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古代的「中央官職」有哪些?和地方官職有什麼區別?

2020-12-22 歷史為證

中央官職

秦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秘書工作。

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至隋代演變並確立為三省六部制

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曆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三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唐代全國分二十二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幾個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相關焦點

  • 古今官職等級對比,現有官職對應的古代官職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中國古代官職每個朝代都不同,從三國魏國開始實行九品中正制開始,把官員分為九品,一品相當於國級幹部,二品相當於部級幹部,三品相當於廳級幹部,四品到九品相當於處級幹部,因為古代地方行政單位最低的縣長也是九品,至於低於縣級的幹部現代屬於科級幹部,而在古代縣級以下屬於無品,按現在的話就是臨時工。各個歷史時期官職不同,沒法嚴格地對比。
  • 古代的科舉與官職
    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它的確立是從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開始的。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2|地方行政區和地方官職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古代官職是學習文常繞不開的部分,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 現在的北京市長,按古代官職分類,相當於什麼官?
    根據各種文獻和古書來看,我國古代有很多很多的官職,比如秦朝就有御史大夫、太尉、丞相……等職位,而且每朝每代都設有不同的職位。再比如我們所看過的電視劇——《甄嬛傳》裡,各個小主、貴人等嬪妃都出生官家,有大理寺少卿、縣丞、知府……等官職。
  • 歷史| 古代的「宰相」和「丞相」是什麼官職,兩者有什麼異同之處
    」古代承和丞同義,有幫助、輔助的意思,是動詞。用於官職時,表示從事輔助工作的人,由動詞轉變為名詞,例如郡丞、縣丞等,與相合用,代表輔助天子的官員。最有意思的是「相」,《說文解字》注釋:「相,省視也。」意為仔細看。古代的「相面」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古代的宰相和丞相是什麼官職?兩者有何不同?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
    這是形容人,應該要有度量要能夠裝得下天下。而我國歷史上文官的職位其實有很多,宰相和丞相看上去好像差不多,但其實並不是同一個官職,那麼宰相和丞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但是到了漢朝(公元前202年)之後,人們就直接將宰相和丞相混為一談。事實證明,漢朝時期的丞相和宰相就是一個官職,手中擁有的權力也是相同的。
  • 聊一聊漢朝中央與地方的官職(文官)
    漢朝在我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知名度也非常高,尤其是東漢末年那群雄紛爭的局面,令人感慨無限,但今天,我們不說漢朝的社會情況,而是帶著大家聊一聊看一看漢朝中央與地方的官職,供大家了解。總的來說,這是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過程首先我們來說中央,自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之後仿照秦朝設立了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作為百官之首。九卿是指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九個機構,九卿職權不同,太常掌宗廟事,一般不參加具體的行政事務,是九卿之首。
  • 古代文化常識匯總:官職常識
    古代文化常識匯總:官職常識   1.官職   (1)中央官職: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秘書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世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
  • 古代官職類文化常識匯總
    (一)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 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旳職掌等方面大致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 1.中央官制。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秘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太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厚實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
  • 古代的「祭酒」和「教授」,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區別非常大
    西晉以來設國子監祭酒,是國子監(古代最高教育機構)最高級主管。相當於校長或教育部長(因為當時國子監為最高教育機構)。清光緒三十二年,設學部,改「國子祭酒」為「學部尚書」。古代歷史,韓愈、徐階、嚴嵩……這一些歷史重臣,都曾當過同一個官職,叫國子監祭酒,祭酒究竟是什麼官職?最開始的時候,祭酒是一種祭拜活動,最長者立尊位,朝向供神開宴。
  • 高考文化常識之古代職官及官職變化
    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稱尚書臺);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中書省,古代官署名。
  • 備考2021‖古代文化知識:古代官職
    二、古代官職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已經不同。如《譚嗣同》:「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徐致靖當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這是專給帝王講學的官職。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學士。
  • 古代的「八府巡按」,到底是個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在諸多戲曲和小說等文學作品中,「八府巡按」出現的頻率也很高,而且全都具備清廉且權勢大的基本特點。那麼,古代的「八府巡按」到底是個什麼官職?就其行政級別和具體權勢而言,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呢?「八府巡按」,又稱「八府巡撫」,在古代的官制體系中,這一官職名稱並不存在,僅出現於古代的戲文或者小說中。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一):古代官職
    (一)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旳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致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1.中央官職。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秘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太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隋唐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
  • 陝西布政使是個地方官職,那它的職責和權力分別有哪些呢?
    很顯然,「布政使」應該是一個地方官職,那他的職責和權力分別有哪些呢,今天我們來好好了解一下。圖片:清朝陝西布政使劇照一、地方最高長官清朝的管制分為中央與地方兩種,是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以及加強中央集權而建立的,清朝是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君權也在這一時期達到了歷史的巔峰狀態。
  •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這些古代的官職究竟都是負責什麼事務的
    我們經常在古裝電視劇中看到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這些官職的稱呼,這些官職究竟有多大,他們各自的分工又是怎樣的?這些官職是封建社會的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而設立的職位,他們都是為皇帝服務的官員,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他為了加強皇權的統治,並在之前的管理體制上做了改革。
  • 古代洗馬官職竟然弄出一個大笑話
    ,其中有一個官職的名稱就鬧過不小的笑話,這個官職被稱為洗馬,估計一點歷史都不了解的人絕對會讀錯,只是讀錯的話還不算什麼大的笑話,因為如果沒有結合背景來看到也沒有讀錯,但是結合背景和官職來看的話那自然是不能讀成洗衣服的洗的,它的讀音應該和顯示的顯一個音。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比如,一品官員又可以劃分為正一品和從一品,很顯然,正一品官員一定比從一品官員的等級要高,那他們分別擔任哪些職位呢?這裡要提前說一下清朝所有官員的簡單分類,首先,按照官職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文官和武官;按照工作的地理位置來劃分,可以分為京官和地方官。
  • 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古代百姓心中最好的官就是清官,最恨的官員就是貪官。而能夠為民請命的官員最後都獲得了民心,大多數都會有一個好下場。但是仔細去看我國古代時期的官員的分布系統,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嚴謹的組織架構。
  • 清朝的一品大員,官職到底有多大,拿到現在相當於什麼地位?
    本文系原創,請勿轉載在我國古代,想要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只有考上進士,去做官。歷史上好像對於商人不是那麼的推崇,大多數的皇帝都是重農抑商的,因為只有農民便於管理。但是今天小編要帶大家討論的是在大清朝時期的正一品官職相當於什麼級別,那麼這個職位和大家想的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