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離奇、不合常理的案件,越需要司法機關拿出科學、專業、權威、公正的調查,用證據說話。
▲長沙跳車窗女孩事發當日搬家監控曝光:獨自往返至少10次 司機未參與搬運。緊急呼叫出品。
文|和光
「23歲女生在貨拉拉車上跳窗身亡」事件,引發的輿情還在發酵。無論是「司機3次偏航」,還是女孩「月入近2萬」「事發前6分鐘曾與朋友微信愉快聊天」等情節,都讓此事疑竇重重。
據媒體報導,2月23日上午,貨拉拉與車某家屬進行第二次當面溝通。長沙市高新區公安分局政工室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案件已不由高新區公安分局麓谷派出所負責,當地已成立專案組調查,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女生事發前聊天記錄。
年輕漂亮、高薪獨立、本打算今年買房訂婚……隨著涉事女生越來越多的信息被曝出,家人的悲痛被呈現在民眾面前,這起事件的熱度不斷升溫。在此之前,在網約車客運領域,曾發生兩起年輕女性乘坐網約車被害事件,不僅震驚全國,也推動了行業性的規則改進。因為當事人身份的某些相似性,很多人將這起至今還撲朔迷離的案件與此前案件進行關聯。
在此語境下,案件發生十幾天後,當地從屬地派出所調查到成立專案組進行專案調查,集中精力攻破案件,既是呼應儘早破案的客觀要求,也是對民眾關切的及時回應。期待當地用專業、權威、公正的調查還原真相,用客觀事實驅散疑雲,不偏不倚,不枉不縱。
在此事上,起初很多人拋出了幾個疑點:司機為何在並不擁堵的情況下3次偏離航線?女孩車某為何恰恰是後腦勺著地?但隨著部分當地車主的「實景還原」與專業人士科普,這些疑點從生活層面似乎也能找到自洽的解釋。
現在看,所有疑竇都集中到了那「6分鐘」上:女孩6分鐘前還在工作群裡和同事愉快互動,6分鐘後「跳窗身亡」,這6分鐘的時間裡,車內到底發生了什麼,成了公眾最關心的問題。由於事發車輛和路段都沒有監控與錄音,這一時很難被還原。
涉事司機當天就被派出所扣押,三天後因證據不足被警方釋放;2月22日晚,當地警方重走了車行路線,在事發地用同款貨拉拉車輛模擬了事發情景。結合這些因素也能看出,當地警方對此事真相的「拼圖」也在進行中。
▲重走長沙跳車窗女孩車行路線:多個路段無路燈 警方在現場用同款車模擬還原。緊急呼叫出品。
從目前社交平臺的輿情看,不少網友結合路線圖和時間線,對此案都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大有「個個福爾摩斯,人均列文虎克」的勢頭。比如,對於「涉事司機是否涉嫌故意偏航、繞路」這個疑點,既有當地居民訴說自己的經驗,也有從業者現身說法,還有網友根據VR全景地圖進行了分析;還有人親自實驗從車輛副駕駛跳窗的難度。
不可否認,一方面這是公眾進行輿論監督的一種表現;另一方面折射出的也是此案目前披露的信息還太少,所以給了各路網友進行「創作」的空間。某種程度上,這也說明了當地專案調查的必要性。
當地司法機關成立專案組,及時破案,也能消除某些腦洞過大的網友編故事、帶偏節奏的空間。同時,這也是對涉事女孩及其家人的告慰,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維護司法公正。
此前公安部下發的《公安機關執法公開規定》明確要求,公安機關應當向社會公開涉及公共利益、社會高度關注的重大案事件調查進展和處理結果,以及公安機關開展打擊整治違法犯罪活動的重大決策。這也要求當地在處理此案時,及時發布信息,對公共輿論場討論的議題進行「校準」。
說到底,越離奇的案件,越需要司法機關拿出科學、專業、權威、公正的調查,用證據說話。通過程序公正和司法透明,讓有爭議的案件經得起檢驗,驅除疑雲,還原真相,才能更好地消除疑慮,才能更有力地讓民眾感受到法治的力量。
□和光(媒體人)
編輯:陳靜 實習生:施可兒 校對:盧茜
推薦閱讀:
爆竹炸6條小魚:違法須擔責,懲戒宜酌情 | 新京報快評
沈騰妻子被「圍攻」:粉絲「管」得太多背後是病態情感投射 | 新京報快評
35歲成門檻,幹部遴選不應「唯年齡論」一刀切 | 新京報快評
醫生自證「用麻藥一捂即暈」,科普亦需嚴謹避免變成教唆 | 新京報快評
高校推「大學先修計劃」,當聚焦育才而非招生 | 新京報專欄
來新京報電商平臺「小鯨鋪子」囤年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