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啟寧和那臺陪伴了寧波青少年30年的天文望遠鏡。記者 滕華 攝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都教授的那臺天文望遠鏡曾輕易俘獲小舅子的心。事實上,在寧波,也有這樣一群低調的「追星族」,他們孜孜不倦地仰望星空,僅僅是為了看一看純淨燦爛的星空,感受星光的沐浴。
不久前,一封英國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前臺長寫給寧波「追星族」的親筆信,讓我市天文愛好者協會會員振奮不已。寧波何以吸引國際業界大咖的關注和點讚?
向寧波「追星族」
提了三個問題後
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
前臺長寫親筆信
年輕的郭皓是一位創二代,他還有個比較隱秘的身份:寧波市天文愛好者協會秘書處幹事。去年10月,在寧波市創二代聯誼會組織的英國遊學中,郭皓偶遇了英國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前臺長,並勇敢地走上去,推介寧波天文愛好者。
「當時是在劍橋大學的一次晚宴上,我看到嘉賓名錄裡有Alec Boksenberg教授的大名,職位是英國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前臺長。」郭皓說,這樣的人物,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就是如雷貫耳的業內大咖啊。
Alec Boksenberg教授有多牛?他的職位很多,隨便取幾個出來就足以讓人感到其非凡的重量: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科學院院士、英國劍橋大學試驗天文學名譽教授、倫敦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曾任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和愛丁堡皇家天文臺臺長……
郭皓按捺住內心的激動,為免冒昧,他請一位在劍橋大學任教的華裔老師代為聯繫,向Alec Boksenberg教授表達了為寧波天文愛好者題幾句話的邀請。沒想到,嚴謹的教授連番問了郭皓三個問題:寧波天文愛好者協會有多少會員、成立時間、主要針對什麼族群?
「外國的專家都是很嚴謹的,他們會藉助網絡工具進行檢索,一點都摻不得假。」郭皓如實回答道:寧波天文愛好者協會成立於2006年,會員有500多人,主要針對青少年群體,寧波各學校天文社團都是其會員,同時也有部分來自社會上的天文愛好者。
或許是面向青少年群體做科普這一部分內容深深打動了Alec Boksenberg教授,聽了郭皓的回答後,老教授連連點頭說:「很好,非常棒,這應該堅持下去!」
2小時的晚宴,Alec Boksenberg教授用了40分鐘來為寧波的天文愛好者寫信。在草寫完成後,教授請夫人進行了修改,然後親自謄抄了三遍,選取書寫最佳的那一份送到郭皓手中。
這封給寧波市天文愛好者協會的信中,教授寫道:「我熱烈地問候貴協會的會員。對天文學的追求是這個世界最迷人的一件事,我們分享我們的發現。中國從古到今始終處於領先的地位。天文愛好者尤為重要,不但是為了新的發現,更是為公眾建立與人類科學的聯繫。」
等不及把這封信帶回國,郭皓當晚就把教授的信拍成照片發到了寧波天協的微信群裡。這個平日裡並不喧鬧的群,瞬間炸開了鍋。
市青少年宮
30年前就有天文臺
寧波走出不少天文「牛娃」
Alec Boksenberg教授為寧波點讚,或許更多的是為寧波在青少年天文科普方面的工作點讚。說起寧波在天文科普領域曾有過的榮譽,這讓不少「追星族」驕傲不已。
從柳汀立交橋往天一廣場方向,遠遠就可望見一幢樓宇與別的不一樣。它有著白白的圓頂,在冬季薄霧中格外醒目,這裡是寧波市青少年宮。從1988年建成,它的屋頂天文臺就已矗立在東海之濱的寧波,同時也開啟了市青少年宮天文科普項目的新篇章。
這在30年前,絕對是開潮流之先。「在寧波是空白,就算全國也是少有。」今年74歲的寧波市天文愛好者協會副會長莊啟寧之前在江北的小學任教,1983年到市青少年宮工作。在那個年代,他就感受到了寧波人對天文的熱愛。哈雷彗星回歸的1986年,上百人排隊在當時的寧波師範學校天文望遠鏡前等候。那可真是「排隊幾小時、觀看幾十秒」啊。
1988年,市青少年宮花了在當時堪稱「巨款」的2萬多元,從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定製了一臺天文望遠鏡用於青少年科普。
「一年之後,市青少年宮天文科普項目第一次招生,我還是單位開了介紹信到附近學校挨個去問,有沒有孩子對天文科學感興趣。」回想起當時學天文有多「先鋒」,莊啟寧笑了,「勢頭不猛,但來報名的孩子每年都有遞增。」讓他欣慰的是,天文科普的種子播撒下去後,漸漸開出花來。以後每年都有60多名學生走進青少年宮,和他一起仰望星空。「可以說,寧波市青少年宮在天文科普領域,已成為浙江最大的一塊招牌。」
與天文結緣,寧波走出了不少「牛娃」。他們中,有人獲得過國際天文競賽最高獎,有人考進了北大、後在德國一家機構研究恆星的起源,也有人默默仰望星空發現了100多顆小行星、7顆超新星……偶遇Alec Boksenberg教授的郭皓,也曾是效實中學天文社的一員,出國留學還加入過加拿大皇家天文社。
致力青少年科普
40餘年
天上有顆星,名叫「莊啟寧星」
說到天文愛好者最崇高的榮譽,當屬在銀河璀璨星群中,有了以其名字命名的行星。寧波就有一位「追星族」把星星「看」到了如此極致,他就是莊啟寧。
清瘦、挺拔,莊啟寧的身板依舊硬朗。如果不是工作人員引薦,你很難想像,這樣一個質樸愛笑的平凡老頭兒,竟是寧波諸多天文愛好者口中的「男神」。在一場又一場觀星活動中,總有這位「帶頭大哥」忙前忙後。
他對天文有多熱愛?持續幾十年組織青少年和天文愛好者「看星星」,最後他把自己「看」成了天空中的一顆小行星——2014年,在距地球3億公裡之外的一顆編號195657小行星,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其命名為「莊啟寧星」。
通告是這麼寫的:他是一個老師,是寧波第一任天文愛好者協會秘書長,40多年來一直指導學生和天文愛好者觀測天象。195657號小行星的發現者金彰偉也是寧波天協的會員,他告訴記者,這是對莊老師40多年付出的肯定與致敬。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此前,由寧波籍人士命名的小行星有李達三星、邵逸夫星、王寬誠星、曹光彪星、貝時璋星、談家楨星等。
在此後的歲月中,莊啟寧星和那些以老一輩「寧波幫」、科學家名字命名的星星一樣,在夜空中閃耀。它記載的,是寧波青少年天文科普領域的至高驕傲。
Alec Boksenberg教授的來信點讚,讓莊啟寧格外振奮。「教授的話,對寧波的天文愛好者是很好的鼓勵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