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從幼兒園升小學的時候,許多家長都感覺很苦惱。一方面擔心他們會不適應小學生活,另一方面又擔心他們學習跟不上。因此在幼升小前,不少家長都會給幫孩子報一個有效銜接班,從而為上小學做準備,可這樣真的好嗎?
同事的孩子樂樂,今年已經上大班了。同事平時很少去讓孩子學什麼東西,一直感覺孩子只要開心就行,畢竟是幼兒園嘛。可是前幾天她聽說別人家孩子都已經會二十以內的加減法了,且漢字也認識幾百個。而自家孩子連基本的十以內的加減法都不會,字更不用說了。為此她開始焦慮了,十分擔心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學習會跟不上。看到周圍那麼多人都在為孩子報幼小銜接班,她也有點蠢蠢欲動了。
我想與我同事想法一致的家長是很多的,不少人感覺,一個人的計算、閱讀和書寫能力是很重要的,若是不提前做準備的話,那孩子以後會跟不上小學的學習進度。可是這種盲目跟風的去報幼小銜接班,對孩子真的好嗎?
所謂的幼小銜接,其實最根本的意思就是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一個過渡時期。該時期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影響。若是家長能夠處理好該時期的話,那會十分利於他們的身心發育。
但是若家長處理不好的,那給孩子帶來的壞影響也是很多的。因此,幼小銜接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
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不少幼小銜接班,主要是為那些即將上小學的孩子準備的。這種班的培訓時間不一樣,有的會進行一兩個月,而有的會進行半年或一年。
有些家長感覺將孩子送到這裡,會早早地學一些東西,這樣上小學之後就能跟上學習進程,而且起點也相對高一點。看到這裡,那我們就不妨來了解一下,幼小銜接班真的對學習有很大幫助嗎?
1、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好
幼小銜接班學的基本上都是一年級的知識,有些甚至會拓展到奧數、國學等。該階段其實就被稱之為胡「超前教育」。這種教學會讓孩子提前感受到學習的壓力。要知道,幼兒園的孩子身心都還沒發育完全呢,因此在這種壓力下成長,勢必會帶來許多不好的影響。
幼兒園的小朋友,骨骼發育的還不是特別成熟,不能長時間用力,若是過早讓孩子去學習寫字的話,很容易讓手指變形。而且此時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差,長時間寫字會影響坐姿,且對視力也會有很大影響。
此外,幼小銜接班的課程內容,已經超出孩子能夠承受的範圍。讓孩子直接從快樂教育變為棍棒教育,很容易給他們帶來心理負擔。而且幼小銜接難度大,孩子會更不容易適應小學生活。
2、會讓孩子產生「習得性愚笨」
所謂的「習得性愚笨」,其意思就是前期的時候,家長總是讓孩子機械性地去背誦一些知識,讓他們對小學學習生活產生刻板印象,學習興趣和熱情也沒有那麼高了。
這樣一來,孩子的主動性、能動性、思維和想像力都會受到影響。當他們深信自己學習不行的時候,就會不斷懷疑自己,感覺自己很笨,從而拒絕接受新事物,變成一個事事都怕的笨小孩。
3、會讓孩子提前獲得的優勢在1-2年內消失殆盡
據調查顯示,孩子剛上小學時,第一個月的成績會十分好,但是一學期下來後,成績就會發生變化了。學過拼音的孩子明顯比沒有學過拼音的孩子成績是一樣的。由此看出,到了後期,不管孩子是否學過拼音,綜合成績都差不多。此時那些提前學習的優勢已經看不見了。而且提前學過拼音的孩子會開始出現退步現象,而沒有接觸過拼音的孩子,卻不斷進步。
據國內外專家調查發現,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獲得的優勢,會在1-2年內消失殆盡。甚至後期還會出現許多問題。
因此作為家長,還是不要把希望都放在幼小銜接班上,要及時為孩子做一些入學準備。
1、幫助孩子做好生活和學習習慣準備
通常情況下,幼兒園孩子比較小,一些能力還不太強,因此需要老師時刻照顧。可是到了小學就不一樣了,每個班上的孩子那麼多,很難關注到每個學生。因此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入學前教會他們自己吃飯、自己整理東西,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此外,在學習方面,幼兒園主要是以遊戲為主,而小說就是以書本為主,每堂課的時間也變長了,老師對學生會十分嚴格,每天都有許多作業要寫。對於一些調皮愛動的孩子來說,這種教學方式確實讓他們難以接受。因此在孩子入學前,家長要鍛鍊下他們的專注力和耐心,且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
2、端正孩子的學習動機,做好學習品質和興趣準備
縱觀世界,如今的知識總量一直都在增加,因此需要我們具備更強的獲取知識能力。對此,日本也專門對入學準備提出過,孩子上小學前需要有一定的好奇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這些品質被稱之為學習品質。在學習能力方面,孩子要有一定的注意力、理解力、創造力等。這對孩子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孩子在上學前,家長要端正他們的學習動機,告訴他們學習的重要性。就比如我們出發前,要先知道自己為什麼出發,當然這個工作不用太著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只是一個入學準備罷了。
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不能停止學習。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學習不是為了老師和家長,而是為了他們自己。只有讓他們真正明白這一點,才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增強學習動力。
3、家長要給自己做好心理建設
著名精神分析學家胡特說:「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先做好自己,再教育孩子。雖然入學前,孩子的心理準備一定要做好,但是家長自己也要做好心理建設。如今每個家長都十分關注孩子的成長,害怕他們受到一點點傷害。而且不少家長會拿著他們與其他孩子作比較。這都是不好的表現,因此家長需要學會正確對待孩子之間的差異性。
有些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可能平時閱讀多一些,對學習的興趣也十分大,這樣無形中自然會比其他孩子起點高一些。而那些起點低的孩子,家長不要太著急。平時可以多去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一段時間下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會培養起來了。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要經歷許多困難的,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自身具備長久的動力和耐力,不要急功近利,要講究循序漸進。也許有些人的起點比較高,但是後期很容易體力不支,失去動力。高爾基曾經說過,&34;因此家長們還是要讓孩子正常發展,不能揠苗助長,這樣才能讓他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