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筆記10(認知過程)

2020-09-25 思想的漫步者

2020年9月23日周三。

感覺與知覺:人腦獲取信息以及解釋這些信息及感覺和知覺,感覺是人腦通過感覺器官從環境中接受刺激信息的過程。知覺是人腦通過感覺器官對信息進行分類、整合、分析和解釋的過程。

一、感覺

1、感覺的定義: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活動是從感覺開始的

感覺不僅反映事物的外部屬性,還有身體內部的狀況和變化。如:運動姿勢、口渴、飢餓、腹痛等。簡而言之,外部和內部的刺激首先作用一感覺器官,感官將適宜刺激轉換成神經衝動,通過傳入神經到達大腦皮層相應區域,產生相應的感覺。

感覺是維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動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覺剝奪,就會使人的心理活動發生混亂,導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

2、感覺的特徵

(1)直接性。感覺反映的是當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而不是過去的或間接的事物。因此,記憶中對事物屬性的再現或幻覺中各種類似感覺的體驗等都不是感覺。

(2)個別屬性。感覺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而不是事物的整體。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整體反映以及對其意義的解釋,更由比感覺更高級的知覺,思維等心理活動過程來完成。

3、感覺的種類

(1)外部感覺。外部感覺是由外部客觀刺激引起,反映外部事物個別屬性的感覺。外部感覺主要有視覺、聽覺、膚覺、味覺和嗅覺。在人接受外部事物屬性的信息中,80%~90%是通過視覺獲得的,聽覺次之。膚覺按其性質分為觸覺、壓覺、振動覺、溫覺、冷覺、痛覺和癢覺。

(2)內部感覺。內部感覺是指由有機體內部刺激引起,反映內臟器官、身體平衡及自身狀況的感覺。內部感覺的感受器位於人體內臟壁內、腹膜、胸膜、關節囊和前庭器官等處。它把內臟、關節、肌肉、前庭器官等部位的活動及其變化等刺激,經傳入神經傳向中樞,從而引起飢、渴、飽、脹、痛、運動、平衡等內部感覺。內部感覺主要有運動覺、平衡覺和機體覺

4、感覺測量

感覺是由外界物理量引起,物理量及其變化是感覺產生和發生變化的重要條件。

(1)感覺閾值和感受性。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是用感受性大小來說明的。感受性指人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每個人對同一種刺激的感受性存在著差異。感受性用感覺閾限來度量,感覺閾限指能引起感覺的持續一定時間的刺激量,即感官感到某個刺激存在或刺激發生變化所需刺激強度的臨界值。感覺閾限與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關係,感覺閾限越高,感受性越弱:感覺閾限越低,感受性越強。

感受器官能感受的刺激強度和兩個刺激之間的最小差異,即絕對感覺閾限和差別感覺閾限。每種感覺都有兩種類型的感受性和感覺閾限:絕對感受性和絕對感覺閾限;差別感受性和差別感覺閾限。

絕對感覺閾限是之人的感官接受某種刺激時,剛剛能引起其反應或剛剛能停止其反應的刺激強度,即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絕對感覺閾限是以50%的次數能夠感覺到,另有50%的次數感覺不到的刺激強度,其大小因有機體內部與外部條件的影響而有所不同。

絕對感受性是人對最小刺激量的感覺能力,即剛剛能察覺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絕對感受性用絕對感覺閾限來度量,兩者在數值上成反比關係;絕對感覺閾限值越小,絕對感受性越強:絕對感覺閾限值越大,絕對感受性越弱。

(2)差別感受閾限和差別感受性。差別感受閾限是指剛剛引起差別感受的兩個同類刺激之間的最小差別量。一般來說,某刺激引起人的感覺後,如果刺激量發生變化,增加或減少時,會引起感覺的變化。但並不是刺激的所有變化量都能引起人的差別感覺。

差別感受性是指對同類刺激最小差別量的感覺能力。差別感覺閾限和差別感受性之間成反比關係。差別感受性越高,引起差別感覺所需要的刺激差別越小,即差別感覺閾限越低。

二、知覺

1、知覺的定義: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各個部分及其相互關係的整體反映。知覺以感覺為基礎,是人腦對感覺信息的選擇、組織和解釋。

當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人的感官時,人不僅反映該事物的個別屬性,而且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協同活動,將通過感覺獲得的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按其相互關係加以整合,形成該事物的完整映像,從而加以解釋。感覺是知覺的前提,知覺並不是感覺的簡單相加,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2、知覺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知覺進行不同分類。依據知覺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分析器不同,將知覺分為視知覺、聽知覺、嗅知覺和味知覺。依據知覺反映的客觀事物的特性不同,將知覺分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相關焦點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1(認知過程2)
    2020年9月24日周四2、感覺和知覺的區別(1)感覺和知覺反映的內容不同。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則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各個部分及其相互關係的整體的、綜合的反映,兩者反映的內容在層次上存在差異。(2)感覺和知覺產生的來源不同。感覺是介於生理和心理之間的活動過程。
  • 陳孝鵬(情感諮詢師/心理諮詢師)
    資質背景:深圳大學 心理學 在職研究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培訓認證心理諮詢師實戰派婚姻家庭諮詢師精神動力取向諮詢師認知行為療法諮詢師催眠師接受長期個人體驗/督導/團體督導/成長小組 擅長方向:情感諮詢:擅長脫單(追求目標對象/無目標脫單),戀愛(維護/挽回),婚姻(維護/挽回/分離小三),自我提升;心理諮詢:擅長失眠、抑鬱、焦慮、親密關係、父母關係、親子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等; 工作方式:每位來訪者都可以先預約一次免費的諮詢分析評估,然後根據具體遇到的問題,決定諮詢的方式。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8(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情緒)
    2020年10月19日(周一)閒散了一周,繼續。一、情緒的定義1、情緒定義:情緒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應,但反應的內容和方式與過程認識過程不同。情緒是由三種主要成分構成的複雜心理現象,包括認知活動,生理反應和行為表現。
  • 心理諮詢師落地督導班(第三期)圓滿結束
    天智心理諮詢中心按照原定計劃,於9月1-4日,繼續展開2020年度心理諮詢師落地督導班(第三期)的培訓。由天智心理中心創始人、首席心理專家、總督導陳天智博士傾心授課帶領。,對來訪者做到充分的同理和共情是建立諮訪關係的重要基礎,只有被諮詢師同理到,來訪者才能打 開心扉,良好的諮訪關係才能建立起來;2.諮詢師必須做到價值中立,這一點非常關鍵,事關諮詢成敗; 3.作為初學者,在諮詢過程中,往往只流於對來訪者表面問題的梳理和解決,卻不知如何向深處探索來訪者的核心認知偏差,而這需要通過大量的個案實操才能逐漸掌握。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7(認識過程-思維3)
    2020年10月10日(周六)3.問題解決的策略問題解決過程中是對問題空間的搜索過程。任何問題總包含著給定條件和目標,即包含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問題空間是從初始狀態到目標狀態的認識過程。問題解決,利用各種方法改變問題的初始狀態,經過中間狀態。逐步達到目標狀態,解決問題的策略就是對問題空間的搜索。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6(認識過程-思維2)
    2020年10月7日四、問題解決及其影響因素1.問題解決的概述a.問題的定義。問題是指用含這個人面臨障礙的目標既不能任職又不能習慣反應是在達到所與目標過程中的障礙。問題一般具有三個要素。 問題一般具有三個要素。第一,有一組已知的關於問題條件的描述,際問題的起始狀態。第二,有達到的目標,既具有構成問題結論的描述或具有問題所要求的答案或目標狀態。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2(認識過程3-記憶)
    2020年9月25日(周五)一、記憶概述1、記憶的定義記憶是指人腦對過去經驗的保持和再現。過去經驗是指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練習過的動作等在人腦中的保持,在一定條件影響下重新得到的恢復。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20(情緒和意志過程-挫折心理防禦機制)
    一、挫折心理概述1、挫折的定義挫折是指個體的動機、願望、需要和行為受到內部和外部因素阻礙的情境和相應的感受與體驗狀態,一個人在實現自己所追求的目標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往往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阻礙有些來自自身,如生理缺陷、能力不強、觀念衝突、情感壓抑、自己的抱負水平及期望過高等。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4(認識過程-想像)
    2020年9月30日(周三)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人類的進步,是知識演化的源泉。一、想像的概述1、想像的定義:是指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像最突出的特徵是形象性和新穎性。
  • 心理諮詢師「擺攤」指南。(僅供娛樂)
    最近「擺攤」火了初心君整理了一個心理諮詢師「擺攤」指南僅供娛樂切勿當真FBI WARNING所以當心理諮詢師嗎有空玩手機不如考個心理諮詢師這樣你就沒錢買手機也沒時間玩手機了(只有這句是真話)【完】該文章為重慶麓沁心理原創,未經授權,不可轉載。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4
    接筆記2一、現代心理學流派5、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師由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在1896年創立。隨著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及其臨床實踐,心理學越來越重視在人格發展過程中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影響,從而出現了新精神分析理論(Neo-psychonalysis)6、人本主義心理學: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羅傑斯在20世紀中葉創立。認為,心理學的研究應以正常認為對象。人是最重要的的,本性是善良的,並蘊藏著巨大、無限的潛力。
  • 心理諮詢師學習筆記15(認識過程-思維)
    2020年10月4日(周日)一、思維概述1.思維的定義:思維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概括的和間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繫。思維與感覺和知覺一樣,都是人的認識活動,但感覺和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感性認識,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
  • 「棉花糖 心理」《兒童心理諮詢師》(初級) 認證班開始招生
    上海人才培訓促進中心《兒童心理諮詢師》(初級)由上海人才培訓市場促進中心、上海市心理學會社區心理健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上海徐匯區劉博士心理諮詢陽光工作室指導,上海觀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辦開設「兒童心理諮詢師(初級)」培訓。
  • 具身認知丨莉琳心理首屆心理諮詢師技能實戰集訓營
    2020年11月22日,莉琳心理首屆心理諮詢師技能實戰集訓營迎來新課程——具身認知療法,由樂山市心理諮詢師協會副會長、樂山一中心理發展中心主任廖大琴老師帶領學習。       具身認知,也稱「具體化」,是心理學中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具身認知理論主要指生理體驗與心理狀態之間有著強烈的聯繫。生理體驗「激活」心理感覺,反之亦然。
  • 心理諮詢師如何創作優質心理科普文章?(系列之三)
    鄧波原創2020年4月22日8:27:47-10:28題記:謹以此文章系列,向所有優質原創文章的作者致以最誠摯的敬意和謝意!也希望,我的整理和分享,能對起步階段的心理科普文章創作者,有所助益。韓國N號房事件主犯系超強學霸》推薦指數:★★★☆☆文章選題:社會熱點文章標題:設問式,自問自答,答非所問(用社會熱點吸引眼球?)
  • 別人眼中的心理諮詢師&現實中的………(一)
    誤解一:心理諮詢師就是陪別人聊天的。正確答案:心理諮詢師不僅僅是陪你聊天,聽你訴苦。其實更多的是在做引導的工作,幫你找到問題根源,然後解決它,讓你看到事實真相,看到自己行為背後的動機。誤解二:找心理諮詢師的人就是有病的。正確答案:因為心在中國,並沒有普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很多人都會覺得去找心理諮詢師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會有情緒,而壞的情緒是需要正確的排解和療愈的。
  • 心理諮詢師筆記6(心理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進化在根本上塑造了心理過程,因為進化偏愛那些能夠產生適應行為的遺傳變異。一、進化與自然選擇:通過自然選擇,物種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漸發生了改變。進化在心理學上的應用:適應和進化有助於解釋我們在心理學中觀察到的現象。例如引發恐懼症(蛇、閃電、高處等)刺激通常對我們的祖先來說意味著危險。
  • 給心理諮詢師的三個建議(523)
    所以作為心理諮詢師,首要的第1條就是你要保護好自己。怎麼保護自己?就是你得要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線,不要踩在紅線上,你要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裡面積極的做事情,而不是越過紅線出一些餿主意,這是給所有諮詢師的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張老師還舉了一個例子,就是我們的法律上有一個叫防衛過當,不要覺得自己當的諮詢師就很很牛,很了不起,就可以左右引導來訪者。
  • 男性心理諮詢師之愛(下篇)
    《輪椅上的謊言》一書中,那位七十多歲德尊望重權威心理諮詢師,希望打破陳規幫助一位來訪者。在無數次掙扎後,把自己變成了唯一的「藥」,和「病人」相愛,水乳交融,治癒了她,最後被狼狽地逐出心理學會。我是想打破陳規,但更想做一名好的心理諮詢師。也許是出於自己膽怯和懦弱,我不能打破性禁忌。從專業的角度,我知道,丹對我的愛,其實是一種依戀,是種移情。
  • 心理諮詢師用認知行為治療技術,建立來訪者的案例概念化
    如何建立案例的概念化,建立概念化是心理諮詢師的一個基本功能,也是區別專業心理諮詢師和業餘心理諮詢師幫助來訪者的差別。幫助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提供幫助,比如安慰、傾聽等。但是專業心理諮詢師會用專業的治療理論形成一個對來訪者問題的理解,從而形成案例的概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