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生我幾乎都在明星學校讀書,除了這所讓外婆流淚的國中。但它卻讓我理解了比我貧窮、地位低、不同省籍的人。什麼是所謂的整體社會最完整的教育,它讓我發現真實的世界,不曾於社會迷幻的價值中下沉。
教育從來不只是「優異」的成績。要讓孩子們有機會走過山、走過水,讓他們的成長歲月除了成績之外,有天有地,最終有能力找到自己的位置。
作者:陳文茜,臺灣知名的作家和媒體人,被稱為臺灣三大名嘴之一,曾被《亞洲周刊》英文版評選為全亞洲25位「創造趨勢人物」之一 。本文來源:公眾號「文茜大姐大」(ID:sisy-world)。藍橡樹獲授權轉載。
最權威留學預備課來了!
哈佛耶魯倆男神首次同臺,掃碼看個究竟!
長按二維碼,了解課程並報名
「這一生我幾乎都在明星學校讀書,除了這所讓外婆流淚的國中。但它卻養成我人格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理解比你貧窮、地位低、不同省籍的人。它讓我發現真實的世界,不曾於社會迷幻的價值中下沉。」
—— 陳文茜
如果問我,一生對我影響最深的學校,是哪一個?我的答案不是臺大、不是美國新社會學院……而是我一生唯一的「鄉下教育」:臺中崇倫國中。
這所「國中」在臺中市郊,實施「九年國教」之前在臺中所有的公私立學校中排名大概不到前十名。我從小在臺中念的都是「明星學校」,同學們大概不是將軍、校長、「立委」「國代」的外省人小孩,就是臺中富商下一代。即使那個貧窮年代,遇著下雨天,校門口也排列著少數黑頭車,一排排三輪車,準備接送孩子們。同學們一半學鋼琴小提琴,「小五」之後就加強補習,放學後比誰穿得漂亮。
我的年代是「九年國教」第三屆,一般國中教育的資源及質量按世俗標準皆不良,於是我的小學同學半數考進私立中學,其他大多搬遷戶口至原稱為「市立第一中學」的居仁國中。
小學六年級時,我的家庭發生變故,撫養我的外婆因心臟病危住進加護病房。
那一年,在我的人生裡刻印了兩項影響我一生的重大事件。一個是我首度面臨困境,外婆若走了,我只有十二歲,哪裡是我的家?我已數年未見母親,近十年未見過父親,這世上還有我的容身之處嗎?
那是我第一次眼睜睜看著死亡,以及體會到死亡逼近時分分秒秒對我的意義。
我看著夜裡窗外搖曳的樹葉,白日翠綠,夜間陰沉,當下果斷做了抉擇,若外婆走了,我會以「特殊方式」和她一起走,人生一了百了,不用為活而低聲下氣。等待外婆離開加護病房的十天,從做決定起,我內心即十分篤定。沒有眼淚,沒有自憐,沒有哀戚。
現在回想那生命中的十天,是我培植「捨棄」「勇敢」及「成長」最重要的日子。外婆幸運地活過來,醫院待了近一個月。我和她相依為命慣了,每天陪她住院,但不是我照顧她,而是她照顧我。我又回到那個可口可樂、巧克力的「準幼稚」狀態,原本寫好的遺書如衛生紙扔垃圾桶,照常過「小公主」的好日子。
外婆出院後,國中已分發完畢,私校招生也報名結束,她赫然發現即使家在市區,我卻「莫名其妙」被分發至近郊的「崇倫國中」。我的姑婆指責她說,「你替她媽媽帶孩子,帶什麼啊?那個學校會毀了她一生……」外婆沒有生氣,不斷點頭,一直哭。
只有我,毫無感覺。
我每天得花約四十分鐘騎自行車上學(回想那三年,可是我一生唯一運動的歲月),經荒郊、過田埂……一不小心可能掉糞坑。
上學第一天,發現班上同學和我小時玩伴大不相同,有的買不起皮鞋,有的付不出學費。我的同學分兩大類,本省女孩來自農村,讀書是「奢侈」,回家得先幫農務,才能做功課,如果「太用功」,叫做「自私」。另一類型外省女孩,父親不再是將軍、上校、警察局長,而是「士官長」的小孩。
我曾搭公交車去她們家玩耍,聽說住山上,還一片遐想,是否家家種了玫瑰?對我們這樣一個「二二八家庭」的孩子,那是改變我一生重大的分水嶺。我脫離了本省家族認為「外省等同權貴」的成見,看著士官長們的家,不到我們臥室榻榻米一間大小,廚房比我家廁所窄,若有一家裝馬桶,「八成姊姊上臺北當舞女」。
那是一個文化震撼的經驗,「馬桶」是奢侈品,還得出賣姊姊的肉體與名譽。
「鄉村國中」三年,我不曾迷失自己,反而充分體會社會的不公,也看到了本省外省家庭共同因貧窮而衍生的悲劇。一個同學當水泥工的父母親突然車禍雙亡,家裡連一粒米都沒了,她餓到昏倒在操場上。我跑去告訴訓導主任,學校開始為她申請社會補助。一名單身外省老師收容她住宿舍,我學會也懂得把全校第一名的獎學金轉送給她……
訓導主任軍中退役以嚴厲出名,卻溫柔地摸摸我的頭,稱讚:「你是一個好女孩。」
考高中前,我們全家皆萬分緊張。外婆趕快送我去補習。補了一個月,覺得無聊,便每晚逃學吃冰或讀課外書。由於我們是國中第三屆,意義等同教育資源仍未充分準備,且愈偏鄉愈欠缺。我所念的國中,的確許多老師是從很普通的「五專」畢業,且鄉音重。但換來的是我「叛逆有理,課堂上常常糾正老師」的自信。
這類學校的考試通常也不會太難,我多半課堂上聽一聽即記下來,其他那些我的同學忙農務、別的「明星學校」孩子忙補習的時間,我就自修,例如背歷任美國總統就職演說。考高中時由於我的英文、數學、歷史、化學、物理等大多接近滿分,我順利考上「臺中女中」,比錄取分數多出一百多分,然後在高中又碰上一堆明星小學時的同學。
這一生我幾乎都在明星學校讀書,除了這所讓外婆流淚的國中。但它卻讓我理解了比我貧窮、地位低、不同省籍的人。什麼是所謂的整體社會最完整的教育,它讓我發現真實的世界,不曾於社會迷幻的價值中下沉。
和我經歷類似的是蔣勳,他高中考太爛,念了強恕高中,因此碰到了一位好老師——陳映真,從此改變他的一生。
教育從來不只是「優異」的成績。要讓孩子們有機會走過山、走過水,讓他們的成長歲月除了成績之外,有天有地,最終有能力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的父母親一心把孩子送入「明星高中」,其實只不過滿足了父母自己認定的「成功欲望」。誰又背得出王永慶、高清愿、張榮發、郭臺銘、蔣勳、嚴長壽……畢業於什麼「明星學校」?
本文獲得文茜大姐大授權轉載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