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羊城晚報記者陸志霖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早些時候表示,甲型流感疫情在北美趨緩,但在歐洲、非洲和亞洲部分地區,甲型流感病毒仍很活躍。此言一出,便有歐盟官員提出質疑稱,甲流疫情是「被大爆發」的,原因是製藥公司想從中謀取暴利,並要求開展調查。
官員質疑疫情被誇大
提出質疑的這個歐盟官員是歐盟下轄的最高決策機構歐洲理事會衛生委員會主席、德國籍流行病學專家沃爾夫岡·沃達格。他表示,流感的危害性可能被一些製藥公司刻意誇大,甚至安排「自己人」促使世衛組織降低「甲流疫情大爆發」定義的門檻,促使世衛宣布疫情大爆發,從而使這些公司得以賺到數十億英鎊。
為此,歐洲理事會最近通過對世界衛生組織應對甲流的過程展開調查的議案,主要調查某些製藥公司製造假疫情的活動,預料本月內將會付諸實施。
擾攘了大半年的甲流疫情竟是「世紀大騙局」,對此,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在其博客上坦言,早期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全球甲型H1N1流感感染人數超過了182166人,已經造成了1799人死亡。「這個數目看來不高,但是歷史的經驗足以使人警惕。」因為還無法預知新型流感病毒在未來如何演變,而關於病毒的發展還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人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因此不得不引起醫學專家的密切關注。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在接受有關媒體採訪時則表示,對於疫情誇大的質疑缺乏事實依據,世衛組織目前公布的甲流數據是由各國上報進行統計核實,然後在公布時也是將各國的相關數據都公之於眾,在這當中要造假幾乎不可能。
製藥相關行業得利
但不可否認的是,不少製藥上下遊企業確實嘗到了甲流疫情爆發的甜頭,而這也是沃達格認為疫情「被大爆發」的關鍵所在。他提到,世衛宣布甲流疫情大爆發之後,各國政府急於儲存大批抗流感藥達菲,同時與許多製藥廠籤訂涉及數百萬劑疫苗的合同,這令疫苗生產商可保證獲得巨額收益,同時沒有任何財政風險。
記者從羅氏公司的財務報表上看到,甲型H1N1流感促使去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對達菲的需求異常強勁。2009年1-9月份,抗流感藥物達菲的全球銷售總額為20億瑞士法郎,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62%,即增長了15.76億瑞士法郎。甲型H1N1流感疫苗銷售強勁也推動賽諾菲·安萬特全年盈利增長超出預期,2009年第四季度甲型H1N1流感疫苗銷售預計可達到5億美元。
中國仍會追訂疫苗
歐盟官員「世紀醜聞」言論一出,關於各國甲流疫苗嚴重過剩的消息也接踵而來。葛蘭素史克公司方面表示,最近該公司正與多個政府洽談疫苗訂單修改事宜,並已經和德國衛生部門達成協議,將甲流H1N1疫苗訂單數量減少30%,減少到3400萬劑。1月11日,美國政府也宣布,削減半數與澳大利亞CSL公司籤訂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採購訂單。
「事實上,各國削減疫苗訂單與歐盟官員的言論是兩回事,兩者間沒有直接關係。」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企業發展部劉沛誠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一方面很多國家在甲流疫苗還在臨床階段時,就和疫苗商籤訂採購合同,並按照每人需要接種2劑的量進行訂購,但如今有研究顯示,只要接種1劑就可產生免疫應答;另一方面,接種疫苗的人數並沒有各國政府意料的多,這才導致疫苗過剩,政府減購。以法國為例,法國只有6500萬人口,但法國政府卻花了8.69億歐元採購了9400萬劑甲型流感疫苗,遠遠超出實際所需。
記者在國家工信部網站上看到,從2009年9月流感疫苗面世開始,工信部就不斷追加甲流H1N1疫苗收儲計劃,先後5次向9家疫苗生產企業下達收儲計劃。目前,工信部累計已下達了11428萬劑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產計劃。據有關人士透露,近期工信部還將繼續追訂。
「與法國、美國、德國等國家的情況不同,中國是在完成研究後才根據疫情下達收儲計劃,即使目前甲流疫苗有11428萬劑,對於全國13億人口來說,還不足10%。」劉沛誠說。
陸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