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1(認知過程2)

2020-09-24 思想的漫步者

2020年9月24日周四

2、感覺和知覺的區別

(1)感覺和知覺反映的內容不同。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則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各個部分及其相互關係的整體的、綜合的反映,兩者反映的內容在層次上存在差異。

(2)感覺和知覺產生的來源不同。感覺是介於生理和心理之間的活動過程。它的產生主要來自感覺器官的生理機制和刺激信息的物理特性,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人的知識經驗,因此,相同的刺激會引起相似的感覺;知覺則是純粹的心理活動,它的產生來自感覺基礎上對客觀事物各種屬性的整合和解釋以獲得某意義的心理活動,需要人的知識、經驗等的參與,不同的人對同一刺激信息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知覺。

(3)感覺和知覺的生理機制不同。感覺是單一分析器活動的結果,而知覺是多種分析器協同活動對複雜刺激或刺激之間相互關係分析、綜合的結果。在多種分析器共同參與、反映並整合事物多種屬性之後,才能形成知覺。

3、感覺和知覺之間的聯繫

感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各種屬性的整體反映,沒有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對客觀事物整體的反映。感覺是知覺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知覺的前提和基礎;知覺則是感覺的深入和發展,人腦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越豐富、越精確,由此形成的知覺就越完整、越正確,兩者聯繫緊密。

四、感覺現象和感覺規律

1、感覺現象

(1)感覺適應: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續作用下,人的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如:強烈刺激反覆作用於感覺器官後會導致感受性降低。

(2)視覺適應是最常見的感覺適應現象。包括明適應和暗適應。暗適應較長(約20分鐘),明適應很快,2~3分鐘趨於穩定,5分鐘左右,明適應就全部完成了。

在日常生活中,感覺適應現象有很多,如嗅覺、膚覺、聽覺、痛覺,它們的適應很明顯。「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2、感覺對比

是指不同性質的刺激作用於同一感受器時,產生相互作用,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感覺對比增強了人的感覺差別,使個體能夠更好地辨別事物。

根據刺激呈現時間的不同,分為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

(1)同時對比,是指兩個刺激同時作用於同一感受器時產生的感覺對比現象。例如膚色較白的,穿黑色衣服會顯得更白些,這是衣服和膚色感覺對比後的效果。

(2)繼時對比,繼時對比是指兩個刺激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產生的感覺對比現象。例如:吃了糖之後,接著吃蘆柑,就會感覺蘆柑酸。

感覺對比現象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工業生產中的機器設備、工藝管道的色彩設計、危險場所中物體的警示顏色等,都要考慮感覺對比現象。

3、聯覺

聯覺是指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在顏色感覺中容易產生聯覺。如紅橙黃等顏色類似太陽和烈火,會引起人的溫暖感覺,因此被稱為暖色。視聽聯覺在聲音作用下產生某種視覺形象。如:「甜蜜的嗓音」「絢麗的樂曲」。

聯覺在教育、繪畫、建築、圖案設計、環境布置、廣告和烹飪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五、知覺特徵

1、知覺選擇性

是指人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或某方面作為知覺對象,而把其他事物作為背景進行組織加工的過程。

知覺對象與知覺背景之間的關係是相對而言的,它們可以發生相互轉換,如雙關圖形是通過不同知覺選擇,即可以把它知覺為一種圖形,又可以把它知覺為其背景,這是知覺選擇性的重要特徵,他能夠讓人在繁雜的刺激信息中形成清晰、準確、完善而又豐富的知覺內容

知覺選擇性能夠把知覺對象從知覺背景中分離、辨別而確認,在工業生產、廣告設計、軍事和學生觀察力培養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知覺選擇性的特點有:

第一、客觀刺激物本身特點的影響

第二、空間位置的影響

第三、人的主觀狀態

2、知覺整體性

是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把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屬性、部分整合為整體的過程。

知覺整體性的特點有

第一、客觀刺激物本身的特點

第二、知覺者的主觀狀態。知覺整體性不僅與刺激物本身的特徵(如接近、連續、相似等)以及各部分之間結構成分密切相關,而且受到人的主觀狀態、特別是原有知識、經驗的影響。因此、一個人所具有的知識、禁言、是其對當前知覺活動提供補充信息與整合屬性的必要條件。

3、知覺理解性

是指人根據知識、經驗對客觀事物進行解釋,並用詞語加以概括與標誌以賦予其意義的組織加工過程。同一個知覺對象,具有不同知識經驗背景的人對它的組織加工是不同的,由此形成的知覺經驗也會存在差異。

知覺理解性特點有

第一:與知覺者的知識、經驗有密切關係

第二、受言語指導的影響。言語指導可以為知覺理解性指引組織方向,當刺激信息判斷標誌不甚明顯時,適當的言語指導可以幫助人喚起過去的知識、經驗,以促進其對知覺對象的理解。

4、知覺恆常性

知覺恆常性是指人在一定範圍內,不隨知覺客觀條件的改變而保持其知覺映像的過程。

相關焦點

  • 心理諮詢師筆記10(認知過程)
    感覺是維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動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覺剝奪,就會使人的心理活動發生混亂,導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2、感覺的特徵(1)直接性。感覺反映的是當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而不是過去的或間接的事物。因此,記憶中對事物屬性的再現或幻覺中各種類似感覺的體驗等都不是感覺。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8(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情緒)
    2020年10月19日(周一)閒散了一周,繼續。一、情緒的定義1、情緒定義:情緒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應,但反應的內容和方式與過程認識過程不同。情緒是由三種主要成分構成的複雜心理現象,包括認知活動,生理反應和行為表現。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6(認識過程-思維2)
    問題是指用含這個人面臨障礙的目標既不能任職又不能習慣反應是在達到所與目標過程中的障礙。問題一般具有三個要素。 問題一般具有三個要素。第一,有一組已知的關於問題條件的描述,際問題的起始狀態。第二,有達到的目標,既具有構成問題結論的描述或具有問題所要求的答案或目標狀態。第三,遇到障礙及對該問題的正確解決方法不是直接顯現。需要通過間接的思考才能達到。b.問題解決的定義。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20(情緒和意志過程-挫折心理防禦機制)
    挫折包括挫折情境、挫折認知、挫折行為三個方面。(1)挫折情境。挫折情境是指導致個體所確定的目標不能實現的幹擾事件或阻礙達到目的的行動條件以及情境等。(2)挫折認知。挫折認知是指個體對挫折情境的認識、態度、評價與解釋,這是產生挫折和應對挫折的關鍵。例如:及、㕛同樣挫折情境,由於不同認知會引起個體不同的情緒感受與行為表現。(3)挫折行為。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2(認識過程3-記憶)
    2020年9月25日(周五)一、記憶概述1、記憶的定義記憶是指人腦對過去經驗的保持和再現。過去經驗是指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練習過的動作等在人腦中的保持,在一定條件影響下重新得到的恢復。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4(認識過程-想像)
    2020年9月30日(周三)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人類的進步,是知識演化的源泉。一、想像的概述1、想像的定義:是指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像最突出的特徵是形象性和新穎性。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4
    學習耽擱了幾日,慚愧。接筆記2一、現代心理學流派5、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師由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在1896年創立。隨著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及其臨床實踐,心理學越來越重視在人格發展過程中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影響,從而出現了新精神分析理論(Neo-psychonalysis)6、人本主義心理學: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羅傑斯在20世紀中葉創立。認為,心理學的研究應以正常認為對象。人是最重要的的,本性是善良的,並蘊藏著巨大、無限的潛力。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7(認識過程-思維3)
    (1)啟發式策略。手段-目標的分析法最早由紐厄爾和西蒙提出,通過分析發現問題的當前狀態和目標狀態之間的差別。尋找一定操作手段去消除這種差別即將需要達到的問題的目標狀態分成若干子目標。通過實現一系列子目標,最終達到總目標,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2)選擇性搜索。
  • 心理諮詢師落地督導班(第三期)圓滿結束
    天智心理諮詢中心按照原定計劃,於9月1-4日,繼續展開2020年度心理諮詢師落地督導班(第三期)的培訓。由天智心理中心創始人、首席心理專家、總督導陳天智博士傾心授課帶領。1日-2日,陳天智博士為大家系統地講解了認知行為療法的相關理論知識,並運用實際的諮詢案例予以詳細而深刻的解釋,力求讓學員更容易認識和理解。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2
    精神病學家具有行醫和開具處方的執照,他們傾向於治療患有較嚴重心理障礙的病人(比如精神分裂症),並會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待病人,把他們看作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家都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人們。他們會把人們看成是需要幫助的來訪者,而不是病人。五、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人類對自然界及自身精神活動的認識,隨著方法的不斷進步而越來越深刻。
  • 陳孝鵬(情感諮詢師/心理諮詢師)
    資質背景:深圳大學 心理學 在職研究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培訓認證心理諮詢師實戰派婚姻家庭諮詢師精神動力取向諮詢師認知行為療法諮詢師催眠師接受長期個人體驗/督導/團體督導/成長小組 擅長方向:情感諮詢:擅長脫單(追求目標對象/無目標脫單),戀愛(維護/挽回),婚姻(維護/挽回/分離小三),自我提升;心理諮詢:擅長失眠、抑鬱、焦慮、親密關係、父母關係、親子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等; 工作方式:每位來訪者都可以先預約一次免費的諮詢分析評估,然後根據具體遇到的問題,決定諮詢的方式。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5(認識過程-思維)
    2020年10月4日(周日)一、思維概述1.思維的定義:思維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概括的和間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繫。思維與感覺和知覺一樣,都是人的認識活動,但感覺和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感性認識,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
  • 具身認知丨莉琳心理首屆心理諮詢師技能實戰集訓營
    2020年11月22日,莉琳心理首屆心理諮詢師技能實戰集訓營迎來新課程——具身認知療法,由樂山市心理諮詢師協會副會長、樂山一中心理發展中心主任廖大琴老師帶領學習。       具身認知,也稱「具體化」,是心理學中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具身認知理論主要指生理體驗與心理狀態之間有著強烈的聯繫。生理體驗「激活」心理感覺,反之亦然。
  • 心理諮詢師入行2.0版本「見多識廣學習計劃」
    授課導師:楊智輝認知行為治療專家,北京林業大學心理系主任,教授『臨床與諮詢心理學方向碩士生導師,生態心理學方向博士生導師,美國喬治亞大學教育學院訪問學者,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理事(2012年至今)《心理學報》《心理科學進展》《心理發展與教育》《中國心理衛生雜誌》《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等期刊審稿人,主持國家教育規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
  • 學習筆記 | 認知、元認知、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
    (cognition)是指人們認識活動的過程,即個體對感覺信號接收、檢測、轉換、簡約、合成、編碼、儲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斷和問題解決的信息加工處理過程。通過心理活動(如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像)獲取知識。習慣上,我們將認知與情感、意志相對應。認知也稱之為認識,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說是對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現象。為了更直觀真切地明白這個概念,讀讀下面這個事例:在過去,由於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少,所以大學生在那時比較吃香。
  • 「棉花糖 心理」《兒童心理諮詢師》(初級) 認證班開始招生
    上海人才培訓促進中心《兒童心理諮詢師》(初級)由上海人才培訓市場促進中心、上海市心理學會社區心理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上海徐匯區劉博士心理諮詢陽光工作室指導,上海觀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辦開設「兒童心理諮詢師(初級)」培訓。
  • 心理諮詢師、情感諮詢師怎麼收費,收費標準如何確定?
    2001年4月,勞動部正式推出《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試行)》,並將心理諮詢師正式列入《中國職業大典》。2002年7月,正式啟動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資格項目,每年5月和11月舉辦兩次全國統一鑑定考試。考試合格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心理諮詢師證書(二級或三級)。
  • 雙11震撼來襲!心理諮詢師臨床與實踐培養體系 (ABCD執業班)全面升級了!
    不走彎路不踩坑,不花冤枉錢,夯實功力,穩紮穩打,兩年半,四個階段(ABCD)進階學習,從理論知識、觀摩研討、到臨床實踐、全程專業督導、精神科見習,幫助你逐步成長為有臨床執業能力的心理諮詢師。、治療過程的困難時刻和應對、結束階段的評估與方法、案例報告撰寫2.
  • 立志成為心理諮詢師?來澳洲留學學習諮詢碩士吧!
    不是的,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考慮澳洲的諮詢師碩士專業。什麼是諮詢師?不同於臨床心理學,用藥物或醫療器具等方法對心理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心理諮詢師是通過語言諮詢去疏導他人情緒,採取敘事療法,認知行為療法,遊戲療法等專業方法,進行單人或多人的心理輔導。
  • 中科院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課程招生簡章(昆明未陌央)
    (可登陸心理所及教學院網站「通知公告」欄,點擊http://www.psych.ac.cn/jixujiaoyu/查閱對接機構名單。)學員通過參加本培訓課程學習,可以為專業成長和職業發展,打下心理諮詢知識和技能的良好基礎。綜合考試通過後,可獲得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院頒發的《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合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