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學以及初中的家長可能會覺得很驚訝:「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太誇張了吧?」
雖然全國普通高中錄取率,在過去20年一直在緩慢升高,但到今天為止,普高的全國錄取率也才56%左右!
接近一半的孩子可能進入不了普通高中!而且最近幾年一些省份的錄取率甚至有所降低。
根據河南省教育廳公布的數據,2019年河南中考報名人數達141萬人,而全省普通高中招生人數只有73萬,也就是說將有68萬人上不了普通高中,普通高中的錄取率不到51%!
去年深圳的公辦普通高中錄取率,已經從47%下降到45%!
在我看來,這些落榜考生,以及今後的潛在落榜考生身上,幾乎無一例外有本文中所說的致命缺點。
如果不早早意識到這些問題,那麼今後被升學考試淘汰的,很可能就是屏幕前的你了。
01
學習不主動
上學期期末考試前的倒數第二個晚上,我同往常一樣上晚自習,督促學生們抓緊最後的時間認真做作業、複習。
由於學校規定公共自習不能講課,必須把時間還給學生自由安排,因此我在班上規定:作業沒做完的,抓緊時間;做完了的,自由複習,但不得出聲。
下課鈴沒響之前,我總是習慣於不定時地在教室內走上幾圈,以便看看學生在做什麼,是否用心了。
沒想到,那節晚自習,我巡查到的一幕,令我當場倍感震驚、火冒三丈:
全班十幾個做數學作業的學生,居然沒有一人把草稿本擺在旁邊列式計算,而且他們做的全部都是化簡求值一類的題目。
其實這種現象,我從前值守晚自習時便已經發現了,並且口頭強調過不止5次。然而我終於發現:學渣們的世界裡,老師的話永遠都是被當作笑話的耳邊風。
那一刻,各種無力感以及恨鐵不成鋼的憤怒全部湧上心頭,我大聲地訓斥了他們一頓,並且在班上做出了硬性規定:
以後我的晚自習,做數學作業不用草稿本的,一律罰抄公式。
課後,我將此事與同事們探討,才發現,這種現象居然在每個班都有,尤其以普通班更嚴重。
算數學題要用草稿本,這種連小學生都懂的常識,作為中學生的他們難道會不明白,還需要老師採取強制措施才能主動去做?
豈有不明白之理,歸根到底不過一個懶字!
更有甚者,有些孩子成績差,明明就是因為懶,卻偏要推說自己笨。
對待學習,懶是笨的催化劑,笨是懶的擋箭牌,一邊甩鍋,一邊享福,最終的結果只會是又懶又笨、無可救藥。
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從前的語文老師埋汰那些「懶癌患者」的話:有些人呀,就是一隻癩蛤蟆,用棍子捅一下才動一下,不捅就絕不會動。
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不主動去做,要人逼著,你不落榜誰落榜?
02
不愛閱讀
今年的11道高考作文題中,4道題與時事熱點緊密相關;3道題與國學經典緊密相關;還有7道題著重考察了考生的哲學思辨能力。
這樣的作文題若想得高分,沒有平時深厚的閱讀積累那是絕無可能的!
然而,我在教學一線看到的事實是:現在的孩子太不愛閱讀了,他們中的多數感興趣的永遠只有手遊、直播、卡密、擴列。
學霸與學渣的區別能有多大?我可以給你舉一個形象的例子:
同為中學生,學霸能背幾十上百首杜甫的詩,還能鑑賞品析。而學渣們,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千古名句都不知道。
從幾年前開始,部編版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教科書的服役,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大語文時代。
翻翻這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閱讀量之大,詩詞、古典文學、名著考察面之廣,作文命題立意之深,都遠遠超過十年前的高考命題難度。
更可怕的是,這種教學改革趨勢,絕不僅限於文科。這兩年的高考數學題,不也體現了跨學科綜合,與人文歷史、自然科學接軌的理念嗎?
不從小學開始養成閱讀習慣,海量積累課外知識,提升閱讀速度,將來別說應付高考,連中考都應付不了。
一個天天抱著手機,吸取毫無營養的明星八卦、流量熱聞,沉迷在手遊的虛擬世界中不肯醒來的孩子,註定會在中考、高考的賽場上被無情淘汰。
03
不講方法
有些孩子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學習態度也很端正,可成績就是上不去,原因何在?
恐怕是學習方法不當!
我的一個學生,理科成績很好,但文科就比較弱勢。每次語文聽寫,他都很難做到一次性過關。
為了提高他的成績,我要求他每次上新課前,必須先預習,並把預習的情況拿來給我檢查,而我在檢查預習情況時,就會對他做聽課指導。
多年的一線從教生涯,讓我發現:
很多孩子不會聽課,尤其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做筆記,什麼時候應該全身心集中注意力聽講。
結果一堂課下來,重難點知識沒做好筆記,該認真聽的也沒弄明白。
之所以會這樣,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孩子沒有預習。
通過預習,學生可以把要學習的內容先梳理一遍,基礎知識過一遍,課後思考題看一看、想一想。
預習過程中產生的疑惑,就是聽課、做筆記的重點。
而如果沒有預習的這一過程,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就會顯得很被動。課堂上抓不住重點,課後作業也吃力不討好。
還有一些學生,沒有定期整理課堂筆記、學習用品、錯題難題集的習慣,也不懂得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
他們做事情常常是盲目的、被動的,老師沒有安排的事,從來不會主動去做。優勢學科不制定計劃求穩,弱勢學科也不制定計劃提高,結果是失了長處,廢了短板,漸漸淪落到學渣層。
學習是自己的事,沒有任何人比你更清楚自己的短板,不擬定學習計劃,不定期回顧反思,事倍功半就是必然的了。
04
假努力
網課期間,我有一個學生的表現十分優異:
每天上課都按時打卡,極少有遲到現象。講課時,我隨機巡堂,她的眼睛始終關注著屏幕,還能清楚地看到她做筆記的樣子。
至於作業,每一次的正確率都很高,而且有老師評講後的糾錯痕跡,說明是用了心的。
這麼努力的一個孩子,入學考試的成績如何呢?
很遺憾,排在全年級倒數40名之後。
這與她在網課期間的表現反差太大了,如此畫風,自然引起了我的注意,於是將她找來談話。
一番追問,真相才浮出水面:
原來她在屏幕前的專注,都是做做樣子罷了,眼睛盯著屏幕時其實在想別的,手動的時候其實在寫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只是隔著屏幕,這些都做得很有欺騙性。
至於作業,那不過是copy她一個閨蜜的學習成果罷了。我事後把兩人的作業拿來比對,果然雷同度極高。
在我們的身邊,的確存在這樣的學生:表面上很用功,實際上都是在做樣子給老師和父母看,這就是假努力的現象。
可悲的是,假努力的孩子,騙過了老師和家長,終究沒有騙過自己。一切的偽裝,只需一場考試,就會被卸得體無完膚。
不要假裝很努力,人生不會陪你演戲。
讀書的機會只有一次,吃不下讀書的苦,就要被迫吃生活的苦。
眼下的安然度日,不能讓未來的你飽食終日。
這個新時代,沒有文化,終究只能在底層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