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測繪、水資源與水電、病毒學、雜交水稻4個國字號實驗室看武大

2020-12-25 專注高校那些事
武大正大門

武漢大學(Wuhan University)簡稱「武大」,溯源於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後歷經方言學堂、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武昌師範大學、國立武昌大學、國立第二中山大學等時期,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985工程」、「211工程」;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為歐亞-太平洋大學聯盟、大學通識教育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法學教育創新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員。

截至2020年7月,學校佔地面積5195畝,建築面積272萬平方米;設六大學部34個學院(系)及3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有4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23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3771人,普通本科生29292人,各類研究生26929人,另有外國留學生2116人。

武大古建築群和櫻花

武漢大學共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多媒體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個):湖北梁子湖湖泊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武漢大氣遙感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於1989年成立,是我國測繪學科第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004年,在國家科技部等部委召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20周年總結表彰大會上,實驗室被授予先進集體稱號,獲「金牛獎」;在國家科技部組織的每五年一次評估中,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連續四次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2年,由於在測繪遙感領域的卓越貢獻,武漢大學獲得由國際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大會頒發的地球空間信息基礎研究與能力提升World Leadership獎。實驗室成果有力支撐了武漢大學遙感學科2017、2018、2019年持續排名全球第一,以及武漢大學地球科學、社會學、計算機科學等10個學科排名進入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全球前1%。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有四個研究方向:

1、航空航天攝影測量

面向各行業對三維地理信息的需求,針對多線陣航空、航天影像、大幅面多重疊度航空數碼影像、雷射掃描數據的潛在優勢和處理難點以及我國高解析度立體測圖衛星,對影像的精確定位、數字地面模型的提取、語義信息的提取與GIS數據更新、城市三維模型的重建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形成一系列具有實用價值的攝影測量技術和相應軟體,使之廣泛應用於軍事和民用測繪生產。

2、遙感影像信息處理

建立對地觀測系統中遙感成像的幾何與物理模型;發展自動化遙感信息提取的理論、方法和實用技術,為形成我國獨立自主地對地觀測數據獲取、信息處理與分析的技術體系奠定基礎,實現天空地空間數據獲取的一體化、空間數據處理的定量化、自動化和實時化,建立遙感影像信息處理一體化平臺。

3、地球空間信息系統

研究新一代地球空間信息系統的理論基礎、應用基礎和應用方法,包括系統架構、數據模型、數據結構、數據處理與空間分析、空間信息共享、互操作與服務的技術與標準,推出網格地球空間信息處理與服務平臺。

4、3S集成與多媒體通訊

在3S集成、移動空間信息獲取、GIS-T、工業測量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向取得創新成果和培育高素質專門人才,實現「產、學、研」相結合,推出LBS中間件平臺。從多媒體網絡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多媒體通信與信息處理技術兩方面開展系統性研究,建設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國內先進的多媒體通信與信息處理理論研究和應用中心,並獲取高質量的系列成果。

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03年12月獲批依託武漢大學建設,2006年10月通過國家科技部建設驗收,2008年、2013年、2018年通過國家評估。實驗室面向水資源開發利用與水電工程建設運行中的科學前沿和國家需求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設有五個研究方向:(1) 水資源時空演變與綜合調度;(2) 農業節水及環境效應;(3) 河流水沙運動與江湖治理;(4) 水工結構與庫壩安全;(5) 水電站安全運行與控制。

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人員78人,流動研究人員32人,技術與管理人員9人。在實驗室固定研究人員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在重要國際學術組織或學術刊物任職48人次。

實驗室研究方向及近期主要研究內容:

方向一:水資源時空演變與綜合調度

近期主要研究內容: 變化環境下水文水資源演變規律 梯級電站和水庫群的聯合調度

方向二:農業節水及環境效應

近期主要研究內容: 水稻灌區農業節水減排理論與技術 乾旱地區水鹽調控與環境效應

方向三:河流水沙運動與江湖治理

近期主要研究內容: 長江中下遊水沙輸移與河床演變 工程作用下的江湖治理與調控

方向四:水工結構與庫壩安全

近期主要研究內容: 庫壩系統性能演化與安全控制 水工巖石力學與庫壩安全

方向五:水電站安全運行與控制

近期主要研究內容: 抽水蓄能電站安全運行理論與技術 水電站廠房-水道-機電系統安全

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

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於2004年11月經國家科技部批准立項,2005年3月由國家科技部批准建設。實驗室主管部門為國家教育部,依託單位為武漢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現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教授,實驗室主任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藍柯教授。

實驗室的總體定位

瞄準病毒學前沿領域,開展原創性病毒學基礎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解決病毒學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並取得標誌性成果;同時圍繞國家需求和人類健康,為病毒病防治提供科技支撐。實驗室的發展目標是成為國際知名的和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病毒學研究中心、病毒學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基地和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驗室科研隊伍

目前實驗室共有固定人員58名,其中研究組長(PI)48名,包括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名、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名,各類「國字號」人才總計20人(30人次)。實驗室科研隊伍結構合理、年富力強、具有較大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近5年來,實驗室共培養研究生和博士後1000餘人。

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

1. 病毒遺傳變異與分子流行病學

2. 病毒與細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

3. 病毒的免疫與致病機理

4. 病毒病防治的基礎研究

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與武漢大學共建)

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11年10月13日獲得國家科技部正式批准,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武漢大學共建。

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現有固定人員33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7人,已形成一支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學研究隊伍。

武漢大學水稻研究歷史悠久。水稻的遺傳和發育研究始於上世紀50年代,特別是從20世紀70年代初至今,40多年來一直進行水稻生殖與發育、水稻雄性不育與雜交優勢利用研究,先後在紅蓮型、馬協型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新質源的發現與利用、光敏核不育系研究與開發、水稻生殖生物學與細胞工程、野生稻資源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創性成果

根據雜交水稻學科前沿發展趨勢和水稻超高產科技發展需求,結合本實驗室的研究特色和優勢,主要開展以下六個具體方向的研究:

方向一、水稻雜種優勢機理研究

方向二、水稻發育與育性機理

方向三、雜交水稻種質創新與基因發掘

方向四、超級雜交稻育種研究

方向五、雜交水稻繁育與種子學研究

方向六、雜交水稻超高產生理生態研究

相關焦點

  • 他們想看啥?亞太種子協會雜交水稻學習團中國行
    此次活動得到中國種子協會的支持,參與交流的企業由中國種子協會特別遴選並推薦,15家有代表性種子公司和科研單位。亞太種子協會技術總監NARENDRA KUMAR DADLANI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與中國優秀的種子企業溝通交流,了解中國水稻種業的發展情況和育種發展。
  • 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排名,這25所大學科研實力最強
    本次統計反映出擁有3個及以上國家重點實驗室的25所大學,這些大學也代表了目前中國科研實力最強的大學,請看下圖:第一集團(3所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及以上的)第二集團(4所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以上的)
  • 雜交水稻的「送子觀音」
    綽號的背後,是困擾水稻研究多年的雜交水稻不育難題。科學界普遍認為,利用水稻秈粳交的雜交優勢可以至少提高15%—30%的單產,但是同時會出現花粉不育、小穗結實率低、子粒不飽滿等雜交不育現象。也就是說,秈粳雜交水稻看起來莖稈粗壯、枝葉繁茂,稻穗上粒子也很多,但大部分卻是空殼子,沒有產量。
  •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可能不是袁隆平……
    先做個聲明:本文不講水稻的雜交,因為光科普雜交,一篇文章就寫不完,太過複雜,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還有三系二 先做個聲明
  • 中國雜交水稻造福世界 國外種植面積七百萬公頃
    湖南省長沙市城東馬坡嶺的一條小路旁,有一個不尋常的院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院子不大,從辦公樓走到實驗室、再走到展覽館,也就幾分鐘路程。30多年來,這個院子一直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聖地」。1984年成立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是國內外第一家雜交水稻的專業科研機構。
  • 現代化農業「智」向遠大 袁隆平院士點讚「國」字號園區
    去年6月以來,隆平高科技園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戰鬥姿態,全面啟動芙蓉區現代農業產業園22個建設項目,激發產品創新,打造公共平臺,加速智造生產,推動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種業總部向園區集聚,成功晉級「國」字號,向國際一流的水稻種業科技創新示範區鏗鏘邁進。以隆平高科為代表的種業企業已成為園區建設「種業矽谷」的主力軍。
  • 袁隆平和他的雜交水稻是如何成為大國基石的?
    想到這裡,我翻了翻去年家裡囤的二十袋大米,驚奇的發現沒有一袋是袁老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仔細想想不僅自己從未吃過雜交水稻,就連超市裡也從未見過。事實上,如今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在全國的耕種面積不足9%,早已不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要能量來源,並且這種大米口感成謎,有人說「味同嚼蠟」,有人說只適合蛋炒飯,總之就是沒辦法和泰國香米、東北大米或者天津小站米相提並論。
  • 高校趣聞:武大合併之武大大了,武水水了,武測撤了,湖醫糊了
    我們今天關注的武漢大學就是2000年由原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四校合併組建而成的。那麼發展至今,學校發展現狀如何呢?有人用16個字進行了概括,即武大大了,武水水了,武測撤了,湖醫糊了。
  •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今年4月,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農業科技對豐富中國人的「米袋子」「菜籃子」作出了歷史性貢獻。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總產量增加了54%,單產提高對總產增長的貢獻達到66%。
  • 華中七校王牌專業大合集:武大的測繪,華科的光學,王炸
    除了同城雙星的武大掛科,其餘5所高校同樣擁有全國頂尖學科專業。合併武水武測的武漢大學,以測繪科學水利水電、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4個學科排名第一,獲評A+類。王牌專業包括理論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測繪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口腔醫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袁隆平用英語講糧食安全 讓雜交水稻造福世界
    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稱,全球已有37個國家面臨糧食危機,集中在發展中國家。  特別是去年以來,全球很多地方遭遇了極端天氣,農作物生長受到嚴重影響。今年美國遭遇大旱,造成玉米和大豆減產,需求卻在持續增長。短期內,必然導致糧食庫存的大量消耗。近年來世界糧食儲備量已經多次低於國際社會公認的世界糧食庫存消費比17%至18%的安全線。  國以農為穩,農以種為先。
  • 雜交水稻哪個品種好?
    雜交水稻品種多數還是不錯,主要看你的用途,優質食用品種、優質加工品種等一定要用對方向,特殊區域需要特殊品種。一、雜交水稻的分類。雜交水稻可以從選育方法、使用用途來進行分類。1、按照選育方法分類。目前主流推廣雜交水稻有兩種選育方式,兩系雜交稻、三系雜交稻。兩系雜交稻:不育系一系兩用(超過特定的溫度就是不育,低於這個溫度就可育),和恢復系雜交就得到推廣用的種子;三系雜交稻:需要水稻雄性不育系、水稻雄性不育保持系、水稻雄性不育恢復系,才能完成不育系的繁殖和種子的生產。圖例:這個品種是三系雜交水稻。
  • 大二男生歷時5個月種出雜交水稻,網友:和袁老種的味道一樣嗎?
    吃著這份歷時5個多月才完成的「早餐」,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農學專業大二學生劉淏林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原來,這頓「早餐」是他親手種植的雜交水稻,劉淏林也因此備受關注。看了袁隆平的一則新聞,他決定學習農學登上了微博熱搜,劉淏林同學心情有些複雜:「既擔心又害怕,畢竟我是一個內向的人。而且這次比賽比我優秀的同學多了去了。」對於這位大二學生成功種植雜交水稻,網友們觀點各異。
  • 非洲島國農民:自從引進中國的雜交水稻 我再也沒有餓過肚子
    「東方神稻」紮根非洲島國「自從引進中國雜交水稻,我就一直種這種水稻,再也沒餓過肚子,我希望所有馬達加斯加農民都能種植這種水稻,這能改善我們的生活。」55歲的馬達加斯加稻農拉奈弗馬納納·喬治講起他與中國雜交水稻的情緣,臉上寫滿驕傲與幸福。
  • [焦點訪談]雜交水稻之父的夢想
    [焦點訪談]雜交水稻之父的夢想  進入[焦點訪談]>> 專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5月22日播出):點擊看視頻〉〉〉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高大上:那些有國家級實驗室的高校
    )   3.北京師範大學(985)共4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遙感科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環境模擬與汙染控制、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學(985)共7個   國家實驗室1個: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虛擬實境新技術、軟體開發環境   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 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nbsp&nbsp&nbsp&nbsp面對面丨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nbsp&nbsp&nbsp&nbsp他把雜交水稻種到沙漠,種到鹽鹼地;他把雜交水稻種到非洲,種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