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宜居水岸」西郊河樣板段亮相 透水步道可秒滲水

2020-12-18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裡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詩人陸遊描繪的西郊河到浣花溪一帶的花會盛況,成都市民在未來能切身體會到。昨日下午,「宜居水岸」首期啟動建設的西郊河綜合改造示範工程樣板段首次面向媒體開放,該項目全長7.4公裡,沿岸串聯杜甫草堂、浣花溪、文化公園、寬窄巷子等成都著名景點,預計明年底主體工程基本建成,2018年6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設。屆時,市民可乘坐遊船在城市內河中觀賞成都古景。

&nbsp&nbsp&nbsp&nbsp融入海綿城市理念 路面滲透率達95%以上

&nbsp&nbsp&nbsp&nbsp記者來到通惠門附近的西郊河,整個河道呈半圓形,沿河的步行道鋪上了新型透水路面。工作人員拿來一壺水,展示路面的透水效果——水倒在地上,3秒內就完全滲透到地下。據介紹,透水路面採用新型材料,滲透率可達95%以上,且耐高溫、抗壓,可極大減輕排水管網的壓力。

&nbsp&nbsp&nbsp&nbsp「全程打造宜居水岸並沒有走大修大補的路線,主要是修補和修復。」負責「宜居水岸」工程市級示範段項目建設的成都城投集團副總經理陳崑介紹,綜合改造包括對沿線的駁岸進行改造,對沿線的建築物進行提升,對沿線的汙水進行綜合整治。而且充分利用建設海綿城市的理念,將河渠兩岸的地表水留住,從而儘量減少地面徑流對河渠的汙染,「沿河駁岸和沿河通道將全部採用現代工藝,最大限度讓地表水通過滲透進入地下雨水收集系統,雨水淨化後可用作澆灌沿河綠色植物,衝洗沿河道路,清洗完的水也不會排入河渠,而是進入汙水處理系統,直接排入城市汙水管。」

&nbsp&nbsp&nbsp&nbsp同時還要「治水」,提升防洪防澇能力,對未達標河段進行改造,增強水系調蓄能力,減少地表徑流;對還在向河流排汙的所有管道進行截流,並對排水管網進行提標改造,管線設計標準達到3-5年重現期。

&nbsp&nbsp&nbsp&nbsp相關新聞

&nbsp&nbsp&nbsp&nbsp實現「三通」 讓市民與水親密接觸

&nbsp&nbsp&nbsp&nbsp打造宜居水岸,還要實現「三通」,即沿線的駁岸要通、臨水道路要通、沿線的濱河綠化要通。其中,工程將對河堤進行改造,連通濱河通道,增設步行橋,提高親水性。並在濱河空間侷促的河段,增設垂直綠化確保生態通道連續;而在濱河空間充足的河段,利用現有空間增設景觀綠帶,實現水網綠化廊道貫通連續。為了讓市民與水有個「親密接觸」,工程也將對阻擋視線的濱河圍牆等障礙物進行拆除。

&nbsp&nbsp&nbsp&nbsp讓水變「清」,讓水流動起來,加強水生態建設是重點。工程將改造硬質河底、清理基底、新建截汙管道工程,消除黑臭水體。通過對河底的改造,增加水生植物,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同時,在滿足河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結合用地情況與可利用空間,對沿岸硬質駁岸進行生態化改造。再生水利用、區域調水等綜合手段將被用於景觀環境用水水量的提升,營造出「家家流水,戶戶垂楊」的西蜀水鄉特色。

&nbsp&nbsp&nbsp&nbsp在西郊河樣板段的一側,記者看見一個智能化路燈,路燈除了用來照明,還有一大塊顯示屏,氣溫、溼度、風向、空氣品質等實時數據一目了然。陳崑介紹,工程改造還引入智慧城市理念,除了智能化路燈,對河流的防洪、水質清潔度、汙染情況等也將通過一套完整的數位化系統隨時進行監測;沿河的燈光也採用自動化系統來控制,「比如,人親近水的時候,燈就亮起來,離開了就有變化等等。」

&nbsp&nbsp&nbsp&nbsp連接11個景觀節點 打造水文化體驗長廊

&nbsp&nbsp&nbsp&nbsp除了恢復水質,重現西郊河-浣花溪一帶的文化勝景,也被放在重要位置加以考量。西郊河綜合改造示範工程將形成一廊、三段、多節點的規劃結構,凸顯成都古城格局和歷史文化,打造集商業休閒、景觀展示、市民遊憩於一體的古城水文化體驗長廊。

&nbsp&nbsp&nbsp&nbsp其中,少城文化展示段(槐樹街-蜀都大道的西郊河段),利用新增綠地連接濱河空間與寬窄巷子,形成連續景觀綠帶,結合民生打造文化景觀節點;琴臺古徑體驗段(蜀都大道-望仙橋的西郊河段),著力增強進入文化公園的引導性,結合濱河綠地增加公共服務設施;浣花詩意遊憩段(浣花溪-幹河),將增設濱水休憩空間,形成統一濱河景觀界面,並將濱河步道與二環路聯通,增強通達性。

&nbsp&nbsp&nbsp&nbsp著重打造二道河交匯、民生裡、通惠門、文化公園-琴臺路、遇仙橋望仙橋、百花潭橋、浣花南路橋、川博院、千詩碑、二環路入口等11個景觀節點,同時打造散花樓、存梅亭以及甲府園等亭臺樓園和匯水點景觀,並在以上三處新增遊船碼頭,用清水和綠地串聯起千年古都的水岸文化,形成一條水城相融的歷史文化展廊。以後,成都市民可乘坐遊船在城市河內來一場「穿越」之旅,從西郊河碼頭上岸,一直蕩舟到浣花溪,體驗古成都的韻味。

&nbsp&nbsp&nbsp&nbsp「宜居水岸」工程市級示範項目除了西郊河綜合改造示範工程(槐樹街——二環路西一段,全長7.4公裡)外,還包括府河段(全長約8.9公裡)。據介紹,府河段現狀較好,將以優化提升為主要原則,劃分為城北產業歷史段(二環路北二段-五丁橋)、休閒宜居段(五丁橋-錦繡天府塔)、商務文化段(錦繡天府塔-合江亭)等三大主題段落,著重打造甲府園、水晶花園、柳浪灣、望平濱河路、五丁園、成華公園、活水公園、大安中路、大安西路、龍門鎮等10個景觀節點。

&nbsp&nbsp&nbsp&nbsp相關新聞

&nbsp&nbsp&nbsp&nbsp施工不影響生活和交通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西郊河綜合改造示範工程的初步方案設計已完成,目前正在徵集公眾及專家意見進行方案深化設計。自項目公示後,已累計收集市民針對公示方案的諮詢意見及優化建議100餘條,主要是針對水質水量、綠化景觀、配套設施完善、景觀親民等方面。「例如,有市民提出沿河兩岸的植物一定要具有多樣性,還有市民建議要多建綠地,遊園,方便日常休閒活動,以及步行、騎行等健身活動。」成都城投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均會在工程的前期設計中加以重點體現。

&nbsp&nbsp&nbsp&nbsp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工程不對沿河兩岸建築物進行拆遷,僅對河道兩側規劃綠帶控制線內實施整體提升改造,對部分老舊建築立面進行提升。施工期間周邊主要交通道路基本不受影響;為儘量降低施工對周邊居民生活、交通的影響,施工時採用分段、分幅、滾動施工的原則,主要材料採用工廠預製構件、現場裝配施工方式,可大幅度縮短施工時間。工程估算總投資約16億,預計於2017年年底主體工程基本建成,2018年6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設。

&nbsp&nbsp&nbsp&nbsp數據點擊

&nbsp&nbsp&nbsp&nbsp●西郊河綜合改造示範工程將優化

&nbsp&nbsp&nbsp&nbsp提升35.8公頃濱河綠地

&nbsp&nbsp&nbsp&nbsp●重點打造11個特色景觀節點

&nbsp&nbsp&nbsp&nbsp●串聯約8km濱河綠道與漫步道

&nbsp&nbsp&nbsp&nbsp●改造約10.4km河道駁岸

&nbsp&nbsp&nbsp&nbsp●提供8處複合公共服務設施

&nbsp&nbsp&nbsp&nbsp●整治92棟建築風貌

&nbsp&nbsp&nbsp&nbsp●改造約4.6km河堤、約2.5km硬質河底

&nbsp&nbsp&nbsp&nbsp●實施約9.2km河道清淤、約2km

&nbsp&nbsp&nbsp&nbsp截汙管道工程

&nbsp&nbsp&nbsp&nbsp●沿河新建泵站、水閘等設施

&nbsp&nbsp&nbsp&nbsp名詞解釋

&nbsp&nbsp&nbsp&nbsp「宜居水岸」工程

&nbsp&nbsp&nbsp&nbsp今年9月,成都啟動中心城區「宜居水岸」工程,將整治現狀水域的主河道、支流溝渠共82條,通過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的手段,構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溼地的水網體系,打造「兩江抱城、宜居水岸」的美麗成都。

&nbsp&nbsp&nbsp&nbsp成都晚報記者 黃海英 攝影 李豫龍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市民可蕩舟城市內河 體驗古成都韻味

&nbsp&nbsp&nbsp&nbsp相關新聞

相關焦點

  • 未來3年成都河岸什麼樣子?先看「宜居水岸」工程樣板段
    據了解,目前,「宜居水岸」工程市級示範項目包括西郊河綜合改造示範工程(槐樹街—二環路西—段,全長7.4公裡)及府河段(全長約8.9公裡)已啟動,預計於2017年年底主體工程基本建成,2018年6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設。
  • 成都美麗河湖「雙節」獻禮 武侯「宜居水岸」再次開放部分點位
    為迎接「雙節」到來,成都武侯區「宜居水岸」一期PPP項目繼永康路至金江明珠示範段對外開放後,再次提前開放江安河起點段、永康段等5個建成段點位,為廣大遊人再添度假打卡華景勝地。  最美河湖·江安河武侯段  2018年,為全面落實成都市「中優」決策部署,加快把武侯區打造為新發展理念先行區、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整體建設進程,成都武侯區政府啟動「宜居水岸」工程。  「宜居水岸」一期PPP項目由北控水務集團牽頭實施。
  • 宜居水岸 「新品」即將上線!成都武侯:著力提升濱水區域城市品質
    走進「時光水廊」,抬頭便能看見一排排樹。坐落於清水河萬壽橋段的宜居水岸「時光水廊」,正逐漸成型。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宜居水岸」二期清水河萬壽橋段起於清水河東坡路橋止於五大花園,全長約2.1km,面積約37200㎡,項目緊鄰清水河公園、清江雅舍和清荷苑小區。
  • 成都高新西區Q版「公園地圖」上線!近萬米水岸景觀驚豔曝光
    不久後,大家在家門口就能遊河觀景!呈現生態河道體驗區、海綿河道實驗區、宜居水岸示範區。Ⅲ段:親水近水 樂享自然(天全路至天潤路段)親水木棧道效果圖該段北側臨商業、居住、學校等地塊。該段對內部湖塘、土丘,外部學校、居住區,均作出針對性、人性化設計,呼應設計理念,運用設計策略。打造以濱水遊憩、宜居水岸主題,具有較強公共參與性的段落。
  • 成都高新區著力建設生態城市 投入46億元打造宜居水岸
    人民網成都4月20日電 (王波)記者今日從成都高新區獲悉,該區深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累計投入46億元,全力推進宜居水岸建設。   按照規劃,成都高新區將利用3年時間將8條主要河道打造成為「高端大氣、開敞疏朗、生態宜居」的綠色水系走廊。今年,成都高新區將完成區內錦江東、西兩岸無障礙段的河道景觀打造,並在年底前啟動清水河成都高新段、肖家河、欄杆堰的河道景觀打造工程,通過城市修補、生態修複方式,對河道沿線景觀進行綜合整治,力求實現水系、道路和綠化三通。
  • 順德德勝水韻生態美 一河兩岸好宜居
    經過多年發展,在北岸,德勝新城已趨成熟,新盤林立,行政、文化、生活配套豐富,新城版圖在不斷拓展;而在南岸,被定位為展示容桂城市品位的濱水城市客廳德勝河濱公園已成為周邊市民熱衷的休閒勝地,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大牌開發商的進駐,一河兩岸優越的居住環境已使其成為順德高端宜居板塊。
  • 環東湖綠道樣板段驚豔亮相 串起東湖3個景區
    二是湖山段,從磨山北門到東湖風光村。將依山而建,讓市民感受山水穿行之美,分為風光堤、猴山步道、梅園步道、荷園步道、東梅園步道五大主題段。三是磨山段,位於磨山風景區內。將東湖水岸自然生態與磨山景點的歷史人文底蘊相結合,打造行走自然山水、感知荊楚人文神韻的遊園體驗。四是郊野段,主要是環落雁山景區。
  • 雙流將把它變成「天府生機綠廊、成都水岸...
    「你現在看到的就是《宜居水岸江安河綜合治理概念性規劃》。按照規劃設計的內容,我們將重構江安河工程、生態、城市、文化、休閒5大屬性,使其成為天府生機綠廊、成都水岸地標。」12月20日,記者在區規建局風景名勝與城市景觀科,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 國慶前 成都城東再增7個公園
    同時,公園將融入「海綿城市」理念,通過打造透水路面、路旁地形及草坡地形的凹陷等方式,起到有效滲水、蓄水及排水的作用。該公園於2016年11月底正式開工建設,預計今年8月開園。聖燈公園:創意生態之心該公園位於人民塘社區一組、二組,新成華大道三段,物流大道南側,佔地面積約120畝。
  • 福州浦上河大變身!5個串珠公園,下個月全部投用!
    經過整治,浦上河全線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全線還配有5個串珠公園,各具特色。記者昨日探訪發現,目前最後一個串珠公園正在加速掃尾,下個月便可投用。同時,施工隊以謝宅路為起點,向北穿過鳳岡路和金洲南路,浦上河新開挖了約800米河道,成功與洋洽河連通,如今已經成為生態駁岸樣板,形成綠色、自然的立體生態空間和公共活動空間。此外,還在下遊建設了2座鋼壩閘,進行水位調控,保證浦上河水多水動。
  • 推窗見綠、開門親水 無錫首批「精緻版」美麗河湖亮相
    踏上藍色的遊步道穿行在樹木花草中,陽光灑在身上立刻驅走了冬日寒意。在色彩斑斕的活動廣場,別出心裁的環形休閒座椅將中間的大樹環抱,到了夏日當是「大樹底下好乘涼」。「引入了海綿城市技術,適當點綴雨水花園。」經開區建設局相關人士介紹說,清園採取了生態植草溝、雨水花園、透水鋪裝等多種海綿設施,過濾、淨化雨水以達到消減雨水徑流量的作用。建成後,汙染物削減率可達55%。
  • 上海:曾經「有股味」的那條河,如今咋樣了
    ▲清晨俯瞰蘇州河。楊帆攝▲12月23日拍攝的蘇州河黃浦段風景。新華社記者袁全攝▲12月20日,遊客在蘇州河寶成橋附近散步休閒。新華社記者陳飛攝▲12月28日,工人在蘇州河外白渡橋附近清洗人行步道。近日,上海蘇州河貫通工程進入收尾階段。截至目前,除個別區段和點位外,蘇州河兩岸42公裡濱水岸線已基本實現貫通開放。
  • ...串聯六大節點,蘇州河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濱水公共空間將是什麼樣?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河道綜合治理,到沿岸地區成片的舊區改造,再到如今兩岸公共空間貫通提升……可以望見的未來,蘇州河沿線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濱水區,也是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母親河已成為市民共享的「人民之河」。
  • 上海蘇州河42公裡濱水岸線有哪些好去處?詳細攻略來了
    根據計劃,上海蘇州河兩岸42公裡濱水岸線,將爭取在2020年內實現基本貫通開放。為更好體現沿岸城市歷史文脈與河濱風光,蘇州河兩岸將分為「典雅蘇州河」「華彩蘇州河」「秀美蘇州河」三段進行演繹。屆時,蘇州河兩岸將有哪些好去處?
  • 浦上河變美景 步道成「綠色通道」
    市水務集團建設事業部浦上河河長李濤說,浦上河與其他斷頭河一樣,黑臭的一大「病症」在於河道不通。  去年,在倉山區快速推進徵遷的基礎上,以謝宅路為起點,向北穿過鳳岡路和金洲南路,浦上河新開挖了約800米河道,成功讓它與洋洽河連通。李濤表示,施工方還在浦上河下遊建設了2座鋼壩閘,進行水位調控,保證浦上河水多水動的目標。
  • 寧波文創港核心區這個樣板項目開工 打造世界級濱江水岸
    效果圖中國寧波網記者黃程 通訊員陸巍 王濤 通訊員供圖從倫敦泰晤士河水岸,到巴黎塞納河左岸,再到上海黃浦江畔,高品質的濱江水岸,往往是一個城市最靚麗的名片。今天上午,寧波文創港核心區濱江水岸樣板段項目(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在不久的將來,寧波人也將擁有自己的世界級濱江水岸。
  • 半城子水庫入選2020年度北京市優美河湖
    由北京市河長制辦公室組織評定的「2020年度北京優美河湖」評定結果近日出爐,經過積極申報、層層審核,以及公眾認可度調查,南護城河、青年湖公園、筒子河、潭西勝境等16條(段)河湖從13個區30處申報河湖中脫穎而出,被評定為「2020年度北京市優美河湖」。
  • 打造一個共享的親水城市空間 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已實現基本...
    如今,昔日的「工業鏽帶」成為今天的「生活秀帶」,繼2017年底黃浦江核心段45公裡岸線貫通開放之後,目前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已經實現基本貫通。2018年1月,上海啟動實施第四期蘇州河環境綜合治理,逐步實現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貫通工程啟動之初,中心城區(外白渡橋—外環線)蘇州河兩岸未貫通岸線約15.3公裡,63處斷點分布在沿線黃浦、虹口、靜安、普陀、長寧、嘉定等六個區。
  • 透水磚的分類及特點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對鋪裝建築材料的實用性和美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求實現城市建築功能、生態化、個性化的統一,為人們提供"海綿城市"宜居環境。1.普通水泥磚:這種透水磚強度和透水性不統一(高透水易斷裂,高強度不透水)、生產周期長(需晾曬風乾)、易風化褪色、易斷裂破碎、後期維護費用高昂、抗凍性差、易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2.混凝土透水磚:這種透水磚生產工藝複雜,風乾晾曬周期長,生產成本較低,不可回收利用,特點與普通水泥磚相同,但強度略高於普通水泥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