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紅藍色長廊由一組戶外平面海報組成。
一眼看過去,上面的文案,寫的全都是鍋鍋鍋鍋鍋鍋鍋鍋鍋鍋。
有養生的鍋、真香的鍋、顏值的鍋、心急的鍋、人多的鍋、一個人的鍋、鴛鴦鍋的鍋……
長得好看是怎樣的體驗??
大家都看不到我的才華。
——這是顏值的鍋
當代年輕人的朋克養生方式有哪些?
白天露腿吹風,晚上生薑泡腳。
——這是養生的鍋
有沒有小時候極其拒絕長大後真香的?
秋褲!
——這是真香的鍋
一個人吃火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大概就是上個廁所的功夫,
回來桌子就被收拾乾淨了。
——這是一個人的鍋
一個人著急起來有多可怕?
從見到你那一刻起,
我們孩子叫什麼名字都想好了。
——這是心急的鍋
如何在最短的篇幅內寫出無可奈何的遺憾感?
四川人:行行行,就鴛鴦鍋。
——這是鴛鴦鍋的鍋
穿人字拖擠公交是一種什麼樣體驗?
人字在,拖沒了。
——這是人多的鍋
仔細看的話,這組地鐵海報由京東小家電和知乎聯合創作,海報上的文案信息,由上下兩層構成。
上面藍色部分是知乎上一些有梗的問答,下面紅色部分承接的是在京東小家電上能買到的各式各樣的火鍋。
只不過,京東小家電在呈現這些火鍋功能點的時候,每一種鍋,都提煉出了一句既通俗又有梗的話。
並且每一句話,對應到的是該款火鍋的使用場景。
比如一個人的鍋,說的是迷你涮烤一體鍋;人多的鍋,說的是可以供多人聚會的家用多功能電熱鍋;顏值的鍋,說的是網紅多功能料理鍋……
當這些鍋像一連串排比句一樣出現在地鐵長廊裡,那種#就是鍋多#的聯想,也就順其自然在往來的行人心中產生。
更有意思的是,這組#就是鍋多#的戶外廣告,在微博上以話題#你們已經被鍋包圍了#進行擴散的時候,一些網友也藉此展開了聯想。
有人推薦起了「可以背的鍋」;
還有人問「怎麼沒有本澤馬的鍋?」——這位一看就是個老皇馬球迷了;
更有的給出了生活建議:每天都要用的東西,一定要買好的。
可見,京東這組海報,它傳到社交網絡上後,是能夠激發起大家互動欲的。
▼
另外,探究京東家電為什麼要在這個節點上做這樣一組密集投放?
這裡面一個直接的原因不難想到——12 月,冬季,就是一個天然適合吃火鍋的季節,也是電火鍋、多用途鍋、電燉鍋等中式廚電的銷售旺季。
尤其是在北方,有的人白天可以是辦公室的打工人,但晚上下班以後,就會秒變成火鍋人。
因為吃火鍋,可以吃的是一種方便,也可以吃的是一種社交。
更多的時候,它吃的是寒冷冬季裡,一種身心最直接的慰藉。
看到火鍋上的一陣陣熱氣冒起,就宛如看到在疲憊奔走的生活裡,時不時還有一股股熱意騰起。
所以,京東家電選擇在這個吃火鍋的高頻節點上做這樣一次對外溝通,它一方面有時間卡位的意圖。
另一方面,鍋具作為廚房小家電領域裡的一種細分品類,它在大眾心目中所存在的一個印象現狀是:可選購的產品範圍廣,可感知的場景弱。
比如在京東上,就有電火鍋、多用途鍋、電磁爐、電燉鍋、電陶爐、電燒烤爐等多種產品可以選。
但作為用戶和消費者來說,能一下就區分它們的使用場景和一下就能說出品牌名字的,就不那麼容易。
為此,京東小家電在策動這次火鍋節傳播的時候,採取了這樣核心策略:
先用熱點詞彙,建立起消費者的場景感知。
比如像「真香的鍋」「顏值的鍋」「養生的鍋」這類的話術,它們所融入的網絡熱詞梗,既讓人會心一笑,也讓人瞬間能夠明白,這種鍋具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
再用密集投放,製造就是鍋多的平臺認知。
這麼來做的最終目的,就是告訴大家,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群,只要你想買鍋具,在京東小家電上都有得可以選。
這裡產品豐富,品類齊全,它們個個都還劃分出了不同的使用場景。
據悉,這一次京東小家電火鍋節將從 12 月 16 日持續到 12 月 25 日。
最後,想說的是:
京東上鍋具很多。
也希望這個冬天,能夠陪你一起吃火鍋的人,也有很多。
畢竟,能夠見面坐在一起吃火鍋的人,通常都是能聊到一起的人。
PS:留言區可以聊聊,你吃過最難忘的一頓火鍋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