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的哀牢山之行

2020-12-18 滇西視覺

哀牢山被譽為哀牢王國的神山聖嶺,坐落在保山壩的東南方向,以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歷代文人騷客前來攬勝,留下他們滾燙的足跡。

▲哀牢寺

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六月初二,一代「遊仙」徐霞客出了永昌古城東門,一路繞行青華海,不知不覺就來到東山腳下,開始他的哀牢山之行。

▲玉泉

(六月)初二日出東門,溪之自龍泉門灌城而東者,亦透城而出。度吊橋,遂隨之東行田塍中。十裡至河中村,有石橋,北來之水遂分而為二:一由橋而東南注,一繞村而西南曲。越橋東一裡餘,則其地中窪而沮洳。又裡餘,越岡而東,一裡,抵東山之麓。由岐東北二裡,過大官廟。上山,曲折甚峻,二裡餘,至哀牢寺。寺倚層巖下,西南向,其上崖勢層疊而起,即哀牢山也。

▲大官廟

飯於寺。由寺後沿崖上,一裡轉北,行頂崖西,半裡轉東,行頂崖北,一裡轉南,行頂崖東。頂崖者,石屏高插峰頭,南北起兩角而中平。玉泉二孔在平脊上,孔如二大履,並列,中隔寸許,水皆滿而不溢,其深尺餘,所謂金井也。今有樹碑其上者,大書為「玉泉」。按玉泉在山下大官廟前,亦兩孔,而中出比目魚,此金井則在山頂,有上下之別,而碑者顧溷之,何也?又一碑樹北頂,惡不喜歡哀牢之名,易為「安樂」焉,益無徵矣。南一裡至頂。南一裡,東南下。又一裡,西南下。其處石崖層疊,蓋西北與哀牢寺平對,俱沿崖而倚者也。又南下裡餘,為西來大道,有茅庵三間倚路旁,是為茶庵。(《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

▲哀牢故國遺址

徐霞客首先來到哀牢王的國度大官廟,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走了二裡多,前面就是飛簷翹壁的哀牢寺。哀牢寺原是一個溶洞,九隆稱王以後,依據突兀的巖壁建蓋一個坐東朝西的茅草偏廈,作為哀牢國王的議事祠堂,傳說沙壹聖母就居住在巖洞裡,到柳貌歸漢時,改成坐北朝南的扁瓦大偏廈。唐朝南詔王皮邏閣「追封其十世祖」,在這裡新建哀牢祠,分前中後三大殿,大殿塑沙壹、九隆和禁高雕像。山門前高懸「哀牢古剎」和「哀牢王柳貌避暑勝地」。到了明朝,道士入駐哀牢祠,改塑孔子、老子像,祠又改為寺。徐霞客看到的哀牢寺乃西南向址,與今天的東北向不同,而且層崖疊起,嵯峨森然。當地流傳一句老話,哀牢王的宮殿——大偏廈。徐霞客還客觀地記述人們「惡不喜歡哀牢之名,易為『安樂』焉」,這樣「益無徵矣」,聽起來好聽,字面意思又好。因此,哀牢山又叫「紗帽山」,或「安樂山」。

▲觀察金井

哀牢山的「頂崖」之上,徐霞客仔細觀察了金井,發現「水皆滿而不溢,其深尺餘,所謂金井也」。 金井的水再滿也不會溢出,為此,哀牢王為準確指導農業生產,特在每年春節大年初一,率領經驗豐富、明察天象的司農長老前往哀牢山頂的金井,觀測井水升降變化,預測當年雨水多少,以便安排農事節令,所以人們稱金井為「晴雨表」或「哀牢王的氣象站」。

▲青華海

大官廟,既是廟子,又是村名,古時稱「哀牢村」,村前建有第八代哀牢王禁高的御花園,包括玉泉、壽桃園、動物園、御茶寺四部分,其中的玉泉是哀牢國的王公貴族遊覽垂釣之地,徐霞客說「兩孔,而中出比目魚」, 相傳是暹羅(今泰國)國王送給哀牢王的贈品,也說是益州西部屬國都尉鄭純饋贈柳貌的見面禮。古時的玉泉與青華海貫通相連,水域廣闊,建有一亭,徐霞客看到「樹碑其上者,大書為『玉泉』」;亭子兩楹書寫一副「比目是雙魚,猶如左兄右弟,任他波翻浪疊,總有同心歸漢;出泉分冷暖,恰似冰心熱血,雖然派別支流,到底一樣朝宗。」此聯繫柳貌歸漢後,一位文人墨客所題,寓意深邃,對仗工整,情採飛揚,不失為佳聯絕對。同樣,明代文韜武略的永昌參將鄧子龍暢遊玉泉時,欣然賦詩《過哀牢祠》:「哀牢前屬國,山川尚有靈;水池分冷暖,金井幻陰晴。比目魚還在,封神說漢名;獨憐徵戰地,歲歲草生生。」詩中表達的情景與徐霞客遊記的描寫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只是滲透了「哀牢歸漢」這一特殊的歷史內涵。

▲哀牢歸漢塑像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一個古國,一座神山,一道聖嶺,因一代「遊仙」的到來而更具有仙風靈氣。

作者簡介:

楊曉富,供職於隆陽區文聯,系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其小說、散文、詩歌、評論在國家、省、市各級報刊雜誌發表,著有詩集《古道屐痕》、傳記文學《楊慎》、散文集《高黎貢 地球的孩子》等,作品曾在省、市、區各級獲獎。

相關焦點

  • 【揭秘】徐霞客在雲南發現了什麼?
    雲南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徐霞客研究會副會長陳慶江說。他介紹,徐霞客在雲南對巖溶地貌進行的詳細、科學的考察,不僅超越國內前人,而且領先西方地理學者一百多年。「瀘源之洞,闢於層崖,有三洞焉。上洞東南向,前有亭;下洞南向,在上洞西五十步,皆在前山之南崖。後洞在後山之北岡,其上如眢(音「淵」,枯竭。——編者注)乾枯井。從井北墜穴而下二十步,底界而成脊,一穴東北下而小,一穴東南下而廓。
  • 江陰市徐霞客紀念館-徐霞客-中安在線-旅遊
    徐霞客紀念館座落於青山綠水、稻田阡陌的江南水鄉——江陰市馬鎮南陽岐村,內有徐霞客故居、勝水橋、仰聖園、晴山堂石刻和徐霞客墓等組成。徐霞客故居始建於明代,清初翻修,現共三地二側廂。晴山堂始建於明末啟元年,是徐霞客為慶祝母親大病初癒而建。徐母去世後,霞客為紀念母親,將祖上傳下的和自己請名家撰寫的詩文手稿鐫刻石上,鑲嵌在晴山堂牆內,現共有明代石刻76塊。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題記:途窮不憂,行誤不悔。瞑則寢樹石之間,飢則啖草木之實。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程期,不求伴侶。以性靈遊,以軀命遊。亙古以來,一人而已!——潘耒我國古代的旅行家中,以平民身份聞名於世的,外有汪大淵,內有徐霞客。汪大淵的旅行重在海外,而徐霞客的旅行重在國內,這是一種獨特的互補。
  • 雲南玉溪的小眾旅遊地,世外桃源哀牢山,3大必遊景點
    說起新平縣,許多人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說起著名的哀牢山,許多人就很嚮往了。哀牢山就坐落在雲南玉溪市新平縣,著名的雲南冰糖橙就產自這裡。新平縣除了哀牢山,還有很多的景點,大家一起來看看吧。1.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家聽說起哀牢山,很有可能是褚橙的關係,沒錯,著名企業家褚時健的褚橙園子,就在這裡。來這裡,一定要嘗一下雲南的冰糖橙啊,個頭不大,但是很甜。哀牢山是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分界點,這裡以優美的自然景觀,野生珍稀動植物和獨特的原始森林而出名。
  • 哀牢山冬日雲海 每一幀都是電影級大片!
    點擊播放 GIF 1.6M天空蔚藍,森林茂盛溪流清澈,植被多彩伴著清晨第一縷陽光冬日哀牢山雲海畫卷徐徐展開點擊播放 GIF 1.1M新平哀牢山自然保護區是哀牢山系的核心地段,保護區內保存著我國同緯度面積最大,保存最原始、最完整的中山溼性常綠闊葉林,植被類型完整多樣
  • 這個冬天,到哀牢山看雲海日出吧
    哀牢之巔有一片海神奇、壯美沒有潮水,卻浪濤澎湃那片海來自天上,來自遠方來自一片片綿白的雲朵楊正吉|攝(圖片請橫屏觀看)新平縣戛灑鎮耀南村管家寨附近是最佳日出觀看點這裡的雲海、日出、光影吸引著許多省內外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周宗林|攝哀牢雲海的神奇之處在於
  • 2020徐霞客文化旅遊發展大會暨金華山高峰論壇開幕
    寺在芙蓉峰之西,乃北山南麓之首剎也……」1636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把3天2夜金華山之行的風土見聞和地理研究凝字成篇,揮就成《徐霞客遊記·浙遊日記》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對八個溶洞進行了系統考察,因此金華山也被稱為徐霞客巖溶地貌科考的起始地。  作為徐霞客浙江行重要目的地,金華山不斷挖掘整合徐霞客文化資源,打造徐霞客遊線產品和文化旅遊業態。
  • 山水詩鼻祖開鑿的古道,李太白夢回,徐霞客駐足
    此次,受由中國綠色時報社主辦的「中國森林旅遊美景推廣計劃」之邀,在當地農林局工作人員張樟林的引導下,踏上這條穿越千年的森林古道。霞客古道,顧名思義,因《徐霞客遊記》而名,古道途經寧海、天台、新昌三縣,總長度約120公裡。
  • 徐霞客的逆襲,印證一句名言的重要性,可他的成功之路卻不能複製
    中國有兩句名言:「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前一句是真理——將書讀懂,可以通過科考,走上仕途。行萬裡路能成名嗎?大名鼎鼎的徐霞客,便印證了「行萬裡路」也能成功。現代許多人也嚮往說走就走的旅行,但徐霞客的成名路卻不能輕易模仿。您可知道這是為什麼?
  • 今天是「中國旅遊日」,徐霞客走過浙江松門嶺的日子
    就在407年前的今天,徐霞客自浙江寧海出發,經松門嶺,前往天台山。近400年後,寧海縣徐霞客旅遊俱樂部的麻紹勤提出了設立5月19日為「中國旅遊日」的建議。2011年,國家旅遊局正式宣布,5月19日為中國旅遊日。
  • 【小蝦走起】一紙懸命: 哀牢山腹地的祭文、互助與地域共同體
    相互幫扶、共同幹事在近代哀牢山腹地成為各族群共建地域共同體的出發點。喪葬儀式,過去在哀牢山腹地各族中僅為事關死者尊嚴的生命儀禮,逐漸演變為地方鄉紳、民族民間精英、普通民眾溝通、交流、合作、教化的社會行動場合。
  • 徐霞客是如何寫出「明末社會的百科全書」的?
    ,其代表作是《徐霞客遊記》。徐霞客自幼聰穎好學,好讀奇書,博覽古籍史書,好輿地誌及山海圖經。在從小到大的閱讀過程中,徐霞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產生了強烈的嚮往之情,希望能找機會外出遊覽。另據相關研究表明,徐霞客的家室淵源有隱士高風並且以詩書傳家。其父淡泊名利,寧願在家過著閒雲野鶴的日子也不願步入仕途,徐霞客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在當時可以說是高雅脫俗的家庭當中的人。
  • 旅遊家徐霞客與晴山堂
    徐霞客19歲喪父,3年服孝期滿後,為山水之奧秘,尚地理之真知,有意外出遠遊。他的母親非常支持,鼓勵他說:「身為男子,志在四方,羈留家園,一如籬內小雞,車轅小馬。」於是,從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開始,22歲的徐霞客別妻拋子,出遊各地,歷時34載,足跡踏遍江蘇、山東、安徽、河北、山西、陝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省。
  • 從中國第一個驢友徐霞客 到如今的中國旅遊日
    這個人就是明代的徐霞客。徐霞客畫像徐霞客是江蘇江陰人,出生在一個世代為官的家族中,但是家族在他父親那一代就已經開始中落,家境也不是很好了。徐霞客從小不喜歡讀四書五經,只喜歡讀各種奇書,比如輿地誌、山海圖經等。所以十五歲參加科舉考試,不出意料地落榜了。他的父親說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好了。實際上,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 哀牢山最美的景致是什麼?
    雲南開遠市紅河大羊街鄉哀牢山,就是哈尼村的所在了,也許這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著名的元陽梯田了。它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梯田,非常壯觀,一直被很多旅遊者看作神話。站在高高的老虎嘴觀景臺上,一眼望去,腳下是萬丈懸崖,眼前是無邊無際的梯田。梯田那種行雲流水優美流暢的線條,堪比藝術大師的傑作!從深谷一直向上延伸,在霞光中更是色彩紛呈。
  • 那個孤獨而偉岸的身影——寫在徐霞客誕辰430周年之際
    這一年,徐霞客12歲。  徐霞客成長時期,程朱理學已顯陳腐僵化之勢,距徐霞客家鄉一箭之遙的東林書院十分活躍,東林黨人所倡導經世致用的求實學風、崇實黜虛的實證思想、知行合一的哲學理念,追求理想、敢於犧牲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徐霞客。  歷史的雲捲雲舒,現實的忽明忽暗,為英雄的出場鋪設場景,徐霞客科學精神的崛起,是歷史的必然。
  • 【滇地寶藏】「窮遊鼻祖」徐霞客的昆明西山遊
    萬曆十四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徐霞客出生在江蘇江陰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  三十餘載風霜雨雪,六十萬字筆耕不輟,徐霞客用自己的腳和筆完成了一部「明末社會的百科全書」——《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的「遊山玩水」,前無古人,「遊」出了新境界,「玩」出了大名堂。  這年,裹挾著夏日的熱雨薰風,徐霞客一路風塵,踏進了雲南的省城昆明。
  • 徐霞客與張燮唱和詩及交誼
    徐霞客在《遊記》之《閩遊日記前》開篇寫道:「崇禎改元戊辰(1628年)之仲春,發興為閩、廣遊。」是年,他四十三歲,遊歷福建、廣東。《遊記》對他漳州之遊記述甚詳,但對南粵隻字難尋。這成了一個謎。究竟徐霞客是否到過廣東?對此,徐學界糾結甚久。
  • 徐霞客的荒野求生技能強過貝爺?
    之前小妹寫過一篇《古人徐霞客沒有工作也沒有GPS,是如何做到一年四季旅行的?》,裡面提到徐霞客是一位「富二代」,旅遊經費還是比較寬裕的。所以每一次出行,老徐都有僮僕跟隨,負責照顧他的飲食起居。除此之外,還會僱傭挑夫,負責一些粗活重活。但因為條件實在艱苦,挑夫常常會逃跑,所以老徐只能屢次換僱當地人。但無論如何,都可以從中看出老徐的財力雄厚。
  • 《徐霞客遊記》開篇之作寫的便是這片山水
    徐霞客走遍中國大地,曾3次來到天台山,《徐霞客遊記》的開篇之作便是《遊天台山日記》,天台山山水靈秀,今天我們走進的便是天台石樑景區。當年徐霞客從古方廣寺旁的石樑經過,俯視百丈深淵,曾記載道:"餘從梁上行,下瞰深淵,毛骨俱悚",由此可見石樑飛瀑的壯觀。沿著山路,繼續上行走進古方廣寺,寺內清靜如初,雖然今天的建築很新,但它歷史卻有1000多年的歷史,從千年前的智者大師的天台道場,到宋代的興盛,千古騷人遊覽天台美景多會駐足於此,訪寺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