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呂布(Marc Riboud),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首位獲準進入中國拍攝的西方攝影師。他來往中國達20餘次,其拍攝手法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中國紀實攝影界佔據主導位置,產生了恆久而巨大的影響,很多經典的瞬間已經成為了20世紀的時代縮影。
作為極受推崇的瑪格南圖片社最負盛名的攝影師之一,馬克·呂布的作品多以真實、樸質又平實的畫面展現社會各個層面。圖為伊莉莎白女王號郵輪,美國紐約,1952 年。
馬克·呂布始終堅持以局外人的立場,獨立的觀察方式,冷靜又富於藝術感受的人文視角捕捉直覺性的瞬間。圖為英國溫布利球場,1954年。
曾經是工程師的他對線條保有執著的痴迷,這讓他的作品除了具有細膩的美感之外,還擁有更加精妙的構圖和充滿詩意的節奏感。圖為攝影比賽,日本,1958年。
同時這名安靜的攝影師也是一個自由的行者,他用腳步丈量世界的維度。圖為日本東京,1958年。
「我是個拿著小照相機走路的人。我不停地仔細觀察周圍的東西,有時候會拍下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那使我很著迷,但我並不創作故事。我只是個瑣碎細節的收藏者。」馬克·呂布曾用這樣的言語描述自己長達半個世紀的攝影歷程。圖為喬遷,菲律賓,1958年。
馬克·呂布厭煩的第一個字眼兒是「巧合」。對於能獲得一張完美的照片,他並不認為攝影師靠的是運氣,所以他說「我不喜歡巧合這個字眼,讓人以為是偶然的」。馬克·呂布只強調攝影師的「好奇心」和照片能給讀者帶去的「驚奇」。圖為墨西哥阿卡普爾科,1959年。
「我拍照並不是為了見證歷史,而是作為一個陌生人的好奇心。」圖為自拍,雷堡市機場,剛果民主共和國,1961年。
在馬克·呂布的畫冊中,他留下這麼一句話作為篇首語:「遠勝於某種專業技術。攝影之於我,是一種令我近乎著魔的情感。」圖為新宮,德國波茨坦,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