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分叉口:考研還是考公?哪個更難?

2020-08-29 短鼻子大象

我參加過考研,中間去工作過幾年,之後決定參加公考,我的人生經歷應該是足夠回答這個問題了,簡單直白一點:考研更難。

先講我自己的經歷吧,我大四那年考研失敗,因為當時指導老師的一句「新聞行業更看重實踐經驗而非理論水平」選擇了放棄二戰去工作,社會上闖蕩幾年之後發現「新聞寒冬」不是說說而已,新聞理想也不是那麼好實現的,最終關於新聞的熱情被現實的冷水澆熄,轉而選擇了在職備考公務員,備考七個月左右成功上岸。

按我個人的經歷來說肯定還是考研更難,畢竟當時我也是起早貪黑了大半年,考研英語從單詞背到作文,從閱讀理解到完形填空都認真準備了,可就是怎麼也提升不上去;

再到考研政治的一千題和肖八肖四,(說真的,肖老牛批!)教材看過一遍、一千題挨著做過一遍,肖八和肖四我已經不記得我做過幾遍了,兩三遍應該是有的;

專業課的十幾本專業書也來來回回地翻看記憶,真題卷也都看過研究過,能用的辦法不說全部試過來也試過了八九成。

那時候早上六點就起床去圖書館背書,晚上圖書館啥時候關門我啥時候走,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疲憊不堪,全靠一口氣憋著,最後只是感動了我自己,成績出來也不過爾爾,報考的學校又是傳統新聞名校,高手雲集,連初試都沒過。

現在想想,考研最難的並不是英語,英語還可以一早積累、突擊訓練,有參考書和參考試題卷,最難準備的其實是專業課,每個學校的專業課都有不同的出題方向和偏好,連參考書目都不一樣,沒有那麼多的經驗和方法,基本上全靠自己,複習的時候甚至會難以入手,是最能體現考生之間差異的一門考試。

備考公務員的時候雖然也是花了七八個月,但是當時我是在職備考,一天下來滿打滿算也學不夠四個小時,把教材和粉筆的課程看完之後直接去刷的專項模塊。

做了一段時間的題,成績就一直穩在在五六十分,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突破,感覺還是差點東西來提升做題速度和正確率,於是就去刷了阿甘上岸說,只能說阿甘的技巧和方法不愧是最強的,更凝練也更簡潔,更有助於我記憶和運用。當時跟著阿甘掌握學了不同模塊的解題方法和技巧:

像數量關係中的帶入法、特殊值法;資料分析中的插板法和直除法,邏輯推理的推理公式和圖推題的二十五條規律……當時基本上就是做到哪一塊就看到哪一塊。

阿甘刷完了,專項訓練的題也基本上做完了,該掌握的方法和技巧都能掌握的差不多,原本花四五十分鐘才能做完的資料分析縮到了25到30分鐘,原來正確率很不穩定的推理判斷題在有了推理公式的幫助之後也穩定多了……

之後又刷了十幾套真題,在真題中學會運用、熟練運用這些解題方法和技巧,沒過多久成績就已經能保持在七十分以上了。

複習申論對一個之前從事媒體行業的人來說最大的困難就在於找點,跟著阿甘的申論課程學過一些基本要領之後,對前面的材料題有了一定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先能把前面六十分中改得的分都拿到,大作文也沒有寫跑題的話也基本上就不會太拉後腿,對於上岸來說也完全足夠了。

當時為了準備申論還專門下載了人民日報的APP,關注了一堆有的沒的公眾號和微博博主,到處搜羅申論乾貨,有些真的有用,有的就真沒點開看過。

通知我進面的時候我也很驚訝,因為看著這麼多年節節升高的公務員上岸分數,當時我的筆試成績真不算優秀,可能真的就是我選崗選得好或者有一些運氣的作用吧。

不過如果要從幾個維度上去分析考研和考公務員的難度的話,那就從考試科目、題目難度和競爭程度來看比較合適:

考試科目來看,考研根據所報考的專業不同而要參加不同的考試科目,需要參加政治、英語、專業課一和專業課二共四門考試;而公務員不同崗位有不同的需求,就我所參加的國考而言是一門行測+一門申論。考試科目上考研以數量優勢擊敗公務員考試,難度係數加一。

題目難度來看,考研的知識難度及要求更高,像考研英語的難度會比大學時期的四六級考試難度還要高一些,如果不認真複習,答英語題時的狀態就會非常難受,四五十分的一抓一大把。

政治科目稍微簡單一點,肖四肖八好好看過都不會考得太差。

專業課就需要紮實的基礎和一定的拔高能力,除了課本上的知識還要會適當的拓展一下,遇到出題比較靈活的院校時,如果只會死背書沒有知識積累和拓展,經常得分不會太低但也與高分無緣。

像我考新聞專業研究生的時候,往年學長學姐列出來的參考書就有十餘本,知識點又多又廣而且很難記憶,在此基礎上還要對目標院校的導師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領域有一定了解,根據往年真題預判出題方向,準備的時候很不好切入 ,難度真不是一星半點。

另外,理科類的考試還要考高數,這對於數學不好的同學來說,也是一種極大地挑戰;

而公務員題目難度是相對簡單一點的,畢竟要針對不同學歷水平及不同專業背景的考生,一定程度上要體現出公平。

考公務員備考複習時主要是全面且有重點,因為知識點比較多,也比較雜,涉及的知識「面廣且點深」。公務員考試的難度體現在行測部分題量非常大,需要非常快速準確地去答題,基本在40秒左右完成一道題,否則時間上就會來不及,這樣就很難通過考試了。

申論則主要考察的是閱讀、歸納、總結、分析、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比起來考研以理論為主要考察對象的考察方式,公務員考試中的申論更偏重的是提出問題、全面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申論的考察比較務實一點,比起來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讀書,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社會視野也能在申論考試中取得一些優勢。

競爭程度來看,2020年國考平均報錄比為60:1,最熱崗位報錄比甚至達到2315:1(實際會有近六分之一的考生棄考,這裡就不單列出來了),稍微好點的崗位都是百裡挑一,甚至千裡挑一;

而2020年考研的平均報錄比為4:1,國內順位排名靠前的高校,其好專業的報錄比會更高,最高能達到15:1,可謂是十裡挑一。這麼一看,公務員考試的競爭可比研究生考試的競爭要激烈不少。

真的這麼認真分析下來,其實考研和考公都不容易,只是要說誰更難的話我還是偏向於考研更難,只不過考公的競爭更加激烈而已。

說到底,考研和考公其實並不衝突,去考研還是考公最終都取決於個人的選擇,如果想要在理論的道路上再進一步,考研無疑是更好的選擇,可如果是想要早點獲得一份穩定有保障的工作,那考公務員自然就更加合適一些,考研和考公根本就犯不著放在一起比較。

相關焦點

  • 考研、考教師和考公哪個更難?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對於大多數即將畢業或者實習的大學生,他們面對的選擇無非就是:直接就業、考研,參加公務員考試、參加教師招聘考試等。在人生抉擇的十字路口,面對眾多選擇時,我們往往會先問哪條路最難走?那麼,考教師、考研、考公究竟哪個更難?一起來看看,作為「過來人」的小夥伴們是怎麼說的。
  • 考研和考公務員哪個更難?
    想要更多考研信息請微信關注公眾號【青島考研信息網】或添加微信:zgky15020104791對於大三學生來說,考研還是考公?那麼,考研和考公務員哪個更難考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01觀點一:考公務員難我認為考公務員更難!
  • 大學生很迷茫,考公考研還是工作,選哪個更有發展?
    現在的大學生很多人都面臨著沒有目標、缺乏規劃的問題,對自己的未來缺乏計劃性,學生時代的按部就班,只要把成績考及格就可以,在大學裡,甚至還丟失了最寶貴的「主動性」,而考公、考研、或是工作,都需要「主動性」,否則都是很難取得成就。
  • 你覺得考研難還是考公難???
    我一朋友大四考公務員考到一半放棄了,現在找了個輔導機構的工作,中午十二點上班到晚上十一點上班,中間有一個半小時吃飯時間,但是基本上下班回去就十二點了,好在有人一起打車,也算是安全點,昨天給吐槽,晚上回小區老是會碰見醉漢,唉,人生哪有那麼容易,她的工資可是比我高了不少,每天基本一兩點才會睡,都是有對比的。
  • 考研、考教師和考公務員哪個更難?很多大學生答錯了!
    考研、考教師和考公務員哪個更難?很多大學生答錯了!那考編、考研、考公哪個更難?看小夥伴們是怎麼說的。網友一:結合我自己的經歷,談談三者的難易程度。1、談談考研。由於我自己是在一個二本院校上的大學,專業也不是非常熱門,考慮到以後可能不好找工作,於是在大三就開始準備考研的事情,中間還經歷了一次更換專業的風波,最後還是選擇繼續考本專業。經過一年的努力,結果順利的考入了一個985學校。
  • 考研和考公哪一個更適合你?
    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於是很多小夥伴選擇了考研或者考公務員,但是不知道如何去選擇。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考研和考公。一、考公和考研的差異性1、考研和考公的招錄比例近幾年國考招錄比例維持在1.5%—3%之間,省考招錄比例各省數據不一,但基本可以參考國考,總的數據來說每年參加公務員編制的考生(包括國考和省考)規模在500
  • 考研還是考公?我太難了
    從考試難度上說——都難 國考之難,眾所周知,省考其實難度也很大,尤其是省、市級,相對難度小一些的是縣級與鄉鎮公務員,不過難度也不小,何況很多考公的目標都盯住的是省、市級;考研的難度也很大,最近幾年考研越來越熱,整體難度有明顯的進一步提升的趨勢
  • 為啥25歲以下人偏向考研,25歲以上偏向考公?二者哪個更有前途?
    因為這是他第4次參加考研了,把「不認輸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 有網友提出疑問,4次考研都沒通過,證明不是考研這塊料,為什麼不轉變思維考公務員或者事業編呢?非要執著於考研? 其實不光鄭州這位大學生執著考研,相對於考研和考公,25歲以下的年輕人都更偏向於考研,而25歲以上的人才會偏向於考公。
  • 考公務員和考研,哪個更難?
    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會選擇考研繼續深造,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會選擇考公務員。無論選擇哪一種,這兩者未來的發展都挺不錯的。那麼考公務員和考研哪個更難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下這個問題。2021年考研與考公務員基本概況中國教育在線掌上考研「2021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1年報名人數增長約36萬人,報名人數高達377萬人。同時,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也在不斷擴張,2020年研究生擴招18.9萬人,招生人數超過110萬人,2021年預計將繼續延續這一擴張趨勢。
  • 先考公再考研,還是先考研再考公?不同選擇,幾年後發展對比鮮明
    先考公再考研,還是先考研再考公?
  • 二本畢業,到底選擇「考研」還是「考公」,聽聽過來人的幾點經驗
    文/想想媽媽教育指南不少的二本畢業生,畢業時候面臨兩個選擇,到底是選擇「考公」還是「考研」?兩個選擇起來特別難,想要好好的做出選擇,當然是異常艱難,估計很多人做起來,根本沒有辦法實現。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同時選擇,選擇好一個便可以了,那到底是選擇考公務員,還是選擇考研呢?好像是人生中的十字路口,可能你會選錯,那麼你的人生可能會跟著走錯了,只有你選擇正確,可能會走出一條光明大道。
  • 人生「分叉口」——面對心儀工作,是選擇工作還是繼續考研深造?
    現在很多大學生都在面臨這樣的問題:實習時,遇到了心儀的工作,而且待遇不錯,老闆又很器重你,而你想繼續考研深造,面臨這樣的選擇,你會怎麼做?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凡事有利必有弊。向左還是向右?該如何抉擇?
  • 考研和考公哪個更難一些?裸考成功的人實在厲害,但不鼓勵
    面對考研和考公務員這兩件大事,毫不猶豫地都選擇了。如果精力足夠的話,兩項都收入囊中也是有可能的。很多學生沒有這樣的勇氣。有些人也是兩樣都報名了,只是,最近一直在問,考研和考公哪一個更為難一點?哪一個有裸考就能通過的機會?
  • 同樣是考公務員,本科考公與讀研考公哪個更有優勢,考生要清楚
    然而現在有的大學生為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是這樣的規劃的,他們想在考研提升學習的情況之下,還要考公務員。其實這種想法有利也有弊,不過很學生並不知道,同樣是同樣是考公務員,本科考公與讀研考公有什麼區別,所以,考生要清楚。 那麼,同樣是考公務員,本科考公與讀研考公哪個更有優勢?
  • 二戰考研還是考公,如何抉擇?
    畢業於普通二本一本專業的我,經歷過考研與考公。可能是受家裡人的影響,畢竟親朋好友就有很多個研究生,也可能是自己仍然懷有一顆985、211名校夢,不甘於自己是個普通二本,而身邊的人卻都是名校。於是從大一開始就樹立的目標,我一定要成功考研,讓自己上升一個階段。
  • 先考研再考公還是先考公再考研,選擇不同,十年後結果大不同
    所謂的穩定的工作,不外乎就是成為編制的一員,比如進入國企、考公務員、考教師編等。從最近各大學公布的就業質量報告中,也可以明顯地看出,進國企、考公務員和教師編,以及考研的大學生人數佔畢業總人數的大多數。不過,落實到學生身上,到底是先考研究生,還是先考公務員,就成了一個兩難的選擇。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未來的人生也可能會因此有很大的不同。
  • 高考和考研,二者相比較,哪個考985、211名校更難?
    我想每一個高考的人,應該都希望自己可以上985、211好學校吧,但是有時是沒有複習好,有時候是高考沒有發揮好,最終與自己心中的名校失之交臂,這個時候大家就會想,我是要補習一年再戰高考,還是上了大學考研進名校呢?二者哪個更難?今天就這個問題看看網友怎麼說吧!
  • 考公務員和考研哪個難?哪個就業好薪資福利高?
    考公務員和考研哪個難?哪個就業好薪資福利高。國家公務員考試有多難,很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四之後,就開始為畢業之後的出路考慮。一部分人會選擇考研,他們每天都會去學校的自習室或者圖書館看考研的複習備考資料。
  • 考公務員還是考研 這是個問題
    眾所周知,考研好還是考公務員好,這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熱議話題。但是對於一般學生來說,這二者都是比較難的,每年的情況都是報考人數多,競爭激烈。那對於重點學校的學生來說,有很多重點高校都是可以保研的,所以在有保障的情況下,考上的概率就更大一點。
  • 國考已開考,157萬過審考生競爭,網友:考公難度快趕上考研了
    如此恐怖的競爭,讓很多本有考公想法的大二、大三學生也開始退縮、糾結於自己到底是考公還是考研。確實,考研雖然備戰戰線長、考試壓力大,但其招錄比整體而言還是沒有考公那麼恐怖。考公和考研到底哪個難?如果只看錄取比例,考公難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普通本科出身的名校碩士生與名校本科出生的本科畢業生競爭同一家大公司的崗位時,那些大公司還是會更願意要高考考上名校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