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實施惡性欺凌可送工讀學校教育

2020-12-14 新京報

  日前,教育部、中央綜治辦、最高法、最高檢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下稱《方案》)。

  《方案》首次對學生欺凌做出了界定,強調要嚴格區分學生欺凌與學生間打鬧嬉戲;對學生欺凌的不同情形明確了懲戒措施,提出情節惡劣的欺凌事件,可將實施欺凌學生轉送工讀學校教育;同時,明確學生欺凌事件的處置以學校為主;並強調對職責落實不到位、學生欺凌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單位要追究責任。

  據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向明燦介紹,《方案》對治理的全過程,包括欺凌的界定、預防、處置、如何懲戒以及如何申訴的整個過程都作出了描述,對欺凌的主體、部門職責、工作要求都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方案》使欺凌的預防、處置以及工作安排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焦點1 語言欺凌網絡欺凌都算欺凌

  《方案》明確指出,「中小學生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包括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同時指出,「在實際工作中,要嚴格區分學生欺凌與學生間打鬧嬉戲的界定,正確合理處理」。

  北京市教育學院教授、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安全教育與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李雯表示,《方案》一是明確了學生欺凌的範圍,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事件;二是明確了學生欺凌的構成要素,包括發生的單次或者多次、主觀上的故意、表現的多種形式、損害的多個方面等四個要素;三是強調學生欺凌與學生之間打鬧嬉戲的區別。

  「在界定學生欺凌構成要素時,明確提出單次或者多次以各種方式蓄意傷害他人造成一定損害的事件都是學生欺凌,這一點特別有意義。因為不管是反覆發生還是偶然發生或者單次發生的欺凌事件,其性質都是欺凌,都應該嚴肅、認真對待和處理,這樣也有助於我們在實踐中提早幹預學生欺凌事件,避免事態發展和惡化。」李雯說。

  焦點2 欺凌事件應10日內完成調查

  《方案》規範了處置程序,明確了學生欺凌事件的處置以學校為主。學校發現學生欺凌事件線索後,應當按照學生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和處理流程對事件及時進行調查處理,由學校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對事件是否屬於學生欺凌行為進行認定。在調查處理階段,原則上學校應在啟動調查處理程序10日內完成調查,根據有關規定處置。

  若有申訴,明確要妥善處理申訴請求。由縣級防治學生欺凌工作部門負責處理學生欺凌事件的申訴請求。對確需複查的,由縣級防治學生欺凌工作部門組織學校代表、家長代表和校外專家等組成調查小組啟動複查。複查工作應在15日內完成。

  焦點3 推進校園視頻監控系統建設

  《方案》明確了積極有效預防學生欺凌的措施,要求學校每學期開學時需集中開展教育、在道德與法治等課程,定期對中小學生進行欺凌防治專題教育。還要組織開展家長培訓,引導家長增強法治意識,落實監護責任,了解防治學生欺凌知識。

  《方案》還提出要推進校園視頻監控系統、緊急報警裝置等建設;針對全體學生開展防治學生欺凌專項調查,及時查找可能發生欺凌事件的苗頭跡象或已經發生、正在發生的欺凌事件。

  焦點4 情節輕微由學校批評教育

  《方案》對學生欺凌的不同情形明確了懲戒措施。

  情節輕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學校對實施欺凌學生開展批評、教育;情節比較惡劣、對被欺凌學生身體和心理造成明顯傷害的嚴重欺凌事件,學校在對實施欺凌學生開展批評、教育的同時,可請公安機關參與警示教育或對實施欺凌學生予以訓誡;屢教不改或者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必要時可將實施欺凌學生轉送專門(工讀)學校進行教育;涉及違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學生欺凌事件,處置以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為主。

  工讀學校是對有違法、輕微犯罪行為和品行偏常的未成年中學生進行有針對性教育的半工半讀學校,是普通教育中的特殊形式。

  該《方案》的懲治措施涉不涉及年齡的限制?對此,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何秀超表示,《方案》約束的範圍包括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還有中職的學生,有一些年齡相對較大。所以這次又聯合了人社部,主要是針對技校主體的學生,並且對校外的成年人涉及學生欺凌,包括教唆、誘騙、威脅等的犯罪行為,也要堅決打擊、零容忍。

  此外,《方案》還提出,本區域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工作情況將納入文明校園創建標準,納入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年度考評,納入學校校長、行政管理人員、教師、班主任及相關崗位教職工學期和學年考評。並且對職責落實不到位、學生欺凌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單位要追究責任。

  【背景】

  抽樣調查:近三成中小學生「偶爾遭受欺凌」

  「2016年一項針對全國29個縣104825名中小學生的抽樣調查發現,經常遭受欺凌的比例為4.7%,偶爾遭受欺凌的比例為28.66%。」李雯說。

  另據統計,2014年至2015年,媒體曝光的校園欺凌事件共43起。僅2016年5月至8月,上報到教育部就有68起校園欺凌事件。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陶西平表示,學生欺凌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受欺凌的學生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欺凌者通過欺負別人使內心得到滿足,形成自我優越感的惡性膨脹,養成以欺侮別人為樂的惡習。而其他學生會因目睹欺凌過程而惶恐,因無能為力而不安。如果校園內發生的恃強凌弱現象及問題得不到及時制止和解決,少數欺凌者膽子越來越大,極有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手段越來越兇殘,由侮辱、欺負、打罵受欺凌同學的輕微違法行為,演變成犯罪,甚至於幹起搶劫、強姦、殺人等嚴重的罪惡勾當。

  《方案》的實施將為中小學生欺凌問題的綜合治理注入一劑「猛藥」。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王敬波這樣認為,「『猛藥』已下,成效還是要看能否具體落實到位。應對學生欺凌問題,要建立科學的綜合治理體系,既要有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也需要相應的法律保障,還校園一片淨土,讓孩子在陽光下快樂地成長。」

  新京報記者 王俊

相關焦點

  • ...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出臺必要時可將實施欺凌者送工讀學校
    &nbsp&nbsp&nbsp&nbsp要求各級教育督導部門把防治學生欺凌工作專項督導結果作為評價政府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內容。對職責落實不到位、學生欺凌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單位通過通報、約談、掛牌督辦、實施一票否決權制等方式進行綜治領導責任追究。學生欺凌事件中存在失職瀆職行為,因違紀違法應當承擔責任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女中學生扇小學生耳光拍視頻 2人被送工讀學校
    (原標題:中學生扇小學生耳光並拍視頻 兩涉事學生被送工讀學校)
  • 中學女生扇小學生耳 貴州赫章通報:已送工讀學校矯治
    經查:4月15日17時30分,趙某(女,14歲,赫章縣城關鎮人,赫章縣第二中學八年級學生)、李某(女,14歲,赫章縣城關鎮人,赫章縣第二中學八年級學生)、李某某(女,12歲,赫章縣城關鎮人,赫章縣第一小學六年級學生)放學途中在赫章縣城關鎮人民廣場與放學回家的陳某(女,13歲,赫章縣城關鎮人,赫章縣第一小學六年級學生)相遇,趙某以此前陳某辱罵時其為由,遂扇了陳某一耳光,期間李某某用手機拍攝後李某將該視頻上傳快手
  • 教育部公布學生欺凌事件處置方案:情節惡劣送工讀學校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馬海燕)中國教育部27日公布《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以下簡稱治理方案),對校園欺凌做出嚴格規定。涉嫌違法或犯罪的學生欺凌事件,處置將以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為主。
  • 重慶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公布 將實施欺凌學生轉送工讀學校
    學校共青團、少先隊組織要配合學校開展好法治宣傳教育、安全自護教育。同時,通過組織學校或社區定期開展專題培訓課等方式,加強家長培訓,指導、教育家長依法落實法定監護職責,引導廣大家長增強法治意識,科學實施家庭教育,落實監護責任,切實加強對孩子的看護和管教工作,幫助家長了解防治學生欺凌知識。
  • 學生涉嚴重欺凌將轉送工讀學校
    《治理方案》首次對學生欺凌做出明確界定,並提出學生欺凌事件的處置以學校為主,對學生欺凌的不同情形明確了懲戒措施,嚴重欺凌事件可將實施欺凌學生轉送專門(工讀)學校進行教育,涉及違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學生欺凌事件,將被移送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進行處置。
  • 教育部:學生欺凌事件處置以學校為主,屢教不改的欺凌者可轉送工讀學校
    中小學生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包括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針對學生欺凌事件預防措施,《治理方案》要求:學校切實加強教育。
  • 11部門向校園欺凌"亮劍" 情節惡劣學生可送工讀學校
    那麼,究竟什麼是欺凌?欺凌和玩笑怎麼界定?27日,記者從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了解到,學生欺凌有了明確定義——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何秀超介紹,方案首次對學生欺凌作出明確界定,指出中小學生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 讓工讀學校的孩子共享未來教育
    然而,2017年12月28日《遼瀋晚報》披露:遼寧盤錦市盤山縣胡家鎮中學8年級3班班主任朱麗霞老師因沒收了學生的撲克牌被學生捅死在教室講桌旁邊 ,連殺四刀,刀刀斃命,都扎在脖子上……(圖為被學生殺害的朱麗霞老師的靈堂)  面臨愈演愈烈的校園欺凌,教育部等十一部門適時聯合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對實施欺凌行為的學生實施教育懲戒 ,可將情節惡劣的欺凌學生轉送工讀學校進行教育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什麼是欺凌?終於有了答案語言欺凌網絡欺凌都算
    近年來各種形式和手段的欺凌事件時有發生,但卻沒有對學生欺凌的明確定義。27日,記者從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了解到,學生欺凌有了明確定義。  為有效預防中小學生欺凌行為發生,經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教育部等11部門日前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
  • 貴州赫章通報中學女生扇小學生耳光:已送工讀學校矯治
    經查:4月15日17時30分,趙某(女,14歲,赫章縣城關鎮人,赫章縣第二中學八年級學生)、李某(女,14歲,赫章縣城關鎮人,赫章縣第二中學八年級學生)、李某某(女,12歲,赫章縣城關鎮人,赫章縣第一小學六年級學生)放學途中在赫章縣城關鎮人民廣場與放學回家的陳某(女,13歲,赫章縣城關鎮人,赫章縣第一小學六年級學生)相遇,趙某以此前陳某辱罵時其為由,遂扇了陳某一耳光,期間李某某用手機拍攝後李某將該視頻上傳快手
  •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除學生有法律依據,還是有更好選擇?
    依法治校: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除學生有法律依據,還有更好選擇學生在義務教育年齡內,學校有權利開除或勸退嗎?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七條有明確規定, 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
  • 教育部對學生欺凌有了明確界定,實施欺凌的學生將受到這些教育懲戒
    家長們或許有時候也會納悶,到底哪些行為才算是校園欺凌?應該教育孩子哪些行為不可觸碰?劃重點!以下雷律師的建議,家長們可要看仔細啦!(名稱可叫「校園欺凌防治小組」或者「校園欺凌防治委員會」,以下統稱「學校反欺凌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本校的學生欺凌防治工作,包括負責反欺凌教育、日常防範、規章制度的制定、欺凌事件調查與處置、事後追蹤觀察和輔導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 近七成青少年犯罪受不良網絡影響 校園欺凌惡性事件頻發
    在頻發的校園欺凌惡性事件中,網絡欺凌日益嚴重。對此,白皮書建議,要嘗試推行「強制報告」義務,建立未成年人從業禁止人員庫;立法網際網路信息分級制度,全面規制涉未成年人不良網絡信息,從頂層設計優化未成年人保護環境。
  • 上饒田畈街中學勸返學生強打同學威脅教師誰之過
    11月24日, 在江西鄱陽縣,校園欺凌的視頻熱傳。在視頻中,有幾名男孩持棍強闖校園對著同學拳打腳踢扇耳光,並且還威脅老師。這些學生均為厭學者、勸退學生。為什麼這些學生會這麼大膽欺凌其他學生並威脅老師呢?這實際上與我們當前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目前,我們的法律主要是保護了加害方,這些不良少年知道自己犯事法律處理不了,所以膽大妄為,心狠手辣,知道拿他沒辦法。
  • 遼寧規定 學生實施欺凌 計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遼寧省教育廳等11個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遼寧省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具體實施方案和責任分工》,明確中小學生實施欺凌,可視具體情節和危害程度將其表現計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並給予批評教育、紀律處分、送專門學校進行教育等處理。
  • 十一部門發文治理校園欺凌 界定什麼是學生欺凌
    明確如何處理欺凌事件 嚴重的要聯絡公安機關依法處置《方案》中對不同情節的欺凌事件處置辦法作出了明確要求:情節輕微的一般欺凌事件,由學校對實施欺凌學生開展批評、教育。實施欺凌學生應向被欺凌學生當面或書面道歉,取得諒解。
  • 專家解讀「學生欺凌」新定義:欺凌與打鬧嬉戲有區別
    不過,他也提出可更加突出定義中「力量的非均衡性」,並建議,傷害應以孩子的主觀感受為中心來界定。在對實施欺凌行為的學生的教育懲戒方面,上海辛靈中學(專門學校)的校長謝小雙認為,最好的辦法是提前介入,預防為主,並呼籲各地主管部門重視專門學校的的建設。
  • 預防校園欺凌需要規則教育
    規則意識正是在不斷矯正錯誤的過程中被強化的,沒有批評和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近年來,校園惡性欺凌事件屢有發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日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將對這一現象進行專項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