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著名數學家、復旦大學教授蘇步青收到一封外觀精美的信函。信封上在蘇的大名後面是「謹啟」二字。蘇教授一看到這個「謹」字就生氣了。怎麼能對收件人指手畫腳,讓人家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開封呢?蘇步青本來想不拆開,直接就將這封信退回去。但為了弄清寫信人的身份,他還是拆開了這封信。原來信裡面是一位大學講師寄來的一篇論文,他想請蘇老審閱論文,提提高見。蘇教授沒有細看內容,便決定立即原封退回,並寫了一張回條。回條寫得很詼諧。大意是:收到你的信,我不敢看。因為我這個人太隨便,不「謹」嚴,保密觀念差,看了對你沒好處,還是你自己拿主意吧。(參見王增藩《蘇步青傳》,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謹」字的基本詞義有慎重、小心之意,也有鄭重、恭敬之意。「謹」字既然有恭敬、尊重他人之意,所以用來表示自謙,是個常用的謙辭。如「謹上」(用於書信具名後的客套話)「謹呈」「謹祝」「謹此致謝」等。信封上收件人欄目一般寫作「xxx先生(同志)收」,典雅一點則不用「收」字,而用諸如「臺鑑」「鈞鑑」「尊鑑」等敬辭。上面所說的那位講師就是因為信封上誤寫了一個「謹」字,讓對方產生了不禮貌、不尊重之感,結果使得自己寫信的目的無法達成。這只能怪講師自己錯把謙辭當敬辭,給自己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蘇步青收到這樣一封錯把謙辭當敬辭的信件,生氣歸生氣,最終還是用很個性化的「蘇」式回條給那位講師一個善意的提醒:要提升文化修養,補一補「禮儀文化」課,否則就會影響到交際效果。蘇老的這個拒收逸事,是一則教大家學習禮儀用語、注重語言得體的生動素材。
(作者:邵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