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分割是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發現,這其實是一個數字的比例關係,即把一條線分為兩部分,此時長段與短段之比恰恰等於整條線與長段之比,其數值比為1.618 :1或1 :0.618,也就是說長段的平方等於全長與短段的乘積。0.618,以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為什麼人們對這樣的比例,會本能地感到美的存在?其實這與人類的演化和人體正常發育密切相關。據研究,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人體結構中有許多比例關係接近0.618,從而使人體美在幾十萬年的歷史積澱中固定下來。人類最熟悉自己,勢必將人體美作為最高的審美標準,凡是與人體相似的物體就喜歡它,就覺得美;於是黃金分割律作為一種重要形式美法則,成為世代相傳的審美經典規律,至今不衰!在研究黃金分割與人體關係時,發現了人體結構中有14個「黃金點」(物體短段與長段之比值為 0.618),12個「黃金矩形」(寬與長比值為 0.618的長方形)和2個「黃金指數」(兩物體間的比例關係為 0.618)。
黃金切割法在人體科學研究的實際場景應用中非常廣泛,比如張寶勝鼻子聞字的關鍵過程就存在著黃金螺旋線的能量運動軌跡,比如很多特異功能人,是被球形閃電擊中或生了一場大病後出現了特異功能,透視可以看到人體的骨骼全貌等等現象,其中都包含著宇宙大人體能量對人體小宇宙能量進行「黃金切割」的原理全息對應。
特異功能人自然運用「黃金分割法」發現了人體的經絡,穴位,星圖,植物的藥用部位和功能屬性。因此說:運用了「黃金分割法」不一定就懂得其中的原理,但如果通過認知懂得了其中「黃金分割法」的原理就能在實踐中更好的運用和發揮。這就像四大發明一樣,發明了指南針單身沒發現電磁學,發明了活字印刷沒發現自動化,發明了火藥沒發現化學的原理是雷同。
黃金切割的發現是特異功能人「畢達哥拉斯」通過數律運動規律共性的總結和創造。這一發現需要我們吸收和學習,來加速認知維度,不斷的提高人體科學研究的基礎水平。
黃金分割具有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這一比值能夠引起人們的美感,被認為是建築和藝術中最理想的比例。
畫家們發現,按0.618:1來設計的比例,畫出的畫最優美,在達·文西的作品《維特魯威人》、《蒙娜麗莎》、還有《最後的晚餐》中都運用了黃金分割。而現今的女性,腰身以下的長度平均只佔身高的0.58,因此古希臘的著名雕像斷臂維納斯及太陽神阿波羅都通過故意延長雙腿,使之與身高的比值為0.618。建築師們對數字0.618特別偏愛,無論是古埃及的金字塔,還是巴黎的聖母院,或者是近世紀的法國艾菲爾鐵塔,希臘雅典的巴特農神廟,都有黃金分割的足跡。
人體科學在中國已經發展了30年左右,這期間我們觀察到很多的特異功能現象,這些現象的經驗積累凝聚了無數人體科學研究者和特異功能的巨大付出與卓越勞動。下一個階段的人體科學研究要重點向現象原理的共性規律探索和總結提煉中來,搞清楚現象背後蘊藏的物質運動一般定律和特殊定律,並以此研發科技儀器和功能應用為人民謀好處。全心全意力求通過人體科學研究為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賦能和服務。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中國人體科學研究之路就會越來越順暢,人才輩出,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