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上海多家兒科醫院暑期就診:普通感冒扎堆少專科增長顯著

2020-12-22 澎湃新聞

隨著氣溫攀升,上海多家兒科醫院迎來就診高峰。

7月1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走訪發現,與往年相比,兒科就醫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當前,普通感冒咳嗽、發熱患兒扎堆就診的現象有所減少,而專科優勢逐漸凸顯,諸如皮膚科、眼科、泌尿外科等專科門診患兒數量正在顯著增加,擇期手術、疑難雜症患兒就診比例同比明顯增長。

業內人士分析,這意味著分級診療及兒科醫療聯合聯工作初顯成效。但在走訪過程中,澎湃新聞記者也發現,部分家長在因不了解就診流程、預約掛號途徑,或是不懂自助一體機操作等,一些特色專科仍存在扎堆就診、人滿為患的局面。

11日10點左右,新華醫院兒科門急診樓窗口排隊情況。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攝

門急診量仍在上升,普通內科患兒數量下降

在上海,市兒童醫院、兒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新華醫院並稱「四大兒科」,去年曾一度出現患兒扎堆、動輒掛號候診五六個小時的就診無序局面。而隨著氣溫的升高,兒科門急診的季節性上升,這類情況是否改善,澎湃新聞記者走訪了一些兒科專科醫院。

7月11日8時左右,位於瀘定路的上海市兒童醫院一樓大廳10餘個掛號窗口前,掛號隊伍基本維持在20人左右,9點左右在關閉了兩個掛號窗口的情況下,每個窗口的人數依舊沒有明顯增加,掛號人數最少的時候甚至出現了空餘窗口。與此同時,新華醫院兒科門急診大樓內當日上午也秩序井然,8個窗口前排隊隊伍維持在10餘人左右。

7月11日上午8時30分左右和9時左右,上海市兒童醫院門急診大廳窗口排隊人數對比。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實習生 任旭麗 拍攝

澎湃新聞記者走訪發現,兒內科、呼吸科等以往感冒、咳嗽、發燒等患兒扎堆的科室,今年科室就診人數較往年明顯下降。

多名前往上述兩家醫院掛號的家長表示,當日掛這兩個科室的普通號花費的時間為5-15分鐘,候診時間也較去年有所縮短。

「感覺今年的人要比往年少,我就等了半小時了,掛的33號,現在就叫到29號了。」在上海市兒童醫院兒內科候診的患兒家長陳女士說。

澎湃新聞記者從4家醫院數據獲悉,「四大兒科」就醫格局正悄然發生變化。儘管數據顯示,「四大兒科」門急診總量仍較去年同期上升2%-6%,但感冒、咳嗽、發熱這些患兒比例出現下降,這意味著普通內科門診患兒減少,但與此同時,疑難雜症患兒、專科患兒增多。

以在上海兒童醫院為例,今年7月以來,門急診總量較去年同期增長6.02%,但增長顯著的是專科門診業務量,同比增長13.37%,主要體現在專科病人增長;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普通內科患兒去年一年門急診量甚至比前年減少了10.2萬人次,其中普內科就診人數大幅下降。

類似情況也存在於新華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相關人士表示,今年7月以來門急診總量同比上升2.37%,但發熱患兒就診人數下降明顯,一些兒科內的科常見病正逐漸向基層傾斜。

新華醫院一名兒內科醫生也指出,儘管普通感冒、咳嗽病人少了,但出於對患兒病情的把握,家長對一些反覆高燒、高燒持續5-7天以上的症狀更願選擇三級醫院就診。與此同時,疑難雜症病例有所增長,如「支原性肺炎」患兒今年特別多,已佔住院病人的1/3—2/1,這部分群體在三級醫院可以得到更為有效的治療。

特色專科上升趨勢明顯

「帶孩子來看普通感冒發燒的少了,專科病人佔比顯著提高。」上海市兒童醫院門急診辦公室主任、兒內科主任醫師喬蓉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分級診療及兒科醫療聯合聯工作初顯成效,另外則與各類擇期手術、疑難雜症以及慢性專科病人增多有關。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黃國英表示,當前專科病人比例上升,兒童專科醫院針對疑難危重症診治的功能定位逐漸顯現,主要得益於這兩年推廣的「復旦大學兒科醫療聯合體」以及「閔行協作網」,還包括社區衛生中心的兒科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等。

澎湃新聞記者走訪中也發現,專科優勢凸顯的為泌尿外科、內分泌科、眼科、皮膚科等,考慮到恢復期長、不影響課業,不少家長選擇在暑假期間給孩子進行眼科、泌尿外科包莖、腺樣體肥大、減重等手術。

此外,因季節性因素導致的皮膚類專科疾病就診量也相當突出。

新華醫院皮膚科曾是近年來滬上不少家長蜂擁而至的地方,近一周來,早上6點半就有市民來排隊,上午9點半,皮膚科普通門診診室外坐滿了患者,皮膚科大樓各個樓層的窗口前都大排長龍、人滿為患。

7月11日9點40分左右,上海新華醫院皮膚科普通門診前排起長隊。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攝

「來院皮膚科就診的病人,只有約10%的人是通過預約途徑來的,大多數還是現場掛號為主,一個病人等待4小時看上2分鐘已經成為常態。」皮膚科門診組長閆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2008年該院皮膚科門診量僅為24萬,8年後已經漲至40萬,今年預測仍將上漲5%-10%。

「現在已經進入就診高峰期,每天普通門診超過1100人,每個醫生平均看100-120個病人,有時候甚至到140個,同時看的還有專家門診和特需門診,每天各開2個,分別有200人和100人,周末開設專家門診,6-7個專家一天總共要看600-700個病人。」

閆明說,暑期因為氣溫高、日曬強烈、蟲咬等因素,就診尤其皮膚科門診量更達到一個高峰,就連夜間特需門診(晚上6-10點)40個號源連日來都被預約一空。

7月11日9點40分左右,新華醫院皮膚科普通門診走廊候診的人很多。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攝

家長科學就診意識仍有待加強

針對一些專科扎堆的情況,也有一些醫院內部人士指出,主要在於患者不熟悉就診流程,不清楚網絡、電話預約的途徑,以及自助一體機的使用率太低、院內宣傳不到位等因素導致。

當前各大醫療機構已全面推出專家門診預約、特需門診預約和專科門診預約,預約通道有電話預約、醫院APP、支付寶和微信預約、一站式自助機預約等不同方式,即使不熟悉這些渠道,也可以通過諮詢醫院工作人員,或者是登錄醫院官網、醫聯預約平臺(http://yuyue.shdc.org.cn)進行預約。

澎湃新聞記者發現,在兒科醫院內,自助一體機的使用率並不高。

7月11日10點左右,新華醫院兒科門急診樓內的自助機少有人問津。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攝

7月11日上午10點半左右,在新華醫院兒科門急診大廳,8個掛號窗口均排起了10餘人的隊伍,但幾米之外的10餘臺自助一體機卻少有人問津,這些自助一體機可以實現預約掛號、繳費、查詢報告等多項功能,只需要一張醫保卡或社保卡、身份證等即可實現。而在瀘定路的上海市兒童醫院門診大廳內,自助掛號機前的人數一直維持在兩三人左右,一些時間段甚至無人使用。

市兒童醫院門急診主任、兒內科主任醫師喬蓉表示,為減少窗口排隊人數,目前醫院已將門診自助掛號機時間已提前至7點,相較窗口掛號有了時間上的優勢。

此外,在實際就診過程中也要選對合適的門診就診。

以新華醫院皮膚科為例,除了普通門診和專家、特需門診外,醫院還開出了簡易門診,針對有診斷和處方記錄的患兒,可以直接配藥,減少等待時間,而家長也不需要長時間在皮膚科診室門口候診。

另外,新華醫院同時開設了「過號門診」,可以服務於一部分錯過叫號的患者,而對於一部分專病病人來說,如特異性皮炎、遺傳性皮膚病、血管瘤、胎記等患者來說,也可以選擇每周工作日期間固定時間段開設出的專病門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滬上醫院門急診量大幅上升 兒科就醫格局悄然發生變化
    原標題:醫院門急診量大幅上升  據《勞動報》報導:上海入伏首日,多家醫院迎來就診高峰。昨天,各大醫院和市民一起迎戰首波高溫。一大早,傳統「四大院」中山、華山、瑞金、仁濟醫院的門急診就出現一大波就醫人群,而在歷年夏季「看病難」集中爆發地———兒科專科醫院,勞動報記者發現了明顯的變化:感冒發燒等普通患者少了,而遠道趕來求診疑難病的外地患者進一步顯著增加。據悉,隨著兒科醫聯體的投入使用,分診效應已初步體現,普通小毛小病的患兒到二級醫院和社區就診比例明顯上升。
  • 上海各兒科醫院門急診進入高峰狀態 科學就醫你需要了解這些竅門
    不過,對比數據可以發現,如今帶娃去三級兒童專科醫院扎堆看感冒發燒咳嗽的少了,主要的增長都是來看內分泌科、消化科、呼吸科、眼科、皮膚科等專科的。   那麼,帶娃看專科,如何又快又好,不用再抱怨「排隊等待幾小時,看病幾分鐘」呢?
  • 今年高溫就診有些特殊:呼吸感染科患者驟減,胃腸炎病人多了
    當前,高溫天仍在持續,上海各大醫療機構迎來一波就診小高峰。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與往年相比,今年門急診就診人數少了,接診的患者疾病譜也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攝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連日來走訪上海多家綜合性醫院、兒科專科醫院發現,今年8月高溫天以來,接診到的中暑患者並不多見,大部分醫院呼吸科、感染科的患者接診數量呈現明顯下降,普通感冒發燒、流感患者數量下降極為明顯,以往同期高發的手足口病今年也大幅下降。
  • 上海這些兒科專科醫院在線預約可精確到小時
    7月21日上海出梅,氣溫節節攀升,熱浪也奏響了夏季兒科就醫高峰的序曲。海岸君走訪發現,與往年暑假情況相似,內分泌科、耳鼻咽喉科、骨科、眼科、泌尿外科、皮膚科等專科門診的小患者激增,門診量比6月要增長20%-30%。不過,因受到疫情、天氣等多方面影響,普通兒內科、呼吸科的就診人數比往年同期有所減少。
  • 暑假兒科專科門診繁忙 院方呼籲:多預約,多利用網際網路看病
    昨天上海出梅,氣溫節節攀升,熱浪也奏響了夏季兒科就醫高峰的序曲。記者走訪發現,與往年暑假情況相似,內分泌科、耳鼻咽喉科、骨科、眼科、泌尿外科、皮膚科等專科門診的小患者激增,門診量比6月要增長20%-30%。
  • 應對寒潮就診高峰 新華醫院兒科門診服務升級
    新華醫院新升級的夜門診及雙休日門診服務解決了這個難題。2021年1月起,新華醫院夜門診服務服務升級,已覆蓋到全年的夜間實現線上全預約,讓患者就診更便捷,醫生出診更精準。據了解,新華醫院近兩年已經開展了兒內科夜間的照顧門診,兒科特需門診以及皮膚科夜間的特需門診。兒內科夜間的特需門診已經佔到兒內科總的特需門診的30%。
  • 上海進入流感流行季 醫院多舉措緩解就診高峰
    新民網網友供圖   【新民網•最新報導】申城兒科就診高峰來了。近2周,市級兒科專科醫院和優勢醫院門急診總量為25.37萬人次,比2016年同期(23.35萬人次)增加8.63%,其中門診增加9.48%,急診增加7.54%。專科醫院以外的綜合醫院兒科門急診量也明顯增加,金山醫院、周浦醫院、松江區中心醫院等區域醫療中心的兒科就診量也有顯著增加。
  • 暑期醫院這些科室學生扎堆,你的孩子「光顧」了幾個?
    下周一(9月3日),中小學生就開學了,回顧暑期生活,孩子們日程滿滿。其實,醫院也是他們暑期生活的重要一站:趁著暑期,做個雙眼皮來個美麗蛻變,再配個眼鏡、整個牙;也有孩子健康遊玩去,帶著傷病歸……暑期裡,醫院哪些科室,學生扎堆就醫呢?
  • 上海: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必須提供兒科門診服務
    為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繼續深化醫改,記者從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獲悉,未來5年間上海將進一步優化資源布局,除了專科和優勢醫院增加兒科床位外,全市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必須提供兒科門診服務,三級綜合醫院和承擔區域醫療中心任務的二級綜合醫院提供兒科急診服務
  • 上海各醫院兒科告急 家長:排個通宵才排到輸液
    這幾天,滬上兒童專科醫院全部爆棚,兒童醫院、兒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紛紛創下就診歷史紀錄。幾家兒童專科醫院排隊時間普遍在4-5小時,連瑞金醫院等綜合醫院的兒內科也需要等待2小時。滬上多位兒內科醫生坦言,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小朋友看病高峰,但是,今年這波病毒來勢異常兇猛,發燒一般都要持續5-7天。
  • 上海各大兒科醫院門急診"爆棚" 就診排隊4小時成常態
    醫院夜間兩個掛號窗口前排滿了帶著孩子前來就診的家長,急診護士稱,自己生病也不敢在自己醫院看,沈女士無奈只能「轉戰」其它醫院。  無獨有偶,市民向先生前幾天帶女兒前往新華醫院就診,抵達醫院時已經超過晚上11點,前面有700號病人還沒有看完,預檢護士稱輸液至少等6小時。最後,向先生的女兒輸完液已是凌晨4點。
  • 就診攻略|兒科如何預約,看病如何省時?各大醫院乾貨都在這
    流感來襲,滬上各大醫院兒科門診急診都爆棚,不少家長抱怨排隊幾小時,看病幾分鐘。其實,現在各大醫院都可以掛號前先預約,現場還可以用自助機掛號,有些醫院還提供了就診前化驗服務,特別提示患者可以錯峰就醫。在這裡,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為您網羅了上海最全的兒科就診信息。
  • 專科醫院的雙通道+高端醫院的「城堡」 周浦醫院標準化示範兒科門...
    專科醫院的雙通道+高端醫院的「城堡」 周浦醫院標準化示範兒科門急診啟用 2019-11-28 2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選哪個時間看兒科少排隊、不請假?悄悄告訴你個小秘密
    選哪個時間看兒科少排隊、不請假?上海新華醫院帶孩子去醫院看一次病,大人要請假不上班、孩子要請假不上學,拖家帶口要折騰上大半天!從本月起,新華醫院兒科夜間及雙休日門診服務升級:夜門診實施預約制,雙休日門診專科化,方便患者就醫。眼下正值一年一度的冬季兒科就診高峰,寒潮接連來襲,兒童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疾病高發,新華醫院兒科門診服務的升級,將有效緩解就診壓力,讓小患兒的就診更快速、更便捷。為啥升級?
  • ...醫療機構提醒市民,就診時要提前預約,避免扎堆(配圖)
    圖為護士在為前來就診群眾測量體溫。有沒有接觸外省回儋的市民……」3月4日,記者在市人民醫院門診看到,預檢分診護士正在初步詢問前來就診患者病情、測量體溫,填寫初篩表,並為患者分診、指導掛號,對就診患者進行嚴密篩查。據悉,醫院要求患者就診時要戴口罩,並嚴格控制門診候診區域,執行「一人一診一室」,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 上海各大醫院兒科爆棚!和感冒怎麼區分?這4點預防知識,快看→
    ■據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數據顯示,上周日均門診量高達8600餘人次/日,最高峰達9700餘人次/日,日均就診人數比十月增長50%。復旦兒科醫院門急診辦主任沈國妹介紹,此波就診高峰,呼吸科、消化科患兒增長最多,甲流、乙流、輪狀病毒腸炎等均不少。
  • 乙型流感來勢洶洶 廈門各大醫院兒科門診爆滿
    記者了解到,廈門各大醫院兒科爆滿,目前廈門流感呈上升趨勢,而乙型流感病毒為主要病源,專家稱乙型流感併發症少,這類患兒大多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即可。昨日下午,記者來到第一醫院兒科門診,看到候診室裡擠滿了前來就診的孩子和家長,孩子的哭鬧聲夾雜著咳嗽聲。記者從第一醫院兒科了解到,近兩周,兒科日門、急診量均維持在高位,最近更是達到2000人次,僅急診就有1000至1200人次,較平時增加2/3左右。
  • 北京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迎來暑期第一個小高峰
    一些可以擇期手術的患兒,往往都會趕在暑期來治療。開欄的話本周中小學生正式迎來暑假,北京各大醫院也迎來了小患者的就診高峰。昨天是周一,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迎來了暑期的第一個小高峰,門診量達到7190人次,比平日明顯增加。一些平時相對比較「邊緣」的小科室以及可以擇期手術的科室,在暑期迎來了就診高峰。昨天下午3點,天氣炎熱。首兒所三樓的皮膚科診區,滿滿的都是候診的患兒和家屬,坐著嬰兒車的小寶寶、拎著滑板車的小學生、刷著手機的中學生……大家就像約好了一樣,在暑期集中到首兒所。
  • 「呼嚕娃」暑期扎堆 扁桃體、腺樣體肥大是主因
    家有「呼嚕娃」 暑期扎堆看 進入暑期,到耳鼻喉科排隊看鼻炎的患兒人數激增,成都仁品耳鼻喉專科醫院朱力教授告訴記者,學生患者增長了一倍,其中打呼嚕、過敏性鼻炎、鼻出血的居多。 朱力教授說,造成睡覺打呼嚕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鼻咽部有病變,堵塞了呼吸道,從而張口呼吸,發出鼾聲。對於孩子來說,扁桃體、腺樣體肥大是最常見的原因。
  • 上海進入流感高發季兒科門診排長隊,專家:還沒到流感高峰期
    建議採用「吸血鬼式」打噴嚏法12月17日上午10點半,在上海新華醫院兒內科普通門診、專家門診區域,各個診室門口都排起了長龍,而在兒科門急診大樓3樓兒科補液室門口的等候區內,也都坐滿了患兒和家長,其中老人佔據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