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挪用」5.8萬壓歲錢被起訴,壓歲錢到底該歸誰所有?

2020-12-19 柳州政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壓歲錢也開始水漲船高(除了廣東)。春節期間,有的孩子甚至收穫過萬(除了廣東)。然而,父母經常說「你還小,爸媽先給你存著」,聽著合情合理,可是這錢存著存著有時就消失不見了。那父母是否有權使用孩子的壓歲錢? 到底怎麼處理更合適呢?

11歲孫子4.5萬壓歲錢被奶奶取走 上法院起訴討回

2014年7月份,濤濤的父母協議離婚,濤濤跟隨母親共同生活。

眼看著濤濤的戶口就要轉出,也許是覺得孫子馬上要成為「外家人」,短短幾天內,施老太分多次把卡裡的錢全取走了,共4.5萬餘元。

對於朱女士來說,這筆屬於兒子的壓歲錢顯然不是小數目。濤濤和她多次向施老太討要,都沒有結果。無奈之下,她帶著濤濤把78歲的奶奶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施老太辯稱,濤濤銀行卡裡的錢並不是給他的壓歲錢及生日禮金,而是自己的工資存款,她只是用了濤濤的名義開了戶而已。不僅是取款密碼,連存摺也沒有給過濤濤,所以這些錢仍然是自己的。

施老太的說法讓濤濤和朱女士慌了神,卻沒能瞞住法官的「法眼」。細緻的法官發現,該帳戶的存款時間十分有規律,都是濤濤的生日或者春節前後,施老太「這是工資存款」的說法,在邏輯上說不通。

何況,在自己有銀行卡的情況下,施老太也無法解釋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地存到尚未成年的孫子的卡裡。

同時,按照相關規定,錢款存入儲蓄機構後,個人便可憑有效證件隨時進行支取、掛失等,並不需要憑藉存摺和密碼。

因此,贈與的行為自錢款存入時就已經完成了,施老太未經濤濤同意擅自取走存款,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應當予以返還。

女大學生起訴父母 要求返還5.8萬元壓歲錢

雲南一女大學生因父母離婚後不願支付學費而將父母訴至法院,討要5.8萬元壓歲錢交學費。

女大學生小娟的父母因感情不和,於2010年11月協議離婚,小娟由母親撫養。離婚後雙方又因對小娟的撫養及婚後財產分割等問題多次對簿公堂,導致雙方間的矛盾和隔閡不斷加深。

2016年7月,小娟考上了昆明某大學,但其父母因矛盾和隔閡太深,雙方都不願主動承擔小娟上大學的費用,小娟為學費、生活費犯起了愁。無奈中,小娟的奶奶出面想辦法湊夠了第一學年的學費,小娟才得以順利進入大學報到。後小娟在奶奶的支持下,以要求父母返還壓歲錢交納大學學費為由向安寧市法院提起訴訟。

安寧市法院受理案件後,承辦法官了解到小娟父母將雙方多年來的矛盾和隔閡轉移為不願意支付孩子的學費,導致小娟不得已以要求返還壓歲錢為由讓父母為其支付學費和生活費的事實。據此,認為「一判了之」並不能儘快解決小娟的燃眉之急,也無助於修復已經破裂的父女、母女親情,遂確定了「釋法析理,盡力調解、疏導」的辦案策略。

經法官調解,小娟父母最終同意每月定期向小娟支付大學期間的學費及生活費共計1500元,直至小娟大學畢業。

女子取走孩子56萬壓歲錢成被告 法院判決歸還

溫州樂清一位母親取走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壓歲錢,被老公和子女告上了法院。法院判決母親不僅要還錢,還要賠償利息損失。

2002年,樂清女子紫琴(化名)結婚,隨後生下一女二子。2012年春節,奶奶給孫女孫子一個大紅包,總額56萬元,用定期存款存在3個孩子的名下,存單由紫琴保管。

後來,因夫妻感情出現問題,紫琴提出離婚,但法院駁回了請求。提出離婚後,紫琴以監護人身份,憑戶口本和自己的身份證,去銀行取走了子女的錢。丈夫和三子女向法院起訴紫琴,要求還錢。

法院認為,作為監護人,父母應該保護子女的權益。父母除非為了子女的利益,否則不得處理子女財產。紫琴應該把錢還給3個孩子,並賠償利息損失。

孩子收到的壓歲錢到底歸誰?

年年春節年年過,年年都有壓歲包。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壓歲錢的風俗一直演化發展到現在,源遠流長,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吉利。

按中國的風俗傳統來看,壓歲錢是由小輩們自由支配的。但在年的概念盛行的時代,壓歲錢的數量很少,百姓生活艱苦,僅僅是圖個吉利,很少的一點錢對孩子們來說其實和一年只有一次零用錢一樣。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漸漸的,壓歲錢的數目大了起來。對於壓歲錢的處理方式和看法也有了改變。

有人認為,自己的孩子收到壓歲錢,作為孩子的父母,也要相應給對方的孩子同等數額甚至更多的壓歲錢,這是「禮尚往來」。由此可見,孩子的壓歲錢不是白來的,而是通過家長之間財產的交換而來的,不能視為孩子自己的財產。

也有人認為,長輩給孩子的壓歲錢,應該屬於孩子所有,家長不能霸佔,這是對孩子財產的侵犯。

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壓歲錢」的法律性質呢?

孩子的壓歲錢是別人給的,這應當屬於孩子獲得的「贈與」,獲贈的財產當然應該屬於孩子所有,不能視為家長的財產。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或者財產權利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行為。一般來講,贈與合同是一種實踐性合同,一經交付即不得反悔。給孩子壓歲錢完全符合贈與的條件:贈與人是父母或親友,孩子是受贈人,贈與人給壓歲錢都是自願且無償的,而孩子作為受贈人也是願意接受的。

認為壓歲錢是家長間的財產交換,這不符合法律事實的。因為在家長互相給對方孩子壓歲錢的過程中,家長之間並沒有進行直接的對話或財產交換,這是兩個並行的贈與行為,不能直接「忽視」掉孩子將其「合併」成一個行為。

因此,壓歲錢是孩子的財產,毋庸置疑。

父母私自挪用壓歲錢違法

最高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0條規定,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是監護人的職責之一。家長一定要向孩子說明清楚:收上來只是為其保管而非沒收,錢還是歸他們支配和使用的。

根據《民法總則》第34條「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第35條「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在作出與被監護人利益有關的決定時,應當根據被監護人的年齡和智力狀況,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應當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保障並協助被監護人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監護人有能力獨立處理的事務,監護人不得幹涉。」的規定,父母如果純粹是為了孩子的利益,比如為孩子買商業保險,讓孩子參加興趣班什麼的,是可以動用壓歲錢的。

既然父母只能幫孩子保管或為了孩子利益做出處分財產的決定,那麼父母私自挪用孩子的壓歲錢是違法行為。只是壓歲錢主要涉及家庭內部的關係,不宜依靠法律進行約束,特別嚴重損害到未成年人權利的行為,可以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相關焦點

  • 父母「挪用」5.8萬壓歲錢被孩子起訴!壓歲錢到底歸誰?
    在微博中,@濟南中院舉了多個案例,其中一個提到,父母離婚後誰都不願支付孩子學費,被起訴討要5.8萬壓歲錢……最終經過法官調解,父母最終同意每月定期支付大學期間的學費及生活費共計1500元,直至孩子大學畢業。
  • 父母「挪用」5.8萬壓歲錢被起訴,壓歲錢歸誰所有?
    雲南一女大學生因父母離婚後不願支付學費而將父母訴至法院,討要5.8萬元壓歲錢交學費。女大學生小娟的父母因感情不和,於2010年11月協議離婚,小娟由母親撫養。離婚後雙方又因對小娟的撫養及婚後財產分割等問題多次對簿公堂,導致雙方間的矛盾和隔閡不斷加深。
  • 壓歲錢到底屬於誰?父母挪用5.8萬壓歲錢被孩子起訴
    近日,雲南一女大學生因父母離婚後不願支付學費而將父母訴至法院,討要5.8萬元壓歲錢交學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壓歲錢也開始水漲船高,你認為壓歲錢到底該歸誰呢?來企鵝問答,聊一聊吧!
  • 水漲船高的壓歲錢帶來的法律問題——壓歲錢,歸誰所有?
    根據不同家庭的經濟情況來說,現在小孩子的壓歲錢是一筆很客觀的數字,以前「壓歲錢都是給媽媽了」「媽媽幫你先存著」……有人認為,既然是給孩子的錢,那父母就無權動用;也有人認為,父母養你花了不少錢,壓歲錢用了也沒什麼,孩子以後結婚買房買車還少不了父母支持呢……說法,各有不同。你認為壓歲錢到底該歸誰呢?我們該如何看待「壓歲錢」的法律性質呢?
  • 沒收孩子壓歲錢竟違法?壓歲錢到底歸誰所有!
    過年走親訪友免不了一大波「紅包雨」,發紅包叫苦連連,收紅包看似風光滿面,可這紅包究竟最後進誰的口袋了呢?父母經常說,「孩子還小,爸媽先給你存著」。聽著合情合理,可是這錢存著存著有時就消失不見了......
  • 過年了,壓歲錢應該歸誰?
    有人向陳群律師諮詢,壓歲錢應該歸哪一個?陳群律師為您解答。陳群律師認為,壓歲錢應當歸收紅包的人。也就是說,壓歲錢給小孩子時,它歸小孩子所有;壓歲錢給長輩時,它歸長輩。這是有法律依據的,也是符合給壓歲錢的本意的。一、孩子起訴父母要壓歲錢?說實話,剛剛看到題目還沒看具體內容時,很覺得奇怪。
  • 父母無權沒收壓歲錢!那這筆「巨款」該在誰手裡?
    原標題:父母無權沒收壓歲錢!那這筆「巨款」該在誰手裡?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2月14日,廣州一名小朋友的3000元壓歲錢由於被父親挪用了,為此起訴父親要求討回,法院審理後要求其父親返還。
  • 9歲的女孩問我:媽媽說法律規定壓歲錢歸父母所有,是真的嗎?
    法律規定壓歲錢歸父母所有嗎?我媽媽說,她也給了別人孩子壓歲錢,所以這個錢就抵消了,還是屬於她的錢。這是法律規定的,是這樣嗎?」我悄悄摸了摸鼻子。現在壓歲錢的套路變了嗎?以往不都是說「媽媽幫你保管嘛」這個媽不走尋常路呀!我斟酌了一下,還是決定對孩子說實話。
  • 壓歲錢裡糾纏情與法 父母說是保管實為「沒收」
    當壓歲錢變成真正的貨幣,「誰拿著」、「怎麼花」便成了很多孩子和父母爭論的問題,甚至還有孩子向律師求助:父母收走自己的壓歲錢合法嗎?壓歲錢到底該歸誰?當法律條文碰上人情習俗,是否能解答這一問題呢?記者採訪了多位家長和孩子,對於這一問題,不同家庭有著不一樣的回答。
  • 我的壓歲錢我做主!來,理清它的含義!
    這幾天刷微博時,有篇關於女大學生因上大學付不起學費而起訴父母要求返還5.8萬元壓歲錢的事件,引起了網友的熱議,還上了熱搜。具體情形是這樣的:雲南一女大學生小娟因父母離婚後,雙方都不願意支付她上大學的一切費用,於是一紙訴狀將父母告上法院,索賠5.8萬元壓歲錢交學費。
  • 壓歲錢給不給?給多少?啥時給?歸誰管?都有學問啊!
    給壓歲錢是一份心意,  要送出新意;  收壓歲錢是一種幸福,  要學會感恩……  新春在即,  今年的壓歲錢  還要不要給?  給多少才合適?  什麼時候給?  壓歲錢該歸誰保管?  正方:圖個吉利,要個喜慶,該給!  反方:送來送去還是自己的錢,沒勁!  壓歲錢到底該不該給,本來不是個問題。據了解,這個寓意著喜慶、吉祥的風俗,已流傳了上千年,已成為春節期間的重要民俗之一。  但近年來,壓歲錢好像逐漸變了味。
  • 過年壓歲錢歸誰? 律師:屬於孩子家長不得隨意處理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 記者 李媛)過年收壓歲錢是中國千百年來的老習俗了,不少孩子收了壓歲錢後都是交由父母代為保管,可是這壓歲錢究竟屬於誰?又該怎麼花?您知道嗎?
  • 由敗家孩子,財商到壓歲錢理財……
    家長是否可以隨便挪用孩子的壓歲錢?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 1熊孩子打賞主播敗光25萬 25萬元能花多久? 可是,不少家長自身在這類問題上卻錯誤連出…… 3家長忽略壓歲錢價值隨意,隨性支配 父母「挪用」孩子5.8萬壓歲錢被起訴!
  • 孩子的壓歲錢到底該不該上交父母?
    每到春節,長輩給孩子壓歲錢已是一項傳統習俗,那麼問題來了,這筆錢到底由誰保管呢?這個問題其實是很爭議的。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家長都紛紛表示,現在的孩子和自己小時候不一樣了,以前自己小時候拿到壓歲錢都乖乖上交給家長,而現在不少孩子特別是6歲以上的孩子都有了經濟意識,而且還有了權利意識,孩子交壓歲錢給父母的時候也不那麼理所當然了,甚至會和家長強調:壓歲錢是自己的錢。對此,有7成家長表示,自己一定會幫忙「保管」這些壓歲錢,不會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拿著這麼多錢。
  • 壓歲錢給多少?啥時給?歸誰管?都有學問
    壓歲錢給多少才合適?什麼時候給?該歸誰保管?……壓歲錢到底該不該給,本來不是個問題。據了解,這個寓意著喜慶、吉祥的風俗,已流傳了上千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民俗之一。但近年來,壓歲錢好像逐漸變了味。不過,也有很多人說,南方地區的風俗不一樣,是初一早晨給壓歲錢。在這一天,大家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晚輩首先向家中長輩叩頭,祝願長輩健康長壽,長輩受拜以後,將「壓歲錢」分給晚輩,然後大家依次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問題四:壓歲錢最終歸誰?
  • 家長該不該沒收孩子的壓歲錢?
    家長該不該沒收孩子的壓歲錢?壓歲錢是孩子的個人財產,父母只能幫孩子保管或為了孩子利益做出處分財產的決定。私自挪用孩子壓歲錢是違法行為。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近五成的家長會把孩子收到的壓歲錢收起來,其中絕大部分家長都認為給壓歲錢是「禮尚往來」,孩子的壓歲錢應該還回給家長。而網上也流行著「父母幫忙收著壓歲錢是史上最大的謊言」這一說法。壓歲錢所有權到底屬於誰?家長沒收壓歲錢真的違法嗎?
  • 孩子收的壓歲錢屬於誰? 聽聽法官怎麼說
    丈夫和三子女向法院起訴紫琴,要求還錢。紅包的風俗源遠流長,其中尤以在春節時給壓歲錢最為常見。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闢邪驅鬼,保佑平安。春節拜年時,長輩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贈送給晚輩,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可以說給孩子們壓歲錢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深切祝福。而對於孩子們來說,收到紅包是過年時最開心的事。
  • 壓歲錢,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博弈
    很多父母之所以會套路孩子,就是怕孩子得到壓歲錢後,隨心所欲的揮霍,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所以很多父母寧願傷孩子心也要收回壓歲錢。壓歲錢如何管理,可分著放進四個帳戶 建議用透明的,讓孩子看得到裡面的錢,用於生活中常用的如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想讓孩子學會花錢,就該讓孩子自由花錢,而不是把錢沒收。因此,壓歲錢最好還是每年給一部分讓孩子自由使用。當然在給孩子錢之前,也要給孩子一定的引導。
  • 新知問答|過年期間,小孩收的壓歲錢到底算誰的?
    既然是有償的交換,那只有成年家長才有交換的能力和還人情的資格,所以壓歲錢應該歸家長。 這種觀點比較蠱惑人,但是其實站不住腳。給壓歲錢並不是一種有償行為,而是一種無償、單務行為。壓歲錢不僅是有孩子的親屬間,相互給對方小孩的一種人情。父母、長輩也會給自己的孩子壓歲錢,這時候就沒有交換,純粹是無償的贈與。
  • 壓歲錢
    這個節日意味著寒假,意味著吃不完的零食,意味著外婆的私房菜,更意味著走親訪友時的壓歲錢。也想必,許多人都聽過父母這樣的話:壓歲錢我替你收起來,等你長大後給你。然而,長大成人之後,我們大多不會再惦記這些壓歲錢,更知道壓歲錢有時候其實也是一種「禮尚往來」——從這個紅包收進,轉身換個紅包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