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既往而不咎,而是「全面逐案審查」,體現的是對司法本身的負責。
▲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截圖。
文|胡印斌
1月26日,在2021年海南「兩會」上,海南高院院長陳鳳超作海南高院工作報告時表示,2020年海南高院對張家慧幹預過的案件全面逐案審查,已對5起案件依法啟動再審糾正程序。此前,海南高院原副院長張家慧獲刑十八年。隨後張家慧案聯合調查組督促海南省高院對所涉案件啟動內部監督程序進行審查複查。
此前已有媒體披露,引爆張家慧案的重慶包工頭易真武涉敲詐勒索一案,也將再次開庭審理。結合此次海南高院在省兩會上的表態,公眾會發現,隨著去年12月4日,張家慧涉嫌受賄、行政枉法裁判、詐騙案落槌宣判,以往導致案件一度纏繞糾結的那些因素,將不再成為困擾。
正如海南省高院所公開表示的,「對經審查確有錯誤的案件,要依法提起再審,及時予以糾正。」這意味著,不止張家慧案會得到依法處理,她插手過的案件也會在法律框架下得到重新審視。
這樣的情形不僅為案件當事人所樂見,也是對一段時間以來社會關切的積極回應。隨著對張家慧幹預過的案件全面逐案審查,以及再審糾正程序的啟動,相信因權力不正當幹預而遺失的公平正義也能儘早回歸。
張家慧案一審判決以後,新京報記者梳理判決書發現,她幹預的60多起案件中,承辦人員按照其意思辦理的案件有28起,其中大部分改變了裁判走向。
▲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海報。圖源海南高院微信公眾號。
每一起案件都對應著一個社會生活的切面,都關係著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可以說,圍繞著張家慧這個「關鍵少數」,已經形成了一條徇私枉法、權錢交易的利益鏈。
一方面,案件當事人通過律師或公職人員充當司法掮客,向張家慧輸送利益,尋求司法幫助;另一方面,張家慧則通過直接給法院負責人打電話、向承辦法官打招呼、直接施壓,有時還以職務之便發表傾向性觀點等,對案件裁判走向施加影響。
從現實看,被吸附在這條利益鏈上的相關人員,有18名律師及眾多公職人員。可見張家慧案「遺毒」確實很深,這影響的不僅僅是具體案件的裁決結果,更是公眾對司法的信心。
此番海南高院決定啟動「逐案審查」,是務實之舉,也宣示了當地重建司法公信力的決心。不因既往而不咎,而是「全面逐案審查」,這體現的是對司法本身的負責。
據披露,海南省法院系統深刻吸取張家慧司法腐敗的慘痛教訓,開展了審務督察和司法作風專項整頓工作,對含省高院在內的全省30家法院全面開展審務督察和司法作風專項整頓,共查擺問題5784條,已全部按時整改完畢。同時,堅決配合省紀委監委對相關人員進行嚴肅追責,2020年全省法院共提醒談話801人,誡勉談話29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及追究刑事責任13人。
這樣刮骨療毒,也能讓正義更好地歸位。也只有堅決懲治腐敗,強化制度監督,徹底斬斷執法司法領域背後的權力魅影,才能為民眾提供更高質量、更公平公正的司法服務,讓法治被人們所信仰和尊崇。
□胡印斌(媒體人)
編輯:陸玖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李立軍
推薦閱讀:
「要不要跟風吹捧老師」不該再成為一個問題 | 新京報快評
破解「西藏冒險王」死亡疑雲,靠縝密證據而非腦補猜測| 新京報快評
用「戀愛論」回應教師性侵案,學校更難遮羞| 新京報快評
尷尬!拜登就任首日,就被白宮發言人說成了「歐巴馬」 | 京釀館
志願者與物業「互懟」:及時溝通方能利於協力抗疫 | 新京報快評
來新京報電商平臺「小鯨鋪子」囤年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