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和「性教育」竟不一樣,香港人是這麼做的

2021-12-29 丁香園

編者按:

丁香園近期的一篇文章很受大家關注:《每年 1300 萬例人工流產,而性教育卻還遭誤讀》,為此,我們的深度報導團隊還另外對中國的人工流產情況做了一個調查報告《這可能是中國最感性的人流調查:冰冷的子宮》。

當時非常多的讀者給我們留言,其中有一位,提到她在攻讀碩士階段,有幸去到香港當地的一家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慈善組織實習。

這個實習部門剛好是社區教育部門(Community Education Department),主要負責計劃、組織、實施、評估針對香港青少年所開展的性通識教育工作坊(sexuality education workshops)。

後來,我們更加邀請到這位讀者為我們介紹她在香港的這段經歷,現在,一起來看看,香港的性教育,是怎麼開展的?

我所在的實習機構名叫「母親的抉擇」(Mother’s Choice), 是香港當地一家慈善組織。成立至今,「母親的抉擇」已經在香港走過了三十年。

目前,組織主要的服務範圍分為三個方面:

而我所實習的部門就是負責開展性通識教育工作坊的社區教育部門。

「母親的抉擇」門口的指示牌

國際上,早已經用「Sexuality Education」(性通識教育)代替了「Sex Education」(性教育),旨在更正人們對於性教育的片面認識。

究竟性通識教育和性教育有何區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 2009 年頒布了對性通識教育的指導性文件,文件裡明確闡述了性通識教育的基本概念:

性通識教育指的是採取適合一定年齡、具有文化相關性的方式, 通過提供在科學意義上準確的、真實的、不帶任何評判色彩的信息,傳授有關性和人與人之間關係方面的知識 [2]。

避孕或控制性傳播疾病也許是性教育的目的,但絕對不是性通識教育的目的。

性通識教育的目的在於讓年輕人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以便為自己的人生做出負責任的選擇 [2]。

由此可見,性通識教育在知識內容覆蓋面上比傳統意義上的性教育要廣泛的多,在後文將結合性通識教育工作坊,對其具體覆蓋面進行更詳細的解釋。

香港公益組織「糖不甩」

發布的《趣味性通識教育教學手冊》截圖

從 2014 年開始,我所在的實習組織成立了單獨的社區教育部門開展性通識教育工作坊的工作。

1. 性通識教育工作坊教學內容

性通識教育工作坊的內容主要分為 5 大主題 [1]:

青春期與青少年發展

認識自己

個人安全

個人關係

性病及避孕

這五大主題很好地涵蓋了必要的生理解剖學知識、性傳播疾病知識及避孕知識講解。並且隨著青少年的年齡而逐漸遞進。

比如第一個主題青春期與青少年發展的授課對象為小學五年級至中學一年級的學生。因為在這個年齡段,正是青少年經歷性成熟的階段。

授課內容主要包括正確認識男生及女生在經歷青春期時在生理、心理、情緒上所產生的變化。在這一主題中,講述青春期生理變化課程為男女生分開授課。

五個主題下具體的授課內容,會根據授課對象的年齡進行調整。

從小學五年級至中學六年級(內地的高中三年級),是整個性通識教育課程完整的時間段 [1]。

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工作坊幫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價值觀是如何形成和被影響的、如何在兩性關係中保護自己及尊重他人,教導青少年如何識別一段健康的戀愛關係,如何終止一段不健康的兩性關係等。

「母親的抉擇」性通識教育工作坊

課程安排表部分截圖

這一系列的知識才拼湊起一個完整的性通識教育的全貌 [1]。

2. 工作坊理念

實習主管告訴我,教育的目的不是死板地灌輸價值觀,而是讓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價值觀是怎樣形成的、什麼是自己價值觀中最重要的部分,讓他們在於不同同學的討論中,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觀是如何被影響的、自己應該樹立什麼樣的底線。

在實習期間,我去到了 5 個香港當地的中學,旁聽了 10 節左右的性通識教育課程。每節課程時長為 40 分鐘至一個小時,課程中會穿插一些小活動,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參與度時長會有所不同。

每次課程結束以後,都會與課程知識相對應的問卷反饋。

問卷從知識、態度和課程評價三個維度,調查被授課的青少年在此次課程中的所學和對於課程授課形式的建議等。所收集的所有反饋問卷都有自己的錄入系統,便於工作人員對自己的課程做一個回顧與改進。

3. 老師和家長共同參與

除了對青少年進行的性通識教育,該組織已經開始建立對於教師和家長的性通識教育項目。

在對學生的調查問卷顯示,老師和家長是他們認為值得信賴的最重要的信息來源。

可見,老師與父母在傳播性知識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有文獻顯示,家長不僅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家長的支持會使性通識教育項目的效果更加明顯[5]。

「母親的抉擇」在《南華早報》刊登的文章

在對已經實施的家長性通識教育項目的評估研究發現:

相對於單一的青少年性通識教育項目,家長的參與可以顯著降低青少年意外懷孕、發生無保護措施性行為的概率,增加青少年使用安全套的概率,延遲青少年第一次性接觸的時間 [6]。

因此,作為同孩子成長息息相關的父母們,更應該主動承擔起普及兩性知識的責任,而不應該成為阻礙性通識教育推廣的阻力。

在實習尾聲,我也向實習主管了解到,她們部門已經著手計劃對她們的性通識教育工作坊的長期影響進行評估。

她們希望做基於證據支持的性通識教育項目,使香港性通識教育更具科學性和說服力,並成為同行業的榜樣。

雖說,香港是一個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但香港依然保有東方人對性保守而傳統的態度。

雖然香港地區政府沒有公開過每年流產人次數據,但通過各種文獻、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香港每年的人工流產人數是 6,880 左右——這是根據現有資料可以估測的最精確的值。

而對比內地 1,300 萬的驚人數據,香港的性通識教育給我們啟示很多:

1. 專業團隊支持

實際上,與內地一樣,香港的性通識教育也沒有得到政府的支持。

香港教育署在 1997 年編訂了《學校性教育指引》後再也沒有更新過。所以,目前香港性通識教育也沒能做到覆蓋每一個青少年。當地的小學或者初中都是雙向選擇與香港性教育組織合作。

但是,香港有普及性通識教育的專業性機構和專業人員。

香港某國際學校的

性通識教育宣傳板報

除了「母親的抉擇」以外,香港還有其他許多組織提供青少年性通識教育,多數為非政府組織。

就我所在的實習組織為例,組織的社區教育部門的工作人員都有著很好的教育背景或海外留學經驗,這是為組織的良好發展和性通識教育的質量提供了很好的人力資源保障。

而內地性教育遲遲沒有起步,而那本匯聚無數科研人員心血的性教育讀本竟然飽受媒體誤讀,不禁讓人唏噓。

2. 媒體配合

在香港,根本不會看到鋪天蓋地的人流廣告。如果正面的幹預措施起步阻礙重重,那麼是否可以從減少負面信息的傳播開始,為減少人工流產做出一點努力?

就我個人看來,在這個信息獲取渠道多元化的時代,引導性的性通識教育作為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可以使青少年及其家長獲得科學、積極的兩性知識,減少他們獲取錯誤信息或者被錯誤引導的可能性,使他們建立正確的人際交往價值觀和自我認知、自我保護意識,從根源上減少不良性行為對他們身心造成的傷害。

在性通識教育方面,歐美國家已經早早走在了前面。由於「性」話題受到一個地區的文化、宗教信仰、價值觀等方面的大環境影響,性通識教育在內地的推進也必將受到很大的阻力,

但改變世界永遠是從改變我們自己開始的,希望看完文章的你,能對性通識教育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歡迎投稿,原創 1000 元 / 篇!

本文作者:張之凡,香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

責任編輯:shamouer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文獻:

[1] For Youth: Mother's Choice; 2016. Available from: http://www.motherschoice.org/en/what-we-do/for-youth/.

[2] UNESCO.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Guidance on Sexuality Education. 2009.

[3] Santelli J, Ott MA, Lyon M, Rogers J, Summers D, Schleifer R. Abstinence and abstinence-only education: A review of U.S. policies and program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2006;38(1):72-81.

[4] Grunseit A, Kippax S, Aggleton P, Baldo M, Slutkin G. Sexuality education and young people's sexual behavior: a review of studies.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1997;12(4):421.

[5] Cappello D. When sex ed meets parent ed: supporting parents as sexuality educators.(education). SIECUS Report. 2000;29(2):4.

[6] Downing J, Jones L, Bates G, Sumnall H, Bellis M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arent and family-based intervention effectiveness on sexual outcomes in young people.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2011;26(5):808-33.

相關焦點

  • 【深夜讀物】香港的性教育還到不了教「打飛機」的程度
    可是香港大部分學校都是天主教和基督教,性教育氛圍可想而知。當時,我們的基督教徒老師一談及有關性話題時,男的陰陰嘴笑,女的就臉紅低頭。正直的老師也難免尷尬,就快速掠過了。最後,香港社會普試價值觀還是中國傳統文化,性教育與內地遇到的問題如出一轍。現今中國社會依然普遍認為談論「性」十分骯髒。學校老師不敢說太多太深入,怕這樣令學生對性好奇。
  • 談談香港的性教育
    前不久,丁香醫生發文談關於「兒童性教育」。其中有列舉荷蘭、瑞典、美國的性教育的先進,甚至把日本也算在裡面,還有香港。 先說日本,知名地盛產「性啟蒙」成人影片,雖然聲稱消費群體主要是40歲以上的人群,但真相大家心裡都有數。 再來說說香港。
  • 避諱談論「性教育」?家長需要知道的事
    現代家長大部分已經不太避諱這個議題,除了尊重學校的課程之外,通常也願意在家與孩子分享。但是說起性教育,其範圍是如此的廣泛,甚至有很多主題其實跟「性行為」毫無關聯,內容可能屬於生理學、心理學,甚至是社會學科,一般父母很難面面俱到,同時扮演多個專家。
  • 日本學校不談性教育該怎麼辦?女大生創辦「性教育衛生紙」
    上了大學後,鶴田某天得知自己身邊的好友長期被另一名共通朋友性侵,這是鶴田第一次覺得自己距離性暴力加害者這麼近,而倍感衝擊。鶴田說:「即使我朋友已經表明不要了,那個男的卻不斷要求要做愛。那個男的很可能沒有『不避孕=惡』的概念,正因為沒有完整的性知識,才會在無意間出現性暴力的行為。」
  • 性教育在香港是如何進行的?
    今天,不妨讓我們看看對岸的香港,他們的學生性教育做的如何?是否也同樣面臨許多難題?香港的教育署曾在1997年編訂《學校性教育指引》,其中寫道:性不單是指性交,也包括更廣闊的層面,所有在身體、情緒、社交上作為男性及女性的含意。
  • 開不了口的性教育 用繪本「坦蕩蕩」上好這一課
    親貝網小編今天要說的是,性教育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保護孩子的關鍵一課,宜早不宜遲。  性教育就是「預防性侵」的教育?  大錯特錯!  性教育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  重視「可教時刻」,不缺席,不遲到,不搶跑,把握好不同年齡段的教育重點。  開不了口的性教育  用繪本「坦蕩蕩」上好這一課  對於內斂含蓄的中國父母來說,性教育最大的難題就在於:怎麼說?說什麼?  難以啟齒的,別擔心,繪本替你說。
  • 2004年的國產動畫,竟然藏著成年人不敢說的性教育…
    還記不記得小時候,你問爸媽「我是從哪來的?」,他們是怎麼回答你的?「等你再大一點就知道了。」「你是門口*樂福打折的時候和咱家電扇一起買回來的。」「你是媽媽從可回收垃圾箱裡撿回來的。」「你是充話費贈的。」在那個懵懵懂懂的年紀,有關性、隱私、男孩女孩的問題,總會被大人們打上「少兒不宜」的標籤,或刻意繞開不談,或編一段故事糊弄過去。因為在大人們看來,性是尷尬,甚至難堪的。
  • 性教育在瑞典:少兒節目放性器官動畫,孩子都「懂太多」
    「愛」這個字,很多家長一般是不會輕易說出口的,更不要說「性」。而瑞典在愛和性的教育方面是開通的,瑞典國家電視臺的少兒節目《Bacillakuten》(直譯為:細菌急診)就曾經出了次大名。Bacillakuten是個由一位醫生和一個叫Mia的小姑娘主持的介紹身體、健康和常見病的節目,受眾多是3到6歲的小朋友。
  • 性教育啟蒙難以啟齒?這個話題不該和孩子尬聊
    對於不理解的事物和人,有著超級強烈的好奇心。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讓人措手不及。帕普的第一個問題,就讓人應接不暇。「爸爸,什麼是自慰?」還要順便把教會我這個詞的人、書,揪出來,痛罵一頓。不過帕普不一樣。他有一個深知兒童性教育多重要的爸爸,阿南德。
  • 鄭淵潔一句話警醒無數父母:我用黃瓜和麵包圈教兒子性教育
    反觀如今,多少兒童性侵的悲劇,就是這些「懵懂」和「不拒絕」造成的。面對性,父母最常說的話就是:「問這些做什麼,等你長大你就懂了。」沒有做得太晚不能做的性教育,只有從來不做被忽視的性教育。」,父母每次的回答都是「撿來的」。
  • 中國的性教育,究竟有多缺失?
    面對頻發的性侵事件,有人提議應該將性同意年齡提高到 18 歲;有人呼籲效仿國外,引入「化學閹割」「電子腳銬」。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似乎沒那麼多人關注:性教育。但很多人對於性教育的理解還停留在:避孕、預防性病或者男女的生理差異。這是遠遠不夠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在全球範圍內推廣「全面性教育」,涵蓋的內容其實非常廣泛:關係,價值觀、權利和文化,社會性別,暴力和安全保障;健康與福祉技能,人體與發育,性與性行為,性與生殖健康。
  • 香港性教育節目 真的需要「全裸真人秀」?
    何麗全:我們大膽買入這個具爭議性的節目,是因為覺得作為收費電視,必須要做些與免費電視不同的節目。我們看完原版節目後,覺得非常具有教育意義,香港也很缺乏無論文字或書本方面的性教育教材。  Q 2展示全裸真人秀,now T V的操作尺度會有多大?  何麗全:節目中我們將實行全程無碼(打格仔),真實播出。  Q 3不送檢是否面臨風險?
  • —醫生披露性教育的謊言和它們如何傷害你的孩子
    (p.21) 他的研究大有問題,最終的目的可能就是要向世界證明所謂「變態」其實都是正常的。青少年性行為的風險美國的主流性教育鼓勵青少年(甚至是十二歲的少女)作性探索和性實驗,只要「安全」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聽父母那些性節制的「過時」言論。
  • 不迴避、不瞎掰,告訴孩子性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當然我們還不能排除最後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父母本人也是「性盲」,如果父母本身就沒有接受過正規、科學和全面的性教育,那麼他們能提供給孩子的也必然不多。鑑於目前我國的「生育主力軍」多數是70後和80後生人,他們從小受到的家庭性教育基本為零。而當他們還是學生時,中國學校性教育尚沒有完全普及,即便那些早年已開設健康課的學校,也不見得都能保證性教育的完全到位。
  • 最近這場「師生戀」刷新了我們對香港性教育的認知...
    根據香港法例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第124條:與年齡在16歲以下的女童性交,一經定罪,監禁5年。目前案件還在審理,希望在犯罪者得到嚴懲的同時,也顯現出該名女童在性知識上的缺失。首次在教師家中被摸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報警或者與家長交流,竟覺得可以發展成情侶關係。
  • 女兒的性教育,必須有所不同」這世界很亂,你得跟女兒談談性
    只不過因為性器官的模樣和結構跟男性的性器官不同,才沒有被明顯看到。不要讓女兒成為無知的受害者如果不知道這些知識,女性看到男性勃O時就會產生誤會。可能會想「這男的是個變態」自己先嚇到自己,或是產生「男友對我沒有性慾」的誤會。更不用說連自己的性器官在何時會勃O也不知道了。
  • 在香港男校上性教育課是怎樣一種體驗?
    其隱晦和淺顯的程度,大概只是讓我意識自己真的不是從石頭蹦出來的,在此之前,年少無知的我真一度以為kiss就會有小孩兒。(不然為什麼大人連電視裡面在kiss都不讓我們看?!)長大後我來了香港,在港大讀研究生,當時我們學院有個關於性教育的項目,據說是用遊戲的形式來教性知識。
  • 「媽媽,為什麼我和她不一樣」孩子的性教育,是家長的「必修課」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看到一位寶媽的提問:兒子上幼兒園了,身邊多了很多小夥伴,免不了和女孩一起玩耍,有一天他回家問我「媽媽,我們班上有些小朋友是蹲著尿尿的,為什麼我和她不一樣?」面對這樣的疑問,我和丈夫一時語塞,都不知如何回答,求助給各位家長。
  • 如何看待家長反對老師進行性教育
    我覺得這位老師做的沒錯。錯的也不一定全是因為那位家長。因為國家大環境就這樣,她可能不明白到底如何去面對性教育這個問題只是覺得不應該在孩子身上講解出來在國外,對於學校性教育是有政府專門的財政預算的。而在我們國家,幾乎沒有…性教育內容不僅是知識和健康知識,還是一個人格教育。主要有六個方面:成長、人際關係、個人素質、性行為、性健康、性社會文化學。
  • 香港電視臺引進性教育節目 上演全裸"真人秀"
    外國觀眾看到露骨的畫面仍會尷尬,未知香港觀眾接受程度是多少。面對真實的性問題,男生都看不下去,nowTV今次確是大膽嘗試。《性教育.是咁的》共十三集,主題包括認識男女身體、認識懷孕生育、認識性病及性行為、性慾的需要和態度等,為了令觀眾真實認識自己的身體,節目中毫不遮掩地將女性的胸部、陰部,甚至男性的陰莖、睪丸亦完全呈現於電視機前,其中介紹女性身體部份時,更有掰開女性陰部,展示陰唇、處女膜位置的畫面,介紹男性生殖器官,亦有睪丸大特寫鏡頭,畫面甚具震撼性,這絕對是香港電視史上最赤裸裸、最開放的性教育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