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是個學渣,怎麼辦?」
孩子還未出生,考慮這個問題,會被認為杞人憂天。
孩子開始活蹦亂跳,考慮這個問題,會被認為眼光長遠,趕緊預防。
孩子已經上中學,實錘就是個學渣,再來考慮這個問題,父母可不只有焦慮了……
萬一孩子真的是學渣,就要放棄治療,破罐破摔了嗎?當然不!
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香港留學客戶M女士來分享她的經歷,如何將學渣兒子送上香港理工大學。
大家好,我是M女士,剛開始銀河來邀請我採訪的時候,我也有點猶豫,要不要把我們的親身經歷分享出來。
當時我們為了孩子上學的問題,費了很多心思,也想了很多種方法,最後多方權衡之下,才確定要走香港考生這條路。
雖然我們家庭選擇的這種方式有點複雜,但就結果來看,這個選擇還是無比正確的,所以我決定分享出來,給更多家庭做參考。
我的「學渣」兒子
我兒子現在是世界排名第91的名牌大學在讀生,但客觀地評價我兒子,他其實是個學渣,只是有點小聰明,如果能專心在學習上就很好,但是不專心,就……
他有多「學渣」呢?
他從小就不愛學習,他很喜歡玩遊戲,另外有個比較拿得出手的興趣是研究機器人和無人機(高中學校有興趣小組,還好當時贊助兒子買了一臺無人機,後來對他的影響很大)。
他的數理科目還過得去吧,算是整體資質相當一般,同時偏科很嚴重的學生。
在他考高中的時候,我們已經捏過一把汗了,深圳中考的錄取率長年不超50%。
他當時的排名在全市50%左右,幸好還有公立高中擦邊可讀,但是一上高中又穩定墊底!
中英兩科幾乎次次墊底讓我非常頭疼,滿分150的卷子他可以只考60分,理綜也沒好多少,滿分100的卷子也考60分。
而且這分數還是三流高中的簡單試題的分數!拿深一模、深二模的出來練一練,馬上被虐成渣渣!
我和孩子他爹真的慌了,這樣下去考不考得上大專都是個問題。
於是我們開始火急火燎地找解決辦法,拯救一下這個「學渣」兒子。
四處打聽升學路徑
整個2017年我都是焦躁的,四處學醫問藥,到處打聽信息。
首先普通高考這條路是沒有希望了,憑兒子的成績大概只能混個私立二本院校或大專,在這樣的學校混到畢業,我認為基本是沒有前途了。
隨後我們考慮過中外合作的留學項目,通過2+2的方式拿到外國大學的畢業證,但是這些學校多半是三流大學,回國除了有個海歸學歷,基本上學不到什麼真本事,我們猶豫了一下。
但如果想要讓他考正規的AL和IB到外國讀好學校,學習難度對他而言又太大了,不適合他。
還有一種是送他到澳洲讀預科班,隨後申請本地的大學,但是我兒子的自制力比較差,山高皇帝遠不好管,我擔心他自己出國環境鬆散,考不上當地大學,最後只能拿個預科班的結業證就回國,所以也不是首選。
最後在朋友那打聽到香港高考的情況,才發現了可以走香港DSE考生這條路,相對比較「可控」。一是離家近可以親身輔導,二是錄取率優勢大,想來想去DSE反而成了最適合的一種。
香港的教育風氣和錄取率
朋友跟我說,香港的社會情況和內地很不一樣。香港是個高福利社會,就算沒有高學歷,也一樣可以在香港找個高薪的工作,體面地活著,所以養了很多「懶學生」。
說直白一點,這些學生就是完全不學習。混夠高中義務教育,一畢業就出來社會了。
而朋友教女兒的方法只有一個——照內地家長的來。深圳的家長抓多嚴,她就抓多嚴,女兒自然沒有隨波逐流,墮落下去
她還跟我說,在香港完全不用擔心和精英階層競爭,因為精英家庭的教育條件我們高攀不起,也不在同一個賽道。
香港精英家庭的教育那是優秀得不得了,每年幾十萬的學費都是小事,上私立名校買一個提名動不動就是幾百萬地砸,他們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是遠遠超出我們想像的。
未來這些精英的孩子上學的路徑也和我們不一樣,統統往世界Top名校送,G5常春藤這些才是他們的考慮範圍。
事實上他們也做到了真正的優秀,每年香港都是全世界IB狀元最多的地區,通過IB考上牛津劍橋等頂級名校的學生每年有200多名,和整個內地1000萬考生中考上的人數幾乎持平,唯有錄取比例高出了內地3000倍。
刨除這部分特例,其實香港普通考生只要稍微學一學,就很容易上名校。
後來我親身經歷過,才發現是真的輕鬆!
香港孩子的成績差到什麼程度呢,六科滿分42分,全港56000名DSE考生中,達到最低分數線12分的只有20000人。也就是說,竟然有36000個孩子的成績低於12分。
說實話,12分隨便蒙個答案都能考到。當時有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現象,我坐在考場外等兒子考試,發現很多考生非提前交卷出來,我懷疑他們除了名字之外,其他都沒寫就交卷了。
再說12分及以上的中等生,那20000人。港八大提供的政府資助學費學額有16000個,公開大學和其他幾個私立大學、副學士,還有內地名校免試招生入學的1000多人,全部加起來正好20000人。也就是說,只要達到12分,就有大學上!
但是在香港考試,有一科比內地難很多,就是英語,想拿DSE3分差不多等於雅思7分。而且香港的大學都是英語教學,英語不好一票否決,偏偏我兒子又是個英語渣,怎麼辦呢?
做出改變,兒子考上了!
當時我們家考慮了很久,最後開了個家庭會議,和先生、兒子達成了共識。
先生留在深圳經營事業,我以身作則去香港讀一年研究生拿香港身份,兒子則一邊在深圳繼續上學,課餘時間就去雅思培訓機構,專心學英語補短板。
高二下學期,我開始留學,兒子也拿到香港身份證,第二年即可憑港生身份考DSE。
前前後後,我和兒子總共花費30多萬,通過2年努力,結果就是:我們家拿到了香港身份,我多了一個碩士學位,我兒子通過DSE考上了香港理工大學。
兒子當時考了23分。香港有一個保底線是「2233」,就是說這10分是政府設置的上大學門檻,然後各大學擇優錄取。但是我真沒想到香港學生的學業水平差到這種程度,我這個科科成績都不好,還有幾科墊底的「學渣」兒子,居然在20000人中能排前30%!
當年12分就有大學上了,兒子考了23分差點成了「尖子生」,最後被穩穩噹噹地錄取進理工!不過如果是港前三就要40多分才能讀。
高考完我才知道,香港的考生只要想去內地讀大學,基本上也是名牌任意上。像廣東省最難考的中山大學,DSE16分就能上,兒子的分數去報綽綽有餘了,清華大學也只要30分。
在這裡我總結出兩條經驗,給想去香港高考的孩子和家長一些建議:
香港身份要趁早辦,別等到孩子馬上要高考了才來規劃,因為去香港考試,相當於突然切換了跑道,是需要花時間去適應香港試題的,語言書寫習慣也需要適應。
孩子的英語要從小重視起來,就不用像我兒子一樣臨時抱佛腳,既要上學課後又去泡培訓機構,高三還要兩頭跑,說實話孩子也很累。
所以如果家長們有打算送孩子去香港高考的,我建議應該在小學或初中階段就開始著手準備,同時在內地繼續上中學,跟著內地高難度的學制走,和香港學生拉開差距。
能有此規劃的考生,將來勢必一騎絕塵,考出香港的高分,就讀世界強校、中國名校!
感謝M女士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