁、《東方企業家》雜誌及《汽車生活》雜誌執行出版人程益中、燕趙都市報總編輯李炳庠、華西都市報總編輯陳代陽、貴州都市報總編輯孫雁鷹、瀟湘晨報執行總編輯龔曉躍、南方人物周刊主編徐列、南方周末副主編毛哲。龔曉躍:最近我們瀟湘晨報做了影響很大的新聞,我剛才碰到李甬和他說又給你打了一次工。
  • 為什麼在我國,總能看到長期臥病在床的老人,歐美國家卻不多見?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養老逐漸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是居家養老,還是住養老院,不僅是老人自己的糾結的問題,也是晚輩們無法做出選擇的問題。在這個艱難的選擇題背後,潛藏著的是另外一個社會問題,我國長期臥病在床的老年人數量在增多。不管是居家養老,還是住在養老院,這都已經成為了常見現象。
  • 辦中國最好的報紙--南方都市報主編聊天實錄
    做過時政新聞的都有體會,在一些敏感新聞報導上把握分寸的能力主要來自經驗,因為沒有哪本書會明確告訴你這條「線」在哪兒,甚至上面的文件也不會完全告訴你,《南方都市報》的領導班子平均年齡32歲,你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以這樣年輕的年齡,去做這樣一件需要特別豐富經驗的工作?
  • 日本調查:3成慢性疲勞綜合症患者臥病在床
    原標題:日本調查:3成慢性疲勞綜合症患者臥病在床 (資料圖片)   新華網北京4月23日電 據NHK(日本廣播放送協會)網站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有3成慢性疲勞綜合症患者處於臥病在床
  • 31歲男子入戶強姦60歲婦女,警方:被害人長期臥病在床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違法犯罪分子都開始變著發地做著一些違法犯罪的活動,近些年來侵犯猥褻,事情頻繁發生,所以提醒一下出門在外的女性朋友,無論在什麼時候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千萬不要將自己的自身利益拋於腦後,否則到頭來釀成的悲劇只能自己承擔。
  • 別給我插喉 要平靜「死去」的瑞士95歲老婦戰勝病魔康復出院
    但在瑞士一名95歲老婦,感染新冠肺炎後,成功戰勝病魔並康復出院。住在瑞士西部的95歲老婦法通與死神擦身而過,連她也想不到能夠康復回家。法通日前因感染新冠肺炎,在家臥病在床一星期後出現呼吸困難送院,並在隔離加護病房接受治療。她情況一度惡化,但法通拒絕插喉協助呼吸,當時更表明希望自己可以安祥地離世。
  • 河北60歲老太被31歲男子強制交合,男子為慣犯,老人長期臥病在床
    近日,河北省張家口市一名60歲老人被性侵。警方接到報案後迅速趕往現場,發現老人因為生病已經長期躺在床上,行動不便,而老人說話也是表達不清楚,這無疑為辦案帶來了困難,警方通過調取監控與走訪調查終於鎖定了嫌疑人蹤跡。11月24日,中午12點50左右,警方在當地某一家飯店內將男子抓獲,當時男子正與朋友們一起吃飯,為不打草驚蛇警方穿便衣進行了抓捕。
  • 95歲老人每天寫日記
    今年95歲的葉作林老人退休前是一位中學特級教師,年輕時就在報紙上發表了很多文章。老伴去世後,他成了一位「空巢老人」,要求住進養老院,但子女們一直不同意。兩年前,葉作林鐵了心,一定要住進養老院。如今,95歲的老人依然筆耕不輟,每天寫日記和創作散文。「這樣可以鍛鍊我的思維能力和記性。
  • 「死忠粉」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死忠粉, 這個短語的表達是: die-hard fans 死忠粉,鐵桿粉絲 My dad is a die-hard Liverpool
  • 臥病在床丟失醫保卡 補辦需本人該怎麼辦?銀行:可上門服務
    臥病在床丟失醫保卡 補辦需本人該怎麼辦?銀行:可上門服務金羊網  作者:戴曼曼 曾卓 塗萬妮  2019-04-21 羊城晚報訊 記者戴曼曼,通訊員曾卓、塗萬妮報導:八旬老人丟失醫保卡,卻因臥病在床,無法本人確認領卡激活,究竟應該怎麼辦?
  • 河北一男子強姦60歲老人,老人長期臥病在床,男子曾因強姦入獄10年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其實老年人更應該得到我們的關注,他們年紀大了,身體更方面的機能都退化了。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多陪伴他們,不只是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他們的身心更應該得到慰藉。而社會上頻頻曝出老年人被侵害的消息,也是讓人感到非常的憂心,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老年人的生活如何得到保障,也成為我們深思的問題。近日,相關媒體報導出一則案件,也是引起了人們的憤怒。
  • 為什麼我國,常常看見長期臥病在床的老人,歐美國家卻很少見?
    現在各個國家都已經開始出現了老齡化,我國雖然人口眾多,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老齡化的趨勢。這是由於我國前幾年的計劃生育導致現在的人口紅利逐漸下降,不過前幾年我國已經開放了二胎政策,相信在未來老齡化的趨勢會得到緩解。
  • 為啥在歐美國家,幾乎看不到臥病在床的老人,而我國卻比比皆是
    生活中像小王這樣的家庭或許有很多,即使老人一直臥病在床也不會放棄治療,相反歐美的國家卻沒有這種現象,究竟是為什麼呢?是它們的醫療水平更發達嗎?具體什麼原因讓我們來看一下。相較於我們的的看法,認為不管怎麼樣,人活著就好,歐美發達國家則不是這麼想。
  • 《南方都市報》《華商報》等總編輯祝賀《南國都市報》創刊20周年
    深情寄語 一路同行《南方都市報》總編輯戎明昌:港灣對話,瓊粵共進。《南方都市報》祝賀《南國都市報》創刊20周年,也祝願《南國都市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越辦越好!《南方都市報》總編輯戎明昌《都市快報》副總編輯王晨鬱:《都市快報》祝《南國都市報》繼續勇立潮頭、乘風破浪,在新時代展現新風採。《都市快報》副總編輯王晨鬱《華商報》總編輯楊君:20歲,人生正風華;20歲,立業敢有為。將鏡頭對準城市發展,用紙筆寫盡百姓民生,這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的報紙,多次躋身都市報品牌創新力前列。
  • 福州依姐騎車十幾公裡找報紙:一天沒看報,吃飯都不香
    劉女士說,海都報是她們家日常生活最惦念的「精神食糧」,一天沒看報,吃飯都不香。正好五一,遂專程騎自行車,跨江從倉山到報社求助,問能否幫忙找齊4月下半月的海都報。報社帶隊值班的負責人聽完,非常感動,端水、找報,幫她將4月份每天的海都報都找齊,這位劉女士這才心滿意足地抱著一摞報紙回家了。
  • 母親臥病在床,兒子外出打工兩年沒回家,晚上去探望,進門傻眼了
    導讀:母親臥病在床,兒子外出打工兩年沒回家,晚上去探望,進門傻眼了張強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農村娃,他沒有什麼文化,上到初中就輟學了,家裡還有一個老母親,張強的父親在張強五歲的時候就去世了,而張強的記憶裡早就沒有了父親的面孔,從小到大他一直都是陪伴著母親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