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級女生作打油詩吐槽課外班:孩子讀不讀名著,原來差別這麼大

2020-12-27 悠悠讀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最新一期的《少年說》,一個四年級的小女孩當眾和媽媽「討價還價」,實力圈了一大波粉絲。

原來,這個四年級的小姑娘對父母給他報的課外班非常不滿,徒增了孩子的壓力,在《少年說》的舞臺上做了一首打油詩來吐槽自己的學業。

這首打油詩是這樣的:「背著我的大書包,好像背了幾塊鋼,武松若是把它扛,即刻變成武大郎

其實,更引人注目的是這位被吐槽的媽媽,她既沒有馬上反思自己的不對來和孩子認錯,也沒有在公共場合不講道理的大罵孩子不爭氣,而是用《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來進行「反擊」,積極的引導和鼓勵孩子。媽媽的此番舉動引來網友大讚。

這位媽媽的原話是這樣說的:「你看過《西遊記》了嗎?你喜歡孫悟空嗎?我希望你就是那隻孫猴子,背著你的金箍棒斬妖除魔,最後取得真經。」

臺上的女孩也隨即回了媽媽:「好吧,金箍棒你要幫我背。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僅僅是孩子和媽媽因為課外班討價還價的幾分鐘之內,就涉及到了四大名著中《西遊記》和《水滸傳》中的內容。

四年級,在別的孩子只會用哭鬧來表達不滿的年紀,這個女孩已經會用名著中的人物特點去向父母表達不滿了。這不禁讓網友們感嘆:有學問的人家連吵個架都像「神仙打架」似的。

而下面這一則事情則與上面的有天壤之別。

男孩子赤著上身打遊戲,沒有完成作業,媽媽讓孩子做作業,孩子不聽話並給媽媽頂嘴,媽媽一氣之下就關閉了電腦,兒子惱羞成怒,對媽媽拳打腳踢,媽媽眼含熱淚離開……

同樣的年紀,一個站在《少年說》的舞臺上對答如流,一個在家打遊戲不服管教對媽媽揮拳相向!

讓不讓孩子讀經典的好書,僅僅幾年就有如此大的差別。

腹有詩書氣自華,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讀經典名著,提升的不僅僅是孩子的知識儲備,更是對孩子品格、修養、綜合素質乃至三觀的全麵塑造。

語文為王的時代,不讀名著將無緣中高考

2017年開始,教材改革正式啟動。今年9月,全國小學和初中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

此次教改直至以往重視數學、英語等其他學科,對語文學習置之不理的狀態,將中高考的重點放在了語文考核。新教改後,《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教改後,不讀名著根本應付不了考試!

誠如高中語文教材的主編曹文軒所言:對於語言基本功不紮實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經不是噩夢,而是審判。

還不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嗎?還不多讓孩子讀讀名著嗎?真的想讓孩子無緣學業嗎?

現在開始讓孩子讀名著還不晚!從四大名著開始讓孩子進行學習吧!

本套書名家全程助讀,新課標必讀經典,編輯精心收集並挑選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 、《三國演義》 的經典故事,並附有注音注釋,共分為4冊,故事內容適合低年級小學生閱讀。

書中通過生動活潑的漫畫、精彩生動的故事,通俗幽默的語言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開闊孩子的視野,讓孩子從中領悟出為人處世的道理。

現在這套書只需要69元,一件衣服的錢就能買到四本名著,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孩子的名著修養就從現在開始!心動不如行動!快快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小學生讀課外書,老師帶著讀和自己讀,半年之後的差別有哪些?
    小學生讀課外書,老師帶著讀和自己讀,半年之後的差別有哪些1、關注教育的家長都知道孩子讀課外書的重要性。半年後,您發現孩子寫作能力不僅沒有提升,反而是浪費了半年的時間。孩子喜歡讀課外書是好事,但是家長的介入很重要。這和吃飯一樣,讓孩子選擇,他會選擇每天一頓肯德基或必勝客,外加冰鎮可樂或冰淇淋。結果是孩子吃得越多,身體素質越差,因為他攝入太多不健康食品。讀書也一樣,如果只是讀暢銷書,也會出現精神上的營養不良。
  • 拒絕一知半解,專家建議孩子這麼讀「四大名著」
    馬上快放寒假了,又到了給孩子們選假期課外書的時候,如果說買什麼書一定不會錯,我只能說:四大名著。
  • 小學六年級,課外閱讀要求100萬字!四大名著,孩子看不進怎麼辦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本每個單元的後面都會有課外閱讀的延伸,並且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還有明確的量化標準,小學六年級一個學年課外閱讀的要求是100萬字。進入中學階段,對於課外閱讀不僅在字數上提升,要求每學年不少於260萬字,同時,還要求學生每學年至少讀三本世界名著。
  • 初中名著《三國演義》,應該這麼讀,一遍就能吃透考點,1分不扣
    初中名著《三國演義》,應該這麼讀,一遍就能吃透考點,1分不扣教育部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這幾年一直在嘗試對語文考試進行改革,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中考的試題更偏向於課外,取消考試大綱,讓孩子重視各方面的積累與運用,以前語文考試就是語文考試,現在都在講大語文,顧名思義考點更多。
  • 孩子不願意讀名著怎麼辦?
    但是當小萍媽媽建議女兒閱讀一些課外名著時,小萍卻總是拒絕。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名著等好書呢? 黃斐老師觀點:如今圖書市場魚龍混雜,市面上湧現大批的網絡小說。雖然其中不乏品質精良、文筆優美的作品。但也有不少讀物文筆粗糙,依靠描寫黃暴場景來吸引孩子的眼球。相比網絡小說,名著或名家著作稍顯晦澀難懂,孩子們自然更加願意閱讀網絡小說。
  • 你會給你讀小學的孩子讀四大名著嗎?給家長列一些不建議讀的書單
    讀後感寫作引發的悲劇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在這裡我不想再提,因為難過,為繆繆和她的家人……而我這裡想談的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隨著中國家長和教育界對兒童閱讀的越來越重視,常常會有家長找我們館長或找語文老師要所謂的書單,然後在每年的春季開學季,4.23,6.1,6.18,9月開學季等節點,朋友圈就會有家長在曬給自家孩子購買的書目,其中看到很多家長驕傲地曬出:我家孩子二年級了,已經看四大名著了
  • 看原聲電影、讀英文名著
    特別是暑假期間,孩子想玩,家長想讓孩子學,在這「兩難」境地,看英文電影和讀英文小說成了折中選擇。可是,這種學習英語的方法真的有用嗎?河南商報考學君就此問題採訪了鄭州一線名師,發現暑期學習還有很大玄機呢,一起來看。  疑惑  一些家長讓孩子通過原聲電影學英語  距離2019年中招考試,還有300餘天。
  • 課外班成為童年標配 為啥都在上課外班?
    軒軒在北京某市重點小學上二年級,他爸爸只給報了英語、鋼琴和圍棋3個班,本想等上了三年級,再報數學培優班。不過,最近軒軒爸爸也不淡定了,「一年級時他數學考試基本都滿分,可二年級兩次小測試的排名都在20名開外,全班只有37個孩子。數學卷子最後一道應用題,他都沒有讀懂,可班裡有6個同學是滿分。聽說有的孩子在校外上了兩個數學班」。嘟嘟在北京海澱一所區重點小學讀二年級,嘟嘟媽媽在一年級暑假報了學而思數學班。
  • 語文越來越難,家長:小學三年級,沒時間讀課外書
    看以上兩位家長的真實心聲:現在的小學生,根本沒有業餘時間,孩子才讀小學三年級,就已經沒有時間看課外書了!現在的中小學生,作業實在是多。語文每天最少一個半小時完成,還有數學,英語。語文各種背誦默寫,英語各種單詞短句,現在的孩子真的累!
  • 小學生打油詩走紅,老師都被逗樂了,網友:誰家的孩子這麼有才!
    大家請看這首三年級小朋友情真意切寫出來的詩,小朋友用將近100個字來分析爸爸和媽媽的"絕美愛情"。首先是誇讚自己的媽媽美麗得像一朵鮮花,然後又說自己的爸爸醜的像一塊泥巴,那麼難題來了,為什麼美如鮮花的媽媽會愛上醜如泥巴的爸爸?原來是因為花朵離不開泥巴!
  • 高中生課外閱讀現狀:面窄,沒時間讀
    首先來看一看學生的課外閱讀頻率:由問卷分析可得,文科D班和理科E班的學生,堅持每天讀課外書的學生少於10%。兩個班儘管文理不同,但選擇「經常閱讀」和「有時候讀」的學生佔了近四分之三,都達到40%以上,在「很少讀」的選項上,E班人數則多於D班12.5%。
  • 比讀不讀名著更重要的……
    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的親子閱讀,目的在於讓孩子們從小愛讀書、讀好書。在少兒閱讀領域,名著經典向來被視作不可或缺的重頭戲。而近日北大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提出,「四大名著」其實並不太適合孩子閱讀。成人世界的經典是否同樣適合孩子?家長到底要不要「出手」幹預,怎麼挑選?一邊鼓勵孩子閱讀,一邊擔憂不良影響,這份焦慮如何化解?
  • 小學三四年級必讀課外書有哪些?楊紅櫻這三本書必須陪孩子讀!
    小學三四年級必讀課外書有哪些?楊紅櫻這三本書必須陪孩子讀!楊紅櫻被譽為中國的「童書皇后」。在文藝青年聚集的豆瓣,她的作品平均8分以上,這說明,她至少獲得了已經長大的孩子——而且是成年後仍然保持閱讀習慣的那部分——較高的評價。
  • 統編版中小學語文教材完成亮相 同學,今天你讀名著了嗎
    這部分是因為統編版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在語文教材編排中下猛藥,讓學生連滾帶爬地讀」。其實,早在差不多一百年前,中文語文教材的最早編寫者葉聖陶先生就曾經說過,教材似乎該用整本的書,而不該用單篇短篇,退一步說,也該把整本的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這套教材開始遵循了這種思路。
  • 不讀《紅樓夢》,不背《弟子規》,孩子讀什麼?
    「我不提倡六年級以下孩子讀《紅樓夢》,甚至初中也未必都要讀。」11月25日,語文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在「2019年北京兒童閱讀周中小學校校園閱讀研討會」上說道。兒童閱讀應該讀什麼?但在繁重的升學壓力、疲於應對的課外班、爭奪注意力的娛樂活動等重重障礙前,讓孩子們捧起一本書,比以前更加困難。但現實中,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現在電子產品如此發達,好看好玩的事情那麼多,孩子很難集中精力來認真閱讀一本書,現在又要求那麼高,到底應該如何讓孩子好好閱讀呢?孩子又應該讀哪些書呢?
  • 近八成中學生沒時間讀課外書
    如今,可供閱讀的圖書異常豐富,可學生們的課外閱讀時間卻在隨著年級升高、功課增加而減少。本報記者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在中學校園,高考指揮棒下學生們被沉重的教科書和堆積如山的教輔書壓得氣喘籲籲,課外閱讀成了奢求。
  • 名著閱讀已經進教材:孩子為什麼要讀名著
    昨天,我把部編教材要求孩子在初中階段要讀的書,整理給大家。發出來後,引起大家熱烈討論。非常感謝各位朋友的參與和支持。但從朋友的討論中,有不少朋友有疑惑。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有二點:為什麼讀名著,讀這些名著有用嗎?既然是為了考試,那麼為什麼老師不把知識點梳理概括,讓學生背呢?
  • 孩子不愛讀經典名著怎麼辦?
    是的,如果孩子不愛讀經典名著怎麼辦呢?那就不讀。這是因為:第一,這說明這本經典名著對孩子沒有吸引力孩子讀不下去,說明這本書並不適合他讀,或者說並不適合他這個年齡段讀。那麼,可以先放一放,等孩子長大了,能理解書中的內容了,有所感悟了再讀。
  • 讀不讀大學,真的差別這麼大嗎?
    讀不讀大學,真的差別這麼大嗎?答案也許不是絕對的,但是,讀大學確實會給你增加很多的知識,足夠幫助你以後出社會,應付一些簡單的事情。總有人會反對讀大學的這些想法,總認為其實學歷也沒有這麼重要,上大學根本就不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東西,上大學只是在虛度光陰,浪費時間。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大學重要的不是一棟棟的大樓,而是一位位的大師。也許大學給不了你輝煌的一生,也不可能上了大學之後,就可以學會如何賺錢,走向人生巔峰。
  • 一二年級進不了前十名的孩子,沒資格報課外輔導班!
    敲黑板、劃重點有些小時候看起來靈氣側漏的孩子,由於忽視基本功的練習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天賦用到三年級這會兒已耗得差不多,不得不放棄一些課外興趣班回頭來補主科;而有些之前看起來資質平平,但家長堅持盯緊每科的學習積累,已經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則漸漸趕上甚至超越,學有餘力後還可以增加課外興趣班,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