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十而已》劇中的顧佳教育孩子如何面對「特殊兒童」的方式特別吸引我。
顧佳的小孩許子言的幼兒園班上,有個患有羊癲瘋的同學。孩子還小,如果這時家長只知道要求他遠離同學,很可能導致他和眾人一起孤立「特殊同學」,性格變得冷漠。
顧佳不但沒有這樣做,還用了「小朋友國」的語言,和他溝通:
她把患病同學比喻成奧特曼,把發病原理比方成腦內小電棒觸電,小朋友對此就會減少很大的恐懼,從而能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差異。
很多家長跟孩子溝通,總是一板一眼地,用大人與大人的對話方式來敘述一件事、一個道理。結果,孩子很難聽進去,或者假裝聽了但根本聽不懂。這時候,家長應該學著「蹲下來」,鑽進孩子們的想像力世界,與他們對話,才能事半功倍。
孩子們有個浩瀚的世界,父母想找到入口並不難,只要找對鑰匙。
來自遙遠國度芬蘭的這套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繪本——「塔圖和巴圖」系列圖畫書,就是一把多功能鑰匙,可以打開許多可能性。
兩位主角塔圖和巴圖,來自「怪怪村」,其實「怪怪村」就是孩子們的想像力世界。有了塔圖和巴圖的引導,我們更容易進入孩子們的內心,一起冒險。
1、《神奇的睡眠書》
和孩子交換夢,就能和他們交朋友
家裡的「睡渣」,是不是總在問「我可不可以不睡覺」?
如果每次哄睡都是大工程,如果小朋友開始好奇「夢」是什麼,不如看看塔圖和巴圖為了哄睡小朋友薩圖的故事。
你可以跟著它,和孩子一起重新認識睡眠這件事,更有趣,也更系統化。指南裡提到的事物,現實中都能找出對照,比如睡眠玩具、艱難的入睡流程、夢遊等等。
於是,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們就不知不覺完成了「現象式學習」(也就是「PBL項目制學習」)。
他們可能主動聊起自己的「朋友」——睡眠玩具,昨天做過的夢,也想聽你的夢,聽你描述他們的睡姿和習慣。練習講述故事的同時,他們還會意識到自身的獨特性。
受到塔圖和巴圖的啟發,你難道不想試著製造一本自家的「神奇睡眠書」?一起記錄睡眠習慣、做過的夢,讓家人間的互動,不局限於生活瑣事,交換彼此的夢,就像朋友之間交換禮物一樣親密。
2、《怪異機器》
別抑制他們的想像,他們會飛得更高
在看《怪異機器》時,我久遠的記憶被喚起——曾在放學回家路上,想像一種自動駕駛的交通工具,可以看動畫片,還有機器人幫寫作業。
每個小孩子,總會用比大人更加朝氣蓬勃的視角,看待眼前的現實世界。
而每個成年人,曾經也都是小朋友,跟著《怪異機器》的故事,你會喚起自己的童年幻想,以此加入小朋友的想像力世界。
塔圖和巴圖發明了早起全自動處理機,把自己塞入大機器裡,從清醒到洗漱穿衣到吃早餐,統統都由機器協助完成!
這個大機器,可以說家長看了心動,孩子看了想起床。
孩子小小的腦袋跟著早起全自動處理機運轉,不知不覺,科學思維就悄悄延展、結網,接住了天馬行空的想像。
故事裡還有可以倒立騎車的自行車頭盔、能彈出巨大人像氣囊的人海救生衣、能拿來切麵包的帽子鑰匙……每一個都腦洞大開,又藏著各種科學小彩蛋。
就這樣,《怪異機器》在想像力和科學之間搭成一座「創造力」的橋梁,推動孩子們,走向更多可能性。
3、《忙忙碌碌找工作》
帶他們成為「小大人」,看世界如何運轉
孩子們經常在過家家的時候,假扮上班族。但他們對各種職業的理解都非常片面,想到消防員只知道是滅火的,想到護士只知道是打針的。
《忙忙碌碌找工作》裡的塔圖和巴圖,就能帶領孩子們前往工作現場,了解不同職業的責任和趣味。
裡面既有十三種職業日常接觸的工具、面對的場景,又充滿了孩童的想像:麵包師能不能偷吃蛋糕?美髮師能不能把髮型做成麵包?消防員會不會用茶水滅火?
孩子們會像塔圖和巴圖一樣認真地在書裡「搗蛋」,又能愉快地接受多學科的知識。
他們將看見,記者需要獲取最新信息,撰寫文章,老師要傳授知識又要組織有趣的活動……每一種職業都對應不同的技能和處事思維。
這趟繪本上的職業之旅,充分展現了芬蘭教育的魔力——STEAM 教育(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幫助孩子們建立多學科的思維模式,認知世界。
4、《超級好玩的一天》
告訴他們,幼兒園其實是大樂園
也許說了許多遍的「幼兒園很好玩」,但小朋友還是不相信。也許小朋友去了幾次幼兒園,還是沒發現幼兒園隱藏的樂趣。那就跟著塔圖和巴圖去幼兒園裡看看吧~
本來要去「水多多」洗浴中心的塔圖和巴圖,結果去到了「小多多」幼兒園。原先的按摩、遊泳等等計劃,變成了玩遊樂器材、玩泥巴、講故事、彩排話劇。
中途還有幾個小朋友出手相助,想幫他們「逃」出幼兒園。但塔圖和巴圖在幼兒園玩得非常開心,反而不想離開了。
《超級好玩的一天》安撫了不願去幼兒園的小朋友,告訴他們,其實幼兒園是一個大樂園,那裡有很多好朋友,玩很多遊戲,甚至還會經歷像塔圖和巴圖這樣的「大冒險」。而這些效果,是父母一句簡單的開導——「幼兒園特別好玩」,所無法達到的。
不僅如此,塔圖和巴圖即使走錯路,還能感受美好的樂觀精神,也會化成嘹亮歌聲,在孩子們的心頭迴蕩。
孩子們逐步認識世界的時候,常常聽到「不能做」、「不可以」的規訓。他們得到了處事的經驗,卻失落了想像力。
想像力,聽上去毫不「實用」,被許多父母普遍低估了。其實,想像力是創造未來的超能力。正如賈伯斯想像把1000首歌裝進口袋,後來才有了iPod。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
《塔圖和巴圖》這套圖畫書,將各種物理、化學、數學知識融裝進充滿想像力的故事。它像一根根藤蔓,讓孩子們的想像力可以順延而上,長成更蓬勃的「創造力」。
守護好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就是守護好他們的未來。
勇讀者·颱風區區長推薦
圖書詳情
《塔圖與巴圖》(全4冊)
2007年芬蘭青少年文學獎
「科學貓頭鷹」獎
「 魯道夫·科伊吾」兒童文學獎
「卡琳娜·赫拉基莎」兒童文學獎
德國「年度最佳兒童圖畫書」大獎提名
阿伊諾·哈吳卡伊寧,薩米·託伊沃寧 文/圖
張蕾 / 譯
尺寸:8開
適齡:4-10歲
社會影響
「 塔圖和巴圖」系列是童話王國芬蘭近年來 最優秀、最暢銷的系列圖畫書之一,在芬蘭家喻戶曉,成為 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孩子最喜歡的童書形象,幾乎是人手一套,並風靡世界。塔圖和巴圖系列已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很大的影響, 被翻譯成了27 種語言,版權售予23 個國家,包括:荷蘭,阿爾巴尼亞,比利時,巴西,冰島,義大利,日本,中國,韓國,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法國,瑞典,德國,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丹麥,捷克,土耳其,匈牙利和俄羅斯等。芬蘭本土銷量超過100萬冊,全球銷量預計超過200萬冊。
在芬蘭,塔圖和巴圖的故事已經被 搬上舞臺,2009年9月在劇院首演。2016年,塔圖和巴圖的故事被 搬上銀幕,根據系列故事改編的電影首演。
故事簡介
塔圖和巴圖是兩兄弟,他們有時候說話和做事都很反常,他倆來自一個叫做 「怪怪村」的地方。那裡的人行為處事的方式和我們普通人的世界很不一樣。塔圖和巴圖有著超凡的想像力和對身邊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的鑽研精神,他們興致勃勃地研究著我們的世界,時刻準備著參與新的冒險。
作者簡介
阿伊諾· 哈吳卡伊寧( 女) 與薩米· 託伊沃寧( 男)是兒童文學作家、插畫家和平面設計師,他們是一對夫妻,通常合作創作。
滑稽可笑的「怪怪村」兩兄弟塔圖和巴圖的形象使他們被芬蘭的孩子們所熟悉。
系列圖畫書中,堪稱無釐頭式的幽默和無盡想像力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大人都有著極強的吸引力。
名人推薦
這是給孩子展開科技和社會知識的最正確的方式:用趣味和孩子建立連結,用奇思妙想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用孩子的方式與孩子交流。
—— 郝景芳(作家,雨果獎得主,兒童通識教育項目「童行學院」創始人)
我和兒子米尼都非常喜歡「塔圖和巴圖」這套芬蘭國寶級童書,對於畫面上令人眼花繚亂的細節感,即使三歲左右的孩子,也能從「搜尋細節」上收穫巨大樂趣。
—— 粲然(童書作家、親子閱讀推廣人、三五鋤教育創辦人)
「塔圖和巴圖」不就是活生生的跨學科、現象式學習的樣板嗎?STEAM教育理念被巧妙融入了一個個腦洞大開、讓人捧腹大笑的故事中。文學、科學、遊戲甚至哲學內涵,都可以從書中找到。
—— 憨爸(矽谷工程師,知名教育公眾號「憨爸在美國」創辦人)
如果想跟孩子進行更全面、更生活化的STEAM啟蒙,那麼這套書會成為你很好的圖畫書媒介。它可以帶著孩子去探索關於科學、關於想像的奇妙世界,引導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和實踐。
—— 羅利娜(萌芽)(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 」創始人)
想像力來自人的本能需求,人是為了滿足需求才不斷拓展想像,而這種本能的需求恰恰是孩子們天真的優勢,「塔圖和巴圖」可以幫助孩子直面自己的需求,讓想像力飛起來。
—— 楊樾(親子育兒專家、公眾號「全能爸爸」創辦人)
最好的教育,無非就是啟發基於實踐的想像和在想像中再創新的實踐。我們可以從閱讀「塔圖和巴圖」中體驗、學習並實踐「芬蘭模式」,相信它一定會為中國孩子開啟一扇與眾不同的科學創新之門。
—— 梁旭(芬中創新與教育協會 會長)
暗號:讀書
已添加後
無需重複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