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實習生 蔣晶晶 記者 胡玉梅)你知道,佛塔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都有哪些樣式?
12月16日,為紀念大報恩寺遺址景區開放五周年,當天,該景區對遊客免費開放;與此同時,「探尋南京城市文化底蘊」主題分享會舉行。在分享會上,文博領域專家「螺旋真理」則從中國的塔文化入手,講述了大報恩寺琉璃塔的前世今生。
△分享會現場
開放5周年,3000名遊客免費遊
2015年12月16日,歷經三年規劃、三年考古、三年建設的大報恩寺遺址景區與大眾見面。
大報恩寺遺址景區佔地面積約140000平方米,到目前為止,對外開放的是大報恩寺遺址景區一期項目,包括遺址保護區、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大報恩塔等。
△觀眾參觀
開放5年來,該景區備受關注,成為南京的新地標。在該景區內,南京的考古專家們發現了宋代長幹寺地宮,出土了全世界唯一一枚「佛頂真骨」以及梁武帝庋藏的「感應舍利」等一大批佛教聖物。
△觀眾安檢入園
今年的12月16日,是大報恩寺遺址景區五周年開園日,為了慶祝這一特殊的日子,該景區特別向遊客免費開放,推出了3000張免費門票。現場,家住江北新區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她是通過景區公眾號預約搶票的,在開放搶票的第一時間,他們全家出動成功搶到了兩張門票。「一直很想到大報恩寺景區逛逛,平時自己買票捨不得,這一次免費開放,肯定要抓住機會」,李女士表示。
展示南京名人故事,二期將建設南京名人館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大報恩寺遺址遺址景區二期規劃已經完成,將建設南京名人館。
據了解,為延續歷史文脈、弘揚南京名人文化的核心價值和精神內涵,培育南京城市精神和構築城市文化自信,在大報恩寺遺址景區二期黃泥塘地塊規劃建設南京名人館。
作為南京市的重點文化項目,南京名人館總用地面積41183平方米,建築面積59390平方米,總投資額17.96億元,將以名人為主題,以城市發展為脈絡,建立「南京名人資料庫」,創新展覽展示手段,講好南京故事,留住城市文化之魂,立體化呈現出歷史文化名城所蘊含的生態和城市特質,成為南京市集中保護、研究和展示南京名人的城市記憶殿堂。
揭秘:大報恩寺琉璃塔窗戶用蚌殼磨製
如果時光往前推170年,那時候,金陵大報恩寺琉璃寶塔還在。文獻記載,琉璃寶塔「白天金碧輝煌,夜晚燈火通明,風鈴日夜作響,聲聞數裡。」
△金陵大報恩寺琉璃寶塔圖
「傳說東漢時期有一座白馬寺,寺中建有佛塔一座。如果確實存在,那應當是中國的第一座佛塔。」當天,文博領域專家「螺旋真理」做客大報恩寺遺址景區,給公眾講述了中國佛塔的前世今生。「螺旋真理」介紹說,中國古塔有多種形制,金陵大報恩寺琉璃寶塔屬於琉璃塔。琉璃塔最早出現在宋代,開封的祐國寺塔是我國最早的琉璃塔實物,建於公元1049年,通身使用褐色琉璃磚建成,又稱為「鐵塔」。
建於明代的金陵大報恩寺琉璃寶塔是我國第二座琉璃塔,採用5色琉璃磚建成。「金陵大報恩寺琉璃寶塔有非常出色的光影效果。文獻記載,寶塔塔身外點了128盞油燈,塔身內點了12盞琉璃燈,塔的窗戶是用蚌殼磨薄了做的。光是燈油,每夜要耗費60斤。」「螺旋真理」說,當時,燈是發光的,琉璃瓦是反光的,又是5色的琉璃磚,加上塔的窗戶都是蚌殼磨的透明的,所以,光影效果極佳。
遺憾的是,1856年,金陵大報恩寺琉璃寶塔毀於戰火。
如今,遊客看到的大報恩塔是輕質保護塔,和原來的琉璃寶塔並不相同。遊客到中華門附近,遠遠就能它的塔尖。穿過城牆的城門,塔的身影漸漸清晰,它全身罩著玻璃,八面,每個角上都掛著鈴鐺。在塔下,依稀可以聽到風吹鈴鐺的聲音……
(編輯 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