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考研還是考公,如何抉擇?

2020-09-03 愛追劇的小哆哆

畢業於普通二本一本專業的我,經歷過考研與考公。可能是受家裡人的影響,畢竟親朋好友就有很多個研究生,也可能是自己仍然懷有一顆985、211名校夢,不甘於自己是個普通二本,而身邊的人卻都是名校。於是從大一開始就樹立的目標,我一定要成功考研,讓自己上升一個階段。有了長遠的目標,大學期間也許我是整個宿舍過個最充實的,有空就去泡圖書館,努力學習提高績點,把能考的證都考了,只為了到時候考研面試的時候可以給自己多一些選擇。但是到最後,我失敗了,保研資格沒有拿到,真正考試的時候數學考砸了,只有七十幾分,專業課成績130+也拉不回這低的可憐的數學成績。看到成績的那一刻是在家裡,爸媽就在旁邊,我強忍著淚水說自己意料之中,說服自己沒事,還開玩笑說可以早點工作出來早點結婚。我的父母啊,是一輩子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生活在十八線城市的偏遠鄉村,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珠江臺以及衛視臺可以播放的電視機,卻義無反顧的支持身為女生的我考研。與周邊的一些家庭的女生父母只讓上初中就讓她們輟學形成強烈的對比。雖然他們只是小學一年級畢業,卻也堅信著讀書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此時此刻,我讓他們失望了,但是他們並沒有或者說是不敢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只是安慰著我說實在不行,我可以不工作再考一年。只要我想,他們都支持。還塞了我幾千塊讓我出去散散心。

如果說我不想再努力一年那是假的,但是看著已經六十歲的父母。我還是選擇了出去工作。條條大路通羅馬,我相信,按照我大學的努力程度,我的簡歷一定可以進入國企外企或者知名大企業。但是現實又給了我一巴掌,我並沒有成功,專業以及學校限制了我連簡歷都沒有資格投。奔波了一個月,最後在一個還算可以的公司裡從事著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但是接著而來的886的工作模式,背負著指標,工作環境氣氛壓抑,主管每天臭著臉在各種打罵員工。可能是我的工作能力還可以,也可能是因為我剛畢業,他並沒有罵我罵的怎麼狠。但是我卻陷入了自我懷疑的階段,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離職,工作的極不穩定性以及感覺自己毫無意義和高強度的壓力的迫使下,攢了一兩萬就辭職準備全職備考公務員,我想為人民服務!

有人說我沒有人脈,沒法打點,我考上的機率會很小。但是我相信這世間一定存在著公平正義,只要你足夠努力與優秀。只要自己心中懷有夢想,我相信我們就一定可以成功。

二戰考研還是考公,我最後決定了考公。並不是說考公就一定好,但至少是衡量自身能力的情況下做出的正確選擇。我沒有勇氣去創業,沒有人替我兜底,因此就沒有資本去承受自己的失敗。考研是更深的一個層次,所接觸到的種種都是不一樣,所認識的人也是更高的層次,所站在的也是更高的高度,眼界也一定更開闊,未來所享受的也是一定比本科更優的待遇,未來可選擇也一定會更多。考研我並不否認其可能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遺憾。但是選擇考公是我在現實中面對的一個最佳的選擇。人啊,果然,越活越知道現實的需要往往比實現夢想更緊迫。畢竟生理需要是馬斯洛需求的第一層次,而自我實現是最高的層次。也許這就是一個選擇吧。考公之路也許並不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但是我相信自己一定會乘風破浪,努力讓自己成為那個天選之子!

相關焦點

  • 考研還是考公?我太難了
    對於大學畢業生而言,可以考公務員,也可以考研,那麼,兩者對比,有什麼區別又該如何選擇呢? 從考試時間上說——衝突 公務員考試與考研時間其實是衝突的。 考公與考研要同時抓,也難免會有個主次之分,究竟誰主誰次,一方面決定於當事人自己的偏好;另一方面,也取決於考公的類型。如果打算參加國考,只能在考研之前,那就只能是優先考公,考研只能靠後,等考公後再考研,如果是參加省考,就可以考研優先,考研初試完成之後再準備考公。
  • 考公?考研?應屆畢業生該如何抉擇?過來人一句話幫你搞定難題!
    在十字路口,你看著身邊的同學們考研的考研,考公的考公,你卻迷茫了?什麼才是對的?考研的舍友告訴你現在學歷很重要!現在找工作太難了,隨便一個什麼工作都要求研究生起步,本科生現在一抓一大把!不考研不行了,你覺得很有道理,現在學歷確實重要,當你剛開始準備考研的事宜,從網上看到要考的科目,要自學的書的時候,你有犯難了,怎麼還得學習啊?!
  • 大學生很迷茫,考公考研還是工作,選哪個更有發展?
    現在的大學生很多人都面臨著沒有目標、缺乏規劃的問題,對自己的未來缺乏計劃性,學生時代的按部就班,只要把成績考及格就可以,在大學裡,甚至還丟失了最寶貴的「主動性」,而考公、考研、或是工作,都需要「主動性」,否則都是很難取得成就。
  • 人生分叉口:考研還是考公?哪個更難?
    先講我自己的經歷吧,我大四那年考研失敗,因為當時指導老師的一句「新聞行業更看重實踐經驗而非理論水平」選擇了放棄二戰去工作,社會上闖蕩幾年之後發現「新聞寒冬」不是說說而已,新聞理想也不是那麼好實現的,最終關於新聞的熱情被現實的冷水澆熄,轉而選擇了在職備考公務員,備考七個月左右成功上岸。
  • 會計考研,考公,考cpa,該怎麼抉擇?
    考研研和考CPA的時間節點不一樣,兩者考試上並不存在衝突,考cpa並不妨礙考研,反之也一樣!2021年考研日程表:考研初試是大四上學期12月份考,複試一般在大四下學期的4月份左右。後兩年準備考研和考CPA,時間上略有衝突,但由於CPA考試是在大學畢業後的10月份,考研是緊急重要的事,優先安排。由於大三大四課業不重,即便是考研外帶複習CPA,壓力也不大。 CPA大概在複試後開始報名,到考試,仍有半年衝刺複習。
  • 考研和考公哪一個更適合你?
    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於是很多小夥伴選擇了考研或者考公務員,但是不知道如何去選擇。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考研和考公。一、考公和考研的差異性1、考研和考公的招錄比例近幾年國考招錄比例維持在1.5%—3%之間,省考招錄比例各省數據不一,但基本可以參考國考,總的數據來說每年參加公務員編制的考生(包括國考和省考)規模在500
  • 211大學本科生,考研二戰985大學失敗,選擇三戰還是直接工作?
    211大學本科生,考研二戰985大學失敗,選擇三戰還是直接工作?考研雖然是本科畢業生其中一種好選擇,除此之外,就業、考編、考公都是不錯的出路,但是大部分想在名校讀研的考生還是願意多花幾年時間奮鬥,爭取達成所願。
  • 考研和考公,該如何選擇?學長:可兼得
    考研和考公是我們應屆畢業生的兩條不同方向的選擇,前段時間有很多同學在評論下方問我一些關於考公和考研怎麼選擇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今天一併在這裡進行分享。關於考公和考研,很多同學詢問的是國考和考研如何選擇,因為一般來說國考時間在每年的11月,而考研時間在12月,可以說兩者之間只有短短的一個月,所以說就考研和國考之間確實是一個難以兼得的選擇。
  • 考研、考公、考編畢業生應該如何選擇?
    考研、考公、考編畢業生應該如何選擇?考研、考公、考編哪一個更好?忻州人事考試網為大家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首先說說考研吧不少人因為名校情結或是以後崗位需要等種種原因,考研的人數歷年來不斷增加。但它算是三個中最簡單的。當然報考專業的冷熱度會影響一定的難易度。
  • 考研3.6:1,考公4000:1,這屆大學生的恐怖報錄比
    ,想要二戰、三戰的人仍然有很多;眼見今年的考研報名即將開啟,但保研政策還遲遲沒有下來,很多處於保研邊緣或是賭不起保研政策的學霸,都可能是考研路上的強敵。雖然仍有很多迷茫和猶豫,但Z君還是決定報名考研,只是把自己的目標從原來的Top3改成了一所省內211院校。
  • 工作還是二戰,考研失敗的人需面臨這樣的選擇
    然而,對於第一次考研失敗的人來說,又是考研的季節,該如何抉擇,對於第一次失敗心有不甘,是先工作,還是繼續二戰。考研人數增加所以,選擇二戰的人並不輕鬆,小李老師認為,做了這個選擇,就需要承受不小的壓力,如家人可能不太支持,就比如說最近在網上有不少二戰的考生在家複習,就遭到了父母的嫌棄,家長很容易認為
  • 二本畢業,到底選擇「考研」還是「考公」,聽聽過來人的幾點經驗
    文/想想媽媽教育指南不少的二本畢業生,畢業時候面臨兩個選擇,到底是選擇「考公」還是「考研」?兩個選擇起來特別難,想要好好的做出選擇,當然是異常艱難,估計很多人做起來,根本沒有辦法實現。對於二本學生來說,不管考研還是考公都是同等重要的我們得明白這兩個選擇都是可以的,沒有什麼特別優質的選擇,比如說誰更強一些,誰更弱一些,看看過來人到底是如何進行選擇的?可能很多的本科院校優秀的畢業生,會有各種各樣的困惑,畢竟自己只是個二本學校的學生,選擇對錯對自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 先考研再考公還是先考公再考研,選擇不同,十年後結果大不同
    但其實,考研還是考公,還是要看自身的實際情況。考研跟考公,都是要考試。那麼,這兩種考試到底哪裡不同?先考研再考公,和先考公再考研,又有什麼區別呢?1.發展跨度不一樣考公務員是轉換賽道,是從學生時代直接跨入職場,這是一個新的徵程。徹底離開了校園,成為社會人,就要學會獨立面對社會上的紛紛擾擾,就要學會自己面對困難,承受痛苦。這是橫向的跨賽道。
  • 【愛考寶典】二戰考研清華 分享複習經驗
    這抉擇也是槓槓的。當時是希望即使沒考上,補一補計算機基礎有利於以後找工作。 因此就這麼辭職回我大北航閉關。英語閱讀,考研過程中我也讀過很多學長學姐的面經,覺得,最重要的是,真題,有時間可以做一下其他的黃色的書150篇閱讀理解的。但是最好就是把真題研究透,如何研究?對於每一年的題。
  • 考研「數學二」只考了7分,總分209分,還有必要「二戰」嗎?
    那麼問題來了,這位同學雖然考的不好,但是依舊想要「二戰」考研,他想知道還有沒有必要呢?希望大家可以給點建議。 其實,這位同學「二戰」考研不是不可能,他依然有兩條路可以選擇。 1、「二戰」考研可以選擇一個不考數學的專業 這也是很多同學跨專業考研的主要手段,很多同學就是因為本科階段沒有學過高數、線代、概統等,所以,考研只能選擇不考數學的專業。
  • 如何看待考研熱潮?考研是跟風還是剛需
    近年來考研人數在以肉眼可見的熟讀不斷升高,從2011年的150萬,到預測今年有430萬人報考,僑老師認為,考研對於許學子來說,是他們在高考之後的「第二次命運抉擇」,是他們在踏入職場前再次為自己打磨的利刃。
  • 二戰考公,我又失敗了
    去年十一月的國考,差幾分沒見面,今年八月的省考,差兩名沒進面。兩次考公,均以失敗告終。去年七月開始正式備考,到今年八月的省考失利,原來我在考公這條路上已經走了整整一年了,原來時間已經走了那麼遠。昨晚知道成績後,不知道該怎麼和我爸媽說這件事,最後還是選擇在微信上發消息告訴他們。沒多久,我就接到我媽的電話,雖然她沒說什麼,但我可以感受到她心底裡的失落。
  • 先考公再考研,還是先考研再考公?不同選擇,幾年後發展對比鮮明
    先考公再考研,還是先考研再考公?
  • 你覺得考研難還是考公難???
    鑑於本人剛剛去年省考上岸,在這多說兩句,性質不同的考試,是沒法在一塊相比較的,就我個人經歷以及所見所聞而言,專碩比學碩好考,學碩不考試數學的好考,英語都考就不說了,而且我就是因為英語不行,大學考了六次四級沒有過,最好的一次差三分,最後決定考公務員也是這個原因。
  • 考研那些事——抉擇
    說到考研,很多人心裡都會想:要不要考研?考研有什麼用呢?本科的學習不就夠正常的工作生活所用嗎?對於以上的觀點小編只能說挺正確的,但是已經有點不太符合現在的趨勢了。現在的社會已經基本普及了本科的教育,每年已有超多的高校畢業生畢業,然而更多的人面臨的是畢業後就是失業,由於社會上太多的應屆畢業生,然而就業的崗位就那麼多,這就使得每年都有一些學生無法及時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