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新政首年:分化的2018和不確定的2019

2020-12-17 第一財經

2018年是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落地的第一年,隨著行業門檻的提高,洗牌和競爭交織,提前通過註冊的品牌已經在搶食市場紅利,競爭加劇。

而2018年放緩的審批,讓眾多尚在等待註冊的品牌面臨煎熬,這也讓2018和2019年的中國奶粉市場,迎來一次分水嶺式的調整。

變慢的審批速度

相比於2017年的註冊「井噴」,2018年的配方註冊審批突然變慢。

2017年底,一共有33批128家工廠的940個配方通過了配方註冊,其中93家為國內工廠,35家為境外工廠,而到2018年只有寥寥數批過關,截至2018年底,當年只新增了255個配方系列,業內估算有大約500多個配方還在審批中。

「這是做奶粉以來最焦慮的半年。」坦圖奶粉中國區總經理何康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在就希望配方註冊流程可以加快一些。

何康輝介紹,在2017年12月提交註冊後,經過兩次補正材料,2018年3月配方審查就已經通過,正常5-6月份就可以通過配方註冊,何康輝也提前準備了半年的庫存等待過審,但實際進程遠比他想的長。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曾表示,2018年總體上,在註冊管理辦法的整體框架下,在要求上肯定會提高,也就是說「從嚴審批」。

有奶粉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假疫苗案等事件的爆發,讓市場監管總局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因此要求對海外奶粉工廠也進行現場審查,專家團隊已經對部分國家進行了審查,但還沒有輪到澳新,大大延長了審批時間。

根據奶粉新政,2018年1月1日之後,未通過配方註冊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將不能在國內生產和銷售。

何康輝表示,今年上半年,坦圖的銷售並未受到太多影響,但賣到6月份庫存耗盡,銷售斷崖式下滑。

「有一種高歌猛進的時候被人按了暫停鍵的感覺。」何康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下半年他非常焦慮,市場和渠道向他施壓,消費者也有很多抱怨。

為了緩解壓力,何康輝選擇兩條路解決貨源問題。一方面通過跨境電商將坦圖澳洲版引入國內,降低公司損失,跨境雖然可以解決奶粉商短期內無法進入中國的問題,但也只是權宜之計,相比大宗貿易模式,還是成本高、效率低。

由於跨境商品按照零售價納稅,稅額高於大宗貿易,而且跨境操作需要第三平臺,企業需要支付第三方服務費,此外,由於跨境購需要用快遞運輸,成本遠高於大貨貿易單罐的運輸成本。綜合下來,一罐奶粉的成本要增加30-35元。

跨境購只能滿足一部分市場需求,為了保住經銷商渠道,何康輝通過和國內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生物實驗室做研發,並和浙江一家奶粉工廠合作,利用特配粉的技術生產小分子奶粉,目前審批已經接近尾聲,預計今年1-2月就可以通過配方註冊,這也讓他稍稍鬆一口氣。

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相比於坦圖,大多數品牌只能苦等註冊。但一年過去,有些品牌已經熬不住了,乾脆解散了團隊轉行其他生意。

兩極分化的市場

相比於尚未註冊奶粉品牌的苦苦煎熬,通過註冊的奶粉品牌並未逃出生天,行業大企業依靠品牌、研發等優勢,早早通過了註冊,成為新政的第一批受益者,加速整合市場,市場兩極分化日益明顯。

君樂寶乳業副總裁劉森淼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配方註冊制實施至今,給中國奶粉市場帶來一場行業大清理,淘汰了一大批雜牌、貼牌奶粉企業,70%以上的奶粉品牌被淘汰。實力較強的奶粉企業通過市場整頓,競爭力得到加強,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記者了解到,根據此前的推算,預計隨著大量中小品牌淘汰,將在3-5線市場留出100-150億的市場空間,大品牌為此動作頻頻。一方面包括惠氏、菲仕蘭、美贊臣等國際品牌走出1-2線城市,向3-5線市場渠道下沉;另一方面,原本在3-4線市場深耕的國產大品牌如飛鶴、伊利、貝因美等,則通過更好的經銷商政策和利潤空間,搶食雜牌奶粉退出後留下的空間。比如今年以來,在部分重點省份市場,伊利、貝因美給到渠道商的利潤較以往提高了一成以上。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看來,在這一輪整合中,外資品牌的渠道下沉效果還不是很明顯,但國產奶粉積極的渠道政策效果已經看出優勢,國產大品牌通過註冊較早,有充足的準備時間,正加速對3-5線市場進行整合,業績和市場佔有率上升明顯。

國內最大的奶粉企業飛鶴乳業總裁蔡方良透露,今年11月飛鶴就已提前實現年初制定的年銷百億元目標,並成為國內首家營收突破百億元的奶粉企業。

劉森淼也表示,君樂寶乳業集團2018年整體收入增長28%以上。其中奶粉銷售訂單超50.7億元,產銷量突破4.5萬噸,連續4年產銷量翻番,部分明星產品增長350%以上。

與此同時,惠氏、雅培、澳優、健合集團等國內外大品牌的整體增長也非常明顯。

惠氏營養品大中華區總裁瞿峰透露,核心產品啟賦2018年保持雙位數的增長,預計將突破70億元人民幣。

澳優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7.8億元,同比增長38.6%,實現淨利潤4.6億元,同比增長106.5%。

健合集團前三季度嬰幼兒配方奶粉實現收入32.7億元,同比增長23%,也拉動健合集團在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整體市場的總份額從5.5%上升至5.9%。

相比於大企業的高速增長,部分小企業市場受到擠壓,舉步維艱。

「如果說以前是市場混戰,如今則是強者恆強、弱者更弱的格局。」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奶粉新政雖然減少了市場上的品牌數量,但供給過剩和產品同質化的問題仍存,接下來市場將進入「大吃小、強吃弱」的絞殺階段。

而記者了解到,部分缺乏市場能力和品牌的中小企業生存堪憂,甚至有意變賣唯一值錢的配方註冊名額「套現」。

不確定的2019

原本業內估算,經過配方註冊制一年的大浪淘沙,2019年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格局就將逐步清晰,但實際情況遠比想像中更複雜。

一方面,說好的「二孩紅利」並未出現,市場依然是存量競爭。

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業內認為二孩政策將帶來相當比例的市場增量,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新出生人口達到1786萬人,出生率確實在增長,但2017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其中二孩佔50%,相比2016年已經有所下滑。

雖然2018年的人口數據尚未公布,但2018年上半年,國內多地出生人口下降,也引發了業內對於今年出生率的擔憂。近期國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研報中推測,2018年部分省市出生人口數量下降20%,若此結果適用全國,我國新生兒人口或不到1400萬。

如果這一數據成真,這也意味著,這一輪大企業的增長大多來自於新政的紅利,以及積極的渠道政策帶來的整合效果,但隨著紅利褪去,剩下的奶粉品牌依然要「短兵相接」,尤其是大品牌間的競爭。

劉森淼認為,市場供大於求的局面並未改變,大企業間的激烈競爭雖然未必會出現大規模價格戰,但嬰配粉價格過高的頑疾或因此鬆動。

另一方面,配方註冊並未結束,新入者也給市場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宋亮表示,這些未審批通過的配方可能在今年就會通過審批,這也意味著今年市場品牌數量還會增加,由於目前剩餘大部分待批的品牌來自海外,甚至是新建工廠,海外產能會進一步向中國市場釋放,供給過剩的問題會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尤其是在渠道端會更加激烈,新一輪價格戰不可避免。

目前市場渠道已經被現有品牌所佔領,新進品牌要想重新奪回失地,就需要更好的渠道利潤,更優的消費者價格,但也許這也會引發連鎖反應。

山東奶粉經銷商馬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奶粉是母嬰店非常重要的一個品類,要佔到銷售額的3-4成,儘管大品牌提升了利潤空間,但依然缺乏誘惑力,在強關係銷售為基礎的母嬰渠道,依然希望有專銷品牌來提升利潤。

相關焦點

  • 2018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競爭格局及發展前景 奶粉新政下龍頭企業...
    雀巢(惠氏)和達能分別居一、二位,雀巢的市佔率更是從2016年的13.9%上升至2018年的14.1%,而達能則從8.1%上升至2018年的9.5%。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我國國產嬰幼兒奶粉價格呈上升趨勢,國外品牌嬰幼兒奶粉價格略有波動,整體來看,國外品牌價格明顯高於國內品牌,但價差45-50元/千克波動。
  • 貝因美董事長王振泰:奶粉新政之後的好機遇
    但是,當時有消息說奶粉新政要出來了,食藥監局已經在提這個想法。我說你們要小心,如果奶粉新政下來,你們的日子就不那麼好過,投資可能會打水漂。就在今年夏天,他又告訴我,果然另外的幾個人也在澳大利亞投了乳粉廠,賠本了。因為,根據早前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規定,每個企業原則上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9種產品配方。
  • 積極配合奶粉「新政」,愛他美和諾優能新裝上市了…
    中國的奶粉「新政」開始對行業產生影響。   到2018年1月1日,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新政」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將結束15個月的過渡期。此後生產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應取得配方註冊號,並在標籤上進行標識,否則進口的該類奶粉將面臨被退回或銷毀的風險。
  • 奶粉新政後首份成績單出爐 一線奶粉企業業績大增
    奶粉新政落地半年後,多家奶粉企業交出了新政後首份成績單。儘管奶粉新政對於國內市場的影響作用正在逐步生效,但相對渠道下沉充分、通過時間較早的一線奶粉企業業績增長明顯。包括健合集團(01112.HK)、澳優(01717.HK)、君樂寶乳業等公布的業績顯示,一線奶粉企業正在不斷提速,逐步拉開和中小奶粉企業的差距。27日晚,健合集團公布2018年上半年的業績,半年收入45.7億元,同比增長28.8%,期內經調整可比純利為7億元,同比增長41.4%。
  • 深圳市政協委員:建議深圳儘快出臺奶粉補貼等激勵生育新政
    深圳市政協委員:建議深圳儘快出臺奶粉補貼等激勵生育新政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2019-01-17 17:11 來源:澎湃新聞
  • 奶粉新政全面實施 一大波品牌奶粉「更名換姓」
    奶粉新政全面實施 一大波品牌奶粉「更名換姓」 原標題: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 歐志葵)剛剛,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最新一批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獲批的名單,包括來自天津澳斯、燎原乳業、農莊乳業、歐比佳、麥寇、完達山
  • 2019年中國奶粉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國產頭部品牌將成為新...
    隨著人口紅利終結,市場將進入殘酷的存量競爭新周期,2020年行業洗牌和分化將加劇,困擾行業已久的市場集中度問題也或就此鬆動,國產頭部品牌或成為這一輪調整的最大受益者。1、中國奶粉行業連續兩年降溫「2019年母嬰生意還在增長,但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業務量下降了17%。」
  • 「史上最嚴奶粉新政」倒計時 國內乳企加快海外布局
    2016年6月,《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發布,我國對奶粉配方的管理由備案制改為註冊制。辦法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未取得註冊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將不得在境內銷售。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而言,迎接他們的是悲喜兩重天,已經完成註冊制的企業摩拳擦掌,而尚未獲批的企業,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這次奶粉新政預計將帶來一場行業大清理。
  • 企業降價迎奶粉新政 乳企總數或將減少數十家
    此外明確限定註冊主體資格,明確指出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申請人應當為擬在我國境內生產並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生產企業和擬向我國境內出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境外生產企業。  有企業向記者稱新政有利於規範市場。不符合新政標準的,良莠不齊的產品會加快退出市場,市場準入門檻將抬高。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新政實施後,市場上仍有600個左右的品牌,競爭依然充分。
  • 「奶粉新政」:安滿成功拿到入場券
    截至11月14日,已通過註冊了93家工廠的598個配方,包括境內70工廠的486個配方和境外23家工廠的112個配方。而安滿旗下3款嬰幼兒配方奶粉早在9月份便通過了審批,意味著安滿奶粉拿到了奶粉新政時代的入場券,也標誌著國家對安滿產品品質與實力的認可!
  • 配方奶粉註冊新政助力「詩幼樂」走向輝煌
    時代在進步,國家的新規新政也在與時俱進相繼出臺;就在今年6月中旬,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官方公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新政的出臺尤如一枚重磅炸彈,在乳業界掀起一層軒然大波。
  • 2018年中國線上嬰幼兒奶粉銷售排名分析:惠氏奪冠
    中商情報網訊:隨著二胎的開放嬰幼兒奶粉市場越來越廣闊,從線上銷售來看,2018年嬰幼兒奶粉市場群雄逐鹿,進口奶粉依然把持江山,然而國產奶粉奮力突圍,成績也是不俗。受618和雙11兩次大促提振,銷售額在6月和11月分別出現兩次峰值,不過很明顯11月的銷售額遠遠高於其他各月。品牌方面,TOP10中8成都是進口奶粉品牌,合計市場份額近70%,其中TOP4品牌之間差距較小,競爭膠著。不過,飛鶴與伊利分別躋身榜單,排名第7和第8位。
  • 湖南前三季度奶粉進口量價齊增 奶粉新政扶優汰劣
    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新政引發了進口反彈。記者23日從長沙海關統計,2017年前三季度我省進口奶粉1.5萬噸,同比增加12.7%;進口額8億元,增長32% ;進口平均價格為5.5萬元/噸,上漲17%。 從統計來看,全省奶粉進口主要集中在長沙市,前9月進口量為1.46萬噸。長沙海關分析指出,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新政引發了進口反彈。
  • 出生率奶粉競爭什麼關係?內外資奶粉品牌的銷售差距縮小?
    其中,以飛鶴、君樂寶、澳優為代表的本土奶粉品牌表現搶眼,飛鶴提前53天完成百億營收目標,2018年實現營收115億元,穩坐國產奶粉的第一寶座;君樂寶奶粉業務也在去年首次突破50億元銷售;另據澳優公司預計,其自有品牌嬰幼兒配方牛奶粉和嬰幼兒配方羊奶粉2018年的銷售額將分別達到24億元和20億元,平均增長54.5%。
  • 2018年出生嬰兒下降11.6%,倒逼奶粉行業升級轉型,雅培等企業發力...
    根據奶粉新政規定,雅培恩美力更改了商品名稱和包裝設計,除此之外,產品配方、產地均保持不變,僅文字上部分更改為國標規定描述。實際上,早在2014年11月,雅培菁摯就籤約了影視明星孫儷為品牌大使,如今,雅培菁摯仍是在華銷售最大的有機奶粉品牌。
  • 毒奶粉重出江湖,而中國史上最嚴苛的奶粉新政即將強力執行!
    這已經不是Craon工廠第一次發生疑似沙門氏菌汙染事件,早在2005年,當局也曾經下令召回在此處生產的Picot奶粉和其他乳品,當時據報有123名嬰兒感染沙門氏菌。   看了這個消息,真是令人不寒而慄!
  • 多款嬰幼兒奶粉被指檢測出致癌風險物質?2019年嬰幼兒奶粉行業發展...
    嬰幼兒奶粉行業發展現狀嬰幼兒奶粉即嬰幼兒配方奶粉。嬰幼兒奶粉是根據不同生長時期嬰幼兒的營養需要進行設計的,以奶粉、乳清粉、大豆、飴糖等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其他營養物質,經加工後製成的粉狀食品。類型由於處在成長期的嬰幼兒消化能力存在不同,並且每個階段所需的營養比例也不相同。嬰幼兒對奶粉的需求會隨著月齡發生變化。
  • 留給國產奶粉的洗牌機會已經不多了
    從營收和增長來看,光明乳業近年來在奶粉行業上處於頹勢,規模較小且未披露具體數據,所以「螳螂財經」不對其做過多分析,而貝因美在營收和利潤上同樣規模較小,且波動巨大,所以只做部分參考。沒錯,這個品牌雖然大多數時候都以歐洲進口奶粉的形象自居,但是其主要市場還是中國,在中國有生產工廠,且大股東和董監高都是中國人,故此我們可以將其視為國內品牌。從近些年的銷售情況來看,合生元也算是不溫不火,財務數據波動比較大。以2019年為例,該公司的營業成本增長高於營收增長,受到大環境和銷售渠道的影響比較大,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和市場地位尚且不明朗。
  • 乳鐵蛋白奶粉是什麼?Mille麥蔻實力詮釋一罐好奶粉
    營養學家發現,人乳中的乳鐵蛋白和牛乳中的乳鐵蛋白在結構上呈現高度的同源性,因此在對人體的保護性功能上相似;它不僅能夠抗菌抗病毒,提高寶寶抵抗力,還能夠促進孩子對鐵吸收的效率達4倍以上,預防孩子貧血。但牛奶中乳鐵蛋白含量太低,分離工藝相對複雜,每14kg牛奶中只能提取1g乳鐵蛋白,乳鐵蛋白相比配方奶粉中的常規配方會更加珍稀[1]。
  • 卡洛塔妮嬰幼兒配方奶粉順利通過國家配方註冊新政
    此次號稱「史上最嚴新政」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和管理辦法》明確提到,申請註冊產品配方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並提供證明產品配方科學性、安全性的研發與論證報告和充足依據。進口企業還需要額外提交3個證明材料,才能讓旗下的進口產品獲得中國的配方註冊資格,這意味著,國家對奶粉行業的監管力度更強,對品牌的品質要求、研發能力、生產能力、檢驗能力等綜合實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紐西蘭原裝原罐進口的卡洛塔妮本次順利通過新政,也正顯示國家監管部門對卡洛塔妮品牌及綜合實力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