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飛機,古人如何繪製地圖?

2021-12-17 地理地圖網

來源:UC頭條

在沒有飛機、遙感數據與人造衛星的年代,「繪製地圖」看上去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但實際上,古人們的測繪方式卻非常樸素——說白了,就是田野作業,實地考察。

古代中國有以下三種比較典型的繪圖形式:以山川為基準的地圖、以行進路線(水路、道路、海洋航線等)為基準的地圖,和以客觀比例為基準的地圖。

首先介紹以山川為基準的地圖。這種地圖非常常見,比如在地方史志中所附的縣域圖、城池圖等等,基本都屬於這種形式,應該是我接觸最多的一種古地圖了。

這種「地圖」,說白了,就是給官員們的一份說明書:首先把縣城畫在中央,再把轄區內的山川、名勝按照相對於縣城的大致方位繪製出來,最後把各個村鎮填到相應的山上、河邊。

比如這份清光緒十一年版的《大寧縣疆域圖》:

這張圖並非按照典型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排布方式,而是根據縣域地勢和主要河流走向,將西北設為上,東南設為下。

這與現代的大寧縣(巫溪縣)地圖相比,完全是兩個樣子(一百年間,縣治駐地、地界、水文等均會有些許改變,但疆域輪廓並沒有太大變化):

進一步對比,在電子地圖中搜索那些一百多年前的地名,發現還有許多可以對應得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拿這兩份地圖做一下比較,相信你一定會轉向的。

(偷個懶,在電子地圖中不標註水系了,各位可以去Google Maps裡看一下。另外,向各位老師們求一份巫溪縣水文圖……)

(註:村子間的重名、遷徙等因素未作考究)

可見,沿著同一條道路或河流的村子,之間的位置關係具有一定的準確性,這大致說明這類地圖的繪製,是依靠繪製者帶著定向設備與測距儀器,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但是由於缺乏定位技術,又沒有經緯度這樣的一套絕對坐標系統,其誤差會逐漸累積,而且地塊之間不成比例,導致人只能沿著地圖所描繪過的道路行走,否則會迷失方向。尤其是在山地地區,這種地圖對於較偏遠的村鎮來說,基本沒有參考價值。

典型的還有清同治八年的《豐都縣近城關隘圖》:

更多圖片可以去重慶圖書館的老照片板塊自助閱讀,在此不一一搬運了。

第二種是以水路、道路、海洋航線為基準的地圖,比如杭州西湖文化廣場上的一幅「京杭大運河沿線圖」的浮雕,就是很典型的以水路為基準的地圖。這幅「地圖」就是在中央畫一條河,在畫卷的首端畫上北京城;作者坐上船,把沿線經過的山川、城池一一划出,等到到達杭州後,在畫卷末端畫出杭州城,一張地圖便繪製完成了。

由於不在杭州,又暫時查不到關於那張圖的資料,先奉上一套從南京師範大學 - 地圖學國家精品課程申報網站搬運來的《京杭運河全圖》:

這種「地圖」,可以說就是一套「遊記」。以作者所在的位置為中心,看到什麼就畫什麼。富裕的地方畫大點,無聊的地方少畫點,完全不講究絕對方向與比例尺,「藝術性」要遠高於「紀實性」。想像一下,如果繪圖者的繪畫水平再高一點,或許那就是一幅可以與《清明上河圖》或《富春山居圖》相提並論的名畫了。

再比如說下面的這張《鄭和航海圖》分圖,描述的是長樂(福州)一帶的海岸線。

《鄭和航海圖》是以行船者站在船頭觀測有關景物時產生的視覺感受而繪製的,有山畫山,遇島畫島,突出了海岸線、離岸島嶼、港口、江河口、淺灘、礁石以及陸地上的橋梁、寺廟、寶塔、旗杆等沿岸航行的標誌。

《鄭和航海圖》在繪製中還採用了不同的比例,航程總圖和山陸島嶼放大圖繪在一起。

圖中,用虛線表示航線,在離岸較遠的航線上註記了針位(航向、方位)和更數(航程、距離),有時還註記出航道深度、航行注意事項,是我國最早不依附海道專書而能獨立指導航海的地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地圖導航技術)

以上兩種地圖,均是從作者(旅人、水手)或讀者(縣官、船長)的主觀視角出發,以使用需求為中心,依賴實際觀測與經驗,藉助簡單的定向與測量技術(如司南和天象)所繪製而成的。這與今天嚴格按照比例尺與經緯度坐標的地圖,從理念上就大相逕庭 —— 用現代設計中的理論講,這兩種地圖很好地體現了「形式追隨內容」與「形式追隨功能」,不僅不受固定框架約束,還做到了「以用戶體驗為中心」,設計師們可以參考一下。

雖然這兩種地圖因為技術含量太低,在現代地理學、測繪學中一般很少被提到,但是在歷史上均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衛星,也沒有飛機,是如何準確繪製地圖的
    古代沒有衛星,也沒有飛機,是如何準確繪製地圖的文/馬熊熊說歷史在現在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出行可以靠著地圖精確的找到一個自己完全陌生的地方,因為地圖的精確度足夠高,我國通過北鬥衛星可以對位置進行精確的定位
  • 古代沒有飛機衛星,古人如何繪製地圖?老祖宗太有智慧了
    在科學技術的輔助下,繪製地圖成為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然而,古人繪製地圖,卻能追溯到數千年前,古籍《周禮》記載「掌道地圖,以昭地事」,最初的地圖繪製在羊皮紙或者雕刻在石板上,諸如堪稱珍品的《禹跡圖》即是石刻圖。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沒有高科技手段,古人是如何繪製來的?
    沒有高科技手段的幫助,那我們的古人又是怎麼繪製出這些地圖的呢?我們不妨從離我們比較近的一幅明代地圖開始說起。四百多年前出自中國的世界地圖在南京博物院有一件稀世珍寶——《坤輿萬國全圖》,這是一件不同於一般歷史遺產的文物,可謂國家寶藏。
  • 【解密】古人如何繪製地圖?
    如果沒有參照物,恐怕難以說清楚。自古至今,地圖所起的作用正是如此,有了經緯度的地理坐標,我們才有明確的「方位感」。如今各種導航讓我們的出行十分方便,那麼古代人又是如何繪製地圖的呢?翻看那些老地圖,實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的一看就是出自畫師之手,房舍儼然,山川河流工筆勾勒;有的圖文並茂,將物產、民風一一收納,東海產黃魚,就真有一條黃魚附在「海裡」,而一朵棉花,則長在新疆的版圖上。
  • 古代沒有衛星,古人是怎麼精確繪製地圖的?看後不得不服
    現在我們的科技十分發達,繪製一份地圖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簡直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了。都不說地圖,現在的導航已經發達到什麼程度想必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人們出行絲毫不用擔心,只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走遍世界各地。這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很簡單,但是古代的人們沒有飛機,沒有衛星,沒有數據,那他們是怎麼辨別方位的呢?又是用什麼方法精確繪製地圖的呢?現在請各位讀者朋友們和可可一起來聊聊這個問題。
  • 古代沒有衛星和無人機如何繪製最早的「世界地圖」?
    在這座墓葬中發現了7幅距今2400多年的地圖。這也是我國最早的地圖,比《禹跡圖》提前1300多年。1602年,明代地理學家李之藻和傳教士利瑪竇共同繪製了一幅世界地圖,起名字叫《坤輿萬國全圖》。地圖的繪製參考了西方的相關資料,但並沒有把歐洲放在世界的中心,而是以中國為中心。這幅最早的世界地圖勾勒出五大洲,並以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分。
  • 古代沒有衛星,如何繪製行軍地圖?古人的智慧不服不行
    地圖作為了解國土面積,以及行軍打仗的必備之物,其實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被發明出來了。古代社會雖然科技比較落後,但是古人卻有一股執著的勁頭,即使沒有現代化設備,也阻擋不了古人繪製地圖的熱情,而解決這個問題的人就是魏晉時期的大臣裴秀。第一、古代地圖的測量方法古人深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才能在實踐中發現真知。正所謂「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裡」。
  • 古代是怎麼畫地圖的?沒有衛星沒有高科技,只靠兩招就能準確繪製
    眾所周知,地圖繪製是一項極為繁雜的工作,繪製者不僅需要知道自己所要繪製區域的輪廓、內部山河地形走向,還得準確測量山脈輪廓以及兩地之間的距離。雖然這些工作在現代科技和衛星的幫助下,很容易就能完成,然而在科技水平低下的古代,地圖繪製無疑難於登天。那麼古人究竟又是如何繪製地圖的呢?
  • 古代沒有衛星測繪儀,如何繪製地圖?
    我國關於地圖的記載是非常早的,早在《山海經》中就有關於地圖的介紹。雖然有多人認為《山海經》是杜撰的神話故事,自然出現的地圖也就沒有了意義。隨著人們對環境的探測,發現《山海經》中記載的很多地方與現實還是有一定的相似度。
  • 古人沒有科技傍身,如何畫出準確的地圖?
    比如,繪製地圖,這本是一項極為繁雜的工作,但在現代科技和衛星的幫助下,很容易就能完成,想要地圖也可以到便利蜂去買。那麼,在科技水平低下的古代,古人究竟又是如何繪製地圖的呢? 古人繪製地圖有著自己獨步天下的辦法,甚至在今天,繪圖師們仍然在使用一些古法。
  • 古代祖先沒有衛星定位,地圖是如何繪製的,看完漲知識了!
    眾所周知,地圖繪製是一項極為繁雜的工作,繪製者不僅需要知道自己所要繪製區域的輪廓、內部山河地形走向,還得準確測量山脈輪廓以及兩地之間的距離。雖然這些工作在現代科技和衛星的幫助下,很容易就能完成,然而在科技水平低下的古代,地圖繪製無疑難於登天。那麼古人究竟又是如何繪製地圖的呢?
  • 中國古代沒有衛星,繪製的地圖為何卻精準無比,果然老祖宗還是牛
    在沒有飛機、遙感數據與人造衛星的年代,「繪製地圖」看上去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但實際上,古人們的測繪方式卻非常樸素——說白了,就是田野作業,實地考察。古代沒有衛星,怎麼描繪地圖? 在國內最早有關於地圖的記錄是非常早的,最早在《山海經》中就有出現。
  • 古代沒有網絡、衛星,地圖是如何繪製的?一位天才解決了這個難題
    古代沒有網絡、衛星,地圖是如何繪製的?一位天才解決了這個難題在現代社會人類習慣用各種各樣的科技來解決生活的問題,科技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快捷,讓我們不用再帶著以往厚重的書本,只用一部手機就可以搞定所有。
  • 古人沒有飛機,沒有衛星,怎麼畫地圖?難題被此人破解
    大家都知道,地圖是人類活動必不可少的工具,否則分分鐘迷路。無論是探索世界,還是行軍打仗,沒有地圖肯定是不幸的,但古代人沒有飛機,也沒有衛星,怎麼測繪地圖呢?傳說中炎帝為了測繪地圖,徒步走了幾十萬裡;大禹為了治水,也派人靠走路測繪地圖。
  • 古代人如何繪製地圖?古希臘人完全靠步行丈量
    雖然技術的發展讓繪製地圖變得相當簡單,但是人類事實上花了幾個世紀的時間來完善繪製地圖的技術。那麼你知道古人如何繪製地圖嗎?可能有人會認為地圖描繪的都是陸地、河流和道路,但最早的地圖實際上描繪的是夜空,也就是說,描述的是人們對天空觀察的結果。
  • 中國古代沒有衛星,是怎麼畫地圖的!網友:祖先太牛了
    這些在我們的現代科學技術下很容易實現,但對於古人而言,如果沒有現代技術設備的幫助,就很難做到這一點。  《山海經》作為先秦時期的百科全書,上面記載了大量的山川與遠方,兩山相互分離,有大致記載,雖然很多人認為是《山海經》混有神話和傳說不能寫信,但地理方面的描述仍然可信。
  • 古代沒有衛星,地圖要如何繪製,有一個人解決了這項難題
    科技的發展,讓人們利用現有的衛星技術就能將一張衛星圖製作成高清的地圖,然而古代沒有衛星,那麼他們的地圖又是怎樣繪製完成的,即使沒有發達的設備,也阻擋不了這樣一個人,他親自為人們解決了這一難題。早期的地圖測量面對著殘酷的現實,人們只好腳踏實地對每一個地方進行實地測量,不論是什麼樣的地圖,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開著導航依舊會迷路,那麼古人如何看懂沒有固定方向的地圖?
    然而,我國古代的地圖連東西南北都不確定,古人又怎麼觀看地圖呢?1983年在平頂山中山國古墓出土的銅板地圖,即《兆域圖》就是以南為上。而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長沙國南部地形圖》也是以南為上的地形圖。《長沙國南部地形圖》是迄今為止最早把南海匯入的中國古地圖。
  • 世界上最早的古地圖究竟是何人繪製出來的?
    可是一幅幾千年前的古地圖的發現打破了現代人的認知,這幅地圖的出現說明了幾千年以前就已經有人類對南極洲進行過探險並且繪製成了地圖。這是多麼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啊。最早的古地圖是皮瑞雷亞斯地圖,它不是任何騙局,而是1513年在君士坦丁堡繪製而成,1957年送到了美軍海軍製圖專家汗南姆那裡,經過極其科學的分析研究,這幅地圖不僅精確到描繪了地球的外貌,還包括了現在都沒有發現的地方,這幅古圖被稱為「古地圖之謎」是世界重大奇蹟之一。那麼那最奇在哪裡呢?
  • 古代就有「世界地圖」,以前沒有衛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其實,地圖的歷史由來已久,根據相關的考古資料記載,早在四千五百年之前,古巴比倫人就開始繪製地圖了,雖然那時候地圖的精準度不算太高,但是,也能為人們出行做一個大概的參考。而我國作為一個古老的國度,在地圖繪製方面自然也不會落於人後的。根據史書的記載,在四千年前的夏朝,就出現了第一張人工繪製的地圖,名叫《九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