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論】《典論·論文》——我國現存最早的文論著作

2021-02-07 一往文學考研

一往為各位文學考研的同學準備了兩個流程(基礎階段、強化階段)、四個科目(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古代文論)的知識點分享推送。所有推文內容由研究生學長學姐整理,每篇推送都有自己的分析講解,系統而實用。

承包你的專業課!21文學考研全程班重磅上線!

我們為21文學同學準備的免費微信交流群已經建好,添加峰哥微信:yiwangfengge  回復「21考XX專業想加群」 即可。如「21考現當代文學專業想加群」。

《典論·論文》是魏文帝曹丕做太子時寫的專著《典論》中的一篇,《典論》全書已不全,保存完整的篇章只有《論文》和《自敘》。《論文》篇幅雖然不長,卻提出了反映當時文學風氣轉變的新觀念和新思想。

曹丕撰寫《典論·論文》時,建安文學盛世已現。足以代表建安文學成就者,也就是曹氏父子以及王粲、孔融、陳琳、阮瑀、應瑒、劉楨、徐幹等人。他從中選出七人,把它作為一個作家群體——「建安七子」進行研究,從比較中指其所長揭其所短,從比較中見其風格特色。其注意力盡在藝術之得失,而無政治道德之批判,這在作家研究中是前所未見的,故有開風氣之先的意義。論建安七子屬於曹丕的批評實踐,而這種批評實踐同時又引發他對批評理論的一份關注。在文人中滋長的「各以所長,相輕所短」的風氣,既不能產生正確的批評,亦有礙於創作的繁榮和發展。正是有鑑於此,曹丕提出了「君子審己度人」的原則,主張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和對待別人,這樣去從事文學批評,可避免「文人相輕」的惡習。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出的「本同末異」之說,是古代文體論的開端。所謂「本同」,指一切文章具有共同的本質和法則;所謂「末異」,指各體文章因題材、內容、功用的殊異,而在表現形式和表現方法上各有不同的特點,呈現為不同的形態。他基於「本同末異」之說將文體分為「四科八類」:「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這樣區分在今天看來當然比較粗疏,但比諸前人已經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出了「文以氣為主」的著名論斷,他說「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這就是文論史上著名的「文氣說」。這裡的「氣」是由作家不同的創作個性所形成的,強調作品應當體現作家特殊的個性。這就要求文章必須有鮮明的創作個性,而這種個性必須為作家所獨有。 

提到關於文學價值的問題,曹丕給出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評價。認為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立言可以不朽,文學與事功並列。這是文學自覺的一種表現,文學不再依附於政治而有了獨立的意義,文學可以看做作者自我價值實現的一種重要方式。

我國現存的在嚴格意義上的文論著述當以曹丕的《典論·論文》為最早。在此以前的古代文獻當中,文學理論批評多與其他內容交織混雜,一些文論專篇又只就一部作品、一位作家或一種文體立論,缺乏理論性。《典論·論文》則不僅專論文學,而且對比分析了不同的文體和作家,綜合地探討了文學的多方面問題,並提出了富有開創性的見解。他的出現標誌著「文學的自覺時代」的到來。 

相關焦點

  • 【複習方法】——關於中國古代文論
    (2)文學理論在作家論、創作論、文體論、鑑賞論等各方面都有了較全面的發展,文論家對各個範疇的理論的主要內容有較深的闡釋。 這一時期的文論不僅有了專門的文學理論著作,而且文學理論有較全面的發展,但仍屬於雜文學觀念階段。 (三)唐宋金元文論 這是古代文論成熟並多元發展與熔煉臻美的時期。
  • 中國古代故事:《文心雕龍》在我國古代文論中的地位(上)
    這一觀點,為後人所承襲,成為傳統文論中的重要內容,成為我國傳統文論的一個特點,與把文學視為對外物的模仿、是外部世界的再現那種觀點,表現出不同的傾向。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論對此固然有所發展,比如對情感因素更為強調,更為自覺;又比如開始認識到文學(包括詩歌)具有表現外物形象的功能,但是,其基本方面,還是將詩視為吟詠情志的產物。劉勰也是如此。即使對「體物』『為主的賦,也仍然提出其中具有「寫志」的成分。
  • 中國文論「走出去」路徑探析
    中國古代文論源遠流長,但因其鮮明特徵在很長時間內被認為與當代詩學格格不入,結果使古代文論和當代文論嚴守疆界,各自平行發展,缺少對話,同時也遮蔽了古代文論的精髓和對當代文論的啟示價值。  對中國古代文論進行現代闡釋,不能削足適履套用西方文論話語。
  • 郭勇健 | 詮釋學的視域融合與西方文論的中國化
    難道撰寫那些論文的中國學者都能夠直接閱讀德文並加以闡述?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三十年來的那些論文到底是怎麼寫出來的呢?不懂德文,又沒有譯文,當然只好使用第二手的資料了。如果說它們也是「西方文論的中國化」,那麼這種「中國化」不是空中樓閣嗎?不是在沙灘上建房子嗎?
  • 創意寫作本土化,應從古典文論中汲取營養
    受到國際創意寫作的影響,我國一些高校先後成立了創意寫作中心、開設了創意寫作課程,國外創意寫作教材 和著作不斷被翻譯介紹進來,促進了國內創意寫作專業和教學的發展,但從概念到思路,從方法到模式,基本都借鑑和承續歐美創意寫作傳統。
  • 【古代文論】司空圖的詩歌理論
    從5月開始,到10月結束,一往為各位文學考研的同學準備了兩個流程(基礎階段、強化階段)、四個科目(古代文學史、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古代文論)的知識點分享推送。所有推文內容由在讀研究生學長學姐原創整理,每篇推送都有自己的分析講解,系統而實用。司空圖,晚唐人。
  • 學術觀點 | 王洪濤:中國古典文論在西方英語世界傳譯研究的概念釐定與方法——兼論社會翻譯學方法的價值與功用
    正因為如此,中國古典文論作為孳乳於儒釋道思想、脫胎於文史哲框架之中的中華文化之重要組成部分,其本土性和民族性特徵理應予以彰顯和標示。同時,這裡所說的「中國古典文論」也有別於慣常所謂的「中國古代文論」,而區別就在於「中國古典文論」專指那些長期以來被奉為「經典」或者已經「經典化」(canonized)了的中國古代文論。作出這種限定,主要是出於兩種考慮。
  • 楊焄|從《詩品釋》到《文論講疏》
    我們第一步工作應該是把諸家批評學說從書牘、札記、詩話及其他著作中摘出——如《論語》中孔子論詩、《荀子·賦篇》、《禮記·樂記》、子夏《詩序》之類——搜集起來成一種批評論文叢著。於是再研究各時代各作者對於文學見解之重要傾向如何,其影響創作如何,成一種中國文學批評史。」
  • 楊焄 | 從《詩品釋》到《文論講疏》
    我們第一步工作應該是把諸家批評學說從書牘、札記、詩話及其他著作中摘出——如《論語》中孔子論詩、《荀子·賦篇》、《禮記·樂記》、子夏《詩序》之類——搜集起來成一種批評論文叢著。於是再研究各時代各作者對於文學見解之重要傾向如何,其影響創作如何,成一種中國文學批評史。」
  • 楊焄︱從《詩品釋》到《文論講疏》
    我們第一步工作應該是把諸家批評學說從書牘、札記、詩話及其他著作中摘出——如《論語》中孔子論詩、《荀子·賦篇》、《禮記·樂記》、子夏《詩序》之類——搜集起來成一種批評論文叢著。於是再研究各時代各作者對於文學見解之重要傾向如何,其影響創作如何,成一種中國文學批評史。」
  • 醫治學術「啞巴」病 創造中國文論新話語
    也就是說,要重建中國文論話語。曹順慶先生認為,目前「關鍵的一步在於如何接上傳統文化的血脈」。錢中文先生等人也提出了「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的重大命題。儘管如此,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僅僅根據某閱讀器搜索,國內期刊以陌生化原則為前提的論文竟多至三千多篇,而且沒有一篇是對陌生化作系統批判的。  要進行系統分析與批判  建構中國文論新話語,其前提就是對西方文論進行系統分析與批判。批判之所以未能進行,除了缺少文化自信以外,根本緣由在於對理論的局限性缺乏清醒的認識。
  • 強化中國文論闡釋力
    後來引發關注的是中國古代文論究竟有沒有理論體系,很多人認為中國的理論就是一些思想碎片。這個階段多是用西方現代思維和方法去整理中國詩學和中國文論,後來學界越發不滿:古代文論如何融入到當代思想文化建設中去,進而跟現代融合?有人提出「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但「現代」的參照往往是西學,若單一以西方現代化為尚,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自身的主體性、多樣性就容易被忽略。
  • 曹順慶 夏 甜丨變異學與他國化:走出東方文論「失語症」的思考
    因此我們應當沿著兩條路徑來建設中國當代文論話語,其一是西方文論的中國化,其二是中國文論的當代活化,才能夠真正建構起「當代中國學術話語體系」,走出文學研究的「失語」困境。關於西方文論的中國化,筆者已經有論文發表。筆者認為,「失語症」不僅僅是中國一個國家的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現象。早在筆者提出「失語症」之前,就已經有學者提出了世界性的文化「失語症」。
  • 古代文論修辭論,李夢陽,何景明論模擬
    大家好,我是小編文莉,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古代文論修辭論,復古模擬與反覆古模擬論,李夢陽、何景明論模擬。明代的復古思潮,不僅影響了文學的發展,也影響到修辭研究。
  • 《文史哲》叢刊 | 情·味·境:本土視野下的中國古代文論
    查洪德 / 409論「自得」後 記 / 451主 編 / 王學典責 編 / 周廣璜文章摘要陸機《文賦》「緣情綺靡」說的意義周汝昌摘要: 晉代陸機的《文賦》,是我國文藝理論批判史上的一篇極為重要的作品這種狀況,如果不設法澄清一下,而任其以訛傳訛、將錯就錯,則會關係到我國詩歌史上的許多關鍵問題,都將隨之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這是一件異常重要的事情。本文打算嘗試探討一下,如果能夠先把「緣情綺靡」的確義摸索到了,然後再談其他的問題,那才不致郢書燕說。
  • 修辭批評視域下的中國文論話語建構
    內容提要:在當代中國文學實踐的語境下,中國文論話語的建構有多種選擇,修辭批評的觀念與方法是重要的選擇之一。它的意義首先體現在對「文學」的觀念的認識把握上,西方當代文論和中國古代文論對文學觀念的認識,大多指向了語言修辭方面。
  • 古代文學論文選題參考及範文參考
    本文由掌橋科研整理,平臺提供中外文獻檢索獲取,擁有1.3億+篇,月更新百萬篇,是科研人員與碩博研究生必備平臺之一古代文學論文選題如下:文人群體交遊唱和及其對詩風的影響>戰國時期外交辭令探析「立乎不測」與莊子的自然之道《文心雕龍》之文字學《文心雕龍》:「文學自覺」時代的文論巔峰論清初遺民詩人黃周星的歌行體名作《楚州酒人歌》
  • 宇文所安《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簡介
    《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作者: 宇文所安譯者: 王柏華/ 陶慶梅>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年: 2003-1內容介紹:《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英文原名Readings i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初譯為《中國文論讀本》)一書,是美國著名漢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宇文所安
  • 託馬斯·阿奎那的文論
    其文論思想可以說是對中世紀文論的一個總結,他的學說被稱為託馬斯主義。託馬斯幼年在教會學校攻讀中世紀課程「自由七藝」,後加人多明我會,接觸和了解到亞里斯多德學說和阿拉伯思想。他主張唯實論,認為共相先於個別事物而存在,並且是最真實的存在,同時他還主張神學目的論,認為上帝創世皆有其目的,提出了上帝能被理性所接受的五種證明方式。
  • 禮讚大師|伍蠡甫:論貫中西,藝通古今
    他的身份真是太多了:是學者,也是藝術家;是外文系的教授,翻譯過數量可觀的西文著作,在西方文論的系統研究上開創先河;又工於山水畫,既精通西方的藝術理論,也是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的集大成者……古與今、中與西、文與畫就像伍蠡甫生命裡的一道道雙螺旋,彼此纏繞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