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毓明案:用不枉不縱闡釋法治正義 | 新京報快評

2020-09-18 新京報評論

法律的歸法律,道德的歸道德,實事求是地一碼歸一碼,正是正義應有的樣子。

鮑某某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 | 柳宇霆

「鮑毓明被指性侵『養女』」案,調查結果出來了。

9月17日,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調查情況。經全面深入調查,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某某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女方韓某某則修改了年齡。通報同時稱,鮑某某明知其本人和韓某某的情況,都不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收養和被收養條件,且在自認為韓某某系未成年人的情況下,仍以「收養」為名與韓某某交往,且與其發生性關係,嚴重違背社會倫理道德和公序良俗,應當受到社會譴責。

而對韓某某戶籍年齡變更中存在的違規辦理問題,安徽省太和縣官方也通報表示,將對相關責任人依紀依規進行追責問責。山東省煙臺市公安局則通報表示,已針對該案中發現的基層辦案單位和個別民警執法不規範、答覆當事人和外地警方態度簡單生硬等問題,進行了整改。

另經司法行政部門調查,美國人鮑某某在華期間違反律師執業管理有關法律法規,情節嚴重,北京市司法局依法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根據《出境入境管理法》規定,公安部決定對鮑某某驅逐出境。山東省煙臺市公安局依法執行對鮑某某驅逐出境決定。

不得不說,這結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媒體曝光之初,兩個主角,一個是有錢有勢的高管,一個是柔弱的女孩,女方控訴對方性侵,加之海量的「細節」呈現,很容易偏信一方,認定鮑某某性侵「養女」是「不爭的事實」。

但輿論不是法官,是否存在性侵未成年人的犯罪事實,是否應當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並不能由外界輿論「一錘定音」,必須由職能部門介入,依法予以鎖定,最終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出處理。

從最終調查結果看,此事中沒有「強姦少女」的犯罪片情節,而是「私人糾紛鬧到公共輿論場」的狗血劇:沒性侵,沒洗腦,沒人身控制,有修改年齡,有假「收養」之名的畸形親密關係。這其中,「幼女」與「性侵」的關鍵指證,靶子都立不住。

雖然情節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樣,但實事求是的調查能讓人信服。也只有實事求是的調查處理,才能平息爭議,還原正義。就此事而言,實事求是體現在很多方面。

單從有關部門「調查介入脈絡」看,就足以排除很多人「偏袒」的疑慮。今年4月,媒體曝光後,山東及江蘇、北京、天津、安徽等涉案地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商請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最高檢、公安部組成聯合督導組,對徹查該案工作進行全程督導。各地公安機關的發力,聯合督導組的成立,最高司法機關的介入,體現了對此案的高度重視,也讓調查過程置於公眾監督之下。

再看具體調查過程,從依法訊問、詢問當事人,走訪相關證人,到固定提取各類物證、書證、視頻資料、電子數據,再到開展現場勘驗、檢查和檢驗鑑定,這些「有板有眼」的程序性工作,讓獲取的證據更加真實可靠。

在這起風波中,韓某某的真實年齡是「關鍵」,決定了鮑某某「罪」與「非罪」。為了查實韓某某被性侵時是否屬於未成年人,有關部門查閱了韓某某學籍材料和歷史檔案,詢問相關當事人和韓的親屬、同學、鄰居等知情人,並結合韓的骨齡鑑定結果,最終查明她的真實出生日期為1997年10月。言詞證據與物證、書證相結合,並有鑑定結論作為支撐,更驅散了人們的心間疑雲。

實事求是也體現在最終的處理方式上。是的,聯合調查結束了,鮑某某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看似是「贏了」,但這還不是劇終。刑事責任可免,行政責任猶在。

根據我國律師執業管理有關法律法規,身為外國人卻「暗中」執業,屬於性質惡劣的違法行為,有關部門依法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並沒有什麼不妥。考慮到鮑某某「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從事與停留居留事由不相符的活動」,公安部門處以驅逐出境,也是應有之義。

而法律無罪,也不等於道德無虧。從調查情況看,鮑某某根本就不是一朵白蓮花,在「沒有看過身份證」、知道對方有可能是幼女的情況下,還以收養之名發生關係,只不過「因對象錯誤」而「逃脫一劫」。對鮑某某來說,壓根就沒忌憚強姦幼女,只不過女方「別有所圖」改了年齡才「倖免」。

如今,雖然沒有蹲監獄之虞,但道德倫理上卻是「汙點」,理應接受嚴厲的道德譴責。事發之後,涉事企業相繼與鮑某某劃清界限,表明了企業面對「失德者」的應有態度。

法律的歸法律,道德的歸道德。「鮑某某涉性侵案」終於落幕,鮑某某雖然經「查證」無罪,但「懲罰」一個也不少,而基層公安機關違規辦事、辦案不規範等「伴生」問題,也在督導整改中。到頭來,一碼歸一碼,不枉不縱、實事求是,不因輿論風向就隨意定罪,也不因未涉罪就對其倫理汙點放過,也體現了正義該有的樣子。

□柳宇霆(法律學者)

編輯:佘宗明 何睿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鮑毓明案調查結果出爐:用不枉不縱闡釋法治正義,看外刊如何評論
    鮑毓明被指性侵『養女』」案,調查結果出來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周四表示,在對48歲的律師鮑毓明提出的指控中,這名韓姓女子提供的證據「不能被視為有罪證據」。檢察院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鮑某不尊重韓某的意願,或使用暴力、勒索或其他手段強迫她發生性關係。」
  • 不枉不縱!她用專業守護著信仰【平安之星】
    《敢當人物·平安之星》第11期不枉不縱!她用專業守護者信仰王琴,1974年出生於青海省格爾木市,1996年9月,春華正茂的她從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畢業後,懷揣守護公正的法治夢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跟隨丈夫投身於沂蒙這片迸發著生機與活力的紅色熱土。
  • 不枉不縱懲戒低齡未成年人犯罪
    如在「湖南沅江弒母案」中,12歲男孩砍死親媽後一度被直接釋放,沒有絲毫的悔意:「我殺的又不是別人,殺的是我媽,學校不可能不讓我上學吧!」一些「小惡魔」由於年齡較小,法律無法追究其刑事責任,讓其逃脫法律制裁,如此「一放了之」顯然無助於公平正義的實現。  如何不枉不縱精準懲戒「小惡魔」?
  • 逐案審查「張家慧幹預案件」:讓公平正義歸位 | 新京報快評
    這意味著,不止張家慧案會得到依法處理,她插手過的案件也會在法律框架下得到重新審視。 這樣的情形不僅為案件當事人所樂見,也是對一段時間以來社會關切的積極回應。隨著對張家慧幹預過的案件全面逐案審查,以及再審糾正程序的啟動,相信因權力不正當幹預而遺失的公平正義也能儘早回歸。
  • 於歡母親獲刑3年:一案歸一案才是法治應有的態度丨新京報快評
    「所謂正義,就是每一個人得到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蘇銀霞當初被黑惡勢力成員限制人身自由、各種毆打脅迫,兒子揮刀殺人,該承擔的防衛過當的法律責任正在承擔;同理,蘇銀霞涉及的經濟犯罪的責任也逃不掉。而且案發前其已返還集資參與人1247.74萬,目前涉案款項已全部退繳到案,綜合幾種因素,蘇銀霞才獲得了3年的輕判。總之,一案歸一案,一碼歸一碼,這才是法治應有的態度。在「辱母殺人案」之初,就有一些人打著內幕消息的幌子說,蘇銀霞家裡也「不乾淨」,為暴力討債的黑惡勢力「洗地」,搬出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說法。
  • 侵犯養女的鮑毓明被判無罪,正義終究還是遲到了
    9月17日鬧得沸沸揚揚的「鮑毓明性侵養女案」終於迎來最終的結果,根據相關部門的多方面調查,現有證據不能證實構成鮑毓明侵犯罪。自從「鮑毓明養女案」發生以來,一直都是引發著眾多網友的關注,無數人都在網絡上對鮑毓明發出抨擊,表示自己的憤慨,對鮑毓明的養女韓某某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
  • 鮑毓明案水落石出!養女真實年齡22,鮑毓明不構成性侵
    019月17日,鮑某某涉嫌性侵韓某某案調查情況出來了結果,可能讓很多人失望,且慚愧。早在鮑毓明案剛發酵的時候,我就寫了一篇文章:《網友們把鮑某明送上了絞刑架的時候,也應該想想這些問題》。文章中的觀點和猜測,放在現在,也不過時。今天,再強化一下我的觀點和認知。
  • 153天後,鮑毓明案反轉了嗎?
    / 1 /從事件被曝光,已經整整過去4個月了,鮑毓明案經歷了怎樣的「反轉」呢?2020年4月8日,一段6分鐘的視頻中,一名女孩自述「被某上市公司高管性侵四年」,讓鮑毓明案成為了輿論的中心。所以以鮑某明的情況,是不可能辦理領養李星星的相關手續的。而李星星方認為,自己是以養女的身份住進了鮑毓明家,並且雙方也是這樣默認的。
  • 53天後,鮑毓明案反轉了嗎?
    所以以鮑某明的情況,是不可能辦理領養李星星的相關手續的。而李星星方認為,自己是以養女的身份住進了鮑毓明家,並且雙方也是這樣默認的。其實早在2019年,李星星就去派出所報過案。她做了筆錄,並向警方提供了一些物證,包括帶有血液和精液的衛生巾、鮑某某用過的紙巾。她還提出,鮑某某處有大量涉及兒童的色情片。芝罘區公安分局的案情通報佐證了該說法。
  • 專案調查「女生跳窗身亡案」:用嚴密查證驅散疑雲 | 新京報快評
    期待當地用專業、權威、公正的調查還原真相,用客觀事實驅散疑雲,不偏不倚,不枉不縱。在此事上,起初很多人拋出了幾個疑點:司機為何在並不擁堵的情況下3次偏離航線?女孩車某為何恰恰是後腦勺著地?但隨著部分當地車主的「實景還原」與專業人士科普,這些疑點從生活層面似乎也能找到自洽的解釋。
  • 12歲男孩砍死親媽無悔意,懲戒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要不枉不縱
    這種「一放了之」的辦法顯然無助於公平正義的實現,但是,如何不枉不縱地精準懲戒未成年作惡者,也是不得不考慮的議題。根據現行刑法,未滿14周歲的人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相當於低齡身份成了施暴者肆意妄為、欺凌他人、為非作歹的「護身符」。無論其如何囂張跋扈,也體驗不到無視規則、肆意作惡的任何後果,不會樹立起對法律的敬畏意識。
  • 鮑毓明案當事女孩疑有兩張身份證 戶籍地警方:上級部門在處理
    4月9日,被害女孩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從2016年起,她和「養父」鮑毓明一起生活,3年時間裡遭到多次性侵,其自述「第一次被性侵時剛滿14周歲」。針對此事,4月9日下午,煙臺市芝罘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證實,事件當事人之一為傑瑞集團高管鮑毓明,正在配合警方調查。
  • 鮑毓明「洗白」了?當然不是
    9月17日,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毓明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毓明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同時,北京市司法局通報,鮑毓明2006年取得外國國籍後隱瞞不報仍以專職律師身份執業,涉嫌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依法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
  • 鮑毓明案中的黑與灰
    鮑毓明案,確實反轉了。鮑毓明案引起的關注度實在是太高了,以至於查案辦案的相關人員,都異常緊張。,但是韓某某,也真不是什麼白蓮花。——但是鮑毓明案的黑與灰全都翻到了明面上來之後,真正的可怕之處在哪裡?周口男嬰反轉案、@春秋兩不沾造謠案、梁穎事件、鮑毓明案件...
  • 鮑毓明「性侵疑雲」的3個關鍵詞
    9月17日,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毓明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毓明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這引起公眾的強烈質疑,一些公安民警是否「不作為」「慢作為」?這背後是否存在人為幹擾?鮑毓明是否「手眼通天」?
  • 鮑毓明案查了這麼久,終於真相大白天下!
    鮑毓明案查了這麼久,終於真相大白某某性侵養女一事,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0注。2015年鮑某某在網絡上收養了養女韓某某,後來兩人以收養的名義發展成為了兩性關係,2019年6月初,兩人關係破裂。在不與鮑某某同居期間,韓某某正常去外地上學和交往其它男性。調查也未發現韓某某的通訊帳戶被鮑某某言語洗腦發生性行為的情況。
  • 鮑毓明性侵案未成立,仍要被驅逐出境?
    9月17日,9月17日,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毓明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毓明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根據調查報告,鮑毓明2006年取得美國國籍,具有中美兩國律師資格,但其取得美國國籍隱瞞不報,涉嫌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
  • 「鮑毓明性侵養女案」真相曝光,令人震驚
    針對以上調查,司法機關最終做出判決:鮑毓明不構成性侵,但是違反了律師執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所以做出吊銷鮑毓明律師職業證書並驅逐出境的處理。因為鮑毓明性侵案,在網上的熱度持續不退,也是公眾希望,以群眾的力量,去對抗像鮑毓明這樣的精英犯錯,可能帶來的的社會不公。包括醬姨,也曾在幾個月前,寫過鮑毓明性侵案的文章,希望能夠為社會正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今日,警方通報的結果,卻讓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打了臉。
  • 鮑毓明養女案:「都在喊冤」,為何我們卻能看到「各自的險惡」?
    於此,鮑毓明養女案就算最終被法理定性,其實也只是為「輿論審判」畫個句號而已。因為,鮑毓明已經付出慘重的代價,養女方也將長期地被社會邊緣化。於此,就鮑毓明養女案來講,更像是一場報復性的「互撕」,而非只是「性侵案」的追問。從某種層面上而言,鮑毓明和涉事養女應該有過「歡樂的時光」。
  • 最高檢、公安部通報鮑毓明案調查結果:不構成性侵犯罪,「養女」年齡不實
    圖源:南風窗官微芥末堆訊 9月17日中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毓明涉嫌性侵韓某某案調查情況。通報指出,經全面深入調查,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毓明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4月10日,西南政法大學商學院網站發布聲明,商學院法治企業研究院已解除鮑毓明兼職研究員的聘任,並已通知本人。收養關係不存在,「養女」年齡不實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通報顯示,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鮑毓明在網上多次發布「收養」信息。2015年9月開始,韓某某為改善生活條件,通過QQ等多次發布尋求「收養」信息,並與多人聯繫商談「收養」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