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全新遊泳訓練方法:全浸式能讓您長遊不累

2020-12-20 搜狐網

  全浸遊泳訓練方法,是拉夫林特裡在TI工作室的研究成果,這個訓練方法適合所有的遊泳者,但並不是為了培養世界冠軍,而是為了讓所有喜歡遊泳的人能夠達到如下的目的:

  1. 長遊不累

  2. 划水平滑有效從而遊得更快

  3. 在任何水域中都能從容自信地遊泳

  4. 享受你遊的每一下

  雖然全浸(Total Immersion)俱樂部尚未進駐中國大陸,但它的粉絲卻遍布神州。有人津津樂道全浸的理念,有人細心模仿全浸的泳姿;當然,也有人認為都是些常規訓練,不以為然。那麼,全浸究竟有哪些特點?為何令泳者如此迷戀呢?

  1、全浸的特點

  遊泳有「指紋」之說,也就是說,若細分起來,每個人的泳姿都是不同的。

  既然能像區分指紋那樣來區分泳姿,鑑定全浸和傳統自由式的不同,也就不那麼困難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傳統的自由式訓練,要求頭部的三分之一要露出水面,腳下要踢出水花;但全浸訓練要求頭部要完全浸沒於水中,雙腳幾乎像魚尾似的側向搬動。所以,識別是否是全浸,看看是否【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前邊無浪,後邊無花】,就可以作出判斷。

  那麼,【前無浪,後無花】這種遊法有何優勢呢?

  【前邊無浪】,說明減少了【興波阻力】;【後邊無花】,說明雙腿前踢後擺,都在推進水流,卻沒有踢空破水;而身體側位滑行,會使一側沉浸在阻力較小的深水處,這樣可以滑行得更遠。

  【前無浪,後無花】,平靜的水面上唯一能看到的,就是【移臂拉鏈】,這也是全浸泳姿最顯著的特點。要說【移臂拉鏈】,就不得不說一說全浸的理念。

  2、全浸的理念

  全浸要求學員要做出標準的移臂動作,上臂要划過長軸所在的垂面,前臂及手需儘量靠近垂面,手指好像在水面上拉開【拉鏈】一般,靠肩頭來引導手臂移動向前。那麼,為什麼要進行這麼嚴格的移臂訓練呢?

  有人對這項【拉鏈】訓練不理解,以為是為了賞心悅目,但如果了解了【拉鏈】所遵從的【表象模型】,就知道,這項訓練不過是整個訓練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水上做的是【拉鏈】,水下是泳姿的內涵。

  Bill Boomer的Vessel模型可以譯成【筒倉】,意思是在遊自由式時,要想像在細長的【筒倉】中遊進(見下圖),身體稍有鬆懈,划水打腿的橫向幅度略有誇張,就有可能碰在筒壁上。以此意念來規範身體的流線型,克服整體擺動等毛病。

  試想,若在這樣狹窄的筒倉中遊進,移臂該當如何呢?顯然,有了筒倉的意識,什麼【通體要剛,腰腹緊張,圓木滾動,臍望兩旁;伸臂入袖,轉肩進框,近體直劃,拉柔推剛】等諸多要點,都會有所體現。而移臂唯一的選擇,也許是隨著整體的滾動,把肘部提到最高點,方可順利地通過【筒倉】。

  由此可見,全浸確有一些思想理念,並由【表象模型】來體現,因為有了【筒倉】這樣的【變相模型】,故有了一系列比如【移臂拉鏈】這樣具有針對性的訓練。而所有的遊泳練習,尚沒有一項是為了【看著好看】而設計的;如果僅從水上動作的表面來解讀,訓練的目的就都成為虛幻了。

  3、全浸的方針

  全浸擅長超長距離,需要考慮如何分配體力,沒人敢拼頻率,所以全浸的特點還包括【劃頻比較慢】。而業餘愛好者喜歡全浸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它的泳姿和劃頻,符合了業餘愛好者例如:關節靈活性不夠,【快肌肉】長年不被調動等特點。

  我們知道,人的身高與動作頻率是成反比的,這是運動學的規律。波波夫、孫楊身高在兩米上下,波波夫50米僅用33劃次,孫楊26~27劃次50米,頻率在短衝、中長距離裡都是最低的,這與身高臂長不無關係。孫楊在劃頻慢的時候,還有節省能量準備衝刺的考慮,而業餘愛好者的劃頻慢,往往是無奈之舉。

  全浸正是抓住了這一特點,量體裁衣,將業餘愛好者的短板,壓縮到了最低。肩軸不是老化了麼?可以通過大角度轉體來幫助移臂;角度一大,自然節奏就慢,剛好符合【動作遲緩】的特點。而沒有將常規訓練,比如【扶板打腿】等內容,納入到全浸的訓練課程中。

  4、全浸的無奈

  全浸的夢想是,只要你的遺傳基因沒有問題,就能教你遊得像我一樣。為了將學員帶入夢幻,全浸的特裡和竹內教練,還作了【同步】全浸的遊泳示範。

  是呀,如果泳姿當真可遊得像團體操一般,那倒好辦了,發明一種機器,把人綁在機器上,模仿各種泳姿,然後扔到水裡去實踐。但遊泳是人與水的互動,最終定型泳姿的,是每個人的水感。試想,同樣一池水,誰也不缺胳膊少腿,為何有人就能抓住水,嗖嗖地前進,而有人打得水花四濺,就是不走呢?在陸地上,大家能做出整齊劃一的團體操,但在水裡,動於不動,取決於是否能掌控住水。

  在這方面,全浸的教練們沒少花心思,幾乎是手把手地教學員。但無論陸上多麼逼真的模仿,都代替不了水的阻力對人體運動的影響。因為水的阻力來自各個人體運動的反方向,只要運動,就會有一阻力等著你,這就是水場的特點。

  所以說,遊泳訓練關鍵是找準發力的起點,有了出發點,才可憑手上的感覺,決定發力的時機和划動的軌跡。而這種關鍵的關鍵,是對水場變化的即時判斷,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划水路線。(來源:全球鐵人三項資訊)

sports.sohu.com true 搜狐自媒體 http://sports.sohu.com/20160524/n451079862.shtml report 2685  全浸遊泳訓練方法,是拉夫林特裡在TI工作室的研究成果,這個訓練方法適合所有的遊泳者,但並不是為了培養世界冠軍,而是為了讓所有喜歡遊泳的人能夠達到如下

");}

相關焦點

  • 全浸式遊泳方法介紹 教你長遊不累的姿勢
    全浸遊泳訓練方法,是拉夫林(姓)特裡(名)在TI工作室的研究成果,這個訓練方法適合所有的遊泳者,但並不是為了培養世界冠軍,而是為了讓所有喜歡遊泳的人能夠達到如下的目的:  1. 長遊不累  2.
  • 全浸式,快速學會遊自由式的教學方法
    當初學自由式之前,每當看到別人輕鬆,漂亮遊自由式的時候我是非常羨慕的,我想絕大數成人遊泳愛好者和我應該一樣,首相想的一定是「我能快速地學會自由式,並且能輕鬆地遊起自由式來」。至於速度,那是能遊起來之後才需要考慮的問題,別人怎麼想的不大清楚,至少我是這麼一思維方式。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才能快速學會自由式?
  • 全浸式自由式與傳統式自由式有何不同?
    我覺得遊自由式就兩種方式。一種是競速方式的自由式,一種是休閒方式的自由式。競速自由式裡又分短距離競速和中長距離的競速,遊的方式分別也不一樣。短距離的打腿採用六次腿,划水採用中或後交叉的划水方式,這種方式動作頻率快,體能消耗大。
  • 全浸式和傳統自由式有什麼區別?深入淺出剖析全浸式
    什麼是全浸式自由式  全浸式到底好不好  全浸式和傳統自由式有什麼區別
  • 全浸自由式適合大眾的背後原因
    由特裡大師在TI工作室創建的全浸學習方法,在國內也吸引了大批追隨者,經常在一些遊泳文章下看到全浸愛好者的留言回復,可見這種學習方法獲得了相當多的認可,可以說全浸式學習方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那麼這種學習方法為什麼會受很多人追捧呢?其實它成功的背後有很多值得借鑑的經驗。
  • 全浸式遊泳課程自學簡要介紹,了解自學遊泳的重點難點
    除了少數原專業遊泳退役的泳友外,不少泳友都是通過學習全浸式遊泳,在摸索練習和泳友互相交流中逐漸掌握了遊泳技能。這裡,我分享下全浸式遊泳課程的情況,希望可以幫助到自學遊泳的人。1、全浸式遊泳的英文Total Immersion Swimming 縮寫為TI Swimming,稱之為TI遊泳。
  • 全浸式自由式時腿為什麼不下沉?全浸式理念詳細分析
    很多看過全浸式自由式視頻的人會發現,泳者的身體上下比起傳統自由式來更平直一些,雖然不怎麼打腿,但腿似乎不容易下沉,這正是全浸式自由式遊起來輕鬆的原因。1、先要弄清楚腿為什麼會下沉?導致腿下沉的有三個主要原因:一是腿自身的重力;二是上半身抬起;三是支撐點位置靠前或失效。
  • 全浸式遊泳真正特色在哪裡,移臂?二拍打水?寬軌入水?都不對
    全浸式遊泳是一種全新的遊泳理念,它不是一種特別的泳姿,其目的在於讓成年人快速又紮實地掌握遊泳技能,以自由式最為典型。全浸式自由式其真正的意義在於使業餘遊泳愛好者高效優雅的超長距離遊進,它不和競技遊泳比爆發力和速度,而是比效率和耐力。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個是短跑,一個是長跑馬拉松。
  • 忘掉沒完沒了的划水、打腿訓練,學會像魚一樣遊泳!
    首先,讓我來問你 3 個問題:1.遊泳是不是讓你感覺很棒——身體的舒適感以及由內而外的滿足感?2.你知道什麼能讓你遊得更好嗎?你能不假思索地給出答案嗎?3.你在穩步提高嗎?即便花了很長時間,你的遊泳效率是不是更高了,對遊泳的了解是不是更多了?
  • 全浸式遊泳理念實踐心得,讓身體成為烤鴨,輕鬆遊進的核心
    全浸式遊泳理念的原則是優雅、高效地遊泳,像魚一樣不起波瀾,悄無聲息。達到這個目標需要肢體的巧妙配合,以自由式為例,移臂和二拍打水成為一種經典形象,引起許多泳者的學習和模仿,然而,全浸式遊泳的真正內在講究順勢借力,自然而然,所以才有了重力轉移,不發力推水的動作要求。
  • 94歲學會自由式輕鬆長遊,談談學習全浸自由式的關鍵和前提
    很多專業運動員都是童子功,遊泳運動尤其如此,即便被稱作「飛魚」的菲爾普斯也不例外。這表明了一個基本事實,對於成年人來說,學習遊泳已經沒有走專業路線的可能。成年人能夠遊起來,遊得輕鬆而長久是更重要的目標,也是更適合的目標,如果要進入運動領域,那麼鐵三或許是一個選擇。
  • 全浸式自由式中前手偷跑是怎麼回事?
    通常我們遊自由式的時候遊的都是前交叉的方式,所以這裡就先以前交叉為例來說說實際我的實際體會吧。在自由式中,前引導手應該是儘量向前伸直,引導並伸展身體成為一條直線的。當然這和個人遊泳的習慣,方式,水平的不同也會出現不同的情況。如果遊的水平夠好,那前面的引導手一定是向前,水平伸得筆直的。就如同下圖這樣。
  • 全浸式遊泳提速動作分析,詳解划水和二拍打水過程
    網上介紹和推廣全浸式遊泳的文章和視頻很多,但對於初次接觸全浸式遊泳的人來說,第一印象是這是一種優雅放鬆的遊泳方式,和追求速度的競技遊泳完全不同。然而,這並不意味者全浸式遊泳速度慢,尤其是長距離和超長距離遊泳,以及開放水域遊泳時,全浸式遊泳的平均速度是最好的。
  • 乾貨 | 如何自學遊泳
    在現實中、在我居住的城市裡,想找到一位稱職的教練相當相當難;而且你自己不懂,只通過簡單的交談,僅憑感覺和印象根本無法判斷教練的專業水準和教學能力(有某某證書,從體院畢業並不能證明什麼,文憑只等於敲門磚,好學生和好老師並不是一回事);在北上廣或許能找到,價格當然出奇的高(帝都最頂級給國家隊隊員訓練的體適能教練,是以X萬元/小時開價的);更不談你們時間方面的不合拍、表達交流理解中的困難等等其它因素
  • 全浸式自由式入水錨定練習,輕鬆遊泳的秘密
    在全浸式自由式練習中,入水動作很重要,和傳統自由式教學中的入水動作有所區別。在這裡,並不是說哪一種入水動作更好,而是在不同的遊泳理念下,設計的遊泳練習自然不同,當遊泳技術熟練到一定程度後,可以根據遊泳目標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動作技術。
  • 全浸自由式理念解讀,解析遊泳動作與發力的要點
    全浸自由式的遊進過程可以用三個字概括:鑽、轉、推。其實,自由式的遊進過程也可以用這三個字來概括,不過由於兩者的力量運用技巧和目標追求不同,在具體的遊泳動作上,動作發力與順序並不完全相同,甚至可以說區別不小。
  • 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與競技自由式技術上的差異
    網上有很多關於全浸式自由式的宣傳或者教學視頻,國外的、日本的、新加坡的、臺灣省的,也有很多TI遊泳大師做了許多親身示範以及授課講解,但是仍然有很多朋友對此很迷惑:到底什麼是全浸自由式?前段時間有一位退役的運動員朋友問我「練了這麼多年遊泳,從來沒聽說過還有這麼一種自由式,這個全浸到底是啥?」
  • 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為什麼速度效率都不及競技自由式
    競技自由式愛好者中也有一部分人對全浸自由式保持完全牴觸的態度,我也覺得大可不必,技術獨有的優點我們需要學習,糟糠之處我們摒棄就是,只有不斷借鑑和學習長處我們才能不斷的進步。抱歉,今天的開場白有點長,我們廢話不多說言歸正傳:全浸自由式的技術特點全浸自由式最明顯的技術特點就是前交叉、兩次腿。
  • 自學全浸自由式四大練習,提升遊泳平衡能力
    傳統自由式的教學與全浸自由式教學有很大區別,前者注重四肢動作和配合,後者強調身體平衡和重力轉移。個人認為,對於自學遊泳的泳者來說,以全浸為主,以傳統為輔可能是更好的學習方式。具體來說,通過全浸的練習體系,讓身體的水感與平衡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對於身體整體遊泳有感性認識,然後,再學習傳統自由式的划水與打腿技術,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來調整不同的遊泳策略。這樣以來,自由式的目標就簡單明了,想省力高效,就偏全浸一些;想比拼速度,就偏傳統一些。
  • 學遊泳到底要不要請私教之我見
    學遊泳到底需要不需請私教?我想有不少想要學習遊泳的朋友或是想讓孩子學習遊泳的家長們不大知道到底應該怎麼才好吧。先說成年人學習遊泳。成年人應該有比較強的自學能力了,也會自己判斷,所以到底需不需要請私教自己決定就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