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有必要再作修改

2021-01-10 檢察日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推出一系列重要司法改革新舉措,其中相當多的內容涉及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刑事訴訟法學界對此給予極大關注。在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2015年年會舉行期間,記者就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問題採訪了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陳光中。 

    記者:刑事訴訟法2012年作了較大修改,您提出要繼續修改刑事訴訟法,為什麼? 

    陳光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推出一系列司法改革新舉措,現在正在逐步逐項貫徹落實之中。當前顯現的落實途徑包括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以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等機構公布的一些有關文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中央政法機關聯合或單獨制定了若干法律解釋文件。這些文件有力地推進了司法改革。但是按照依法治國的要求,黨的文獻只是綱領性文獻。中央政法機關的法律解釋性文件雖然具有法律效力,但它一則不能違背法律的原則精神,二則權威性不如法律。因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推出的一些司法改革的重要內容必須通過制定或修改法律來保證做到於法有據,並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記者:您認為刑事訴訟法應該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進行修改比較合適? 

    陳光中:由於司法改革相當多的內容涉及刑事訴訟制度,因此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實際上已步入準備階段。當然,鑑於刑事訴訟法2012年作了較大修改,近期再通過全國人大作大的修改顯然不太現實,因此最為可行的路徑是借鑑修改刑法採取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正案的方式,在下一屆人大期間修改刑事訴訟法。 

    記者:您認為應當對哪些內容進行修改? 

    陳光中:需要修改的內容很多。初步梳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相關司法改革的內容,我認為主要應該包括以下內容。第一,確保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第二,完善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第三,庭審實質化與完善證人、鑑定人出庭作證制度。第四,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第五,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第六,進一步改革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第七,完善審級制度。第八,統一刑罰執行體制。其中,確保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主要是落實「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辦理跨地區案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建立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等改革舉措。 

    記者: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是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您如何認識這一原則? 

    陳光中:這一原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家機關分工制衡的科學原理,但在立法和實踐層面上均需要研究修改。首先,目前規定的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適用範圍只限於法院、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並沒有包括司法行政機關。而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程序包括立案、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和執行五個階段,司法行政機關作為刑事判決的主要執行機關,理所當然地屬於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主體。其次,過去由於公安機關具有傳統上和現實上的優勢地位,導致刑事訴訟活動存在一定程度的中心前移傾向,即偵查階段成為認定案件事實的實際決定性階段,這不符合刑事司法的職能分工和司法規律。 

    記者:對此該如何進行修改? 

    陳光中:我認為可以考慮將現行的刑事訴訟法第7條修改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並應當以審判為中心,以保證準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記者: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這一制度在刑事訴訟法修改時如何落實? 

    陳光中:人民監督員制度屬於我國獨創的體現檢察民主的制度,應當在刑事訴訟法中有所規定。比如,就人民監督員如何參與刑事訴訟,可以規定得原則些,待實踐經驗成熟些,再作具體規定。

相關焦點

  • 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觀察與期待
    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觀察與期待  □ 卞建林 吳思遠   10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審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修改決定共26條,對2012年刑事訴訟法18個條款進行了修改,新增條款18條,修改後刑事訴訟法條文總數由原290條增至308條。
  • 法學∣卞建林、孔祥偉:論刑事訴訟法的修法技術——由2018年《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展開
    本次修改是在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國際反腐敗追贓追逃、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的背景下,我國刑事訴訟法典進行的必要調整和及時跟進,也是首次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完成修改工作的刑事訴訟立法活動。《決定》合計26個條文,其中,18個條文對2012年《刑事訴訟法》作出修正,新增條款18條,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條文總數升至308條。
  • 中國擬修改刑事訴訟法 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
    中國擬修改刑事訴訟法 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 2018-04-25 14:56:3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史建磊
  • 中國為何要修改刑事訴訟法?改了哪些?官方回應
    這次修改主要包括什麼內容?」等提問,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愛立26日對此進行了解答。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26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問:為什麼要修改刑事訴訟法?這次修改主要包括什麼內容?對於以後的刑事訴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 從比例原則的角度析刑事訴訟法的修改與檢察制度發展
    摘要:檢察機關有效應對刑事訴訟法修改,同時推進刑事檢察制度新發展是近期的重要課題。比例原則與刑事訴訟法有著歷史淵源和理論基礎的必然聯繫,本文從比例原則的內涵與功能出發,分析此次刑事訴訟法修改的相關條文,並就檢察機關的應對與刑事檢察制度發展的若干問題進行思考。
  •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通過!26處修改 10月26日起實施
    刑事訴訟法的有關章節及條文序號,根據本決定作相應調整。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從上述三個方面,有針對性地對刑事訴訟法作出適當的修改補充,是必要的。二、草案起草的工作過程和指導思想刑事訴訟法(修改)已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刑事訴訟法修改工作,認真學習貫徹中央有關決策部署精神,明確了刑事訴訟法修改的思路和時間表。
  • 解讀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用法治手段推進保障改革
    用法治手段推進保障改革深化助力反腐  解讀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  近日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以170票贊成、2票棄權,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修改後的刑訴法自10月26日起施行。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就刑事訴訟法修改答記者問
    根據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犯罪嫌疑人採取拘留、逮捕措施,除了無法通知或者有礙偵查的以外,應該在24小時內通知家屬。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對不通知家屬的規定作了嚴格的限制。在審議過程中,綜合考慮懲治犯罪和保障人權的需要,反覆權衡研究以後,人大常委會認為有必要進一步限制不通知家屬的例外情形。
  • 刑事訴訟法制定實施以來第三次修改 都改了啥?
    核心提示10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這是刑事訴訟法自1979年制定實施以來的第三次重要修改。為什麼要作修改?主要修改了哪些內容?此次修改有哪些重要意義?請看報導。刑事訴訟法是規範刑事訴訟制度的一部基本法律,專門調整公、檢、法等機關,以及當事人和律師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的活動。
  • 刑事訴訟法制定實施以來第三次重要修改 都改了啥?
    完善監察與刑事訴訟銜接、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確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增加速裁程序刑訴法修改,為改革護航10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這是刑事訴訟法自1979年制定實施以來的第三次重要修改。為什麼要作修改?主要修改了哪些內容?此次修改有哪些重要意義?請看報導。刑事訴訟法是規範刑事訴訟制度的一部基本法律,專門調整公、檢、法等機關,以及當事人和律師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的活動。刑事訴訟法與憲法規定的人身自由、民主權利等基本權利的實現密切相關。
  • 陳國慶 | 刑事訴訟法修改與刑事檢察工作的新發展
    修改後刑事訴訟法保留檢察機關對部分職務犯罪的偵查權,是對檢察機關法律監督這一憲法定位的強化,也適應了實踐需要。其意義主要體現在:  1.強化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特別是訴訟監督職能。如前述,檢察機關的諸多監督手段或多或少存在剛性不足的問題,有了職務犯罪偵查權作為後盾,訴訟監督的效果也就有了更為有力的保障。
  •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通過!26處修改,10月26日起實施(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於2018年10月26日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是1979年制定,1996年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修正的。實踐證明,我國的刑事訴訟程序設計和職權配置總體上是科學的、合理的。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推進和人民群眾司法需求的日益增長,刑事訴訟制度在某些方面也出現了一些不相適應的問題,有必要進一步予以完善。
  • 最高法就刑事訴訟法解釋答記者問
    在法律框架內,在把握法律修改的精神實質和價值取向的基礎上,依法、準確解釋法律,是我們起草解釋所堅持的首要原則;確保解釋的每一個條文、每一項規定於法有據,是我們在起草解釋過程中最為注意的問題。儘管有些規定已沿用多年,符合實踐需要,但還不符合修改後刑事訴訟法的要求,因而也作了修改完善。
  • 2019公考熱點:刑事訴訟法最新修改26處全文,10月26日起實施
    2019公考熱點:刑事訴訟法修正案,哪些地方進行了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於2018年10月26日,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作如下修改:一、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五條
  • 「2018刑事訴訟法頒行」的一次高端對話
    為了貫徹黨中央精神,配合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體現司法改革成果,刑事訴訟法有必要及時調整與跟進。   4月25日,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並向社會公布徵求公眾意見。2018年10月26日,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且廣泛徵求各地各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24日公布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自2013年1月1日起與修改後刑事訴訟法同步施行。        《解釋》根據修改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結合人民法院審判工作實際,在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及其他司法解釋、規範性文件的基礎上,重點針對修改後刑事訴訟法新增加或者有所修改,與審判工作相關,需進一步明確的有關條文作了解釋;同時,對原有關刑事訴訟的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進行了集中清理、整合,對經實踐證明存在問題的條文作了完善
  • 完善銜接機制加強追逃力度總結試點經驗 刑事訴訟法迎來第三次修改
    □ 法制網記者 朱寧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以下簡稱修正草案)今天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這是繼1996年和2012年之後刑訴法的第三次修改。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指出,此次修法十分必要。
  • 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改重點與展望
    摘要: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法方向明確,取得成果顯著。第一,此次修法配合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保障了《刑事訴訟法》與《監察法》的協調,形成了反腐的法律制度合力。為了進一步「保障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順利進行」、「加強境外追逃工作力度和手段」和「總結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經驗」,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2012年《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2012年刑訴法」)進行了專題式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