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爺今年60歲了,4年前被診斷糖尿病,為了控制血糖,每天堅持測量血糖,按醫生吩咐服藥,病情尚且穩定的。
但是,最近一次體檢中,張大爺發現自己的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值為11%,超出了正常範圍。張大爺很疑惑,這個糖化血紅蛋白是個什麼東西?
張大爺特意找到小微詢問,小微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這個糖化血紅蛋白~
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它是通過緩慢、持續及不可逆的糖化反應形成,其含量的多少取決於血糖濃度以及血糖與血紅蛋白接觸時間,而與抽血時間、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
所以,糖化血紅蛋白能夠有效地反映患者過去1—2個月內的血糖控制情況,相比於患者日常的血糖監測,糖化血紅蛋白值無疑是評估血糖控制的「金標準」!
目前,國內正常人糖化血紅蛋白值要小於6.5,一般成年糖尿病人要小於7.0。
不過近期,國外有研究顯示,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8.0,是一種最平衡的方式,既可以節約醫藥費,避免藥物副作用,也可以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
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有什麼意義?
既然糖化血紅蛋白值是評估血糖控制情況的「金標準」,如果檢測到的數值異常,對於患者而言有什麼意義呢?
1、調整治療:糖化血紅蛋白的高低不僅僅反映近期血糖控制的效果,對一段時間以來治療措施是否合理的評價以及對今後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提供的信息更有意義,患者不會被某一個時間點血糖數值不準誤導,這是每個有糖尿病的人最需要了解的。
2、調整用藥:糖尿病患者服用藥量是需要定期去醫院調整的,如果發現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數值高於9%,降糖藥物就要調整了。
3、預防併發症:如果糖尿病患者發現自己的糖化血紅蛋白持續升高的話,就說明當前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此時就需要預防心腦血管硬化、糖尿病腎病和白內障等併發症了。
4、能幫助糖尿病的篩查:臨床研究表明空腹血糖高於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並且糖化血紅蛋白數值也高,那肯定是糖尿病,並且病情還非常的嚴重。目前美國已經將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之一。
這時有微友會說:「既然糖化血紅蛋白值可以都可以診斷血糖,那我平時餐前、餐後的血糖就不用監測了,每個月來醫院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不就可以了嗎?」
血糖監測和糖化血紅蛋白缺一不可
片面的只看糖化血紅蛋白也是不可取的,因為糖化血紅蛋白這個指標並不能完全代替患者每日的血糖監測,它不能反映患者每天的血糖控制情況,如晚飯後的血糖是否正常,也不能以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結果來調整日常胰島素的用量。
由此可見,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對於糖尿病患者並不是唯一和絕對的,但千萬不可忽略!小微建議大家可以每2-3個月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基礎上,每個月選取2-3天進行空腹血糖及三餐後血糖檢測,了解血糖波動情況,與糖化血紅蛋白結合在一起更有助於對血糖控制效果做出較為全面的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