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浪襲人的盛夏時節中國南方的荔枝季也邁入了高潮被譽為「南國四大果品」之一的荔枝自古就徵服了中原美食家的味蕾唐明皇將千裡之外的荔枝飛驛長安博楊貴妃嫣然一笑的故事是人們啖食荔枝時總會浮想的情節讓貴妃傾心的荔枝究竟產自南國何處也成為許多人心中好奇的問題
在為長安荔枝追源溯流之前
讓我們先重新認識下這枚小小的果子
荔枝(Litchi chinensisSonn.)
無患子科、荔枝屬
是產自中國南方的常綠喬木
每到果期,一串串荔枝沉甸甸地掛在高高的枝頭,顯得格外誘人。
荔枝在春季開花,是南方重要的蜜源植物。
成熟的荔枝果實呈鮮紅色
果皮上有著鱗片狀的突起
裡頭藏著一團凝脂狀的白色果肉
口感爽脆,甘之如飴
散發著獨特的荔枝香氣
荔枝味雖美,卻不易貯藏保鮮
相傳「荔枝」一名來自「離支」
意為「割去枝丫」
古代農人很早就認識到
採摘荔枝須連枝割下
否則極易發生腐壞
白居易曾在《荔枝圖序》在這樣描述荔枝
「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日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古代文人從不吝嗇對荔枝的讚美
丘浚《詠荔枝》
「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
白居易《荔枝詩十八韻》
「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
荔枝,也未曾辜負人們的熱愛
除了充當清甜的消暑果品
它還能泡酒、熱炒、蘸醬油…
被開發出各式各樣的吃法
楊貴妃吃的荔枝從哪裡來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裡,味未變,已至京師。
——《新唐書·楊貴妃傳》
讓我們回到開篇的問題
千裡馳貢長安城的荔枝究竟來自哪裡
民間與學界曾有過許許多多的猜想
福建、嶺南、巴蜀…
無不是當今中國最知名的荔枝產區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09期
福建
有觀點認為
福建,可能是楊貴妃所嗜荔枝的貢地
八閩大地自古盛產荔枝
北宋書法家蔡襄是福建人
由他考察撰寫的《荔枝譜》
是世界上最早記載荔枝栽培技術
介紹荔枝品種的園藝學專著
書中認為福建所產荔枝天下第一
福州最多,而興化軍最為奇特,泉漳亦知名。
——蔡襄《荔枝譜》
閩劇「荔枝換絳桃」 中,福建少女冷霜蟬向賣畫少年表達愛慕的方式,正是投去幾顆荔枝。
其中,「興化」即是今福建省莆田市
莆田平原溝壑縱橫
溝溪兩岸常栽植著當地市樹荔枝
古老的荔樹裝點著縱橫的河網
「煙火萬家,荔枝十裡」
營造出一派雅致的水鄉圖景
莆田有一道傳統名菜——荔枝肉,因烹調後因外型形似荔枝而得名。
圖片來自網絡
莆田還是科甲鼎盛的文化重鎮
這裡曾湧現出2482名進士、21名狀元
被譽為「海濱鄒魯」「文獻名邦」
「一方文武魁天下,萬裡英雄入彀中」
北宋神宗皇帝寫下的詩句
表達了對莆田人包攬文武兩狀元的嘉許
「梅花學士賦,荔子狀元編」
在狀元文化的薰染下
荔枝也升華為莘莘學子眼中的符號
有了「狀元紅」這樣的特色品種
莆田風光
嶺南
嶺南地區向長安納貢荔枝的往事
在唐人詩文中能找到不少印證
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枝。
——杜甫《病橘》
五月荔枝初破顏,朝離象郡夕函關。
——鮑防《雜感》
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
——李肇《唐國史補》
楊貴妃身在長安
為何會垂涎嶺南的荔枝呢
有學者認為,這是源自高力士的引薦
這位與貴妃頗為親近的大宦官
恰是廣東茂名人士
高力士念及家鄉出產的消暑佳果
遂將其推薦給貴妃
這不失為一個順理成章的猜想
廣東茂名
南亞熱帶溫暖的氣候
讓廣東成為了我國荔枝栽種最多的省份
荔枝產量佔全國荔枝產量的5成以上
佔世界荔枝產量的三分之一
蘿崗桂味、增城掛綠…
品種之盛,令人眩目
而其中最知名的品種——妃子笑
自然是化用自楊貴妃的典故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惠州一絕》
惠州雙月灣
廣西同樣是一個荔枝大省
其產量和品種僅次於廣東,居全國第二
位於欽州市的靈山縣
更是中國著名的荔枝之鄉
從早熟的三月紅,到遲熟的靈山香荔
在整個荔枝上市期
都能見到靈山果農忙碌的身影
靈山縣六峰山景區
巴蜀
從嶺南至長安四、五千裡
縱是唐代日行500裡的急驛
也須耗費上九至十日
而荔枝又是如此矜貴的果品
「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
長途跋涉之中
即使沒有敗壞,也損失了風味
要實現「味未變,已至京師」,實屬不易
因此,在後世宋人的猜測中
楊貴妃的荔枝,來自巴蜀
唐天寶中妃子尤愛嗜,涪州歲命驛致。
——蔡襄《荔枝譜》
自眉嘉至此,皆產荔枝。唐以涪州任貢,楊太真所嗜。
——範成大《吳船錄》
妃子園在州之西,去城十五裡, 荔枝百餘株,顆肥肉肥,唐楊妃所喜。
——《輿地紀勝》
新鮮採摘的荔枝
從四川涪州(今重慶涪陵區)出發
經行全程約1000公裡的古道
穿越秦嶺和大巴山
進入關中平原,抵達宏偉的長安城
而這條荔枝飄香、馬蹄噠噠的古蜀道
也由是得名「荔枝道」
圖自《中華遺產》2010年07期
重慶涪陵
楊貴妃幼年生活在蜀地,入宮後顧念蜀地的荔枝也是情理之中。
現今川渝的荔枝產區分布較為零星
已不復唐時的盛況
這是歷史氣候的變化造成的
隋唐氣候處於暖期
巴蜀長江沿線的氣候較今天更加溼熱
後來暖期結束,溫度下降
荔枝失去了生長必需的充沛熱量
只能向更南的南方遷移
除了上文的涪陵外
四川瀘州合江縣也是一大荔枝產區
這個因長江與赤水河交匯而得名的小城
是全世界緯度最高的荔枝集中生長區
當沿海地區荔枝早已被採摘殆盡時
這裡的晚熟荔枝才漸次成熟
為中國漫長的荔枝季
畫上了一個甜美的句號
合江縣堯壩古鎮
福建、嶺南、巴蜀
楊貴妃所嗜的荔枝究竟從哪裡來
或許仍未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但無論這枚鮮紅的小果產自何地
它將永遠是華夏時空裡的一道倩影
承載起無數的喜歡與記憶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參考文獻:
[1]聶作平.追尋楊貴妃的荔枝.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09期
[2]於賡哲.再談荔枝道:楊貴妃所吃荔枝來自何方.澎湃新聞
[3]李龍,蔡東洲.楊貴妃所嗜荔枝貢地考辨[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05):86-90.
[4]鄒怡.楊貴妃所吃荔枝是如何送到長安的[J].小康,2015(16):92-93.
[5]何炳武,李巍.楊貴妃與茂名荔枝[J].南方論刊,2008(S1):10-13.