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拾過別人的人衣服,那麼什麼是「拾」衣服呢?就是撿別人的舊衣服穿,尤其是在家庭條件困難,兄弟姐妹多,家裡的生活比較拮据的時候,是會經常出現撿家裡其他孩子舊衣服穿的現象。而我也不例外,因為小時候家裡的日子並不好過,加上有姐姐、有弟弟,所以經常就是穿著姐姐的舊衣服,等稍微大一點了這些衣服就又會留給弟弟妹妹穿。
但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的話,經常穿別人不要的舊衣服會導致孩子長大後產生幾種心理缺陷,所以不要再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會對孩子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總是讓孩子撿別人的舊衣服穿,會帶來哪些方面的心理缺陷呢?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每個人都會有控制感,這屬於人的一種基本需求。而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一是控制感能讓人覺得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而其次就是控制感自我感覺一些事情是可以控制的,是在自己掌握和預算之中的。
所以對於那些在童年時期就穿別人家舊衣服的孩子來講,她們控制感處於被動之中,被動地接受別人的饋贈和施捨,而沒有條件選自己心儀的衣服。長期下去,他們不但會缺失控制感,還會變得自卑內向的性格。正因為這種讓孩子變得自卑甚至被動,沒有主見 確實判斷力,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沒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會有很大影響的。
心理缺陷二:沒有自我價值
在一些家庭中,讓孩子穿別人的衣服,這也是因為家庭條件比較困難,所以父母也沒有經濟能力來給孩子經常買新衣服穿,只能連哄帶騙的讓孩子穿舊衣服,哪怕孩子很不喜歡,卻也不得不接受。所以在連哄帶騙的情況下強迫孩子的,是會給孩子今後的成長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孩子的內心可能會覺得爸媽偏心,不愛自己,會使自我價值嚴重受損。
在今後的生活中會自卑,並且自暴自棄,對待人生也沒有積極向上的心理。家庭困難這個情況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有時候家庭條件確實是很難,但如果父母的做法正確,其實也是能避免這些缺陷的產生的。比如父母在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的時候好好溝通 解釋清楚告訴孩子沒有新衣服是家庭條件的不允許,並不是爸媽不愛你了,等過一陣一定會給他買新衣服等一系列安撫孩子心靈的創傷。
可能很多人都會好奇這一點,畢竟過度補償又成了什麼缺陷了呢?那麼接下來就來看看吧。過度補償心理主要由於孩子在童年的時期就有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而在長大了之後他們會過度的期望這些缺陷能被隱藏掉,所以就會出現了過度的彌補這些缺陷,並且補償自己的童年,以此來增加自尊心。
所以很多在小時候就穿別人家衣服的孩子,在長大了之後,有經濟能力了就會出現這種「過度補償心理」。比如買買買等一些不恰當的過度消費等。
看完以上內容,相信大家都了解了為什麼不建議給孩子穿別人家的舊衣服了。所以呢,在經濟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家長不要再經常的讓孩子去穿別人的舊衣服了,否則長期下去會很容易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一些不可磨滅的傷害,長大後再想補償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