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飆破40萬的加拿大,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今天,大溫華人社區傳來噩耗——
一名備受尊敬的列治文華人老先生,因為被同住一棟樓的鄰居傳染了新冠,於上周六在列治文醫院(Richmond Hospital)去世。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老先生和自己的5名子孫,進行了視頻通話,在孩子們的注視下,停止了呼吸。
據CBC報導,家住列治文的華人高先生(Fred Ko 音譯),是加拿大新冠疫情中,年紀最長的受害者之一。
高先生於1916年出生在溫哥華唐人街,見證了大溫華社的百年變遷。2020年,這位104歲的老人死於新冠。
高先生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和兩個孫子。
大流行席捲加拿大前,高先生的身體一直還算康健,每天早上起床,都會去逛逛列治文的購物中心。
示意圖
然而,新冠疫情的爆發,讓高先生無法再走出家門。
「從那以後,他失去了很多活力。」高先生女兒艾莉森·高(Alison Ko)說,父親有時候甚至開始聽不懂孩子們說的話。「他會說,『我聽到了這些詞,我知道這些詞,但我聽不懂。』」
最近10年,高先生一直和另一個女兒凱薩琳(Catherine)一起居住在列治文的房子裡。原本,孩子們以為,讓父親居家避疫,就可以躲過感染,沒想到,即使是日日待在家中,還是被新冠病毒找上了門。
就在上個月,高先生從住在同一棟建築的某位鄰居身上,感染了新冠病毒。
接下來的一切,超出了高先生全家人的想像。
從確診,住院,病情惡化,到最終死亡,只用了短短幾天時間。
高先生在列治文醫院住院期間,兒女和孫子因疫情原因不能親身探望,只能通過視頻聊天。
11月28日那天,所有的孩子們,坐在屏幕前,眼睜睜看著他們的父親、爺爺停止了呼吸。
示意圖
「我們就這樣看著他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我真的不敢相信。」女兒艾莉森悲痛萬分。
艾莉森回憶,父親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擁有慈悲的靈魂。
她記得,自己以前和妹妹凱薩琳出去參加派對回家晚了的時候,耐心又溫柔的父親從來不會訓斥她們。
「他總是會坐在廚房裡,讀著一本雜誌,即使很晚也等到我們平安回家。我倆進門後,他就會『嘖嘖嘖』幾聲,然後合上雜誌,走上樓梯,除此之外再無責備。」
高先生與兩個女兒在夏威夷
高先生是他的華裔移民父母在加拿大溫哥華生下的第三個孩子。當年,高先生的父母來到加拿大後,先做了印刷生意,製作出了第一本中文電話簿,接著又先後在多倫多和溫哥華開了禮品店。
高先生(最右)家族
作為一個在加拿大出生的孩子,高先生從未忘記自己作為華人的根。
高先生年輕時
他曾經就移民權利問題與加拿大前總理 John Diefenbaker溝通協商,為華人群體爭取利益。孩子們曾經看到,有國會議員會專門來家裡拜訪高先生。
然而,高先生自己卻十分低調謙和,鮮少和孩子們提起自己的這些事跡。
艾莉森說,爸爸在加拿大生活了一輩子,從未跟他們講過經歷種族歧視的事情,直到最近席捲北美的Black Lives Matter抗議爆發。
「爸爸看著新聞說,『是啊,我們曾經也經歷過艱難的時期。』」
原本,再過幾個月,就是高先生105歲大壽,但這位慈祥的老人,最終還是被無情的病毒帶走了。
就在昨夜(12月3日),列治文醫院宣布了疫情爆發,至少一名工作人員已經感染,相應病房區已經關閉。
大溫華人社區的疫情,正在以超出我們想像的速度迅猛發展。
受害的並不總只是長者。
今天,一名熱心華人讀者向加西周末爆料稱,自己一位朋友,在列治文醫院確診新冠後,幾乎被扭轉了命運。
這位朋友是個年輕的小夥子,家境富裕,平時比較愛玩。在疫情期間,他自仗年輕,沒有把衛生官的指令當回事,開車帶著3個女性朋友自駕遊。
結果這3名女生中,有1個是無症狀感染者。
幾天幾夜的歡暢旅程中,小夥子完全沒有意識到,災難已經降臨到自己的頭上。
回到大溫後,他開始出現症狀,隨後去列治文醫院就診,結果查出了新冠陽性。
一開始,他還只是輕症,被要求回家隔離養病。
然而,很快,他的病情就開始惡化,最後去了溫哥華總醫院(Vancouver General Hospital)住院。
但眾所周知,新冠沒有特效藥,一旦發展成重症,醫院也只能盡力救治,最後結果無法保證。
現在,這名小夥雖然已經出院,但後遺症仍相當嚴重,沒有嗅覺味覺,不能劇烈運動,體重10天下降12斤,需要人工吸痰,就連排便排尿都十分困難,經常出血。
新冠病毒面前,不論年輕人還是長者,都有可能成為目標。
剛剛,BC省衛生官宣布,本省今天新增711人感染,10人死亡。這其中,又有多少大溫家庭要心碎,讓人不忍細想。
感染飆破40萬的加拿大,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唯一的預防方法,就是避免不必要出行,戴口罩,勤洗手,遠離人群。
希望大家都能保護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等到疫苗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