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學生家長通過朋友介紹找到了京譽君,想尋求一些學習上的建議!
」孩子在這次中考中發揮失常,對於一向很有自信的我來說可謂是打擊不小,因為在平時我經常會給孩子一些[建議],可以說孩子是在我的「指導」下完成初中階段學習的。」
我們在之後幾番詳談下來,發現這位家長對於教育、考試、學校的理解,還是有一些「誤解」的,而這也是導致這位考生中考發揮失常的原因之一,我相信不少家長也有這樣錯誤的理解,所以京譽君進行了總結,一起來看看吧!
一些家長對於中考成績的認識往往缺乏「常識性」,對於中考成績我們要保持理性。全國各地中考政策大同小異,分數構成在基本科目之外,還要加上30-40分的體育分數、30-40分的地理生物學測分數、30-40分英語聽力分數。也就是說,中考成績中會有100分左右「虛胖」成分。除去這100分左右的成績,孩子的中考分數還有多少「含金量」?
其次從中考的設定來看它不僅僅是高中招生的選拔性考試,同時也是初中學生的畢業考試,其命題主要以「知識立意」為主,總體來看試卷難度並不是很高。也就是說,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紮實的基礎知識、規範、整潔、卷面的考生更容易在其中脫穎而出,而那些執著於做難題的孩子卻不一定可以會取得好成績。
我曾經問過一名家長:「在您看來,從初一到初三,哪個年級最重要?」這個家長不假思索的告訴我:「當然是初三了,『編筐編簍,全在收口』,初三是最重要的!」其實,初中三年每個年級都很重要,初中生活的每一天都不平凡。「炕房孵蛋」的原理告訴我們,在從雞蛋孵化到雞仔的21天裡,每一天都至關重要,每一秒鐘都不可忽視,某個時間點的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讓孵化工作前功盡棄。初中學習也是如此,所以在進入初中後的每一次周練、每一次月考,甚至每一次作業都不可忽視。如果我們家長只看到孩子成績優異的光環,有些許「歇歇腳」的想法,甚至認為初一不重要,中考還早著呢,那就大錯特錯了!即使你認識到初一的重要性,如果你的孩子想考取名校,還需要從初一開始就要重視雙語閱讀、學習習慣培養、社會實踐……考上名校千萬條,綜合素養第一條,如果孩子學科發展不平衡,也很難在中考中成為真正的「領跑者」。這一切,都需要戰略性規劃。
初中三年,往往需要家長和老師密切關注孩子的每一次成績和心智的變化,每一次成績變化的背後,都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在教育過程中,很多家長對孩子某一次成績的下降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孩子智商很高,下次一定會考好,殊不知,孩子成績下降只是表象,孩子的真實狀態才是內因,如果我們沒有及時「糾偏」,孩子的成績還會繼續「斷崖式」下降,直到「不可救藥」。
從以往中考情況來看,每年的中考,都有「黑馬」湧現,其實所謂「黑馬」的背後,不僅僅有汗水,更有科學的規劃、過程的關注及可持續的努力。那些初中前期的「領跑者」,早已隕落在備戰中考的過程中。從初中的「領跑者」到中考的「失望者」,從好的原料到沒有煉成「好鋼」,這些屢見不鮮的現象,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關注,否則,我們還會重複那位家長的「悲劇」。
「響鼓不用重錘敲」,一個素質再好的孩子,不經反覆雕琢、歷練、打磨,他的聰明才智也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孩子的培養,響鼓也需重錘敲,把握好「敲」的技巧和力度,這樣才能讓孩子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京譽故事》還在繼續,京譽君會給大家不斷分享身邊的故事,希望他們的故事從學習經驗、學習心態等能幫助大家,正確學習,愛上學習~找好老師,來京譽!與京譽一起見證你的點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