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4日周四
2、感覺和知覺的區別
(1)感覺和知覺反映的內容不同。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則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各個部分及其相互關係的整體的、綜合的反映,兩者反映的內容在層次上存在差異。
(2)感覺和知覺產生的來源不同。感覺是介於生理和心理之間的活動過程。它的產生主要來自感覺器官的生理機制和刺激信息的物理特性,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人的知識經驗,因此,相同的刺激會引起相似的感覺;知覺則是純粹的心理活動,它的產生來自感覺基礎上對客觀事物各種屬性的整合和解釋以獲得某意義的心理活動,需要人的知識、經驗等的參與,不同的人對同一刺激信息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知覺。
(3)感覺和知覺的生理機制不同。感覺是單一分析器活動的結果,而知覺是多種分析器協同活動對複雜刺激或刺激之間相互關係分析、綜合的結果。在多種分析器共同參與、反映並整合事物多種屬性之後,才能形成知覺。
3、感覺和知覺之間的聯繫
感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各種屬性的整體反映,沒有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對客觀事物整體的反映。感覺是知覺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知覺的前提和基礎;知覺則是感覺的深入和發展,人腦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越豐富、越精確,由此形成的知覺就越完整、越正確,兩者聯繫緊密。
四、感覺現象和感覺規律
1、感覺現象
(1)感覺適應: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續作用下,人的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如:強烈刺激反覆作用於感覺器官後會導致感受性降低。
(2)視覺適應是最常見的感覺適應現象。包括明適應和暗適應。暗適應較長(約20分鐘),明適應很快,2~3分鐘趨於穩定,5分鐘左右,明適應就全部完成了。
在日常生活中,感覺適應現象有很多,如嗅覺、膚覺、聽覺、痛覺,它們的適應很明顯。「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2、感覺對比
是指不同性質的刺激作用於同一感受器時,產生相互作用,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感覺對比增強了人的感覺差別,使個體能夠更好地辨別事物。
根據刺激呈現時間的不同,分為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
(1)同時對比,是指兩個刺激同時作用於同一感受器時產生的感覺對比現象。例如膚色較白的,穿黑色衣服會顯得更白些,這是衣服和膚色感覺對比後的效果。
(2)繼時對比,繼時對比是指兩個刺激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產生的感覺對比現象。例如:吃了糖之後,接著吃蘆柑,就會感覺蘆柑酸。
感覺對比現象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工業生產中的機器設備、工藝管道的色彩設計、危險場所中物體的警示顏色等,都要考慮感覺對比現象。
3、聯覺
聯覺是指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在顏色感覺中容易產生聯覺。如紅橙黃等顏色類似太陽和烈火,會引起人的溫暖感覺,因此被稱為暖色。視聽聯覺在聲音作用下產生某種視覺形象。如:「甜蜜的嗓音」「絢麗的樂曲」。
聯覺在教育、繪畫、建築、圖案設計、環境布置、廣告和烹飪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五、知覺特徵
1、知覺選擇性
是指人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或某方面作為知覺對象,而把其他事物作為背景進行組織加工的過程。
知覺對象與知覺背景之間的關係是相對而言的,它們可以發生相互轉換,如雙關圖形是通過不同知覺選擇,即可以把它知覺為一種圖形,又可以把它知覺為其背景,這是知覺選擇性的重要特徵,他能夠讓人在繁雜的刺激信息中形成清晰、準確、完善而又豐富的知覺內容。
知覺選擇性能夠把知覺對象從知覺背景中分離、辨別而確認,在工業生產、廣告設計、軍事和學生觀察力培養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知覺選擇性的特點有:
第一、客觀刺激物本身特點的影響
第二、空間位置的影響
第三、人的主觀狀態
2、知覺整體性
是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把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屬性、部分整合為整體的過程。
知覺整體性的特點有
第一、客觀刺激物本身的特點
第二、知覺者的主觀狀態。知覺整體性不僅與刺激物本身的特徵(如接近、連續、相似等)以及各部分之間結構成分密切相關,而且受到人的主觀狀態、特別是原有知識、經驗的影響。因此、一個人所具有的知識、禁言、是其對當前知覺活動提供補充信息與整合屬性的必要條件。
3、知覺理解性
是指人根據知識、經驗對客觀事物進行解釋,並用詞語加以概括與標誌以賦予其意義的組織加工過程。同一個知覺對象,具有不同知識經驗背景的人對它的組織加工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知覺經驗也會存在差異。
知覺理解性特點有
第一:與知覺者的知識、經驗有密切關係
第二、受言語指導的影響。言語指導可以為知覺理解性指引組織方向,當刺激信息判斷標誌不甚明顯時,適當的言語指導可以幫助人喚起過去的知識、經驗,以促進其對知覺對象的理解。
4、知覺恆常性
知覺恆常性是指人在一定範圍內,不隨知覺客觀條件的改變而保持其知覺映像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