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羅瓦,高斯,阿貝爾,這三人誰的數學天賦最高?

2020-12-12 五千年拾穗

歷史上有非常多的傑出數學家,若論成就,很多榜單都把高斯排在第一。而實際上數學是一門非常吃天賦的科學,有些人年紀輕輕就已經完成了很多人一生都達不到的學術成就。所以說如若我們拋開成就不談,都有哪些數學天賦極高的天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伽羅瓦

埃瓦裡斯特·伽羅瓦,1811年10月25日生,法國數學家。伽羅瓦16歲才開始系統學習數學,18歲就創立了群論。這是當代代數與數論的基本支柱之一。它直接推論的結果十分豐富:他系統化地闡釋了為何五次以上之方程式沒有公式解,而四次以下有公式解。然後他漂亮地證明高斯的論斷:若用尺規作圖能作出正 p 邊形,p 為質數的充要條件為 。(所以正十七邊形可做圖)。另外 他解決了古代三大作圖問題中的兩個:「不能任意三等分角」,「倍立方不可能」。

而令人惋惜的是,他在世時在數學上研究成果的重要意義沒被人們所認識,曾呈送科學院3篇學術論文,均被退回或遺失。後轉向政治,支持共和黨,曾兩次被捕。21歲時死於一次決鬥。所以以上的成就不過是短短五六年裡面取得的。伽羅瓦天賦之高,深不可測,古今難尋。

高斯

高斯19歲就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法, 解決了自歐幾裡德以來懸而未決的一個難題。同年,發表並證明了二次互反律。這是他的得意傑作,一生曾用八種方法證明,稱之為"黃金律" 。高斯在29歲就得到非歐幾何的原理。他還深入研究複變函數,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發現了著名的柯西積分定理。當然他還有很多卓絕的成就,不過只看天賦的話,他也是最頂尖的一批數學家了。

阿貝爾

尼爾斯·亨利克·阿貝爾(1802年8月5日-1829年4月6日),挪威數學家,在很多數學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他最著名的一個結果是首次完整給出了高於四次的一般代數方程沒有一般形式的代數解的證明。這個問題是他那時最著名的未解決問題之一,懸疑達250多年。他也是橢圓函數領域的開拓者,阿貝爾函數的發現者。儘管阿貝爾成就極高,卻在生前沒有得到認可,他的生活非常貧困,死時只有27歲。

那麼你們覺得誰的數學天賦最高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數學史20大數學家之—阿貝爾和伽羅瓦,頭角崢嶸之際便與世長辭
    數學大師我們已經說了很多了,像數學王子高斯,史上第二高產的歐拉,版權纏身的約翰伯努利,他們都極其高壽,年逾八旬才被上帝召喚。但也有這樣一類天才,他們的人生像流星一樣的絢爛但也一樣的短暫,我們不得不驚嘆於這些天才的天賦之高。
  • 數學天才中的天才——伽羅瓦
    高斯的方法開創了探討數學中整個存在問題的新途徑。 接著,他研究了分圓方程,於1801年證明了這種方程可用根式求解,這表明某些高於四次的方程能用根式解出。那麼,可用根式求解的是所有的高次方程,還是部分高次方程?這便成為擺在數學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就在高斯證明了代數學基本定理3年後的1802年,又一數學新星阿貝爾在挪威的芬諾誕生了,他的成果轟動了世界。
  • 伽羅瓦理論到底有多偉大?千年數學難題直接淪為簡單推論
    伽羅瓦的工作是在拉格朗日、高斯和阿貝爾等前輩的啟發下完成的,他創造性地引入了置換群、子群和正規子群等群論的概念,這些概念已經成為代數學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東西。特別地,高於四次的方程不可根式解這一結論成為了伽羅瓦理論的直接推論。這是因為n次方程的n個根組成的置換群是對稱群Sn,這個對稱群的極大正規子群是交錯群An, 但當n>4時,An是非交換的單群,因而其不是可解群,進而Sn不是可解群,故最終得到高次方程不可根式解的結論。至此,伽羅瓦徹底解決了這一幾百年懸而未決的數學難題。
  • 伽羅瓦:從古典到現代
    事實上,出人意料的是伽羅瓦接受正規的數學教育(如果那些也算)其實是很晚的事了。在14歲那年,他的數學幽靈覺醒了,才能像爆炸般噴湧而出。與阿貝爾一樣,他是通過閱讀前輩大師的著作來學習的。我們很難想像無師自通是什麼樣子,或許伽羅瓦是個天生的數學家,真正的初出茅廬就爐火純青。我們只能說,關於數學,他就是知道那是什麼,也知道應該怎麼去做。與高斯不同,他的思想普適性極強,幾乎不帶有那個階段的一般頭腦的特徵。
  • 伽羅瓦理論:滲透現代數學、物理和計算機方方面面的神級之作
    這個時候,數學史上的天才少年阿貝爾出現了,阿貝爾13歲就展露數學才華,他學習如牛頓、歐拉等數學大家的理論,甚至能從中找出他們的小漏洞。阿貝爾曾經自己的研究成果寄給高斯,但是高斯並不相信阿貝爾可以用六頁紙解決這樣的難題,所以棄之不理。阿貝爾後來還沒有來得及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去世了,年僅 27 歲。
  • 細說數學界的最高榮譽之阿貝爾數學獎
    數學家的資料——極客數學幫今天來給大家說說數學界的最高榮譽之一的阿貝爾數學獎,阿貝爾是一位令人惋惜的數學天才,為了紀念他,挪威設立了阿貝爾數學獎。一起來了解下這個被稱為數學界最高榮譽之一的獎項吧。經他的老師霍爾姆伯的引導下,他學習了不少當時的名數學家的著作,包括:牛頓、歐拉、拉格朗日及高斯等。他不單了解他們的理論,而且可以找出他們一些微小的漏洞。直到阿貝爾去世前不久,人們才認識到他的價值。1828年,四名法國科學院院士上書給挪威國王,請他為阿貝爾提供合適的科學研究位置,勒讓德也在科學院會議上對阿貝爾大加稱讚。
  • 阿貝爾
    他的父親是挪威克裡斯蒂安桑(Kristiansand)主教區芬杜(Findö)小村莊的牧師,全家生活在窮困之中。在1815年,當他進入了奧斯陸的一所天主教學校讀書,他的數學才華便顯露出來。
  • 走向抽象——伽羅瓦理論
    在那個年代這一問題看來似乎遙不可及,甚至連高斯都不相信它能被解答,以至於當他收到阿貝爾宣稱證明存在五次多項式不可解的信時將其棄之一旁,只留下一句這又是那種怪物的評論。阿貝爾的工作揭示了高次方程與低次方程的根本不同,尋找一般的係數根號表達式的解的努力成為幻影,然而仍然存在一些特殊的高次多項式能夠用根式求解,如何區分能夠求解的和不能求解的多項式仍然是一個未決的問題。直到伽羅瓦的出現,才給出了這一問題的完全解答,徹底地解決了這一有著數千年歷史的難題。
  • 伽羅瓦理論:影響代數、幾何、物理、化學等眾多學科的天才之作
    這一優美的表達反應出歐拉傾向於可以找出五次方程的通解表達式。(事實上歐拉的想法是錯的)到了 1801 年,高斯證明分圓多項式 -1+xp(p為素數)可以用根式求解,這使得人們意識到,至少有一部分高次方程是可以根式求解的。
  • 阿貝爾的榮耀
    他把論文寄了給當時有名的數學家高斯,可惜高斯錯過了這篇論文,也不知道這個著名的代數難題已被解破。     1825-26年的冬季,他遠赴柏林,並認識了克列爾(Crelle)。克列爾是個土木工程師,而且對數學很有熱誠,他跟阿貝爾成為很要好的朋友。
  • 伽羅瓦,解得開數學史上最高深的方程,卻解不開愛情的本質
    我們先了解一下他對數學發展史上的偉大貢獻。學理科的鋼鐵直男應該知道,數學的高次方程在四次以後根式解就戛然而止,換言之用根式解在四次方程後已經行不通。當時的歐拉,高斯,拉格朗日這樣最偉大的數學大神在高次方程面前無一不敗下陣來,甚至拉格朗日驚嘆地說:「高次方程的根式解是不可能解決的數學問題之一,這是在向人類的智慧挑戰!」
  • 解代數方程(六):終篇——伽羅瓦理論
    1824年,22歲的挪威大學生阿貝爾證明一般五次方程的根式不可解,不幸的是其於1829年4月6日早逝於肺結核。另一個同樣年輕又有才華的法國數學家伽羅瓦繼承了阿貝爾的工作,深刻地闡明了用根式求解代數方程的理論基礎。他們兩個的天才想法是研究方程根之間的置換,由此產生了群的概念。這使得他們的工作意義遠超出解代數方程的範圍,而成為群論以致於近世代數的開拓者。
  • 流星隕落——數學天才伽羅瓦
    他經常到圖書館閱讀數學專著,特別對一些數學大師,如勒讓德的《幾何原理》和拉格朗日的《代數方程的解法》、《解析函數論》、《微積分學教程》進行了認真分析和研究。   伽羅瓦用來很短的時間便熟悉了歐拉、高斯、雅可比的著作,這增強了他的信心,他認為他能夠做到的,不會比這些大數學家們少。
  • 伽羅瓦理論之美
    讓我們先來看一些對比:(1)1824年,挪威數學家阿貝爾發表了《一元五次方程沒有一般代數解》的論文,用了50多頁的篇幅和大量的計算,論證了對於一般的一元五次方程是不可能根式求解的。當時阿貝爾的證明今天看來,充滿著智慧和複雜的計算,但是仍不夠嚴謹。
  • 埃瓦裡斯特·伽羅瓦(Evariste Galois)數學天才的世界你不懂
    在十六世紀的數學世界裡,這已經能算世界級難題了。但高次方程的根式解就更是難上加難。當時有很多數學大家,歐拉,高斯,拉格朗日終其一生都在嘗試,也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最後拉格朗日在筆記中寫到:高次方程的根式解,是不可能被解決的天方夜譚。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這道宇宙級的難題,會被一位21歲的少年,在一夜之間解決。
  • 這位數學家英年早逝,但其數學成果卻可供數學界研究150多年
    一生的經歷極為坎坷,與同時代的數學天才伽羅瓦有著同樣的不幸遭遇,令人嘆息。阿貝爾出身清貧,但自幼聰明好學,很小就展現出了異於常人的數學天賦,在老師的悉心引導下,認真學完了牛頓、歐拉、高斯等著名數學家的著作。年紀輕輕的阿貝爾不但能夠深刻的掌握這些數學著作高深的理論,而且能夠敏銳地發現這些理論中的缺陷。
  • 這個無解的方程,拉開了現代數學的帷幕
    包括那個時代最頂尖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高斯、柯西、傅立葉、拉格朗日、雅可比、泊松⋯⋯他們無一人能真正理解伽羅瓦的理論。誰也沒有想到,這個 21 歲毛頭小夥子的絕筆理論,開創了現代代數學的先河。「跳出計算,群化運算,按照它們的複雜度而不是表象來分類,我相信,這是未來數學的任務。」伽羅瓦留下的這句話,直至今天,仍然像閃電一樣划過夜空。
  • 從伽羅瓦到諾特,看抽象代數的誕生與發展
    伽羅瓦理論——抽象代數的誕生伽羅瓦於1811年出生, 16 歲時候才接觸數學,他在一年的時間裡,自學了法國著名數學家勒讓德爾的《幾何原理》、那末拉克朗日的《論數值方程解法》、《解析函數論》、《函數演算講義》,還逐漸熟悉了歐拉、高斯、雅科比的著作。
  • 伽羅瓦的傳奇人生
    最近複習高等數學的時候重溫了群論創始人伽羅瓦的傳奇人生,想給大家聊聊。伽羅瓦去世的時候僅21歲,但就是在這短暫的一生中,幾乎以一己之力開創了數學的一個分支——群論。把數學帶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我用大家能理解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件事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