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工讀學校的孩子共享未來教育

2021-02-19 教育裝備採購網

歲末年初,辭舊迎新,人人都沉浸在節日來臨的喜悅中。然而,2017年12月28日《遼瀋晚報》披露:遼寧盤錦市盤山縣胡家鎮中學8年級3班班主任朱麗霞老師因沒收了學生的撲克牌被學生捅死在教室講桌旁邊 ,連殺四刀,刀刀斃命,都扎在脖子上……

(圖為被學生殺害的朱麗霞老師的靈堂)

  面臨愈演愈烈的校園欺凌,教育部等十一部門適時聯合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對實施欺凌行為的學生實施教育懲戒 ,可將情節惡劣的欺凌學生轉送工讀學校進行教育。

校園欺凌反思,工讀學校須與時代同步

  消息播出,對校園欺凌束手無策的學校乃至社會一片歡呼 ,輿論的強烈迴響反映出現實中反欺凌手段的捉襟見肘。在學校批評教育太軟,行政、刑事處罰門檻太高的前提下,社會、學校以及家庭難免一籌莫展。而「送工讀學校進行教育」一項,恰好充實了現有反欺凌懲戒體系的教育功能。但冷靜之餘想到,這種歡呼其實在刺痛人心,怎麼滿世界想到的都只是「懲罰」呢?懲罰真能拯救一個年輕的人生嗎?不少服刑者在服刑期間重複犯罪,出獄後重複犯罪,為什麼?為什麼不珍惜生的機會?社會和教育者應該深思:進工讀學校不是使人萬劫不復,而是要救救孩子。之所以再次犯罪,是不是他們感受到的是「被懲」而不是「獲救」呢?怎樣將懲罰變成救人而不是把救人演繹為懲罰?

 (重慶一所工讀學校)

  回顧我國工讀學校的發展,自1955年北京海澱工讀學校在距離市中心30公裡的溫泉鎮成立中國第一所工讀學校以來,60多年過去了,工讀學校建建拆拆,有的地方,一所工讀學校甚至就兩個學生 。而且,作為專門的教育一定應該具有不同的特色,針對不同的孩子給予他相適應的教育方式,這是應該儘快立項發展的。現在來看,工讀教育是遠遠落後於時代了。目前,工讀學校普遍反映缺乏資金和政策扶持,難以維持。專家建議,要讓這樣有針對性的教育真正落實並且見效,需要地方政府的扶持,以及國家層面的立法。而且,還應該提出更高要求:懲戒教育須與時代同步。

信息化時代,人的教育須+機器的教育

  人性的教育:動之以情。人往往不適應直接接受道理。因此,愛心、情感、人性是最重要的教育。除了排除歧視以外,法律、法規固然是必要的教育,而且,在信息化時代,機器的教育功能也不可小視。

  1.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為工讀學生打開通向世界的窗口,使他們依然與時代同步,動之以情:讓他們「明白世界不願放棄你」;曉之以理:告誡他們「你一天也不能掉隊。」這會在無形之中幫他們擺脫 「罪犯心理」,灌輸平等理念,使之達到心理的平衡。

  2. 配合青少年迷戀信息工具的特點,讓他們利用信息化設備,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自己的未來繼續學習,爭取為社會作貢獻。

  3.利用3D印表機,讓孩子們投身到創造的領域中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並感受團隊合作的力量與溫暖,分享創造的幸福與欣喜。

  5.錄播系統,錄下社會上的暖新聞、錄下父母的辛酸企盼與辛勤勞作、錄下學校同學的勤奮學習、錄下自己痛改前非的心聲。觸及陰暗的靈魂,感化僵化的感情。

  6.VR+AR系統、人工智慧、機器人,讓他們了解社會的進步,科技的動態,明白人的力量之巨大,從而認識到自身是世界的一分子,是社會的創造者,因此,永遠不可能脫離社會生活。

  7.監控系統,監控系統是我們的朋友,是機器警察,是提醒我們克制歇斯底裡、行為失控的工具,是使人正視錯誤行為、重新回歸理性的好幫手。

  8.影視,選擇正面陽光的片子、配以解析的時事新聞傳播灌輸。男孩子,培養有擔當、有責任心的教育,可以通過戰爭片,予以軍人英雄形象的教育影響,明確「勇氣、勇力」的投放地,從而培養愛國熱情;女孩子,予以勤勞善良、富於同情心、美麗端莊、文靜有教養的教育影響,使之懂得什麼才是讓公眾所接受的真正的美。

  除此,還應當改善學生食宿條件,學習、鍛鍊、勞動的環境,讓其身同感受,進工讀學校不是罪犯,而是政府在保護其身心健康發展的前提下施以必要的勞動鍛鍊以及法制教育。

  哀,莫大於心死。一個生命體只有在被拋棄的時候心才會死。打開僵死心門的鑰匙莫過於愛,站在平視的角度就是最好的角度,處在等同的位置就是最恰當的位置。現代工讀學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裝備 ,使它們不但與人同在,還要與心同在。

  當你歸來,依舊是少年!讓未來教育與你同行,未來社會與你同在!你們該有的,一個都不能不缺少;社會該有的,一個都不能落下。


訂閱號

傳遞最新教裝動態

服務號

提供優質供求服務

華教壹傳媒(簡稱「華教e傳媒」)立足於打造多元化服務於教育裝備產業的綜合媒體運營與服務平臺,並為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裝備採購用戶和供應商提供多元化的專業供需對接服務。

相關焦點

  • 嶽陽工讀學校_南圖教育
    嶽陽工讀學校, 梁天琛向媒體透露,由於經費、編制等各種原因,南圖教育建設一直沒有落實。立法調研工作時,再次強調了工讀學校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重新激活工讀教育,還存在諸多「短板」,除了要擴充生源之外,如何解決工讀學校師資困境也是一大難點。「工讀學校的教師工作時間長、強度大,精神壓力也非常大。
  • 工讀學校日趨衰落 新法規立定能否重振工讀教育
    作為工讀教育的成功典型,他已經幾次被推薦給來訪記者。  海澱區寄讀學校的前身是成立於1955年的海澱區工讀學校,這是中國最早的工讀學校。80年代,一部表現工讀學校生活的電視劇曾經在這裡拍攝,使得這所學校廣為人知。  工讀學校源於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組建的「高爾基工學團」,原本帶有收容性質,主要收容二戰產生的蘇聯孤兒。
  • 請查看:駐馬店工讀學校在哪裡
    駐馬店工讀學校在哪裡 4 安康職業中專 唐玉梅;中職生攻擊行為的分析與矯正[N];安康日報;2007年 5孩子叛逆學校。 王勃然;英語項目學習模式對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探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3 陸洋;中學生擔憂的一般傾向性和內容特殊性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12年 2 ;北京市工讀教育概況和存在問題的調查
  • 努力讓「問題青少年」健康成長 ——合川區工讀學校開展教育矯治...
    區工讀學校學生參加中考以德育人 呵護孩子心靈合川區工讀學校創辦於1984年,目前是全市唯一一所正常招生教育矯治「問題青少年」的公辦專門學校,2014年搬遷至合陽城街道五尊社區。據合川區工讀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來到學校的孩子大多曾有偷竊、校園暴力等不良行為,如果讓他們繼續流浪在社會上或在普通學校上學,不利於社會和校園的和諧穩定。合川區工讀學校作為一所專門學校,最大的作用就是做好「問題青少年」的管護,進行社會兜底,通過教育矯治減少社會上的不安定因素,增強社會滿意度。
  • 教師和家長必讀:工讀學校又要來了,它是個什麼學校?
    工讀學校很早就有,但是在全國還很少,沒有普及,更多的地方還沒有工讀學校,教育部近來又發文:校園欺凌屢教不改或者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必要時可將實施欺凌學生轉送專門(工讀)學校進行教育。讓工讀學校有一次進入我們視線。工讀學校是個什麼樣子的學校?
  • 被「遺忘」的工讀教育
    「目前,全國工讀學校不足百所,其中大多數處於勉強維持辦學的狀態,『四缺』(缺學生、缺教師、缺經費、缺認可)成普遍問題,而具有良好辦學條件並享有良好社會聲譽的工讀學校僅為少數。」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徐輝坦言。長期研究工讀教育的路琦對此感同身受。她說:「過去,我國實行強制工讀教育。
  • 【深度】工讀教育60年
    「前世今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由於國內戰爭和自然災害的原因,造成了大批孤兒和無家可歸的流浪兒,於是,政府參照前蘇聯高爾基工學團的模式創建了工讀學校。全國第一所工讀學校是1955年成立的北京海澱工讀學校。隨後,北京市朝陽工讀學校、上海長寧區工讀學校等工讀學校相繼創辦。
  • 徐 輝:不能遺忘的工讀教育
    或者說只要有優秀的教師、合適的環境和恰當的方法,遭遇任何成長問題的學生都可以教育好,不會走上違法犯罪之路而需要送到工讀學校接受專門的教育轉化徐輝:不能遺忘的工讀教育 今年5月,應邀參加「中國工讀教育60年暨北京市海澱工讀學校60周年成果展」,感觸良多。
  • 轉送工讀學校也是對父母的棒喝
    在這種背景下,已經被淡忘多年的專門學校、工讀學校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首先需要澄清一種錯誤認識,一說到工讀學校,就有人認為那是對「壞孩子」進行處罰的地方。其實,工讀學校並不是執行行政處分或刑事處罰的場所,它屬於特殊教育學校,教育的對象是有違法或輕微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
  • 「工讀學校」:一個時代的記憶
    >無論您是70年代還是80、90年代也都一定聽過「工讀學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於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一張工讀學校的學生證,像一張帶著「恥辱」的證件。把「好孩子」和「壞孩子」瞬間分割。「工讀學校」在那時在很多普通人心裡的印象:「避而遠之,千萬別去」;「進去孩子就毀了!」
  • 聚焦工讀教育(下):如何從邊緣走回「原心」
    專門學校承擔著特別的教育任務,卻沒有相關設施、教師津貼、經費保障的說明。    沈廣東:我覺得工作最難做的地方不在學校內,而在學校外。家長如何主動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提高家教水平,逐步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體化,為孩子未來發展共同搭建健康成長的平臺,是我常常思考的事情。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的不到位,是最讓我感到撓頭的事。
  • 工讀學校「生存錄」:有學校多年無生源
    工讀學校,後改稱專門學校,是國家為有輕微違法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開設的特殊教育機構。被送到工讀學校的青少年中,多數犯有不良行為或犯罪行為。矯治這些行為,成為工讀學校的一個重要職能。自上世紀50年代起,國內各地先後開展工讀教育,到1966年左右,全國工讀學校數量超過200所,工讀教育迎來高潮。
  • 聚焦工讀教育:如何從邊緣走回「原心」?
    但大家看到的卻是,上世紀90年代後期,幾乎所有的工讀學校都摘下了「工讀學校」的牌子,淡化工讀痕跡,拆除了高牆鐵絲網。    「工讀學校」在改名後仍然面臨種種尷尬——招不到學生,得不到認可,找不到經費。工讀教育出了什麼問題?類似的工讀學校還能繼續辦下去嗎?針對有嚴重不良行為學生的「專門教育」的未來發展之路在哪裡?
  • 為義務教育「兜底」的工讀學校為何名存實亡?
    但是必須承認的是個體差異,否則,為什麼同樣受教育,有的孩子能考一百分,有的只能考幾分呢?我們當然相信,大多數孩子通過「愛的教育」,「賞識教育」,通過老師耐心,細心的教育,能夠健康成長。但是,對個別特殊家庭環境下的孩子,這些「軟」的教育方式有用嗎?而讓人尷尬的是,普通學校的老師,對這些「問題孩子」沒有採取強硬措施的權利,只能聽之任之,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 工讀教育能讓弒師少年改邪歸正嗎
    全天都是課,不能休息,又累又餓。感覺一天都呆不住了,只想離開這裡,現在就想回去。到了這裡,才發現原來的生活有多好。  現在回去肯定辦不到,但不久後他和其他兩名嫌犯就要回歸家庭和社會,甚或學校。但誰敢保證劉風這樣的屢犯、慣偷經過一段時間的工讀教育就能改邪歸正?就能保證不再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我表示懷疑。  我的懷疑基於對工讀教育的認識。先來看工讀學校的現狀。
  • 重啟工讀學校,對不良少年進行強制矯正!
    歸根結底是家庭教育的不當與學校教育的失敗。這些問題兒童大多出自單親家庭或者留守兒童,還有一部分是由於家長的過分溺愛導致孩子我行我素、無法無天,早已失去了是非觀念。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壓力也隨之增大,大多數家長為金錢忙忙碌碌,尤其是高額的房貸車貸,壓的人喘不過氣來,為此,很多家庭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而少年時期正是孩子三觀樹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很容易走上歧途,尤其是外界花花世界的引誘太多太多,一張白紙想要保持潔淨不容易,想要沾上汙黑太過容易。
  • 鄭州某「工讀學校」:即使父母放棄,還有老師的愛
    作為教育轉化「問題學生」、矯治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專門學校,工讀學校在義務教育中扮演著特殊角色,其地位不可或缺。可是,雖然工讀學校的教育對象和教育管理模式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囿於社會與家長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成見」,工讀學校仍然面臨著諸如「招生難」、校外延伸教育欠缺等一些發展中的困惑,其社會地位與功用未能充分體現出來。
  • 記者調查:工讀學校還需要嗎?尷尬困局如何破解?
    央廣網北京5月2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導,最近,正好是我們國家的第一所工讀學校——北京海澱寄讀學成立60周年,也可以說是中國工讀教育60周年。工讀學校,即教育轉化「問題學生」、矯治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專門學校,在義務教育中扮演著特殊角色。
  • 從激活工讀學校看「同班就學」遭遇的困境
    我國2006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隨之,全國各地的工讀學校或撤銷或轉型、萎縮,據統計,截止到2010年12月,全中國僅有67所工讀學校且絕大多數沒有幾個學生。
  • 人民日報丨來自重慶一所工讀學校的教育探索:努力讓「問題少年」不...
    人民日報消息,最高檢發布意見,要求對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堅持懲治與教育相結合,探索建立檢察機關與專門學校的工作銜接機制。工讀學校作為專門學校的一部分,面臨著學該怎麼上、課該如何教、人要怎樣引導等具體問題。重慶合川工讀學校制定完整教育方案、暢通家校交流,探索學校、家庭、社會合力教育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