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教培參考 X 智來時代,作者郭之禎
疫情爆發以來,大量教培機構破產倒閉、裁員降薪,還有機構苦苦掙扎、尋求買家,整個教培行業一片悽慘……
然而,有些機構卻演繹著不一樣的故事:
「疫情後,我們文化課各類班型都完成了直播或錄播,寒假課耗情況在 80%(寒假後半程課程全面進行線上轉換),春季課也已經陸續開始了。」
「整體來講,在沒換老師的情況下,我們做到了94%的內容線上化,將20%的學生轉化到線上,學習吧累計註冊用戶已達9.8萬人。」
疫情之下,長沙的思齊芙蓉、鄭州的大山教育、重慶的大帝教育,這些地方龍頭機構是怎樣抓住機會,開展逆勢發展的?《教培校長參考》將各家的經驗進行了匯總,分享給大家。
思齊芙蓉:疫情期間課耗80%,我們的3個動作和4點經驗
思齊芙蓉先後在湖南省長沙市、株洲市、嶽陽市投資創辦了十餘所培訓學校以及湖南師範大學附屬思沁中學。此外,思齊芙蓉運營管理的教育項目有學科培訓、藝術培訓、體育培訓、研學旅行、家庭教育和學歷教育等。截至 2019 年末,思齊芙蓉擁有員工千餘人,年培訓學生近 30 萬人次。
思齊芙蓉聯合創始人、總校長皇辰華和黨委宣傳委員、副總裁趙惺,詳細分享了疫情期間,思齊的春招和線上運營策略。
1 月 27 日,我們對疫情情況進行了快速部署,各部門銜接和快速適應:技術部門加大對網絡平臺的測試和預估;產品部門進行產品標準化的分享與交付;線上培訓教師授課模式,授課內容本身沒有進行調整。
整體來講,思齊完成了以下三件事:
1、產品線下轉線上,變成了直播或錄播。課耗情況在 80%(寒假後半程課程全面進行線上轉換),寒假課耗還比較理想,春季在上周末已經開始了第一次課(中學及小學高年級)。
2、快速且細緻的客戶服務。教材教輔習題等紙質檔郵寄給學生家中,保證短期課程到課率。
3、啟動引流短訓等新產品營銷。寒假班結束春季開始之間兩周左右時間,用低價單體課進行引流課程。
在這個過程中,建議大家一定要善用工具、進行全員營銷,無論機構大小,我覺得都需要做到以下四點:
1、公司組織架構及部門管理扁平化。各部門的分工要打破壓扁,甚至工作要交集,讓員工願意從後臺到前臺進行營銷工作。
2、選擇性放棄和適當的創新。我們春季安排了 15-18 次課,受到地域限制,考慮新的引流產品進行前置化工作,選擇性放棄春季的前四次課,首先讓客戶留在這裡,同時有些新穎的東西在公域流量裡進行吸睛;
3、線上工具方面的準備,工作方式的調整。1)營銷和運營準備工作,誰來做?哪個渠道來做?營銷費用怎麼調?2)運營和教學的準備,迅速的形成一套線上的運營流程和標準。
4、利用龍頭機構的資源優勢,進行區域下沉的布局。各個地區的龍頭機構,在現有春季招生的缺口,如何去想短訓課程抓取新的客戶是比較重要的,利用龍頭機構優質資源進行下沉,成為省內其他地級市體量較大的資源提供方,交流共享資源。
思齊芙蓉現在的指標大概達到了去年同期的80%。這個數據雖然不是很滿意,但是也算是達標。
怎麼做的呢?一定要重點關注教育機構運營的人均產值。
人均產值要做到30萬以上才能在省會城市有所發展。人均產能越高,員工待遇就會越好;薪酬水平有競爭力,就代表了員工成長空間、工作能力、積極性、綜合素質都會更高,同時後期的爆發力也會更高。
提高人均產值,就是最大分子,做小分母。
首先,可以這樣做大分子。
1、儘可能放大老師的帶班量。思齊周末的帶班量能做到6-7個班,尤其多校區的機構,老師不要跑很多個校區,就用帶班量把老師鎖在一個校區,周末周五晚上可以做1v1,來提升帶班量。
2、提高老師的帶班人數。思齊原來的帶班人數之前是12,現在可能達到16、17的樣子。帶班人數取決於續班率,我們的傳統是80%續費,20%是轉介紹的,招新活動再保證20%的增長;
3、漲價。每年無理由漲10元/小時。我的邏輯是用價值匹配價格,先漲價,再匹配價值,匹配的價值足可以讓家長買單。
同時,可以這樣做小分母。
所有的教學人員,都是身兼數崗。比如老師兼教研,兼推廣。兼崗的好處就是給老師帶來了額外收入,教學收入天花板很低,教學水平提升也隨著時間而放緩,兼崗可以提高整體收入和個人能力,教師的留存率就可以得到保障。
大山教育:94%的內容線上化,線上累計註冊用戶9.8萬人
大山教育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9月,旗下擁有大山外語、小數點數學、御夫子大語文三大兄弟品牌。大山教育22年辦學經驗,目前80所直營校區,全國134家合作校,全年25萬學員人次。
大山教育創始人張紅軍,分享了大山外語的OMO探索歷程。
中型企業最大的困難就是管理標準化,數據可視化。鄭州的其他的機構目前還處於傳統階段,系統、教學內容、線上服務團隊、第三方平臺、教師管理都有問題。
2014年,在線機構提出要顛覆線下的口號。當線下場景優勢不存在之後,教學內容標準化、可複製化成為轉型OMO的重要條件。
於是,我們通過走訪很多教育企業,開始建立標準化體系,15年搭建線上團隊,研發教學內容標準化,教學流程可視化,教學測評一體化的教育雲平臺。17年在線下校區投入使用學習吧,目前已經更新了4、5次版本。
這幾年為了做OMO轉型,大山投入了7千多萬的技術研發費,也走了很多彎路,獲得了一些經驗:
1)建設線上平臺時,中小型機構,可以找一些成熟的系統和機構去借力。
2)為新教師做3個月的師訓,實現教學標準化。
3)保證管理團隊上下同頻。
4)確認機構的服務團隊可以接受企業轉型後的新方式。
2019年12月底,疫情開始爆發。
初十之後,我們確認線下機構開課會推遲,所以加快組織學習吧的團隊和教研團隊,將所有學習內容強制轉移到線上的學習吧。
在這期間,大山還聯合兄弟品牌御夫子大語文、小數點數學在疫情期間先後向20多萬人次鄭州中小學生免費提供了7344節精品網課。
整體來講,在沒換老師的情況下,我們做到了94%的內容線上化,將20%的學生轉化到線上,學習吧累計註冊用戶已達9.8萬人。
可以說,私域化平臺學習吧是大山外語疫情期間迅速反應的的關鍵。有了前面幾年的鋪墊與技術積累,我們這次調整得很快,轉移的過程很順利。
此外,進行線上轉移後,我們也將線下老師的課時費直接轉到了線上。班主任與家長做連結,實現課耗後才能和老師分獎金。而且我們有家長群和學習群,轉化到線上也比較輕鬆。
大帝教育:集中員工技巧培訓,應對疫情的衝擊
大帝教育,成立於1994年,是重慶的綜合性教育培訓集團。致力於為3-18歲的孩子提供高品質的課外輔導,業務包括中小學各科課外輔導、外語培訓、學前教育等。目前,大帝學校已經全面覆蓋重慶主城,現設有八大分支機構,40個校區,為超過70萬的學生提供一流的教學服務。
重慶大帝教育集團 CEO 張大衛,分享了疫情期間怎樣進行員工培訓。
企業能夠有效的運轉起來的關鍵,要看企業是否做好了準備。
疫情期間企業要根據不同的現狀,選擇不同的應對策略。有些企業現金流已經崩掉了,就不要考慮培訓的事情了,趕緊砍柴;還有一部分企業,目前運轉狀況良好,就要考慮是否要能迎合線上趨勢,或者OMO模式的轉化。
我們現在就處於第二種狀態,為了解決疫情給業務帶來的衝擊,現階段我們會集中為員工做技巧類培訓,比如怎麼做好線上課,怎麼在線上維護客戶,然後再為員工做線下轉線上的培訓。
對於員工培訓,我們會在不同板塊選擇不同方式。尤其對於校招的員工,企業首先要面臨是生產力和價值觀的問題,我們需要讓大學生了解企業能在未來道路中為他們賦能,需要讓他們理解企業客戶至上的價值觀。
價值觀和企業文化部分,會由高管和 CEO 來培訓,而且相關內容和考核會與員工獎金掛鈎,95 後員工的需求在馬斯洛理論中已經到頂層,所以我們只能通過價值觀趨同的方式讓團隊協同更緊密,效率更高。
對於其他培訓板塊,我們會先分解內容,如果內部能講清楚,就自己講;或者聘用外部講師,可以讓員工維持短時間的熱情,之後要做內部跟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教培校長參考」,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