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過考研,中間去工作過幾年,之後決定參加公考,我的人生經歷應該是足夠回答這個問題了,簡單直白一點:考研更難。
先講我自己的經歷吧,我大四那年考研失敗,因為當時指導老師的一句「新聞行業更看重實踐經驗而非理論水平」選擇了放棄二戰去工作,社會上闖蕩幾年之後發現「新聞寒冬」不是說說而已,新聞理想也不是那麼好實現的,最終關於新聞的熱情被現實的冷水澆熄,轉而選擇了在職備考公務員,備考七個月左右成功上岸。
按我個人的經歷來說肯定還是考研更難,畢竟當時我也是起早貪黑了大半年,考研英語從單詞背到作文,從閱讀理解到完形填空都認真準備了,可就是怎麼也提升不上去;
再到考研政治的一千題和肖八肖四,(說真的,肖老牛批!)教材看過一遍、一千題挨著做過一遍,肖八和肖四我已經不記得我做過幾遍了,兩三遍應該是有的;
專業課的十幾本專業書也來來回回地翻看記憶,真題卷也都看過研究過,能用的辦法不說全部試過來也試過了八九成。
那時候早上六點就起床去圖書館背書,晚上圖書館啥時候關門我啥時候走,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疲憊不堪,全靠一口氣憋著,最後只是感動了我自己,成績出來也不過爾爾,報考的學校又是傳統新聞名校,高手雲集,連初試都沒過。
現在想想,考研最難的並不是英語,英語還可以一早積累、突擊訓練,有參考書和參考試題卷,最難準備的其實是專業課,每個學校的專業課都有不同的出題方向和偏好,連參考書目都不一樣,沒有那麼多的經驗和方法,基本上全靠自己,複習的時候甚至會難以入手,是最能體現考生之間差異的一門考試。
備考公務員的時候雖然也是花了七八個月,但是當時我是在職備考,一天下來滿打滿算也學不夠四個小時,把教材和粉筆的課程看完之後直接去刷的專項模塊。
做了一段時間的題,成績就一直穩在在五六十分,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突破,感覺還是差點東西來提升做題速度和正確率,於是就去刷了阿甘上岸說,只能說阿甘的技巧和方法不愧是最強的,更凝練也更簡潔,更有助於我記憶和運用。當時跟著阿甘掌握學了不同模塊的解題方法和技巧:
像數量關係中的帶入法、特殊值法;資料分析中的插板法和直除法,邏輯推理的推理公式和圖推題的二十五條規律……當時基本上就是做到哪一塊就看到哪一塊。
阿甘刷完了,專項訓練的題也基本上做完了,該掌握的方法和技巧都能掌握的差不多,原本花四五十分鐘才能做完的資料分析縮到了25到30分鐘,原來正確率很不穩定的推理判斷題在有了推理公式的幫助之後也穩定多了……
之後又刷了十幾套真題,在真題中學會運用、熟練運用這些解題方法和技巧,沒過多久成績就已經能保持在七十分以上了。
複習申論對一個之前從事媒體行業的人來說最大的困難就在於找點,跟著阿甘的申論課程學過一些基本要領之後,對前面的材料題有了一定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先能把前面六十分中改得的分都拿到,大作文也沒有寫跑題的話也基本上就不會太拉後腿,對於上岸來說也完全足夠了。
當時為了準備申論還專門下載了人民日報的APP,關注了一堆有的沒的公眾號和微博博主,到處搜羅申論乾貨,有些真的有用,有的就真沒點開看過。
通知我進面的時候我也很驚訝,因為看著這麼多年節節升高的公務員上岸分數,當時我的筆試成績真不算優秀,可能真的就是我選崗選得好或者有一些運氣的作用吧。
不過如果要從幾個維度上去分析考研和考公務員的難度的話,那就從考試科目、題目難度和競爭程度來看比較合適:
從考試科目來看,考研根據所報考的專業不同而要參加不同的考試科目,需要參加政治、英語、專業課一和專業課二共四門考試;而公務員不同崗位有不同的需求,就我所參加的國考而言是一門行測+一門申論。考試科目上考研以數量優勢擊敗公務員考試,難度係數加一。
從題目難度來看,考研的知識難度及要求更高,像考研英語的難度會比大學時期的四六級考試難度還要高一些,如果不認真複習,答英語題時的狀態就會非常難受,四五十分的一抓一大把。
政治科目稍微簡單一點,肖四肖八好好看過都不會考得太差。
專業課就需要紮實的基礎和一定的拔高能力,除了課本上的知識還要會適當的拓展一下,遇到出題比較靈活的院校時,如果只會死背書沒有知識積累和拓展,經常得分不會太低但也與高分無緣。
像我考新聞專業研究生的時候,往年學長學姐列出來的參考書就有十餘本,知識點又多又廣而且很難記憶,在此基礎上還要對目標院校的導師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領域有一定了解,根據往年真題預判出題方向,準備的時候很不好切入 ,難度真不是一星半點。
另外,理科類的考試還要考高數,這對於數學不好的同學來說,也是一種極大地挑戰;
而公務員題目難度是相對簡單一點的,畢竟要針對不同學歷水平及不同專業背景的考生,一定程度上要體現出公平。
考公務員備考複習時主要是全面且有重點,因為知識點比較多,也比較雜,涉及的知識「面廣且點深」。公務員考試的難度體現在行測部分題量非常大,需要非常快速準確地去答題,基本在40秒左右完成一道題,否則時間上就會來不及,這樣就很難通過考試了。
申論則主要考察的是閱讀、歸納、總結、分析、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比起來考研以理論為主要考察對象的考察方式,公務員考試中的申論更偏重的是提出問題、全面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申論的考察比較務實一點,比起來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讀書,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社會視野也能在申論考試中取得一些優勢。
從競爭程度來看,2020年國考平均報錄比為60:1,最熱崗位報錄比甚至達到2315:1(實際會有近六分之一的考生棄考,這裡就不單列出來了),稍微好點的崗位都是百裡挑一,甚至千裡挑一;
而2020年考研的平均報錄比為4:1,國內順位排名靠前的高校,其好專業的報錄比會更高,最高能達到15:1,可謂是十裡挑一。這麼一看,公務員考試的競爭可比研究生考試的競爭要激烈不少。
真的這麼認真分析下來,其實考研和考公都不容易,只是要說誰更難的話我還是偏向於考研更難,只不過考公的競爭更加激烈而已。
說到底,考研和考公其實並不衝突,去考研還是考公最終都取決於個人的選擇,如果想要在理論的道路上再進一步,考研無疑是更好的選擇,可如果是想要早點獲得一份穩定有保障的工作,那考公務員自然就更加合適一些,考研和考公根本就犯不著放在一起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